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929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 1.(3 分 ) 的立方根是 ( ) A. -1 B. 0 C. 1 D. 1 解析: 的立方根是 1, 答案: C. 2.(3 分 )下列标志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答案: C. 3.(3 分 )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 A. B. 2-2 C. 5. D. sin45 解析: A、 B、 C、是有理数; D、是无限不循环小

2、数,是无理数; 答案: D. 4.(3 分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是 ( ) A. B. C. D.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体的上部分为圆台,下部分为圆柱, 答案: D. 5.(3 分 )若代数式 有意义,则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1 B. x -1 且 x3 C. x -1 D. x -1 且 x3 解析: 由题意得, x+10 且 x-30 ,解得 x -1 且 x3. 答案: B. 6.(3分 )如图, ABCD的顶点 A、 B、 D在 O 上,顶点 C在 O 的直径 BE上,连接 AE, E=36 ,则 ADC 的度数是 ( ) A. 44 B.

3、 54 C. 72 D. 53 解析: BE 是直径, BAE=90 ,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E=36 , BEA=DAE=36 , BAD=126 ,ADC=54 . 答案: B. 7.(3 分 )若不等式组 无解,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1 B. a -1 C. a1 D. a -1 解析: ,由 得, x -a,由 得, x 1, 不等式组无解, -a1 ,解得 a -1. 答案: D. 8.(3 分 )如图,已知矩形 ABCD 的长 AB为 5,宽 BC 为 4, E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 AEEF ,EF 交 CD 于点 F.设 BE=x,

4、FC=y,则点 E 从点 B 运动到点 C 时,能表示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 A. B. C. D. 解析: BC=4 , BE=x, CE=4 -x. AEEF , AEB+CEF=90 , CEF+CFE=90 , AEB=CFE. 又 B=C=90 , RtAEBRtEFC , ,即 , 整理得: y= (4x-x2)=- (x-2)2+ ,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x-2)2+ (0x4) . 由关系式可知,函数图象为一段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 (2, ),对称轴为直线 x=2. 答案: A. 9.(3 分 )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的边长为 3,

5、它的另两条边的边长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12x+k=0 的两个根,则 k 的值是 ( ) A. 27 B. 36 C. 27 或 36 D. 18 解析: 分两种情况: 当其他两条边中有一个为 3 时,将 x=3 代入原方程,得 32-123+k=0 , k=27. 将 k=27 代入原方程,得 x2-12x+27=0,解得 x=3 或 9. 3, 3, 9 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 3 为底时,则其他两条边相等,即 =0 ,此时 144-4k=0, k=36. 将 k=36 代入原方程,得 x2-12x+36=0,解得 x=6. 3, 6, 6 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

6、意 .故 k 的值为 36. 答案: B. 10.(3 分 )如图是某市 7月 1 日至 10 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空气质量指数小于 100 表示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指数大于 200 表示空气重度污染,某人随机选择 7 月 1 日至 7 月 8日中的某一天到达该市,并连续停留 3 天,则此人在该市停留期间有且仅有 1 天空气质量优良的概率 是 ( ) A. B. C. D. 解析: 由图可知,当 1 号到达时,停留的日子为 1、 2、 3 号,此时为 (86, 25, 57), 3 天空气质量均为优; 当 2 号到达时,停留的日子为 2、 3、 4 号,此时为 (25, 57, 143)

7、, 2 天空气质量为优; 当 3 号到达时,停留的日子为 3、 4、 5 号,此时为 (57, 143, 220), 1 天空气质量为优; 当 4 号到达时,停留的日子为 4、 5、 6 号,此时为 (143, 220, 160),空气质量为污染; 当 5 号到达时,停留的日子为 5、 6、 7 号,此时为 (220, 160, 40), 1 天空气质量为优; 当 6 号到达时,停留的日子为 6、 7、 8 号,此时为 (160, 40, 217), 1 天空气质量为优; 此人在该市停留期间有且仅有 1 天空气质量优良的概率 = = . 答案: C. 11.(3 分 )已知一次函数 y1=kx

8、+b(k 0)与反比例函数 y2= (m0 )的图象相交于 A、 B 两点,其横坐标分别是 -1 和 3,当 y1 y2时,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1 或 0 x 3 B. -1 x 0 或 0 x 3 C. -1 x 0 或 x 3 D. x x 3 解析: 如图:直线在双曲线上方的部分,故答案为: x -1 或 0 x 3, 答案: A. 12.(3 分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顶点 A(1, 3)、 B(1, 1)、 C(3, 1).规定 “ 把正方形 ABCD先沿 x 轴翻折,再向左平移 1 个单位 ” 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 2014 次变换后,正方

9、形 ABCD 的对角线交点 M 的坐标变为 ( ) A. (-2012, 2) B. (-2012, -2) C. (-2013, -2) D. (-2013, 2) 解析: 正方形 ABCD,顶点 A(1, 3)、 B(1, 1)、 C(3, 1). 对角线交点 M 的坐标为 (2, 2), 根据题意得:第 1 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2-1, -2),即 (1, -2), 第 2 次变换后的点 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2-2, 2),即 (0, 2), 第 3 次变换后的点 B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2-3, -2),即 (-1, -2), 第 n 次变换后的点 B 的对应点

10、的为:当 n 为奇数时为 (2-n, -2),当 n 为偶数时为 (2-n, 2), 连续经过 2014 次变换后,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交点 M 的坐标变为 (-2012, 2). 答案: A. 二、填空题 13.(3 分 )分解因式: 2x(x-3)-8= . 解析: 2x(x-3)-8=2x2-6x-8=2(x2-3x-4)=2(x-4)(x+1). 答案: 2(x-4)(x+1). 14.(3 分 )计算: 82014 (-0.125)2015= . 解析: 原式 =82014( -0.125)2014( -0.125)=(-80.125) 2014( -0.125)=-0.125

11、, 答案: -0.125. 15.(3 分 )如图,两个半径均为 的 O 1与 O 2相交于 A、 B 两点,且每个圆都经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 ) 解析: 连接 O1O2,过点 O1作 O1CAO 2于点 C, 由题意可得: AO1=O1O2=AO2= , AO 1O2是等边三角形, CO 1=O1O2sin60= , S = = , = = , = -S = - ,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4( - )=2 -3 . 答案: 2 -3 . 16.(3 分 )已知一组数据 -3, x, -2, 3, 1, 6 的中位数为 1,则其方差为 . 解析: 数据 -3

12、, x, -2, 3, 1, 6 的中位数为 1, =1,解得 x=1, 数据的平均数 = (-3-2+1+1+3+6)=1, 方差 = (-3-1)2+(-2-1)2+(1-1)2+(1-1)2+(3-1)2+(6-1)2=9. 答案: 9. 17.(3 分 )如图,某水平地面上建筑物的高度为 AB,在点 D 和点 F 处分别竖立高是 2米的标杆 CD 和 EF,两标杆相隔 50 米,并且建筑物 AB、标杆 CD和 EF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从标杆CD 后退 2 米到点 G 处,在 G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 A 和标杆顶端 C 在同一条直线上;从标杆 FE后退 4 米到点 H 处,在 H 处测得建筑

13、物顶端 A 和标杆顶端 E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建筑物的高是 米 . 解析: ABBH , CDBH , EFBH , ABCDEF , CDGABG , EFHABH , = , = , CD=DG=EF=2m , DF=50m, FH=4m, = , = , = ,解得 BD=50m, = ,解得 AB=52m. 答案: 52. 18.(3 分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 “ 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 ” 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 20 尺,底面周长为 3 尺,有葛藤自点 A 处缠绕而

14、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 B 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 尺 . 解析: 如图,一条直角边 (即枯木的高 )长 20 尺,另一条直角边长 53=15( 尺 ), 因此葛藤长为 =25(尺 ). 答案: 25. 三、解答题 19.(9 分 )今年我市把男生 “ 引体向上 ” 项目纳入学业水平体育考试内容,考试前某校为了解该项目的整体水平,从九年级 220 名男生中,随机抽取 20 名进行 “ 引体向上 ” 测试,测试成绩 (单位:个 )如图 1:其中有一数据被污损,统计员只记得 11.3 是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 (1)求该组样本数据中被污损的数据和这组数据的极差; (2)请补充完整下面

15、的频数、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图 2);频数、频率分布表: (3)估计在学业水平体育考试中该校九年级有多少名男生能完成 11 个以上 (包含 11 个 )“ 引体向上 ” ? 解析: (1)直接利用平均数求法得出 x 的值,进而求出极差即可; (2)直接利用已知数据得出各组频数,进而求出频率,填表和补全条形图即可; (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得出,能完成 11 个以上的是后两组所占百分比,进而得出九年级男生能完成 11 个以上 (包含 11 个 )“ 引体向上 ” 的人数 . 答案 : (1)设被污损的数据为 x, 由题意知: =11.3,解得: x=19, 根据极差的定义,可得该

16、组数据的极差是: 19-3=16, (2)由样本数据知,测试成绩在 6 10 个的有 6 名,该组频数为 6,相应频率是: =0.30, 测试成绩在 11 15 个的有 9 名,该组频数为 9,相应频率是: =0.45, 补全的频数、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所示: (3)由频率分布表可知,能完成 11 个以上的是后两组, (0.45+0.15)100%=60% , 由此估计在学业水平体育考试中能完成 11 个以上 “ 引体向上 ” 的男生数是:22060%=132( 名 ). 20.(10 分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BC , B=90 ,以 AB 为直径作 O , 恰与另一

17、腰 CD相切于点 E,连接 OD、 OC、 BE. (1)求证: ODBE ; (2)若梯形 ABCD 的面积是 48,设 OD=x, OC=y,且 x+y=14,求 CD 的长 . 解析: (1)连接 OE,证出 RTOADRTOED ,利用同弦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OD=ABE ,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 ODBE , (2)由 RTCOERTCOB ,得到 COD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 S 梯形 ABCD=2SCOD , 求出 xy=48,结合 x+y=14,求出 CD. 答案 (1)如图,连接 OE, CD 是 O 的切线, OECD , 在 RtOAD 和 RtOED ,

18、, RtOADRtOED(SAS) , AOD=EOD= AOE , 在 O 中, ABE= AOE , AOD=ABE , ODBE. (2)与 (1)同理可证: RtCOERtCOB , COE=COB= BOE , DOE+COE=90 , COD 是直角三角形, S DEO =SDAO , SOCE =SCOB , S 梯形 ABCD=2(SDOE +SCOE )=2SCOD =OC OD=48,即 xy=48, 又 x+y=14 , x 2+y2=(x+y)2-2xy=142-248=100 , 在 RTCOD 中, CD= = = =10, CD=10. 21.(10 分 )如图,

19、某海域有两个海拔均为 200 米的海岛 A 和海岛 B,一勘测飞机在距离海平面垂直高度为 1100米的空中飞行,飞行到点 C处时测得正前方一海岛顶端 A的俯角是 45 ,然后沿平行于 AB 的方向水平飞行 1.9910 4米到达点 D 处,在 D处测得正前方另一海岛顶端 B 的俯角是 60 ,求两海岛间的距离 AB. 解析: 首先过点 A 作 AECD 于点 E,过点 B作 BFCD 于点 F,易得四边形 ABFE 为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 AB=EF, AE=BF.由题意可知: AE=BF=1100-200=900 米, CD=1.9910 4米,然后分别在 RtAEC 与 RtBFD

20、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 CE 与 DF 的长,继而求得两海岛间的距离 AB. 答案 :过点 A 作 AECD 于点 E,过点 B 作 BFCD 于点 F, ABCD , AEF=EFB=ABF=90 , 四边形 ABFE 为矩形 .AB=EF , AE=BF. 由题意可知: AE=BF=1100-200=900 米, CD=1.9910 4米 =19900 米 . 在 RtAEC 中, C=60 , AE=900 米 .CE= = =300 (米 ). 在 RtBFD 中, BDF=45 , BF=900 米 .DF= = =900(米 ). AB=EF=CD+DF -CE=19900+30

21、0 -900=19000+300 (米 ). 答:两海岛间的距离 AB 为 (19000+300 )米 . 22.(12 分 )如图 1,在正方形 ABCD 中, E、 F 分别为 BC、 CD 的中点,连接 AE、 BF,交点为G. (1)求证: AEBF ; (2)将 BCF 沿 BF 对折,得到 BPF (如图 2),延长 FP 到 BA的延长线于点 Q,求 sinBQP的值; (3)将 ABE 绕点 A 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 AB 正好落在 AE 上,得到 AHM (如图 3),若 AM和 BF 相交于点 N,当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4 时,求四边形 GHMN 的面积 . 解析:

22、 (1)运用 RtABERtBCF ,再利用角的关系求得 BGE=90 求证; (2)BCF 沿 BF 对折,得到 BPF ,利用角的关系求出 QF=QB,解出 BP, QP 求解; (3)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边长比的平方,求得 SAGN = ,再利用 S 四边形 GHMN=SAHM -SAGN 求解 . 答案: (1)如图 1, E , F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边 BC, CD 的中点, CF=BE , 在 RtABE 和 RtBCF 中, RtABERtBCF(SAS) , BAE=CBF , 又 BAE+BEA=90 , CBF+BEA=90 , BGE=90 ,

23、 AEBF. (2)如图 2,根据题意得, FP=FC, PFB=BFC , FPB=90 CDAB , CFB=ABF , ABF=PFB , QF=QB , 令 PF=k(k 0),则 PB=2k 在 RtBPQ 中,设 QB=x, x 2=(x-k)2+4k2, x= , sinBQP= = = . (3) 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4, 边长为 2, BAE=EAM , AEBF , AN=AB=2 , AHM=90 , GNHM , = , = , S AGN = , S 四边形 GHMN=SAHM -SAGN =1- = , 四边形 GHMN的面积是 . 23.(12 分 )经统

24、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 v(千米 /小时 )是车流密度 x(辆 /千米 )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 220 辆 /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 0 千米 /小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 20 辆 /千米时,车流速度为 80 千米 /小时,研究表明:当 20x220 时,车流速度 v 是车流密度 x 的一次函数 . (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 100 辆 /千米时的车流速度; (2)在交通高峰时段,为使大桥上的车流速度大于 40 千米 /小时且小于 60 千米 /小时,应控制大桥上的车流密度在什么范围内? (3)车流量 (辆 /小时 )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即:车流量

25、=车流速度 车流密度 .求大桥上车流量 y 的最大值 . 解析: (1)当 20x220 时,设车流速度 v 与车流密度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v=kx+b,根据题意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2)由 (1)的解析式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其解即可; (3)设车流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为 y=vx,当 x 20 和 20x220 时分别表示出函数关系由函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 . 答案: (1)设车流速度 v 与车流密度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v=kx+b,由题意,得 ,解得: , 当 20x220 时, v=- x+88, 当 x=100 时, v=- 100+88=48( 千米 /小时

26、 ); (2)由题意,得 ,解得: 70 x 120. 应控制大桥上的车流密度在 70 x 120 范围内; (3)设车流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为 y=vx, 当 0x20 时 y=80x, k=80 0,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x=20 时, y最大 =1600; 当 20x220 时 y=(- x+88)x=- (x-110)2+4840, 当 x=110 时, y 最大 =4840. 4840 1600, 当车流密度是 110 辆 /千米,车流量 y 取得最大值时 4840 辆 /小时 . 24.(13 分 )如图,抛物线 y=ax2+bx+c(a0 )与 y 轴交于点 C(

27、0, 4),与 x 轴交于点 A 和点 B,其中点 A 的坐标为 (-2, 0),抛物线的对称轴 x=1 与抛物线交于点 D,与直线 BC 交于点 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 F是直线 BC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 F使四边形 ABFC的面积为 17,若存在,求出点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平行于 DE 的一条动直线 l 与直线 BC 相交于点 P,与抛物线相交于点 Q,若以 D、 E、 P、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 P 的坐标 . 解析: (1)先把 C(0, 4)代入 y=ax2+bx+c,得出 c=4 ,再由抛物线的对称轴 x=-

28、 =1,得到 b=-2a ,抛物线过点 A(-2, 0),得到 0=4a-2b+c ,然后由 可解得, a=- , b=1,c=4,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x+4;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F,连结 BF、 CF、 OF,过点 F 作 FHx 轴于点 H, FGy 轴于点G.设点 F 的坐标为 (t, - t2+t+4),则 FH=- t2+t+4, FG=t,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OBF = OB FH=-t2+2t+8, SOFC = OC FG=2t,再由 S 四边形 ABFC=SAOC +SOBF +SOFC ,得到 S 四边形ABFC=-t2+4t+12.令

29、 -t2+4t+12=17,即 t2-4t+5=0,由 =( -4)2-45= -4 0,得出方程 t2-4t+5=0无解,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F. (3)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x+4,再求出抛物线 y=- x2+x+4 的顶点D(1, ),由点 E 在直线 BC 上,得到点 E(1, 3),于是 DE= -3= .若以 D、 E、 P、 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 DEPQ ,只须 DE=PQ,设点 P 的坐标是 (m, -m+4),则点 Q的坐标是 (m, - m2+m+4).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 0 m 4 时, PQ=(- m2+m+4)-(-

30、m+4)=-m2+2m,解方程 - m2+2m= ,求出 m 的值,得到 P1(3, 1); 当 m 0或 m 4 时, PQ=(-m+4)-(-m2+m+4)= m2-2m,解方程 m2-2m= ,求出 m 的值,得到 P2(2+ , 2- ), P3(2- ,2+ ). 答案 : (1) 抛物线 y=ax2+bx+c(a0) 过点 C(0, 4), c=4 . 对称轴 x=- =1, b= -2a . 抛物线过点 A(-2, 0), 0=4a -2b+c , 由 解得, a=- , b=1, c=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x+4;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F,如图所示,连结

31、 BF、 CF、 OF,过点 F 作 FHx 轴于点 H, FGy轴于点 G. 设点 F 的坐标为 (t, - t2+t+4),其中 0 t 4,则 FH=- t2+t+4, FG=t, S OBF = OB FH= 4( - t2+t+4)=-t2+2t+8, SOFC = OC FG= 4t=2t , S 四边形 ABFC=SAOC +SOBF +SOFC =4-t2+2t+8+2t=-t2+4t+12. 令 -t2+4t+12=17,即 t2-4t+5=0,则 =( -4)2-45= -4 0, 方程 t2-4t+5=0 无解, 故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F. (3)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32、 y=kx+n(k0) , B(4 , 0), C(0, 4), ,解得 ,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x+4. 由 y=- x2+x+4=- (x-1)2+ , 顶点 D(1, ), 又点 E 在直线 BC 上,则点 E(1, 3),于是 DE= -3= . 若以 D、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 DEPQ ,只须 DE=PQ, 设点 P 的坐标是 (m, -m+4),则点 Q 的坐标是 (m, - m2+m+4). 当 0 m 4 时, PQ=(- m2+m+4)-(-m+4)=- m2+2m, 由 - m2+2m= ,解得: m=1 或 3. 当 m=1 时,线段 PQ 与 DE 重合, m=1 舍去, m=3 , P1(3, 1). 当 m 0 或 m 4 时, PQ=(-m+4)-(- m2+m+4)= m2-2m, 由 m2-2m= ,解得 m=2 ,经检验适合题意,此时 P2(2+ , 2- ), P3(2- , 2+ ).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点 P 有三个,分别是 P1(3, 1), P2(2+ , 2- ), P3(2- ,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