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39330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1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数:2.00)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分数:2.00)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

2、唯心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分数:2.00)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5.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50 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 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 20 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分数:2.00)A.事物联系的多样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存在的客观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

3、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分数:2.00)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8.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分数:2.00)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9.法国学者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分数:2.00)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

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11.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5、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13.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分数:2.00)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1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

6、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分数:2.00)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分数:2.00)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6.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分数:2.00)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分数:2.00)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二、

7、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分数:2.0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2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分数:2.00)A.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D.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2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分数:2.0

8、0)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22.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分数:2.00)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分数:2.00)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完全的否定24.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的特点是(分数:2.00)A.普遍性B.多样

9、性C.主体性D.客观性25.鲁迅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说明(分数:2.00)A.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B.认识结果完全是认识主体决定的C.认识结果受到主体的影响D.认识结果只有符合客体属性、客观规律才可能是正确的26.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解释作用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D.激发作用2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

10、件的堆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分数:2.00)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29.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分数:2.00)A.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B.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深化对创造劳动的种类的认识D.深化对科技、管理知识、信息等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30.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

1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的是(分数:2.00)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B.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D.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剩余价值的出发点31.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分数:2.00)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91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

12、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数:2.00)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解析:解析: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因此,C 项正确。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分数:2.00)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

13、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的题干认为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的实际起决定作用,夸大了人的主观思想的能动作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选项 D 正确。选项 A,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选项 B 是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选项 C 的“绝对精神”是指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决定一切,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分数:2.00)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本质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5.印度

14、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50 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 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 20 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分数:2.00)A.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存在的客观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内涵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指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题干中印

15、度教授看到了大树成长过程中与氧气、水源和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所以选 A 项。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就在于是否超出事物的度。题干中的材料说的是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结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超出了一定的度。因此,选项 B 正确。题干中的引文并不是说明刘备有忠厚与虚伪的两重性,也不是说明诸葛亮有多智与妖邪的两重性,也不存

16、在肯定与否定的问题,也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因此,选项 ACD 错误。7.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分数:2.00)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因此选项 A 正确。8.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分

17、数:2.00)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题干中四个选项都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9.法国学者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分数:2.00)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本题强调的是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其他选项与本题无关。10.“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

18、明(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特征。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但是,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承认绝对性并不否定相对性,BCD 三项的说法均否定真

19、理具有相对性,是错误的说法。11.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解析:解析:恩格斯早就提出人类不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导致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

20、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所以,选项 D 是正确答案。1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解析:解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二是劳动对象。不同的劳动对象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因此

21、,选项 C 正确,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3.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分数:2.00)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解析: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又叫社会政治结构)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思想

22、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宪法和法律的修正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完善的内容,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进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完善我国政治法律制度,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改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故 B 为正确选项。生产关系的完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改进,属物质文明的发展,故选项 AC 不符合题意。D 项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也不符合题意。1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分数:2.00)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3、 解析:解析: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作为商品,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选项 D 正确。15.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分数:2.00)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解析:解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交换最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是各种特殊的

24、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选项 D 正确。选项 A 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选项 B 指的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内在矛盾;选项 C 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均不符合题意要求。16.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分数:2.00)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解析:解析: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

25、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 表示。其中,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棉花作为原料,属不变资本;棉花价格上涨,不变资本增加,只涉及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影响资本的价值构成,没有涉及资本的技术构成,故也不会影响到有机构成。因此,选项 B 正确。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分数:2.00)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

26、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国家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分数:2.0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

27、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解析:解析: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选项 ABD 正确。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有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的关系,也有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的关系,故选项 C 错误。选项 E,是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2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分数:2.00)A.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 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事物没

28、有发生位置移动 D.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的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BC 三项表述正确,D 项表述错误。2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分数:2.00)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

29、的,主体反映的能力具有差异,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虚幻歪曲的、错误的反映,但都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都有客观原型、社会原型。因此,选项 ABCDE 均正确。22.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分数:2.00)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福与祸,事物发展的两极和千里之堤的坚固与溃败都是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表现。选项 B 描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ACD 正确。2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分数:2.00)A.辩证的否定是事

30、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完全的否定解析:解析:题干考查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所以选项 ABC 正确。24.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

31、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的特点是(分数:2.00)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体性D.客观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因此,选项 ABD 正确。25.鲁迅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32、。”这说明(分数:2.00)A.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 B.认识结果完全是认识主体决定的C.认识结果受到主体的影响 D.认识结果只有符合客体属性、客观规律才可能是正确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主体性。认识活动具有主体性,受到主体的影响,但不完全是认识主体决定的。人们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认识的结果会有差异,但只有认识结果符合客体的属性和客观规律才是正确的。选项 B 错误,其他都符合鲁迅先生的描述。26.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数:2.00)A.解释作用B.动力作用 C.诱导作用 D.激发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

33、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可贵的品质。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A是理性因素的作用,不符合题意。2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

34、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等的理解和掌握。首先要审题,本题问的是错误之处。个人意志可能影响、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积。所以错误的表达有ABC 三项。这段话没有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相反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 D 项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项。28.马克思说,人的本质

35、“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分数:2.00)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解析:解析: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是在人的后天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和不断改变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选项 BDE 正确。选项

36、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是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选项 C,自由虽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但不是人的本质,故 AC 两项都是错误的。29.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分数:2.00)A.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B.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深化对创造劳动的种类的认识 D.深化对科技、管理知识、信息等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从而成为研究剩余价值论等理论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 ABCD。30.资本主义生

37、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的是(分数:2.00)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C.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剩余价值的出发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基础。A 项正确,B 项错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是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D 项正确。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C 项正确。31.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分数:2.00)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中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不仅不断地再生产着物的东西,而且不断地再生产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因此,正确选项为BCD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R REPORT SA 2190-2010 Study on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mobile service (aeronautical) and the space research service (space-to-Earth) in the frequency band 37-38 GHz《频段在37-38 .pdf ITU-R REPORT SA 2190-2010 Study on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mobile service (aeronautical) and the space research service (space-to-Earth) in the frequency band 37-38 GHz《频段在37-38 .pdf
  • ITU-R REPORT SA 2191-2010 Spectrum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SRS missions operating under a potential new SRS allocation in the band 22 55-23 15 GHz《频段在22 55-23 15 GHz潜在新专利音响技术(SRS)配.pdf ITU-R REPORT SA 2191-2010 Spectrum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SRS missions operating under a potential new SRS allocation in the band 22 55-23 15 GHz《频段在22 55-23 15 GHz潜在新专利音响技术(SRS)配.pdf
  • ITU-R REPORT SA 2192-2010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pace research service (Earth-to-space) and the non-GSO-to-non-GSO systems on the inter-satelllite service in the band 22 55-23 .pdf ITU-R REPORT SA 2192-2010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pace research service (Earth-to-space) and the non-GSO-to-non-GSO systems on the inter-satelllite service in the band 22 55-23 .pdf
  • ITU-R REPORT SA 2193-2010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pace research service (Earth-to-space) and the systems in the fixed mobile and inter-satellite service in the band 22 55-23 15 .pdf ITU-R REPORT SA 2193-2010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space research service (Earth-to-space) and the systems in the fixed mobile and inter-satellite service in the band 22 55-23 15 .pdf
  • ITU-R REPORT SF 2046-2004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potential and its possible reduction by mitigation techniques between earth stations in the fixed-satellite service operta.pdf ITU-R REPORT SF 2046-2004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potential and its possible reduction by mitigation techniques between earth stations in the fixed-satellite service operta.pdf
  • ITU-R REPORT SM 2012-3-2010 Economic aspects of spectrum management《频谱管理的经济方面》.pdf ITU-R REPORT SM 2012-3-2010 Economic aspects of spectrum management《频谱管理的经济方面》.pdf
  • ITU-R REPORT SM 2015-1998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National Long-Term Stratagies for Spectrum Utilization (13 pp)《决定国家长期传播利用决策的方法》.pdf ITU-R REPORT SM 2015-1998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National Long-Term Stratagies for Spectrum Utilization (13 pp)《决定国家长期传播利用决策的方法》.pdf
  • ITU-R REPORT SM 2021-2000 Production and Mitigation of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in the Transmitter《传播内调机制产品的缓和的生产》.pdf ITU-R REPORT SM 2021-2000 Production and Mitigation of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in the Transmitter《传播内调机制产品的缓和的生产》.pdf
  • ITU-R REPORT SM 2022-1-2004 The effect 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of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modulation schemes《其它调制方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干扰影响》.pdf ITU-R REPORT SM 2022-1-2004 The effect 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of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modulation schemes《其它调制方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干扰影响》.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