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940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数学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i 是虚数单位,复数 =( ) A. 1-i B. -1+i C. + i D. - + i 解析 :复数 = = , 答案: A. 2.设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z=x+2y 的最小值为 ( ) A.2 B.3 C.4 D.5 解析 : 作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 由 z=x+2y,得 y=- , 平移直线 y=-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 y=- 经过点 B(1, 1)时,直线 y=- 的截距最小,此时 z 最小 .此时 z 的最小值为 z=1+

2、21=3 , 答案: B. 3.已知命题 p: x 0,总有 (x+1)ex 1,则 p 为 ( ) A. x00 ,使得 (x0+1)e0x1 B. x0 0,使得 (x0+1)e0x1 C. x 0,总有 (x+1)ex1 D. x0 ,总有 (x+1)ex1 解析 :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知, p 为 x0 0,使得 (x0+1)e0x1 , 答案: B. 4.设 a=log2 ,12logb , c= -2,则 (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c b a 解析 : log2 1,12log 0, 0 -2 1,即 a 1, b 0, 0 c

3、 1, a c b, 答案: C 5.设 an的首项为 a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Sn为其前 n 项和,若 S1, S2, S4 成等比数列,则 a1=( ) A. 2 B. -2 C. D. - 解析 : a n是首项为 a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Sn为其前 n 项和, S 1=a1, S2=2a1-1, S4=4a1-6, 由 S1, S2, S4成等比数列,得: , 即 ,解得: . 答案: D. 6.已知双曲线 - =1(a 0, b 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 l: y=2x+10,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 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 A. B. - =1 C.

4、- =1 D. - =1 解析 : 令 y=0,可得 x=-5,即焦点坐标为 (-5, 0), c=5 , 双曲线 - =1(a 0, b 0)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 l: y=2x+10, =2, c 2=a2+b2, a 2=5, b2=20, 双曲线的方程为 - =1. 答案: A. 7.如图, ABC 是圆的内接三角形, BAC 的平分线交圆于点 D,交 BC 于 E,过点 B的圆的切线与 A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BD 平分 CBF ; FB 2=FD FA; AE CE=BE DE; AF BD=AB BF.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 A. B

5、. C. D. 解析 : 圆周角 DBC 对应劣弧 CD,圆周角 DAC 对应劣弧 CD, DBC=DAC. 弦切角 FBD 对应劣弧 BD,圆周角 BAD 对应劣弧 BD, FBD=BAF. BD 是 BAC 的平分线, BAF=DAC. DBC=FBD. 即 BD 平分 CBF. 即结论 正确 . 又由 FBD=FAB , BFD=AFB ,得 FBD FAB. 由 , FB2=FD FA.即结论 成立 . 由 ,得 AF BD=AB BF.即结论 成立 . 正确结论有 . 答案: D 8.已知函数 f(x)= sinx+cosx ( 0), x R,在曲线 y=f(x)与直线 y=1 的

6、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则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 ) A. B. C. D. 2 解析 : 已知函数 f(x)= sinx+cosx=2sin(x+ )( 0), x R, 在曲线 y=f(x)与直线 y=1 的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正好等于 f(x)的周期的 倍,设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T,则 = , T= , 答案: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30分 . 9.某大学为了解在校本科生对参加某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向,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向,从该校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300 的样本进行调查,已知该校一年级、二年级、三

7、年级、四年级的本科生人数之比为 4: 5: 5: 6,则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 60 名学生 . 解析 :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方法,一年级本科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为 = , 故应从一年级本科生中抽取名学生数为 300 =60, 答案: 60. 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单位: 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m3. 解析 :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圆锥与圆柱的组合体, 其中圆柱的高为 4,底面直径为 2,圆锥的高为 2,底面直径为 4, 几何体的体积 V=1 24+ 2 22=4+ = . 答案 : . 11.阅读如图的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 S 的值为 . 解析 : 由框图知,第一次循环

8、得到: S=-8, n=2; 第二次循环得到: S=-4, n=1;退出循环,输出 -4. 故答案为: -4. 12.函数 f(x)=lgx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解析 : 方法一: y=lgx2=2lg|x|, 当 x 0 时, f(x)=2lgx 在 (0, +) 上是增函数; 当 x 0 时, f(x)=2lg(-x)在 (- , 0)上是减函数 . 函数 f(x)=lgx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 0). 方法二:原函数是由 复合而成, t=x 2在 (- , 0)上是减函数,在 (0, +) 为增函数; 又 y=lgt 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f(x)=lgx 2在 (- , 0)

9、上是减函数,在 (0, +) 为增函数, 函数 f(x)=lgx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 0). 答案: (- , 0). 13.已知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 BAD=120 ,点 E, F 分别在边 BC, DC 上, BC=3BE, DC=DF ,若 =1,则 的值为 . 解析 : BC=3BE , DC=DF , = , = , = + = + = + , = + = + = + , 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 BAD=120 , | |=| |=2, =22cos120= -2, =1, ( + )( + )= + +(1+ ) =1, 即 4+ 4 -2(1+ )=1,

10、整理得 ,解得 =2 , 答案: 2. 14.已知函数 f(x)= ,若函数 y=f(x)-a|x|恰有 4 个零点,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 由 y=f(x)-a|x|=0 得 f(x)=a|x|,作出函数 y=f(x), y=a|x|的图象, 当 a0 ,不满足条件, a 0, 当 a=2 时,此时 y=a|x|与 f(x)有三个 交点, 当 a=1 时,此时 y=a|x|与 f(x)有五个 交点, 要使函数 y=f(x)-a|x|恰有 4 个零点, 则 1 a 2, 答案: (1,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8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1、 15.(13 分 )某校夏令营有 3 名男同学, A、 B、 C 和 3 名女同学 X, Y, Z,其年级情况如表: 现从这 6 名同学中随机选出 2 人参加知识竞赛 ( 每人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 ) ( )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 )设 M 为事件 “ 选出的 2 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恰有 1 名男同学和 1名女同学 ” ,求事件 M发生的概率 . 解析 : () 用表中字母一一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 15 个 . () 用列举法求出事件 M 包含的结果有 6 个,而所有的结果共 15 个,由此求得事件 M发生的概率 . 答案 : () 用表中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有: (A,

12、B)、 (A, C)、 (A, X)、 (A, Y)、 (A,Z)、 (B, C)、 (B, X)、 (B, Y)、 (B, Z)、 (C, X)、 (C, Y)、 (C, Z)、 (X, Y)、 (X, Z )、 (Y, Z),共计 15 个结果 . () 设 M 为事件 “ 选出的 2 人来自不同年级且恰有 1 名男同学和 1名女同学 ” , 则事件 M 包含的结果有: (A, Y)、 (A, Z)、 (B, X)、 (B, Z)、 (C, X)、 (C, Y),共计 6 个结果, 故事件 M 发生的概率为 = . 16.(13 分 )在 ABC 中,内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13、a, b, c,已知 a-c= b, sinB=sinC, ( )求 cosA 的值; ( )求 cos(2A- )的值 . 解析 : () 已知第二个等式利用正弦定理化简,代入第一个等式表示出 a,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 cosA,将表示出的 a, b 代入计算,即可求出 cosA 的值; () 由 cosA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求出 sinA的值,进而利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求出 sin2A 与 cos2A 的值,原式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 答案 : () 将 sinB= sinC,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 b= c

14、, 代入 a-c= b,得: a-c=c,即 a=2c, cosA= = = ; ()cosA= , A 为三角形内角, sinA= = , cos2A=2cos 2A-1=- , sin2A=2sinAcosA= , 则 cos(2A- )=cos2Acos +sin2Asin =- + = . 点评: 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函数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熟练掌握定理及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 17.(13 分 )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A=BD= , AD=2, PA=PD= ,E, F 分别是

15、棱 AD, PC 的中点 . ( )证明 EF 平面 PAB; ( )若二面角 P-AD-B 为 60 , (i)证明平面 PBC 平面 ABCD; (ii)求直线 EF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 解析 : () 要证明 EF 平面 PAB,可以先证明平面 EFH 平面 PAB,而要证明面面平行则可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来证; ()(i) 要证明平面 PBC 平面 ABCD,可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只需证 PB 平面 ABCD即可; (ii)由 (i)知, BD, BA, BP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DAP,得到直线 EF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PBC 法向量,其夹角的余弦值

16、的绝对值即为所成角的正弦值 . 答案 : () 连结 AC, ACBD=H , 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H 为 BD 中点, E 是棱 AD 的中点 . 在 ABD 中, EHAB , 又 AB 平面 PAB, EH平面 PAD, EH 平面 PAB. 同理可证, FH 平面 PAB. 又 EHFH=H , 平面 EFH 平面 PAB, EF 平面 EFH, EF 平面 PAB; ()(i) 如图,连结 PE, BE. BA=BD= , AD=2, PA=PD= , BE=1 , PE=2. 又 E 为 AD 的中点, BEAD , PEAD , PEB 即为二面角 P-AD-B 的平

17、面角,即 PEB=60 , PB= . PBD 中, BD2+PB2=PD2, PBBD ,同理 PBBA , PB 平面 ABD, PB 平面 PBC, 平面 PAB 平面 ABCD; (ii)由 (i)知, PBBD , PBBA , BA=BD= , AD=2, BDBA , BD , BA, BP 两两垂直, 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BD, BA, BP 为 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B-DAP, 则有 A(0, , 0), B(0, 0, 0), C( , - , 0), D( , 0, 0), P(0, 0, ), =( , - , 0), =(0, 0

18、, ),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 , ,令 x=1,则 y=1, z=0,故 =(1, 1, 0), E , F 分别是棱 AD, PC 的中点, E( , , 0), F( , - , ), =(0, , ), = = =- , 即直线 EF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8.(13 分 )设椭圆 + =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右顶点为 A,上顶点为B,已知 |AB|= |F1F2|. ( )求椭圆的离心率; ( )设 P 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 PB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F1,经过点 F2的直线 l与该圆相切于点 M, |MF2|=2 ,

19、求椭圆的方程 . 解析 : () 分别用 a, b, c 表示出 |AB|和 |F1F2|,根据已知建立等式求得 a 和 c 的关系,进而求得离心率 e. () 根据 (1)中 a 和 c 的关系,用 c 表示出椭圆的方程,设出 P 点的坐标,根据 PB 为直径,推断出 BF1PF 1,进而知两直线斜率相乘得 -1,进而求得 sin 和 cos ,表示出 P 点坐标,利用 P, B 求得圆心坐标,则可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 |OB|, |OF2|,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式求得 c,则椭圆的方程可得 . 答案 : () 依题意可知 = 2c, b 2=a2-c2, a 2+b2=2a2-c2

20、=3c2, a 2=2c2, e= = . () 由 () 知 a2=2c2, b 2=a2-c2=c2, 椭圆方程为 + =1, B(0, c), F1(-c, 0) 设 P 点坐标 ( csin , ccos) ,圆心为 O, PB 为直径, BF 1PF 1, k BF1kPF1= =-1, 求得 sin= - 或 0(舍去 ), 由椭圆对称性可知, P 在 x 轴下方和上方结果相同,只看在 x 轴上方时, cos= = , P 坐标为 (- c, c), 圆心坐标为 (- c, c), r=|OB|= = c, |OF2|= = c, r 2+|MF2|2=|OF2|2, +8= c2

21、, c 2=3, a 2=6, b2=3, 椭圆的方程为 + =1. 19.(14 分 )已知函数 f(x)=x2- ax3(a 0), x R. ( )求 f(x)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 )若对于任意的 x1 (2, + ),都存在 x2 (1, + ),使得 f(x1) f(x2)=1,求 a 的取值范围 . 解析 : () 求导数,利用导数的正负,可得 f(x)的单调区间,从而求出函数的极值; () 由 f(0)=f( )=0 及 () 知,当 x (0, )时, f(x) 0;当 x ( , +) 时, f(x) 0.设集合 A=f(x)|x (2, +) ,集合 B= |x (1,

22、+) , f(x)0 ,则对于任意的 x1 (2, +) ,都存在 x2 (1, +) ,使得 f(x1) f(x2)=1,等价于 A B,分类讨论,即可求 a 的取值范围 . 答案 : ()f(x)=2x -2ax2=2x(1-ax), a 0, 当 x 0 或 x 时, f(x) 0,当 时, f(x) 0, f(x)单调递减区间为: (- , 0)和 ,单调递增区间为 , 当 x=0 时,有极小值 f(0)=0,当 x= 时,有极大值 f( )= ; () 由 f(0)=f( )=0 及 () 知,当 x (0, )时, f(x) 0;当 x ( , +) 时, f(x) 0. 设集合

23、A=f(x)|x (2, +) ,集合 B= |x (1, +) , f(x)0 ,则对于任意的x1 (2, +) ,都存在 x2 (1, +) ,使得 f(x1) f(x2)=1,等价于 A B,显然 A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1)当 2,即 0 a 时,由 f( )=0 可知, 0 A,而 0 B, A 不是 B 的子集; (2)当 1 2 ,即 时, f(2)0 ,且 f(x)在 (2, +) 上单调递减,故 A=(- ,f(2), A (- , 0);由 f(1)0 ,有 f(x)在 (1, +) 上的取值范围包含 (- , 0),即(- , 0) B, A B; (3)当 1,即

24、a 时,有 f(1) 0,且 f(x)在 (1, +) 上单调递减, 故 B=( , 0), A=(- , f(2), A 不是 B 的子集 . 综上, a 的取值范围是 . 20.(14 分 )已知 q 和 n 均为给定的大于 1 的自然数,设集合 M=0, 1, 2, , q-1,集合A=x|x=x1+x2q+x nqn-1, xi M, i=1, 2, n . ( )当 q=2, n=3 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 )设 s, t A, s=a1+a2q+a nqn-1, t=b1+b2q+b nqn-1,其中 ai, bi M, i=1, 2, , n.证明:若 an bn,则 s

25、 t. 解析 : () 当 q=2, n=3 时, M=0, 1, A=x| , xi M, i=1, 2, 3.即可得到集合 A. () 由题意可得 s-t=(a1-b1)+(a2-b2)q+ +(q -1)+(q-1)q+(q -1)qn-2+(q-1)qn-1再利用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公式即可得出 . 答案 : () 当 q=2, n=3 时, M=0, 1, A=x| , xi M, i=1, 2, 3. 可得 A=0, 1, 2, 3, 4, 5, 6, 7. () 由设 s, t A, s=a1+a2q+a nqn-1, t=b1+b2q+b nqn-1,其中 ai, bi M, i=1, 2, ,n.an bn, 可得 s-t=(a1-b1)+(a2-b2)q+ +(q -1)+(q-1)q+(q -1)qn-2+(q-1)qn-1 = =-1 0.s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