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941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 )生物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 6分。 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析: 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A 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 项错误;人体心肌细胞不停地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需要消耗的能量多于腹肌细胞,因此心肌细胞中线粒体含量相对更多,

2、C 项正确;精子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 D 项错误。 答案: C 2.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 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 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解析: 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 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 );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

3、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被动运输,综合分析, D 选项正确。 答案: D 3.分别用 -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 (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 )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 RNA 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 “+” 表示阳性, “ -” 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探针 细胞总 RNA -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 - - + A.在成红细胞中, -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2 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 DNA 中存在卵清蛋白基

4、因,缺少 -珠蛋白基因 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解析: 依题意,探针可用于检测细胞中是否存在互补的 RNA 分子,若存在说明该基因得到了表达。根据表格可知,在成红细胞中存在 -珠蛋白基因对应的 RNA,而不存在卵清蛋白基因对应的 RNA,说明细胞中 -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即发生了表达 ),而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A 项正确;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中含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也就包括了卵清蛋白基因和 -珠蛋白基因, B 项错误;丙酮酸激酶的基因在鸡的各个细胞中都得到了表达,说明该基因是必需表达的基因

5、,可知该基因对于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C 项正确;不同类型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项正确。 答案: B 4.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 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解析: 图示为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根据图甲的联会现象,可知该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 A 项正确;图乙同源染色体分离,

6、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 项错误;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短暂,并无染色体的复制, C 项错误;丁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体分离,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而此时细胞中已没有同源染色体, D 项错误。 答案: A 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 ZW 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 a 和 B、 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 1 的亲本基因型是 ( ) A.甲为 AAbb,乙为 aaBB B.甲为 aaZBZB,乙为 AAZbW

7、 C.甲为 AAZbZb,乙为 aaZBW D.甲为 AAZbW,乙为 aaZBZB 解析: 根据杂交组合 2 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可知 A 项错误;杂交组合 1 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 3 是同时含 A 和 B 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 aaZBZB,乙的基因型为 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 AaZBZb 和 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 2 中亲本基因型为 aaZBW 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 Aa ZbW(红色眼 )、雄性的基因型为 Aa ZBZb(褐色眼 ),这个结果符合杂交

8、 2 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 1 的亲本基因型为 AaZBZb和 AaZBW, B项正确。 答案: B 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解析: 喂食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含高级神经中

9、枢 ),可见 A 项错误;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低级神经中枢 )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可知两种反射的反射弧不可能相同, D 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B 项错误;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 C 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 29.(24 分 ) . (10 分 )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 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 (1)与 15d 幼苗相比, 30

10、d 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组相比, 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 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 (2)叶肉细胞间隙 CO2至少需要跨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 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 30d 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 3 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 -1、 3.9 mgg -1、 4.1 mgg -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 (14 分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 (相间种植 ),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

11、4 是 。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 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 解析: I.(1)与 15d 幼苗相比, 30d 幼苗的 CO2吸收量更大,说明 30d 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更大。三种光照射,蓝

12、光处理的组吸收的 CO2更多,胞间 CO2浓度更低,说明对 CO2的利用率更高,而蓝光处理的组气孔导度也最大,说明蓝光通过促进了气孔开放,使 CO2供应充分,加快暗反应,最终提高光合速率。 (2)CO2固定部位在叶绿体基质,因此叶肉细胞间隙的 CO2至少需要穿过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共 3 层膜 (即 3 层磷脂双分子层 )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3)为了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可做到随机取样,并进行重复测定,避免偶然性。 II.(1) 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其区别是基因有所不同,因此共同种植可增加 了遗传 (基因 )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其中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从

13、而提高土壤肥力。 (2)玉米螟幼虫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根据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共同取食玉米,可知两者为竞争关系;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为不同的物种,因为它们各自释放的性信息素不同,保证了他们之间不能相互繁殖,从而维持了两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3)发酵过程会有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故所含能量会减少,因此玉米馒头的能量相对较少。 (4)刚果红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用此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透明圈越大,说明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

14、越强,反之越弱,因此通过透明圈的大小可用来反应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答案: I.(1)高 蓝 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 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 (2)3 (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 II.(1)遗传 (基因 )多样性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2)样方法 竞争 生殖隔离 (3)玉米馒头 (4)刚果红 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30.(14 分 )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

15、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 ,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 显,实 5 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 (填 “ 稍高 ” 或 “ 稍低 ” )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 30min 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 /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 -1 0.75 1.25 1.10 0.90 0.75

16、0.75 (4)胰岛 B 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 ,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 B 细胞,引起 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 A、 B 链基因,构建 ,将其导入 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解析: (1)同一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说明两种细胞中的相关受体不同,即胰岛 A、 B 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依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适量的胰岛素,可知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为控制无关变量,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血糖 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17、(胰高血糖素的变化量更大 ),应在机体血糖含量比正常水平较低时进行实验,若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不会增加。 (3)绘图要注意标注横纵坐标的含义和相应的数值,血糖浓度的变化描点连线,再依据血糖浓度的变化绘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 (4)根据题意可知,机体产生的针对病毒的抗体攻击了自身胰岛 B 细胞,说明胰岛 B 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抗原;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后,需构建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再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中,当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时,需先用 Ca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 答案: (1)胰岛 A、 B 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18、 稍低 (3)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感受态 31.(16 分 )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 (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 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6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 (B)对感病 (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 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 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

19、解释: _ ; _ 。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 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解析: (1)a 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 a 基因纯合 (即为 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感病 =1: 1,无香味:有香味 =3: 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 F1的类型有: 1/8AABb、 1/8AAbb、 1/4AaBb、 1/4Aabb、 1/8aaBb、 1/8aab

20、b,其中只有 1/4AaBb、 1/8aaBb 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 (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 1/4 1/4 1/4+1/8 1 1/4=3/64。 (3)正常情况 AA 与 aa 杂交,所得子代为 Aa(无香味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 A 基因突变为a 基因或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 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 答案: (1)a 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 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 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