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944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卷 )生物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 6分。 1.关于细胞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析: 动物细胞不能合成蔗糖。 答案: D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 DNA 的复制方式不同 解析:

2、 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由结构决定,差异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成的蛋白质不同引起的。 答案: B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 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 静 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答案: A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 a、 b、 c、 d、 e 和

3、 f 组 (每组的细条数相等 ),取上述 6 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 A.实验后, a 组液泡中的溶质 浓度比 b 组的高 B.浸泡导致 f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 b 组的 C.a 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 ATP 大于 b 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 0.4 0.5mol L-1之间 解析: 实验前长度 /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 1 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 1 表明细胞吸水, 2 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 1 表明细胞失水,且比

4、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 a组吸水多于 b 组,因此实验后 a 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 b 组; f 组比值大于 b 组,因此失水量大于 b 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 散,不消耗能量;由 c 组吸水, d 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 0.4 0.5mol L-1 之间。 答案: D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 (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 过程 有 RNA 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C.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 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解析: 转录主要发生

5、在细胞核中,该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的催化;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 DNA,均可发生 DNA 的复制; DNA 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对细胞染色,甲基绿能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现红色。 答案: C 6.关于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磷酸是光反应 中合成 ATP 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析: 光反应中利用光能合成 ATP 的原料

6、是 ADP 和磷酸;叶绿素等吸收传递光能是一个光物理过程不需要酶的参与;人在剧烈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仍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补充能量,同时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在人体内不能再分解供能;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代谢全依赖宿主细胞,核酸复制所需能量只能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一 )必考题 29.(10 分 )某植物 净光合 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 CO2的浓度为 a 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 CO2浓度在 a b 之间时,曲线 表示 净光合速率随 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 c 时,曲线 B 和 C 所表示的净光合速

7、率不在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 (3)当环境中 CO2浓度小于 a 时,在图示的 3 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量。 3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提高 CO2浓度的措施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解析: (1)据图可知 CO2浓度为 a 时,高光强 (曲线 A)下的纵坐标为 0,即净光合速率为 0; CO2浓度在 a b 之间时,曲线 A、 B、 C 均表现为上升,即净光合速率均随 CO2浓度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 c 时,高光强条件下 (曲线 A)

8、的净光合速率仍然能够随着 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限制 B、 C 净光合速率增加的环境因素是光强。 (3)CO2浓度小于 a 时, 3 种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均小于 0,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也就是说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量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量。 (4)据图可知 CO2浓度和光强会影响净光合速率从而影响植物的 产量,故为提高植物的产量,应综合考虑 CO2浓度和光强对植物的影响。 答案: (1) 0 A、 B、 C (2)光强 (3)大于 (4)光强 30.(9 分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 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

9、为实验组 (草药灌胃 )、空白对照 (蒸馏水灌胃 )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 A 灌胃 ),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来增强 其 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是 。 (3)在特异性免疫中, T 细胞可产生 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

10、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靶细胞 ),并使其裂解凋亡。 (3)体液免疫时,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答案: (1)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31.(9 分 ) 某陆生

11、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个营养级,营养级间的能力传递为 10% 20%,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的各种群的 能量 数值如下 表所示 , 表中能量数值的 单位相同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 下列 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 (2)甲和乙的 种间 关系是 ;种群 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 中 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 主要 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 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 间 的循环主

12、要 以 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 1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 10% 20%; 2、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 (23.1)介于戊能 4 量值的 10% 20%(10.20%),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 10%20%(15.4%),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 10% 20%(13.48%),应属于第四营养级。 (2)根据 (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 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

13、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碳以 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2.(11 分 ) 山 羊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 隐 性”或“显性” )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依据 Y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

14、体是 (填个体编号 )。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 解析: (1)根据系谱图, -1 和 -2 均不表现该性状,但他们的后代 -1 出现该性状,为明显的隔代遗传,可推知该性状为隐性,则 -1 和 -2 为该性状的携带者。 (2)假设该性状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该性状由 Y 染色体传递,因此表现该性状个体的所有雄性后代和雄性亲本都表现该性状,且雌性个体不会表现该性状。据此理论上第代各个体的性状表现应为: -1 不表现该性状 (因为 -1 不表现该性状 )、 -2 和 -3 均不表现该性

15、状 (因为是雌性 )、 -4 表现该性状 (因为 -3 表现该性状 )。结合系谱图可知,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1、 -3 和 -4。 (3)假设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且由 (1)知该性状为隐性遗传 (为解析方便假定该性状由基因 A-a 控制 ); -2 和 -2 均未表现出该性状 (XAX-),但他们的雄性后代 ( -3 和 -1)却表现出该性状 (XaY);同时考虑到雄性个体的 X 染色体来自于雌性亲本,据此断定 -2 和 -2 一定为杂合体 (XAXa)。 -3 表现该性状 (XaXa),其所含的一条 X 染色体必然源自 -4 (Xa X-);同时 -3不表现该

16、性状,据此断定 -4 为杂合体 (XAXa)。 -2 表现不该性状 (XAX-), 其雌性亲本 -2 为杂合体 (XAXa),因此 -2 既可以是杂合子 (XAXa)也可以是纯合子 (XAXA)。 答案: (1)隐性 (2) -1、 -3 和 -4 (3) -2、 -2、 -4 -2 (二 )选考题 39.生物 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 )(15 分 )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 5 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17、然后,将 1ml 水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 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 38、和 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示意图 A 和 B 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

18、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解析: (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 (2)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3)由题图可知 B 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结果 (菌 落相对均匀分布 )。 (4)震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另外震荡培养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

19、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 107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溶解氧 营养物质 40.生物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 分 )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 ,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 。 若 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 ,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而 cDNA 文库含有生物的 基因。 (2)若要 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

20、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 6 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 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 3:1 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 (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 解析: (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 cDNA 文库,基因组文库包含生物基因组的所全部基因, cDNA 文库是以 mRNA 反转录后构建的,只含有已经表达的基因 (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表达 ),即部分基因。 (2)从基因

21、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需要进行筛选。 (3)要提高植物乙的耐旱性,需要要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旱基因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要检测目的基因 (耐旱基因 )是否表达应该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 (耐旱基因 )的表达产物 (即耐旱的相关蛋白质 );个体水平检测可以通过田间实验,观察检测其耐旱性情况。 (4)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则子代将全部表现耐旱,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或“如果耐旱基因整合到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则转基因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 A_表示 (A 表示耐旱基因, _表示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 因 ), A_自交后代基因型为 AA A_ _=1 2 1,所以耐旱不耐旱 =3 1,与题意相符。” 答案: (1)全部 部分 (2)筛选 (3)乙 表达产物 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