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设集合 M=0, 1, 2, N=x|x2-3x+20 ,则 MN= ( ) A. 1 B. 2 C. 0, 1 D. 1, 2 解析: N=x|x 2-3x+20=x|1x2 , MN=1 , 2, 答案 : D. 2.设复数 z1, 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 z1=2+i,则 z1z2=( ) A. -5 B. 5 C. -4+i D. -4-i 解析: z1=2+i 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2, 1), 复数 z1
2、, 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 (2, 1)关于虚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2, 1), 则对应的复数, z2=-2+i, 则 z1z2=(2+i)(-2+i)=i2-4=-1-4=-5, 答案 : A 3.设向量 , 满足 | + |= , | - |= ,则 =( ) A. 1 B. 2 C. 3 D. 5 解析: | + |= , | - |= , 分别平方得 +2 + =10, -2 + =6, 两式相减得 4 =10-6=4, 即 =1, 答案 : A. 4.钝角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 AB=1, BC= ,则 AC=( ) A. 5 B. C. 2 D. 1 解析:
3、钝角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 AB=c=1, BC=a= , S= acsinB= ,即 sinB= , 当 B 为钝角时, cosB=- =- , 利用余弦定理得: AC2=AB2+BC2-2ABBCcosB=1+2+2=5,即 AC= , 当 B 为锐角时, cosB= = , 利用余弦定理得: AC2=AB2+BC2-2ABBCcosB=1+2-2=1,即 AC=1, 此时 AB2+AC2=BC2,即 ABC 为直角三角形,不合题意,舍去,则 AC= . 答案 : B. 5.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 0.6,已知某天的
4、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 A. 0.8 B. 0.75 C. 0.6 D. 0.45 解析: 设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为 p,则有题意可得 0.75p=0.6 ,解得 p=0.8, 答案 : A. 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 1( 表示 1cm) ,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 3cm,高为 6cm 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 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 A. B. C. D. 解析: 几何体是由两个圆柱组成,一个是底面半径为 3 高为 2,一个是底面半径为 2,高为4, 组合体体积是: 322+2
5、 24=34. 底面半径为 3cm,高为 6cm 的圆柱体毛坯的体积为: 326=54. 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 答案 : C.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x, t 均为 2,则输出的 S=( ) A. 4 B. 5 C. 6 D. 7 解析: 若 x=t=2, 则第一次循环, 12 成立,则 M= , S=2+3=5, k=2, 第二次循环, 22 成立,则 M= , S=2+5=7, k=3,此时 32 不成立,输出 S=7, 答案 : D. 8.设曲线 y=ax-ln(x+1)在点 (0, 0)处的切线方程为 y=2x,则 a=( ) A. 0 B.
6、 1 C. 2 D. 3 解析: , y (0)=a-1=2, a=3. 答案 : D. 9.设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2x-y 的最大值为 ( ) A. 10 B. 8 C. 3 D. 2 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 阴影部分 ABC) . 由 z=2x-y 得 y=2x-z, 平移直线 y=2x-z,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 y=2x-z 经过点 C 时,直线 y=2x-z 的截距最小,此时 z最大 . 由 ,解得 ,即 C(5, 2) 代入目标函数 z=2x-y,得 z=25 -2=8. 答案 : B. 10.设 F 为抛物线 C: y2=3x 的焦点,过 F 且
7、倾斜角为 30 的直线交 C于 A, B两点, O 为坐标原点,则 OAB 的面积为 ( ) A. B. C. D. 解析: 由 y2=3x,得 2p=3, p= ,则 F( ). 过 A, B 的直线方程为 y= ,即 . 联立 ,得 . 设 A(x1, y1), B(x2, y2),则 , . = =. 答案 : D. 11.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 BCA=90 , M, N 分别是 A1B1, A1C1的中点, BC=CA=CC1,则 BM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解析: 直三棱柱 ABC-A1B1C1中, BCA=90 , M, N 分别是
8、 A1B1, A1C1的中点,如图: BC 的中点为 O,连结 ON, ,则 MN0B 是平行四边形, BM 与 AN 所成角就是 ANO , BC=CA=CC 1, 设 BC=CA=CC1=2, CO=1 , AO= , AN= , MB= = = , 在 ANO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ANO= = = . 答案 : C. 12.设函数 f(x)= sin ,若存在 f(x)的极值点 x0满足 x02+f(x0)2 m2,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6) (6, + ) B. (- , -4) (4, + ) C. (- , -2) (2, + ) D. (- ,
9、-1) (1, + ) 解析: 由题意可得, f(x0)= ,且 =k+ , k z,即 x0= m. 再由 x02+f(x0)2 m2,可得当 m2最小时, |x0|最小,而 |x0|最小为 |m|, m 2 m2+3, m 2 4. 求得 m 2,或 m -2, 答案 :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第 13 题 第 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 题 第 24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3. (x+a)10的展开式中, x7的系数为 15,则 a= . 解析: (x+a)10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Tr+1= x10-rar, 令
10、 10-r=7,求得 r=3,可得 x7的系数为 a3 =120a3=15, a= , 答案 : . 14.函数 f(x)=sin(x+2 )-2sincos (x+ )的最大值为 . 解析: 函数 f(x)=sin(x+2 )-2sincos (x+ )=sin(x+ )+ -2sincos (x+ ) =sin(x+ )cos+cos (x+ )sin -2sincos (x+ )=sin(x+ )cos -cos(x+ )sin =sin(x+ )- =sinx, 故函数 f(x)的最大值为 1, 答案 : 1. 15.已知偶函数 f(x)在 0, + )单调递减, f(2)=0,若 f
11、(x-1) 0,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偶函数 f(x)在 0, + )单调递减, f(2)=0, 不等式 f(x-1) 0 等价为 f(x-1) f(2),即 f(|x-1|) f(2), |x -1| 2,解得 -1 x 3, 答案 : (-1, 3) 16.设点 M(x0, 1),若在圆 O: x2+y2=1 上存在点 N,使得 OMN=45 ,则 x0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 点 M(x0, 1),若在圆 O: x2+y2=1 上存在点 N,使得 OMN=45 , 圆心到 MN 的距离为 1,要使 MN=1,才能使得 OMN=45 , 图中 M 显然不满
12、足题意,当 MN 垂直 x 轴时,满足题意, x 0的取值范围是 -1, 1. 答案 : -1, 1.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验算步骤 . 17.(12 分 )已知数列 an满足 a1=1, an+1=3an+1. ( )证明 an+ 是等比数列,并求 an的通项公式; ( )证明: + + . 解析: ()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常数,即 =常数,又首项不为0,所以为等比数列; 再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化式,求出 an的通项公式; () 将 进行放大,即将分母缩小,使得构成一个等比数列,从而求和,证明不等式 . 答案 : () = =3, 0 , 数列 an
13、+ 是以首项为 ,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 a n+ = = ,即 ; () 由 () 知 , 当 n2 时, = , 当 n=1 时, 成立, 当 n2 时, + + 1+ + = = . 对 n N+时, + + . 18.(12 分 )如图,四棱柱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PA 平面 ABCD, E 为 PD 的中点 . ( )证明: PB 平面 AEC; ( )设二面角 D-AE-C 为 60 , AP=1, AD= ,求三棱锥 E-ACD 的体积 . 解析: ( )连接 BD 交 AC 于 O 点,连接 EO,只要证明 EOPB ,即可证明 PB 平面 AEC;
14、( )延长 AF 至 M 连结 DM,使得 AMDM ,说明 CMD=60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出 CD,即可三棱锥 E-ACD 的体积 . 答案 : ( )连接 BD 交 AC 于 O 点,连接 EO, O 为 BD 中点, E 为 PD 中点, EOPB , (2 分 ) EO平面 AEC, PB平面 AEC,所以 PB 平面 AEC; (6 分 ) ( )延长 AF 至 M 连结 DM,使得 AMDM , 四棱柱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 PA 平面 ABCD, CD 平面 AMD,二面角 D-AE-C 为 60 , CMD=60 , AP=1 , AD= , ADP
15、=30 , PD=2 , E 为 PD 的中点 .AF=1, DM= , CD= = . 三棱锥 E-ACD 的体积为: = = . 19.(12分 )某地区 2007年至 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y(单位:千元 )的数据如下表: ( )求 y 关于 t 的线性回归方程; ( )利用 ( )中的回归方程,分析 2007 年至 2013 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并预测该地区 2015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附: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 ,= - . 解析: ( )根据所给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可得横标和纵标的平均数,横标和纵标的积的和
16、,与横标的平方和,代入公式求出 b 的值,再求出 a 的值,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 ( )根据上一问做出的线性回归方程,代入所给的 t 的值,预测该地区 2015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是一个估计值 . 答案 : ( )由题意, = (1+2+3+4+5+6+7)=4, = (2.9+3.3+3.6+4.4+4.8+5.2+5.9)=4.3, = =0.5, = - =4.3-0.54=2.3. y 关于 t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0.5t+2.3; ( )由 ( )知, b=0.5 0,故 2007 年至 2013 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 0.5 千元 . 将
17、 2015 年的年份代号 t=9 代入 =0.5t+2.3,得: =0.59+2.3=6.8 , 故预测该地区 2015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6.8 千元 . 20.(12 分 )设 F1, F2分别是 C: + =1(a b 0)的左,右焦点, M 是 C 上一点且 MF2与 x轴垂直,直线 MF1与 C 的另一个交点为 N. (1)若直线 MN 的斜率为 ,求 C 的离心率; (2)若直线 MN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2,且 |MN|=5|F1N|,求 a, b. 解析: (1)根据条件求出 M 的坐标,利用直线 MN 的斜率为 ,建立关于 a, c 的方程即可求C 的离心率; (
18、2)根据直线 MN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2,以及 |MN|=5|F1N|,建立方程组关系,求出 N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 答案 : (1)M 是 C 上一点且 MF2与 x 轴垂直, M 的横坐标为 c,当 x=c 时, y= ,即 M(c, ), 若直线 MN 的斜率为 ,即 tanMF 1F2= , 即 b2= =a2-c2,即 c2- -a2=0,则 ,解得 e= . ( )由题意,原点 O 是 F1F2的中点,则直线 MF1与 y 轴的交点 D(0, 2)是线段 MF1的中点, 故 =4,即 b2=4a, 由 |MN|=5|F1N|,解得 |DF1|=2|F1N|,
19、设 N(x1, y1),由题意知 y1 0,则 ,即 代入椭圆方程得 , 将 b2=4a 代入得 ,解得 a=7, b= . 21.(12 分 )已知函数 f(x)=ex-e-x-2x. ( )讨论 f(x)的单调性; ( )设 g(x)=f(2x)-4bf(x),当 x 0 时, g(x) 0,求 b 的最大值; ( )已知 1.4142 1.4143,估计 ln2 的近似值 (精确到 0.001). 解析: 对第 ( )问,直接求导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可达到目的; 对第 ( )问,先验证 g(0)=0,只需说明 g(x)在 0+ )上为增函数即可,从而问题转化为 “ 判断 g(x) 0 是否
20、成立 ” 的问题; 对第 ( )问,根据第 ( )问的结论,设法寻求 ln2,于是在 b=2 及 b 2 的情况下分别计算,最后可估计 ln2 的近似值 . 答案 : ( )由 f(x)得 f(x)=ex+e-x-2 , 即 f(x)0 ,当且仅当 ex=e-x即 x=0 时, f(x)=0, 函数 f(x)在 R 上为增函数 . ( )g(x)=f(2x)-4bf(x)=e2x-e-2x-4b(ex-e-x)+(8b-4)x, 则 g(x)=2e2x+e-2x-2b(ex+e-x)+(4b-2) =2(ex+e-x)2-2b(ex+e-x)+(4b-4) =2(ex+e-x-2)(ex+e-
21、x-2b+2). e x+e-x2 , ex+e-x+24 , 当 2b4 ,即 b2 时, g(x)0 ,当且仅当 x=0 时取等号, 从而 g(x)在 R 上为增函数,而 g(0)=0, x 0 时, g(x) 0,符合题意 . 当 b 2 时,若 x 满足 2 ex+e-x 2b-2 即 时, g(x) 0, 又由 g(0)=0 知,当 时, g(x) 0,不符合题意 . 综合 、 知, b2 ,得 b 的最大值为 2. ( )由 ( )知, . 当 b=2 时,由 ,得; 当 时,有 , 由 ,得.所以 ln2 的近似值为 0.693. 请考生在第 22、 23、 24 三题中任选一题
22、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 . 【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22.(10 分 )如图, P 是 O 外一点, PA 是切线, A 为切点,割线 PBC 与 O 相交于点 B, C,PC=2PA, D 为 PC 的中点, AD 的延长线交 O 于点 E,证明: ( )BE=EC; ( )AD DE=2PB2. 解析: ( )连接 OE, OA,证明 OEBC ,可得 E 是 的中点,从而 BE=EC; ( )利用切割线定理证明 PD=2PB, PB=BD,结合相交弦定理可得 AD DE=2PB2. 答案 : ( )连接 OE, OA,则 OAE=OEA , OAP
23、=90 , PC=2PA , D 为 PC 的中点, PA=PD , PAD=PDA , PDA=CDE , OEA+CDE=OAE+PAD=90 , OEBC , E 是 的中点, BE=EC ; ( )PA 是切线, A 为切点,割线 PBC 与 O 相交于点 B, C, PA 2=PB PC, PC=2PA , PA=2PB , PD=2PB , PB=BD , BD DC=PB 2PB, AD DE=BD DC, AD DE=2PB2.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半圆 C 的极坐标方程 =2c
24、os , 0, . ( )求 C 的参数方程; ( )设点 D 在 C 上, C 在 D 处的切线与直线 l: y= x+2 垂直,根据 ( )中你得到的参数方程,确定 D 的坐标 . 解析: ( )半圆 C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1)2+y2=1,令 x-1=cos -1, 1,y=sin ,可得半圆 C 的参数方程 . ( )由题意可得直线 CD 和直线 l 平行 .设点 D 的坐标为 (1+cos , sin ),根据直线 CD 和直线 l 的斜率相等求得 cot 的值,可得 的值,从而得到点 D 的坐标 . 答案 : ( )半圆 C 的极坐标方程 =2cos , 0,
25、,即 2=2cos ,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1)2+y2=1, x 0, 2、 y 0, 1. 令 x-1=cos -1, 1, y=sin , 0, . 故半圆 C 的参数方程为 , 0, . ( )设点 D 在 C 上, C 在 D 处的切线与直线 l: y= x+2 垂直, 直线 CD 和直线 l 平行,故直线 CD 和直线 l斜率相等 . 设点 D 的坐标为 (1+cos , sin ), C (1, 0), = , 解得 tan= ,即 = ,故点 D 的坐标为 ( , ). 24.设函数 f(x)=|x+ |+|x-a|(a 0). ( )证明: f(x)2 ; ( )若 f
26、(3) 5,求 a 的取值范围 . 解析: ( )由 a 0, f(x)=|x+ |+|x-a|,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基本不等式证得 f(x)2成立 . ( )由 f(3)=|3+ |+|3-a| 5,分当 a 3 时和当 0 a3 时两种情况,分别去掉绝对值,求得不等式的解集,再取并集,即得所求 . 答案 : ( )a 0, f(x)=|x+ |+|x-a| (x+ )-(x-a)|=|a+ |=a+ 2 =2, 故不等式 f(x)2 成立 . ( )f (3)=|3+ |+|3-a| 5, 当 a 3 时,不等式即 a+ 5,即 a2-5a+1 0,解得 3 a . 当 0 a3 时,不等式即 6-a+ 5,即 a2-a-1 0,求得 3. 综上可得, a 的取值范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