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 一、语言 文字 运用 ( 12 分。每小题 3 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萃 孚 fu 佳 恪 g B.粹 负 f 佳 恪 k C.粹 负 f 嘉 恪 g D.萃 孚 f 嘉 恪 k 解析 :
2、 出类拔萃 : 拔 : 超出;类 : 同类;萃 : 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指同类丛聚。后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萃”字从“草”不从“米”,据义定形。 深孚众望 : 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孚 : 使人信服、信任、相信。读 f,褒义词。 深负众望 : 指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负 : 辜负,读 f,贬义词。 懿行 嘉言 : 嘉,“美好”的意思,不能写作“佳” 。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 2009年湖南卷字音题曾考过“ 嘉言 懿 行 ” ( y) 。 恪守 : 谨慎而恭敬遵守。“恪”读 k,形声不能套读半边。 答案 : D 2.将下列各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
3、项是 ( )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 族 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 族 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 族 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 力 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 族 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 族 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 族 必备的要素。 解析 : 一看搭配,“ 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 ”主谓搭配不当;二看语序,按由实到虚的顺序,先“ 必备的要素 ”再“ 精神财富 ” 答案 : C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 “ 江山万里 张大千艺术展 ” 今日与观众
4、见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 人家 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 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 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 幅 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 _”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 力,也仿 佛 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 “ 人家 ” 与语段中加点词 “ 人家 ”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家在何许 ? 云外一声鸡 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 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 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 解析 : “ 人家 ”有四个义项 : 住户
5、;未来的丈夫家;他人;家庭。而 谷口 人家 中的“人家”就是“住户”的意思。教材中有“参差十万人家”的词句。与 A 项“ 人家在何许 ? 云外一声鸡 ”中的“人家”意思相同。 B 项是“未来的丈夫家”; C 项是“他人”; D项是“家庭”。 答案 : A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 : 语段中画横线处的诗句要上连“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下接“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只有 B 项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 : B 二、文言
6、文阅读( 22 分。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9 题。 雪屋记 ( 明 )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 闻 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 造 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 “ 雪屋 ” 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 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 ? 孰 知生
7、意反 寓 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 无 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 尚 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 ( ) 居,冀免 ( )二者 ( )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 今又 济 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 ? 宁独是邪 ?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 以屋名雪, 讵 不 韪 欤 ? 至若启斯屋而观
8、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 2013 年版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 造 其庐焉 造 : 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 尚 也 尚 : 推崇 C.今又 济 之以雪 济 : 加上 D.以屋名雪, 讵 不 韪 欤 韪 : 正确 解析 : A 项“ 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 造 其庐焉 ”中的 “ 造 ”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答案 : A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圣人为屋 ( ) 居,冀免 ( ) 二者 ( )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9、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解析 : “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 乎 ” 用在 句 中相当于 “ 于 ” ,引出对象;选C 项。 以,表目的是对的。 “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答案 : C 7.下列用 “/” 给文中画 波浪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如冰雪 /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 /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
10、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 /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 /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 /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 /穷而在下 /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 /而有成物之心 /其不为果哉者 /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解析: 先排除了 A 项“冰雪 /冱寒之穷冬也”: 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 ;再 排除了 B 项“ 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的主语是“ 徐孟祥 ”,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 C 项“ 而有成
11、/物之心 ”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答案 : D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雪屋 ” 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 雪 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 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 消除灾祸 ”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答案 : B 9.把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 “ 雪屋 ” 名之 。( 4 分) 译文 : ( 2) 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 3 分) 译文 : ( 3)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 3 分) 译文 : 解析: ( 1)句中的“ 既 ”“ 适 ”“ 雨雪 ”“ 遂 ”共四个采分点;( 2)句中的“ 缙绅 ”“之 者 ”“ 征 ”共三个采分点;( 3)句中的“ 处 ”“ 颠 ”“ 雨雪 ”“ 病 ”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答案 : ( 1) (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 2) 与 徐孟祥 交往的
13、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 ( 3)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 8 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归 : 出嫁。 蕡 ( fn) : 草木 果实 繁盛硕大 的样子。 蓁蓁 ( zhn) :草木 茂盛的样子。 (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_的形式。 ( 2 分) ( 2)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 6 分) 答 : 解析: ( 1) 乐曲演
14、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 重章叠句 。 ( 2)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答案 : ( 1) 重章叠句 ( 2)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 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11.古诗
15、文默写。 ( 5 分,每空 1 分) ( 1) ,为刎颈之交。 (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2) 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命巾车,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 3) 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 ( 韦庄菩萨蛮 ( 其二 ) ) 解析: 必修 4 中的散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的最后一句,必修 5 中的诗文合一 归去来兮辞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菩萨蛮 ( 其二 ) ,一文一辞一诗,覆盖面广,体裁照顾周全。 答案 : ( 1) 卒相与欢 ( 2) 将有事于西畴 或棹孤舟 ( 3)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四、现代文 ( 论述类、实用类 ) 阅读 ( 10 分。填空
16、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14 题。 常识教育牵涉以下重大命题 : 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传承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观,塑造基本社会共识 ; 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学术 ;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 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个体,乃至于螺丝钉似的现代 “ 部件人 ” ( 工具主义个体 ) ,或为学术而学术,为科技而科技,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 ( 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 ) 。 常识教育则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
17、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 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 、 人的异化 、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 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 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 。 但这里的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 “ 通者千篇以为,万卷以下,通人也 ” 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 “ 大通人 ” ( 仍是相对而言 ) ,这显然只能要求极少一部分人。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 人 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 “ 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 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
18、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换言之,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 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就此而言,常识教育或通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旨在立人,培养基本的人,或所谓的“ 小通人 ” 。专家亦必须具备 “ 小通人 ” 的相关常识,即先成为基本自由个体,然后才是专家和成就专家之学。 “ 大通人 ” 则不敢苛求所有个体,而且 “ 大通人 ” 亦可或亦 须 有一二专家之学,而有专家之成就业绩。专家之学不必苛求所有个体, “ 小通人 ” 之学却须人人具备,这便只能通过教育,亦即普及的常识
19、教育来实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素质和水平,便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及其生活的整体品质和水平。常识教育水平高,则人民安居乐业,自由 幸福指数高,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 12.本文以 比照,主要从 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常识教育加以辨析阐释。 ( 4 分 ) 解析: 本题的主要信息在第二段首句“ 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 ”,找准提取关键词即得 4 分。 答案 : 专业化教育 命意 13.下列关于 “ 常识教育 ” 的表述,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常识教育是培养自由个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的通人教育。 B.常识教育关涉到文化传承创新、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社
20、会公共生活等问题 。 C.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D.常识教育是伴随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 平的 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普及性教育。 解析: 原文是“ 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选项为“ 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 ”,将“ 基本常识 ”偷换成“知识”,概念错误 。 答案 : C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专业教育 虽 注重知识精深,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有忽略对科技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的可能性。 B.通识教育把 “ 小通人 ” 作
21、为培养目标,其水平与人的素质、自由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 C.专家之学以通人之学为基础,是成为大通人的重要途径,不过只适合特定的人群,不具备普遍意义。 D.通人之学既不同于 “ 大通人 ” 之学,又不同于 “ 小通人 ” 之学,也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儒硕学。 解析: 原文中“ 常识教育或通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旨在立人,培养基本的人,或所谓的 小通人 。” 通人教育就是培养所谓的 “ 小通人 ”,选项是说“ 通人之学不同于 小通人 之学 ”,肯否颠倒。 答案 : D 五、现代文 ( 文学类 ) 阅读 ( 21 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18 题。 粮食 学群 人和人见面,会
22、问上一句 : 吃饭了吗 ? 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 篡改 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
23、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 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 ? 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
24、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 : 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 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 “猪娃子耶,回来哟 ! ” 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
25、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下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 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为角力场,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
26、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 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 ? 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 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 : 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 ! 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
27、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 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散文, 2013 年第 10 期,有删节) 15.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4 分) 答 : 解析: 以问候语开篇及其作用,对比引出话题及其作用。文本与术语要有机结合 答案 : 以人们日常见面的问候语开
28、篇,亲切自然。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 16.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5 分) 答 : 解析: 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要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义,语境义和主旨义,三义合一。 答案 : 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话费、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17.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 6 分) 答 : 解析: 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首先要把“养猪送猪”的细节描写句子全找出来,然后按照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 手法
29、,进行分类分析。赏析时要结合主题,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答案 : “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挠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18.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 : 解析: 本题两问两答。先答主旨,按照通用公式“通过什么表现什么”来答,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时 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不同角度选两点来谈
30、 。 答案 : 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珍爱粮食、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六、选作题( 12 分,每小题 6 分) 注意 : 选作题共 3 道小题,请 任选其中 2 道 作答。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 分) 一次, 妈妈忽见杨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的。只说 : “我囫囵着跌下来的。” “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思想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
31、问她跌下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 : 一是不肯洗脸,二是 不肯睡觉 。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 : “逃 逃 逃 ”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 : “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杨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答 : 解析:答题要求: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形象,类似于北京卷的微写作。所写文字必须紧扣阿必“不肯睡觉”,能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并符合生活逻辑。 答案
32、 :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 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谣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 “ 点戏 ” 说 : “ 再唱喜旦娄( Sweet and low,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 ” 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 : “ 快点困! ” (无锡话 : “ 快睡! ” )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 分)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33、(礼记曲礼上)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礼记内则) 注 起 : 更加。 简述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联系,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 : 解析:以上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传承 传统礼仪文明 中“孝文化”:第一则材料是说,做子女的外出,一定要把自 己的去向告诉父母;办完事回到家,也必须面告父母,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回来,以免父母牵挂。出游一定要有个常去的地方,学习也要有个固定的方向。不让父母担心。 第二则材料是说,做子女的,对待父母的过错,既要和颜悦色地诚恳指出,又考虑到考虑到他们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时机,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时再进谏。这样既不违背孝道,又能改善状况
34、。 答案 : 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为规范,都体现了古代的伦理道德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第一则材料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把对父母的尊重落实于外出道别、回家告知等细节之中,努力使 父母宽怀、愉悦。在当代社会,做子女的应该更多关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内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断完善自我来宽慰父母。 或 : 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面对父母的过失,子女不应阿顺曲从,而应该和颜悦色地坚持规劝,帮助父母改正。当今社会,人们很有必要从古人的行为规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构建既明是非、讲原则,又知礼节、重亲情的和谐亲子关系。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 分)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
35、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 : “不值得作什么努力 : 无论 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 : 解析: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前一则材料侧重于修身的标准与方法,需要对纷繁复杂的人的天性进行取舍,去芜存菁,是对人的天性好坏的设喻。后一则材料侧重于修身 的目的和要求,需要看到自身努力的作用与价值,只要努力,就会让自己越来越接近完善,是对“努力无用论”的一种
36、反驳。 答案 : 答案要点提示 : 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 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或 : 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七、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
37、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 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 : “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 :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的话题,不同考生有不同看法,有的写坚守,有的写信念,有的认为是基层、实干、以及中国梦的缩影。从材料本身来看,几乎没有审题难度 :一个乡党委书记在很穷的地方干了八年,把这个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原因是他背后坚定的信念 : “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他有他的执着和坚持,不只是一个人,任何一
38、个做成了大事情的人,他都秉承了一种对于美好未来的信念和执着,那就是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办事才能把事做好。从这一点来说,材料要倡导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值得肯定。当前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树立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将“人的心灵坚持与山村的美丽变化”融入高考试题,给人一种“很社会、很当下”的感觉。审题时抓住两个关键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个关键句“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根本跑不了题的。 立意一 : 既来之则安之,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只要善 于发现,都会发现其中的美好,走错路也会有走错路时的风景 立意二 :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有两个方面的 意 思
39、,一个是心态 ,一个是志向。无为的人 ,他的心态 ,到哪里都觉得周围的环境是一样的 ,有为的人 ,走到哪里都会努力改变 。 立意三 : 心如静水,不去想人间哀乐,只身静在工作的长河,有如人机一体,也是一种最美丽的风景线 。 立意四 : 用心才能做好一件事。一个乡村基层干部,通过八年的努力,带领村民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没有一份热爱与坚守,只凭着一身热情,他是很难走到最后的。同样,如果没有专注,他也不可能做好这一件事。 立意五 : 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理想,坚守乡村,带头建设,无私奉献,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坚持、坚守,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更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攻艰克难,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干兴村,实干兴邦,只要肯想办法,只要肯下功夫,最穷山旮旯也能变成最美乡村。一个乡村的变化如此,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莫不如此。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