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949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数学文 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 ) 1.已知全集 U=R, A=x|x0 , B=x|x1 ,则集合 U(AB )=( ) A. x|x0 B. x|x1 C. x|0x1 D. x|0 x 1 解析: AB=x|x1 或 x0 , C U(AB )=x|0 x 1, 答案: D. 2.设复数 z 满足 (z-2i)(2-i)=5,则 z=( ) A. 2+3i B. 2-3i C. 3+2i D. 3-2i 解析: 由 (z-2i)(2-i)=5,得: , z=2+3i . 答案: A. 3.已知 a= , b=log2

2、 , c=log ,则 ( ) A. a b c B. a c b C. c b a D. c a b 解析: 0 a= 20=1, b=log2 log21=0, c=log =log23 log22=1, c a b. 答案: D. 4.已知 m, n 表示两条不同直线, 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 m , n ,则 mn B. 若 m , n ,则 mn C. 若 m , mn ,则 n D. 若 m , mn ,则 n 解析: A.若 m , n ,则 m, n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 A 错; B.若 m , n ,则 mn ,故 B 正确; C.若 m , mn ,

3、则 n 或 n ,故 C 错 ; D.若 m , mn ,则 n 或 n 或 n ,故 D错 . 答案: B. 5.设 , ,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 p:若 =0, =0,则 =0;命题 q:若 , ,则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 pq B. p q C. ( p) ( q) D. p ( q) 解析: 若 =0, =0,则 = ,即 ( - ) =0,则 =0 不一定成立,故命题 p 为假命题, 若 , ,则 平行,故命题 q 为真命题, 则 pq ,为真命题, p q, ( p) ( q), p ( q)都为假命题, 答案: A. 6.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如图所示的长方形 AB

4、CD 中,其中 AB=2, BC=1,则质点落在以 AB为直径的半圆内的概率是 ( ) A. B. C. D. 解析: AB=2 , BC=1, 长方体的 ABCD 的面积 S=12=2 , 圆的半径 r=1,半圆的面积 S= , 则由几何槪型的概率公式可得质点落在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内的概率是 . 答案: B 7.某几何体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8- B. 8- C. 8- D. 8-2 解析: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正方体切去两个 圆柱, 正方体的棱长为 2,切去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高为 2, 几何体的体积 V=23-2 1 22=8 - . 答案: C. 8

5、.已知点 A(-2, 3)在抛物线 C: y2=2px 的准线上,记 C 的焦点为 F,则直线 AF 的斜率为 ( ) A. - B. -1 C. - D. - 解析: 点 A(-2, 3)在抛物线 C: y2=2px 的准线上, =2, F (2, 0), 直线 AF 的斜率为 =- . 答案: C. 9.设等差数列 an的公差为 d,若数列 2 为递减数列,则 ( ) A. d 0 B. d 0 C. a1d 0 D. a1d 0 解析: 数列 2 为递减数列, 1,即 1, 1, a 1(an+1-an)=a1d 0. 答案: D 10.已知 f(x)为偶函数,当 x0 时, f(x)=

6、 ,则不等式 f(x-1)的解集为 ( ) A. , , B. - , - , C. , , D. - , - , 解析: 当 x 0, ,由 f(x)= ,即 cosx= ,则 x= ,即 x= , 当 x 时,由 f(x)= ,得 2x-1= ,解得 x= , 则当 x0 时,不等式 f(x) 的解为 x , (如图 ) 则由 f(x)为偶函数, 当 x 0 时,不等式 f(x) 的解为 - x - , 即不等式 f(x) 的解为 x 或 - x , 则由 - x -1 或 x -1 ,解得 x 或 x , 即不等式 f(x-1) 的解集为 x| x 或 x , 答案: A. 11.将函数

7、 y=3sin(2x+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 ( ) A. 在区间 , 上单调递减 B. 在区间 , 上单调递增 C. 在区间 - , 上单调递减 D. 在区间 - , 上单调递增 解析: 把函数 y=3sin(2x+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3sin2(x- )+ .即 y=3sin(2x- ). 由 ,得 . 取 k=0,得 . 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在区间 , 上单调递增 . 答案: B. 12.当 x -2, 1时,不等式 ax3-x2+4x+30 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5, -3 B.

8、-6, - C. -6, -2 D. -4, -3 解析: 当 x=0 时,不等式 ax3-x2+4x+30 对任意 a R恒成立; 当 0 x1 时, ax3-x2+4x+30 可化为 a , 令 f(x)= ,则 f (x)= =- (*), 当 0 x1 时, f (x) 0, f(x)在 (0, 1上单调递增, f(x)max=f(1)=-6, a -6; 当 -2x 0 时, ax3-x2+4x+30 可化为 a , 由 (*)式可知,当 -2x -1 时, f (x) 0, f(x)单调递减,当 -1 x 0 时, f (x) 0,f(x)单调递增, f(x)min=f(-1)=-

9、2, a -2; 综上所述,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6a -2,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6, -2. 故选 C. 二、填空题 (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 13.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 n=3,则输出 T= . 解析: 由程序框图知:算法的功能是求 T=1+(1+2)+(1+2+3)+ (1+2+3+i )的值, 当输入 n=3 时,跳出循环的 i 值为 4, 输出 T=1+3+6+10=20. 答案: 20. 14.已知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z=3x+4y 的最大值为 . 解析: 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联立 ,解得 , C (2, 3). 化目标函数

10、 z=3x+4y 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得: . 由图可知,当直线 过点 C 时,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大,即 z 最大 . z max=32+43=18 . 答案: 18. 15.已知椭圆 C: + =1,点 M 与 C 的焦点不重合,若 M 关于 C 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 A、B,线段 MN 的中点在 C 上,则 |AN|+|BN|= . 解析: 如图: MN 的中点为 Q,易得 , , Q 在椭圆 C 上, |QF 1|+|QF2|=2a=6, |AN|+|BN|=12 . 答案: 12. 16.对于 c 0,当非零实数 a, b 满足 4a2-2ab+b2-c=0 且使 |2a+b|最

11、大时, + + 的最小值为 . 解析: 4a 2-2ab+b2-c=0, = 由柯西不等式得, 2=|2a+b|2 故当 |2a+b|最大时,有 , c=b2 + + = = 当 b=-2 时,取得最小值为 -1. 答案: -1 三、解答题 17.(12 分 )在 ABC 中,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且 a c,已知 =2, cosB=, b=3,求: ( )a 和 c 的值; ( )cos(B-C)的值 . 解析: ( )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法则化简 =2,将 cosB 的值代入求出 ac=6,再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将 b, cosB 以及 ac 的值代入

12、得到 a2+c2=13,联立即可求出 ac的值; ( )由 cosB 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基本关系求出 sinB 的值,由 c, b, sinB,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sinC 的值,进而求出 cosC 的值,原式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后,将各自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 答案 : ( ) =2, cosB= , c acosB=2,即 ac=6 , b=3 , 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B,即 9=a2+c2-4, a 2+c2=13 , 联立 得: a=3, c=2; ( )在 ABC 中, sinB= = = , 由正弦定理 = 得: sinC= sinB=

13、 = , a=b c, C 为锐角, cosC= = = , 则 cos(B-C)=cosBcosC+sinBsinC= + = . 18.(12 分 )某大学餐饮中心为了解新生的饮食习惯,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 )根据表中数据,问是否有 95%的把握认为 “ 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在选用甜品的饮食习惯方面有差异 ” ; ( )已知在被调查的北方学生中有 5 名数学系的学生,其中 2 名喜欢甜品,现在从这 5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求至多有 1 人喜欢甜品的概率 . 附: X2= 解析: ( )根据表中数据,利用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 )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

14、式,即可求解 . 答案 : ( )由题意, X2= 4.762 3.841, 有 95%的把握认为 “ 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在选用甜品的饮食习惯方面有差异 ” ; ( )从这 5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 3 人,共有 =10 种情况,有 2 名喜欢甜品,有 =3种情况, 至多有 1 人喜欢甜品的概率 . 19.(12 分 )如图,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 AB=BC=BD=2.ABC=DBC=120 , E、F、 G 分别为 AC、 DC、 AD 的中点 . ( )求证: EF 平面 BCG; ( )求三棱锥 D-BCG 的体积 . 附:锥体的体积公式 V= Sh,其中 S 为底面面

15、积, h 为高 . 解析: ( )先证明 AD 平面 BGC,利用 EFAD ,可得 EF 平面 BCG; ( )在平面 ABC 内,作 AOCB ,交 CB 的延长线于 O, G 到平面 BCD 的距离 h 是 AO 长度的一半,利用 VD-BCG=VG-BCD= ,即可求三棱锥 D-BCG的体积 . 答案 : ( )AB=BC=BD=2 .ABC=DBC=120 , ABCDBC , AC=DC , G 为 AD 的中点, CGAD .同理 BGAD , CGBG=G , AD 平面 BGC, EFAD , EF 平面 BCG; ( )在平面 ABC 内,作 AOCB ,交 CB 的延长线

16、于 O,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O 平面 BCD, G 为 AD 的中点, G 到平面 BCD 的距离 h是 AO长度的一半 . 在 AOB 中, AO=ABsin60 - , V D-BCG=VG-BCD= = = . 20.(12 分 )圆 x2+y2=4 的切线与 x 轴正半轴, y 轴正半轴围成一个三角形,当该三角形面积最小时,切点为 P(如图 ). ( )求点 P 的坐标; ( )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C 过点 P,且与直线 l: y=x+ 交于 A、 B两点,若 PAB 的面积为 2,求 C 的标准方程 . 解析: ( )设切点 P 的坐标为 (x0, y0)

17、,求得圆的切线方程,根据切线与 x 轴正半轴, y 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S=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 S 取得最小值,求得点 P 的坐标 . (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 a b 0,则 + =1.把直线方程和椭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转化为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里哦也难怪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求出弦长 AB以及点 P 到直线的距离 d,再由 PAB 的面积为 S= ABd=2,求出 a2、 b2的值,从而得到所求椭圆的方程 . 答案 : ( )设切点 P 的坐标为 (x0, y0),且 x0 0, y0 0. 则切线的斜率为 - ,故切线方程为 y-y0=- (x-x0),即 x

18、0x+y0y=1. 此时,切线与 x 轴正半轴, y 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S= = . 再根据 + =42 ,可得当且仅当 x0=y0= 时, x0y0取得最大值,即 S 取得最小值,故点 P 的坐标为 ( , ). (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 a b 0, 椭圆 C 过点 P, + =1. 由 求得 b2x2+4 x+6-2b2=0, x 1+x2=- , x1x2= . 由 y1=x1+ , y2=x2+ ,可得 AB= |x2-x1|= = = . 由于点 P( , )到直线 l: y=x+ 的距离 d= , PAB 的面积为 S= AB d=2,可得 b4-9b2+1

19、8=0,解得 b2=3,或 b2=6, 当 b2=6 时,由 + =1 求得 a2=3,不满足题意; 当 b2=3 时,由 + =1 求得 a2=6,满足题意,故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1. 21.(12 分 )已知函数 f(x)= (x-cosx)-2sinx-2, g(x)=(x- ) + -1. 证明: ( )存在唯一 x0 (0, ),使 f(x0)=0; ( )存在唯一 x1 , ),使 g(x1)=0,且对 ( )中的 x0,有 x0+x1 . 解析: ( )导数法可判 f(x)在 (0, )上为增函数,又可判函数有零点,故必唯一; ( )化简可得 g(x)=( -x) +

20、-1,换元法,令 t= -x,记 u(t)=g( -t)=- -t+1, t 0, ,由导数法可得函数的零点,可得不等式 . 答案 : ( )当 x (0, )时, f (x)=+sinx -2cosx 0, f (x)在 (0, )上为增函数, 又 f(0)=- -2 0, f( )= -4 0, 存在唯一 x0 (0, ),使 f(x0)=0; ( )当 x , 时, 化简可得 g(x)=(x- ) + -1=( -x) + -1, 令 t= -x,记 u(t)=g( -t)=- - t+1, t 0, , 求导数可得 u (t)= , 由 ( )得,当 t (0, x0)时, u (t)

21、 0,当 t (x0, )时, u (t) 0, 函数 u(t)在 (x0, )上为增函数, 由 u( )=0 知,当 t x0, )时, u(t) 0, 函数 u(t)在 x0, )上无零点; 函数 u(t)在 (0, x0)上为减函数, 由 u(0)=1 及 u(x0) 0 知存在唯一 t0 (0, x0),使 u(t0)=0, 于是存在唯一 t0 (0, ),使 u(t0)=0, 设 x1= -t0 ( , ),则 g(x1)=g( -t0)=u(t0)=0, 存在唯一 x1 ( , ),使 g(x1)=0, x 1= -t0, t0 x0, x 0+x1 四、选考题,请考生在 22-2

2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22.(10 分 )如图, EP 交圆于 E, C 两点, PD 切圆于 D, G为 CE 上一点且 PG=PD,连接 DG 并延长交圆于点 A,作弦 AB 垂直 EP,垂足为 F. ( )求证: AB 为圆的直径; ( )若 AC=BD,求证: AB=ED. 解析: ( )证明 AB 为圆的直径,只需证明 BDA=90 ; ( )证明 RtBDARtACB ,再证明 DCE 为直角,即可证明 AB=ED. 答案 : ( )PG=PD , PDG=PGD , PD 为切线, PDA=DBA , PGD=EGA , D

23、BA=EGA , DBA+BAD=EGA+BDA , NDA=PFA , AFEP , PFA=90 .BDA=90 , AB 为圆的直径; ( )连接 BC, DC,则 AB 为圆的直径, BDA=ACB=90 , 在 RtBDA 与 RtACB 中, AB=BA, AC=BD, RtBDARtACB , DAB=CBA , DCB=DAB , DCB=CBA , DCAB , ABEP , DCEP , DCE 为直角, ED 为圆的直径, AB 为圆的直径, AB=ED .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将圆 x2+y2=1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2 倍,得

24、曲线 C. ( )写出 C 的参数方程; ( )设直线 l: 2x+y-2=0 与 C 的交点为 P1, P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过线段 P1P2的中点且与 l 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 解析: ( )在曲线 C 上任意取一点 (x, y),再根据点 (x, )在圆 x2+y2=1 上,求出 C 的方程,化为参数方程 . ( )解方程组求得 P1、 P2的坐标,可得线段 P1P2的中点坐标 .再根据与 l 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 ,用点斜式求得所求的直线的方程,再根据 x=cos 、 y=sin 可得所求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 答案 : ( )在曲线 C 上任

25、意取一点 (x, y),由题意可得点 (x, )在圆 x2+y2=1 上, x 2+ =1,即曲线 C 的方程为 x2+ =1,化为参数方程为 (0 2 , 为参数 ). ( )由 ,可得 , ,不妨设 P1(1, 0)、 P2(0, 2), 则线段 P1P2的中点坐标为 ( , 1), 再根据与 l 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 ,故所求的直线的方程为 y-1= (x- ),即 x-2y+ =0. 再根据 x=cos 、 y=sin 可得所求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 -2sin+ =0, 即 = .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4.设函数 f(x)=2|x-1|+x-1, g(x)=16x2-8x

26、+1.记 f(x)1 的解集为 M, g(x)4 的解集为N. ( )求 M; ( )当 x MN 时,证明: x2f(x)+xf(x)2 . 解析: ( )由所给的不等式可得 ,或 ,分别求得 、 的解集,再取并集,即得所求 . ( )由 g(x)4 ,求得 N,可得 MN=0 , .当 x MN 时, f(x)=1-x,不等式的左边化为 - ,显然它小于或等于 ,要证的不等式得证 . 答案 : ( )由 f(x)=2|x-1|+x-11 可得 ,或 . 解 求得 1x ,解 求得 0x 1.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0, . ( )由 g(x)=16x2-8x+14 ,求得 - x , N= - , , MN=0 , . 当 x MN 时, f(x)=1-x, x2f(x)+xf(x)2 =xf(x)x+f(x)= - , 故要证的不等式成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