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977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省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 陕西省师大附中 高考模拟地理 一、选择题 下 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解析: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太阳能集热板应朝向正北方向,才能达到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再结合图中箭头,火车行进方向为西南, D 项正确。 答案: D 2.此刻,火车上的游客看到火车正前方,一轮红日正缓缓落下地平线,则此季节 ( ) A.滨州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D.此时尼罗河正值汛期 解

2、析: 根据题文理解:此时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说明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B正确;而 A、 C、 D 项分别为北半球秋季、夏季和夏季。 答案: B 图中甲、乙为北半球某大洋西侧表层水温等值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下列小 题。 3.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处洋流性质及其分布的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 寒 流 55 B.乙 暖流 55 C.甲 暖流 25 D.乙 寒流 25 解析: 根据图文分析,甲为暖流(北半球凸向高纬度),乙为寒流(北半球凸向低纬度)。结合洋流分布规律,甲和乙若在太平洋西侧分别为日本暖流( 25 N)和千岛寒流( 55 N),甲乙若在大西洋西侧分别为墨西哥湾 暖流(

3、 25 N)和拉布拉多寒流( 55 N)。综上所述, C正确。 答案: B 4.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 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A. B. C. D. 解析: 由上题可知:乙为中高纬度的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会使 海参崴港冰封期较长 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 , B 正确;而 欧洲西部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撒哈拉沙漠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沿岸 是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是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所致。综上所述, B 正

4、确。 答案: B 茂名、芜湖、娄底 它们的名字甚至没有在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上被提到过,但却被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所发现。目前,沃尔玛正在向中国小型市场进军。完成 下列小 题。 5.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的初期,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消费市场规模 消费文化传统 电子商务条件 交通通达度 A. B. C. D. 解析: 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的初期, 主要选择交通便利、人口较多、市场广阔的大城市,因此 B 正确。 答案: B 6.在一些城市,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 ) 货源丰富 地价较低 环境优美 交通便利 A. B. C. D. 解析: 在一些城市,市区的

5、边缘地带 一般有公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地租 较市中心低,是沃尔玛购物广场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 答案: 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 M 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 M 一侧的山坡为西侧。回答下列小题。 7.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该山地是由断层作用形成的块状山 C.M 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1 月 M 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 解析: 通过气候类型判断, M 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再结合示意图,确定该区为南美洲南部。结合所学知识:该海域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A 错;该山为安第斯山脉,它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6、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 B 错; M 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1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气候下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以 D错, C 正确。 答案: C 8.M 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M 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 B.M 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 C.M 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D.M 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解析: M 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说明 M 一侧降水条件好,植被生长得快,分布海拔较高,从图中气流流动方向判断, M 地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D 项正确。 答案: D 9.图中非地带性沙漠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洋

7、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 解析: 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湿润气流很少到达山脉的东部,使东部降水稀少而形成沙漠,所以 A 正确。 答案: A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又是新兴起来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现在世界上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入,下图是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分布图。读 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 B.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C.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D.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解析: 根据对两图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国的大豆产区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美国大豆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机

8、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高,巴西大豆主要分布于巴西高原上和巴拉那河沿岸,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答案: A 11.监测大豆生长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 用以监测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农业生长状况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 答案: A 二、选择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22 分) (1)该区域的气候是 _,自然带主要是 _,区域中绿洲体现了 _分异规律。 ( 3 分) 解析: 根据 塔里木盆地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找原因。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理位置有关, “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

9、 ;其次是地形因素,三面环山,这些因素使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环境下主要是温带荒漠带;沙漠中的绿洲体现了非地带性。 答案: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 ( 3 分) (2)本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 _,流经和田附近的河 流大致流向是 _。( 2 分) 解析: 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湖泊、地下水等,西北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 )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地表湖泊不发育。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其次是积雪,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 答案: 冰川积雪融水;自南向北。 ( 2 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 -库车 -阿克苏石油

10、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最合理方式是 _,其特点_。 ( 5 分) 解析: 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的交通运输方式为管道;具有连续性好(不受天气影响)、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等优点、 答案: 管道运输; ( 1 分) 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 ( 4 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6 分) 解析: 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事实上,我国西北干旱区绿 洲集中分布于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这种分布特点应该

11、说近似于常识。根据 (1)问的分析,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而且其制约因素主要就是水资源。 答案: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 6分) (5)图中绿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为防止其生态环境恶化,可采取哪些措施? ( 6 分) 解析: 根据所学课本“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知识(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种植耐寒和耐碱农作物、兴修水利工程等)就可回答本题。 答案: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提高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种

12、植耐旱、耐碱的农作物品种;保护现有植被,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 ( 6 分) 13.(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亚地区深居亚洲大陆内部,平原面积广阔,耕地资源较丰富,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以发展灌溉农业为主。油、气、铁、铜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该区城生态环境脆弱,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次生盐渍化、湿地退化以及风沙 严重等问题。 2013 年 9 月 6 日到 1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并且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下图为中亚区域图。 (1)乌兹别克

13、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试分析该国有利于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6) 解析: 根据所学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水源(附近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地形(以平原为主,比较开阔)和土壤(沙质土壤利于棉花种植)等等。 答案: 光照充足、夏季热量丰 富、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朗天气,便于后期采摘;地势平坦开阔,沙质土壤适宜棉花种植。(任答其中三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2)近年来, C 湖泊的面积不断减小,试分析可能带来哪些生态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8 分) 解析: 咸海面积不断缩

14、小,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有:湿地面积减小,使当地气候变干旱,降水减少,生态恶化;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水盐度增大,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加剧周围土地盐碱化。根据问题想治理措施:节约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跨流域调水,改善当地大气湿度和湖水盐度 ;改变灌溉技术等。 答案: 生态问题:使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加剧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任答其中两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措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适当减少棉花种植;加强河湖沿岸植被扩展与恢复。(任答其中两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3)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对我国有什么好处? ( 6 分)

15、解析: 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对我国的好处可以从: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经济发展迅速,能源进口量逐年递增);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石油、天然气代替了部分煤炭);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等方面来入手即可。 答案: 实现能源进口多源化,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促进西部地区大开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任答其中三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4)“丝绸之路经济带”极易发生荒漠化,试分析原因。( 4 分) 解析: 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迁移本 题中亚地区荒漠化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和人为原因(过

16、渡樵采、过渡放牧、过渡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 沿线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 分)沿线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出现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问题。( 2 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 10月 2 日,驰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其中日游客童高达 4 万多人,导致数千 名游客滞留 5 个小时以上。右图为九寨沟景区撑爆也不“预警限客”的漫画。 分析九寨沟出现游客滞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

17、通过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九寨沟出现游客滞留的原因主要从:短期内人过多,超过了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景区接待能力有限来入手。所以要想避免上述事件发生从开源和节流分析,首先严格控制景区的游客的容纳量,实行景区分流、限流措施;其次,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最后可以调整假期制度,避开旅游高峰期。 答案: 原因:国庆长假,游客大 量集聚九寨沟景区;( 2 分)九寨沟景区对景区接待能力估计不足,景区游客过度饱和。( 2 分) 措施:游客应理性地选择出游的时间和地点,在游览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公共秩序,当出现交通不便、人多拥挤等实际困难时应理性对待,做到文明

18、旅行;( 2 分)景区必须科学地判断自身的接待能力,可采取预约订票的方法,限制游客人数;( 2 分)景区还应对站点设置、车辆调配、应急疏导等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 2 分) 15.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突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发生 。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城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下图为我国台风、泥石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图。 判断两种自然灾害的种类,并指出两种自然灾害共同的防御措施。 解析: 根据图中自然灾害分布的位置可以推断出:和分别为泥石流(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汇处)和台风(东

19、南沿海)。防御措施可以从:加强监测和预警(监测手段)、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灾害意识(教育手段)和制定应急撤离计划(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 答案: 为泥石流;( 2 分)为台风。( 2 分)共同的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 2 分)制定应急撤离计划;( 2 分)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脏、乱、差”现象严重。为此,辽宁省创新思维,路,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清洁家园”,治理农村污水、垃级和禽畜龚便并取得显著成效。下图为辽宁分散式小型湿地污水处理示意图。 试述造成辽宁农村“脏、

20、乱、差”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分散式小型湿地污水处理的好处。 解析: 通过题文“治水、垃圾和畜禽粪便”来分析:造成辽宁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原因只要有: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排放量较大;乡镇工厂和家庭废弃物多(垃圾多);农村饲养的家禽多,产生的禽畜粪便量多。通过分析“分散式小型湿地污水处理示意图”可知:分散式小型湿地污水处理的好处主要有:占地少、投资小(小型);初处理起到沉淀作用(窖井);再处理可进一步过滤和净化污水(花池中的大小鹅卵石和花植株)。 答案: 原因: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2 分)垃圾和禽畜粪便产生量多。( 2 分) 好处:占地少,投资小, 操作简单;窖井可起到沉淀作用;花池中的砂石可进一步过滤污水;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转化和吸收。(任答其中三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