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985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 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 (17 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题。 (5 分 )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 蹙 ,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 cn 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 ti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 弦 响! 给上文加点字注音。 蹙 弦 (2 分 ) 根据给出的拼音写出汉字。 然 妥 (2 分 )来 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威力极大”,请你找出来,用正楷写在田字格里。(1 分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2、)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3名著阅读 (2 分 )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洒家是 ,他同李逵一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特点。这段文字又表现出他

3、的个性特征。 4默写。 (8 分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礼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古人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佳句。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的“ ,鬃微霜又何妨”;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二、综合性学习 (7 分 ) 你班进行“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7 分 ) 5活动一:走进大自然。 云雨雷电,节气变化,都影响着人的活动。下面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的谚语,请你解释其中的意味。

4、 (2 分 )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 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 发 )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6活动二:青春的思悟。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自然,使你心开气阔,识见广增。请你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写出自己的感悟。 30 个字左右。 (3 分 ) 三、文言文阅读 (12 分 )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 7-11 题。 (12 分 ) 予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

5、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6、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 B若 /夫 /淫雨 霏霏 C处 /江湖之远 /则忧 /其君 D然 /则 /何时而 /乐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 A前人之述 备 矣 /众妙毕 备 B南 极 潇湘 /初 极 狭 C 薄 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 薄 D则有 去 国怀乡 /游人 去 而禽鸟乐也 9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来 A以大易小

7、,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10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第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 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 化。 四、现代文阅读 (34 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13 分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

9、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 我读水浒 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

10、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 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

11、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

12、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 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 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

13、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2在文章中,作者与生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

14、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3 分 ) 13 (21) 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3 发 ) 14 (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 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 分 ) 15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 (4 分 )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风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0

15、题。 (11 分 )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

16、材料的能力, 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 0.5 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 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 50 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 1 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 5 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在 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 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

17、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 ,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选自百科知识 ) 16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2 分 ) 17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

18、“水刀”。 (3 分 ) 18文章第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2 分 ) 19文章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2 分 )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水刀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B在工作中水刀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带走 C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 D使用水刀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24 题。 (10 分 )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在世界

19、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 ”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

20、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 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

21、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 21“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

22、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 ( )(2 分 ) A段之间 B段之间 C段之间 D段之间 22对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23第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4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 五、作文 (50 分 ) 25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

23、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根据题目,选定 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13 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1) c xin (2 分 ) (2)粲 帖 (2 分 ) (3)叱咤风云 (1 分 ) 2 D(2 分 ) 3鲁达 (鲁智深 ) 粗中有细 (2 分 ) 4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浊酒一杯家万里 酒酣胸胆尚开张 醉里挑灯看剑 (每空 1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共 8分 ) 5 (1)惊蛰日遇雷雨,影响农作物收成。春分日降雨,生病的人少。 (2

24、 分 ) (2)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 1 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 1 分。 ) 6要点: (1)敬畏自然 (2)亲近自然 (3)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分 ) 示例: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朋友,人对自然应当有敬畏的心,热爱它,和谐相处。 7 A(2 分 ) 8 D(2 分 ) 9 D(2 分 ) 10 (1)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2 分 ) (2)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2 分 ) 11 A(2 分 ) 12三次。 (1 分 ) 主要内容:我对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疑问和伯父以“碰壁”

25、作答。 (2 分 ) 13思想感情: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 (2 分 ) 方法:神态,动作描写。 (1 分 ) 14运用侧面描写。 (1 分 )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 (2 分 ) 15要点: (1)思想意识的改变。 (2 分 ) (2)行为方式的改变。 (2 分 ) 示例:青年鲁迅以自我认识为中心,忽略了孩童游戏的天性,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粗暴地管教了弟弟。晚年的鲁迅站在孩童的角度,体恤了孩童的心理,以激励引导的方式,使文章的作者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16要点: (1)引起下文 (引出说明对象

26、)。 (2)激发阅读兴趣。 (2 分 ) 示例: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17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 (2 分 )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1分 ) 18列数字、作比较 (2 分 ) 19水刀的工作原理。 (2 分 ) 20 B(2 分 ) 21 C(2 分 ) 22 D(2 分 ) 23真诚是谦虚的第一标准。 (1 分 ) 举康有为的例子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这从反面证明了真诚是谦虚的标准,真诚谦虚使人进步。 (2 分 ) 24要点:谦虚地推让或退让。 (3 分 ) 示例:放学了,初三的我和高三的他相挤在校门口,他礼貌地避止,请我先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