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40022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100.00)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分数:2.50)A.价值B.认识C.实践D.事物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分数:2.50)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分数:2.5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

2、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分数:2.50)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分数:2.50)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50)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

3、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7.“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50)A.不可知论B.先验论C.辩证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2.5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

4、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9.2009 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分数:2.50)A.世界的不可知性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摹写C.认识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10.“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映形式属于(分数:2.50)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11.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分数:2.50)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D.主体、客体、中介1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

5、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所有科学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3.“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分数:2.50)A.唯物论B.可知论C.形而上学D.辩证法1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50)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15.“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

6、,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分数:2.5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16.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 2000 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50)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17.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分数:2.50)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

7、化18.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分数:2.50)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19.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分数:2.50)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20.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50)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D.是否为大多

8、数人所接受2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7 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 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分数:2.5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2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

9、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24.价值揭示的是(分数:2.50)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25.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分数:2.50)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26.“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分数:2.50)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C.低估

10、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27.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分数:2.50)A.坚持B.继承C.发展D.创新28.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分数:2.50)A.改造世界观B.改造社会历史观C.改造人生观D.改造自然观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50)A.实事求是B.坚持真理C.不断创新D.尊重规律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分数:2.50)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3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分数:2.50)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

11、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32.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下列选项与“三人成虎”这一成语体现的观点在根本上一致的是(分数:2.50)A.实用主义真理观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33.古

12、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分数:2.50)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3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35.前些年,我国多数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狂热中。这说明非理性因素(分数:2.50)A.有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B.具有诱导作用C.具有解释作用D

13、.具有更大的可靠性36.“知识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37.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分数:2.50)A.手段与目的的关系B.限定与超越的关系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人与物的关系38.实践“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分数:3.50)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9.“人对一

14、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与这句话最相符合的是(分数:4.00)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100.00)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分数:2.50)A.价值B.认识C.实践 D.事物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

15、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分数:2.50)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 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是 B。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分数:2.5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

16、.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 A、D 为干扰项首先排除。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选择 C。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分数:2.50)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

17、革命运动的成败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干重在说明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但并未因此而否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关系,所以不能认为这句话是把革命理论当作了革命运动的来源、动力和决定力量。所以本题选择 C。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分数:2.50)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列宁曾指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物主义主张第一条认识路线,唯心主义主张第二条认识路

18、线。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A 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问题,选项 B 回答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选项 D中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50)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 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题干强调的是后半句话。而“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意味着学习理论、占有间接经验,所以选择 B。由于题干说明的是“我”与“别人”的关系,这样,选项 C、D 成为干扰

19、项而被排除。7.“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50)A.不可知论 B.先验论C.辩证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理解。人的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但由此就得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感官范围内,实质上不仅否定了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走向不可知论(A),而且也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由此排除 CD。命题指出认识的对象是外界事物,显然属于反映论而非先验论(B)。所以正确选项是 A。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

20、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2.5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人的认识具有创造性,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信息的选择、重构。人在感觉产生过程中存在着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作用。选项 C 正确。9.2009 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

21、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分数:2.50)A.世界的不可知性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摹写C.认识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和意识作用实现的条件性。“没能作出准确预测”不等于不能作出预测(BD),不等于世界不能被认识(A)。只是因为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尚未作出准确预测。所以选择 C。10.“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映形式属于(分数:2.50)A.概念B.表象 C.知觉D.感觉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其中,

22、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感觉、知觉则是当时感知和印象的直接保留,概念则是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可见,ACD 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 B。11.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分数:2.50)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D.主体、客体、中介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选项 A属于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选项 C 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选项 D 是实践的基本构成。1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分数:2

23、.5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所有科学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意思说实践是认识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直接动力。选项 A、B 都是对的,但恩格斯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的课题。人类认识史也表明,人类认识所关注的焦点多数是社会实践所急需解决的课题,这些课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正确答案是 D,选项 AB 虽对,但不是最佳,故不选。13.“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分数:

24、2.50)A.唯物论B.可知论C.形而上学D.辩证法 解析:解析 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题干的内容意味着感性认识既有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同时也有着感性认识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是辩证看问题。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1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分数:2.50)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的内

25、容。“人的感情”与人的理性相对称,属于非理性范畴,首先将 A 排除,选项 CD 与题干内容没有关联,属于干扰项,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B。15.“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分数:2.5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人的肉体感官所具有的直接感受

26、力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某些特定的动物而表现出局限性,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感性认识能够获得关于世界各种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 A。16.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 2000 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50)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质决定了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普遍性既是实践的特点,也是理论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则是实践所独有的,也是实践高于理论的优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选项 CD 虽

27、然也是实践的特点,但与题意无关。17.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分数:2.50)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这不仅表现在特定真理的反映对象的范围上,也表现在其正确程度上,所以真理性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选项A、B 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选项 C 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错误的观点,所以选择 D。18.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分数:2.50)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

28、一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真理或终极真理,所以,选项 ACD 因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而直接被排除。真理具有客观性,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19.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分数:2.50)A.客观性 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必

29、然是有价值的,对人有用。但有用的未必都是真理。“有用”中的“用”往往因人而异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把“有用性”与“真理”等同起来,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以选择 A。20.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50)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2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

30、7 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 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话是讲认识问题,故选项 B 成为干扰项。题干中的每一种学说都是理性认识,都在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没有涉及感性认识问题,故排除选项 A、D。这样,就剩下了选项 C。做此题的关键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22

3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分数:2.5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首先排除选项 CD。选项 A 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选择 B。2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分数:2.50)A.实践是

32、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干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本题选 C。24.价值揭示的是(分数:2.50)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

33、是价值的定义。价值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25.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分数:2.50)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仅单方面考察价值主体的需要(A)或者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B),是无法作出价值评价的,价值评价一定以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所以选择 C。26.“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分数:2.50)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解析

34、: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题干中“先导”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导,显然,其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选项 A、C 因不符合题意首先被排除。“在实践基础上”表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有基础的,即,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所以命题并没有否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没有夸大认识的作用,选项 B 也不符合题意,根据排除法选 D。27.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分数:2.50)A.坚持B.继承C.发展D.创新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其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

35、在。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而坚持和继承则是创新的前提。28.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分数:2.50)A.改造世界观 B.改造社会历史观C.改造人生观D.改造自然观解析:解析 世界观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因为选项 BCD 都包含在选项 A 中,所以选 A。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50)A.实事求是 B.坚持真理C.不断创新D.尊重规律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所以选择 A。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

36、是(分数:2.50)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AD 两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属于能动反映的内在环节和必要途径,但并不是认识的本质,所以是错误的选项;C 项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原则,是错误的选项。只有 B 项是认识的本质。3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分数:2.50)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

37、点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领域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第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深化。A 选项说的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不是真理的相对性。B 选项是主观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杀了真理与渗误的界限,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说的也不是真理的相对性。C 选项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 D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2.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38、”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下列选项与“三人成虎”这一成语体现的观点在根本上一致的是(分数:2.50)A.实用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C.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有其客观内容的,而主观真理从主观出发,没有客观内容。三人成虎没有从客观事实出发,而是从主观臆测出发去判定认识的正确与否,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而实用主义观点也是从根

39、本上否定真理的客观性。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3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分数:2.50)A.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

40、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题干正是强调了理性认识而忽视了感性认识,把二者截然分开,所以正确选项是 D。3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50)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说的正是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ABC 都是错误选项,只有 D 选项才是符合题干的正确说

41、法,所以正确选项是 D。35.前些年,我国多数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狂热中。这说明非理性因素(分数:2.50)A.有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B.具有诱导作用 C.具有解释作用D.具有更大的可靠性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动力、诱导和激发作用。AC 是正确说法,但是与题干无关,D 选项是错误说法。只有 B 是复合题干的正确说法,所以正确选项是 B。36.“知识就是力量”,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50)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

42、更替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题干的“知识”是指真理性认识,“力量”是对人的有用性,这就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BCD 都是错误说法,只有 A 是符合题干的正确说法,所以正确选项是 A。37.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分数:2.50

43、)A.手段与目的的关系B.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人与物的关系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与完善。这就是 B选项所说的限定与超越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 B。38.实践“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分数:3.50)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

44、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列宁的原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具体的,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活动不能把所有的认识都证明或驳倒,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即“确定”的,又是相对的即“不确定”的。D 选项正确。39.“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与这句话最相符合的是(分数:4.00)A.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和必然的关系。B、D 两项的内容虽然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不是最相符合的。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必然即事物发展的规律。自由是一个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从受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而“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与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选项 C 表述错误,应该是必然是自由的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ONORM S 5047-1990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l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ines Single blade circular saw bench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单刀圆锯架》.pdf ONORM S 5047-1990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l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ines Single blade circular saw bench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单刀圆锯架》.pdf
  • ONORM S 5048-1990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ines Single surface plan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单面刨床》.pdf ONORM S 5048-1990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ines Single surface plan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单面刨床》.pdf
  • ONORM S 5049-1989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lnes one side mould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单边制模机》.pdf ONORM S 5049-1989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lnes one side mould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单边制模机》.pdf
  • ONORM S 5050-1989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chimneys《烟囱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ONORM S 5050-1989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chimneys《烟囱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 ONORM S 5051-1989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cooling towers《冷却塔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ONORM S 5051-1989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cooling towers《冷却塔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 ONORM S 5052-1989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flares《照明弹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ONORM S 5052-1989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flares《照明弹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 ONORM S 5053-1992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vehicles for communal purposes《公共用途车辆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ONORM S 5053-1992 Special regul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und power of vehicles for communal purposes《公共用途车辆声功率测定的特殊规定》.pdf
  • ONORM S 5054-1990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sound power ofwoodworking machines table band saw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台式带锯床》.pdf ONORM S 5054-1990 Measur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sound power ofwoodworking machines table band saw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台式带锯床》.pdf
  • ONORM S 5055-1990 Measuring and world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ines rout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手动仿形铣床》.pdf ONORM S 5055-1990 Measuring and worldng condi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sound power of woodworking machines routing machines《木工机床声功率测定的测量和工作条件 手动仿形铣床》.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