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世界近现代史-1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40066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世界近现代史-1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世界近现代史-1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世界近现代史-1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世界近现代史-1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研类试卷】世界近现代史-1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近现代史-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14.00)1.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_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分数:0.50)A.B.C.D.2.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_(分数:0.50)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B.斯大林模式日显弊端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D.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3.以下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_(分数:0.50)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

2、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4.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美国经济的特点不包括_(分数:0.50)A.科技进步大大促进经济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加强C.经济危机不断发生D.新兴产业得到发展5.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_(分数:0.50)A.借助新科技成果B.发展新兴产业C.利用政府力量D.德、日发展迅速6.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与二战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相比,两者的相似之处表现在_(分数:0.50)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

3、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7.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以_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分数:0.50)A.航天B.新材料C.信息D.新能源8.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解释正确的是_(分数:0.50)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9.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改革卓

4、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_ 日本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分数:0.50)A.B.C.D.10.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西欧国家通过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维持了经济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主要包括_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进行社会改革,稳定社会秩序(分数:0.50)A.B.C.D.1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_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分数:0.50)A.B.C.D.12.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其正确的含义是_(分数:0.

5、50)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C.生产停滞导致通货膨胀D.通货膨胀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生产停滞1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_ 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分数:0.50)A.B.C.D.14.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_(分数:0.50)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C.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15.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_(分数:0.50)A.主要以水力

6、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16.1965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不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能够证明报告观点错误的是_(分数:0.50)A.“欧共体”成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C.1973 年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17.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_(分数:0.50)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B.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7、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D.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8.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_(分数:0.50)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19.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_(分数:0.50)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工业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20.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0.50)A.东欧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B.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C.执政党

8、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1.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_(分数:0.50)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C.苏联经济大滑坡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2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_(分数:0.50)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D.民族矛盾尖锐2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态势的基本特点_(分数:0.50)A.和平共处B.动荡加剧C.区域性合作增强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4.战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是_(分数:0.50)A.同苏

9、联的关系不稳定B.国内强大的旧势力残余C.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D.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25.“布拉格之春”的出现集中说明了_(分数:0.50)A.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改革B.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C.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捷国情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胜利26.东欧各国共产党在东欧剧变中的重要历史教训有_ 必须加强共产党、工人党的正确领导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行多党制、政治多元化(分数:0.50)A.B.C.D.27.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_(分数:0.50)A.苏联B.波兰C.中国D.南斯拉夫28.20 世纪末 90 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国际社会主

10、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_(分数:0.50)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二、名词解释(总题数:21,分数:42.00)29.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数:2.00)_30.杜鲁门 (分数:2.00)_31.艾森豪威尔 (分数:2.00)_32.麦卡锡主义 (分数:2.00)_33.“新边疆” (分数:2.00)_34.星球大战计划 (分数:2.00)_35.撒切尔主义 (分数:2.00)_36.三环外交 (分数:2.00)_37.阿登纳

11、 (分数:2.00)_38.新东方政策 (分数:2.00)_39.欧洲联盟 (分数:2.00)_40.戴高乐 (分数:2.00)_41.反党集团事件 (分数:2.00)_42.新思维外交 (分数:2.00)_43.“八一九”事变 (分数:2.00)_44.贝尔格莱德宣言 (分数:2.00)_45.哥穆尔卡的改革 (分数:2.00)_46.新经济体制改革 (分数:2.00)_47.“布拉格之春” (分数:2.00)_48.波兹南事件 (分数:2.00)_49.匈牙利事件 (分数:2.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4.00)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6 年里根签署了美国

12、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 16%改变了 30 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 年 4 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 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

13、通货膨胀其次,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 年度比 19791980 年度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请回答:(分数:7.50)(1).根据材料,概括美英两国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改革措施的异同。(分数:2.50)_(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分数:2.50)_(3).联系此时世界其他各国政府的措施,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谈谈你的认识。(分数:2.50)_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

14、问题: 材料一 1950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别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材料二 20 世纪 7080 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情况 年份 项目 美国 日本 欧共体 1973197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2.5 2.6 3.5 19791984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0.9 2.1 4.2 19791982 消费物价上升率/% 9.5 7.8 4.4 材料三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别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5.5

15、 1.8 2.6 0.5 5.6 0.9 请回答:(分数:6.50)(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分数:3.25)_(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分数:3.25)_四、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30.00)50.简述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分数:2.50)_51.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特征、内容及影响。 (分数:2.50)_52.简述美国全球外交战略的演变过程。 (分数:2.50)_53.简述西欧

16、一体化进程。 (分数:2.50)_54.简述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 (分数:2.50)_55.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数:2.50)_56.分析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共同特点及评价。 (分数:2.50)_57.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分数:2.50)_58.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数:2.50)_59.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分数:2.50)_60.分析 20 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 (分数:2.50)_61.简述 20 世纪 508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分数:2.50)_世界近现代史-11 答案解析

1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14.00)1.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_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两极格局的出现主要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的内容出现得较少。2.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_(分数:0.50)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B.斯大林模式日显弊端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 D.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解析:解析 民权运动属于政治社会范畴,不属于经济

18、范畴;斯大林模式属于社会主义的范围;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是二战前政治方面的表现。3.以下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_(分数:0.50)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 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解析:解析 战后初期至 70 年代,美国经济稳定发展,70 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出现“滞胀”,80 年代以后出现复苏的局面,90 年代以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4.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美国经济的特点不包括_(分数:0.50)A.科技进步大大促进经济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加强C.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D.新兴产业得到发

19、展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和辨别能力,经济危机发生在 70 年代。5.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_(分数:0.50)A.借助新科技成果B.发展新兴产业C.利用政府力量 D.德、日发展迅速解析:解析 选项 A、B、D 是共同点。6.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与二战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相比,两者的相似之处表现在_(分数:0.50)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解析: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罗斯福新政有继承性,本质都是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7.20 世纪

20、 90 年代,美国以_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分数:0.50)A.航天B.新材料C.信息 D.新能源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信息产业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8.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解释正确的是_(分数:0.50)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解析:解析 从艾哈

21、德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来看,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生产过程,说明了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加强。9.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_ 日本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分数:0.50)A. B.C.D.解析:解析 从各国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波兰成效不大,捷克斯洛伐克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而日本和匈牙利的改革卓有成效。10.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西欧国家通过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维持了经济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主要包括_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 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 进行社会改革,稳定社

22、会秩序(分数:0.50)A.B.C. D.解析:解析 “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是二战以后日本发展经济的措施,被排除,因而只能选。1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_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分数:0.50)A.B. C.D.解析: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固有的不平衡规律,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但是由于各国汲取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激化,反而有所缓和。12.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其正确的含义是_(分数:0.50)A.

23、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C.生产停滞导致通货膨胀D.通货膨胀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生产停滞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滞胀”是指生产发展滞缓和通货膨胀并存。1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_ 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分数:0.50)A.B.C.D. 解析:14.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_(分数:0.50)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C.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解析:解析 布雷

24、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充分反映了美国的利益,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基本确立。其崩溃反映的是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15.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_(分数:0.50)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 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解析:16.1965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不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能够证明报告观点错误的是_(分数:0.50)A.“欧共体”成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C.1973 年经济危机

25、爆发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解析:解析 结束繁荣,开始出现衰退的标志是 1973 年经济危机爆发。17.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_(分数:0.50)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B.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D.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上升解析:18.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_(分数:0.50)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 D.已经

26、不需要任何能源解析:解析 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有: (1)具有明治维新以来近 80 年的经济基础。二战中,日本的国民财富损失了 25.4%,留存的财富相当于1935 年的 101.4%,其中,生产资料相当于 1935 年的 163%,工业用机器更是相当于 1935 年的 180.6%。 (2)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和扶持政策。 (3)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 (4)日本政府采取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贸易立国战略,科技立国战略。 (5)重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人是日本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6)重视科学技术,不断进行技术革新。19.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

27、败的相同原因是_(分数:0.50)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工业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解析:解析 二者的改革措施都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就实质而言,是受到以往的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制约,只有改变了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才能使改革措施发挥应有的成效。20.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0.50)A.东欧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B.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C.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解析:解析 改革没有改变东欧从苏联照搬过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再加上党和政府脱离群众,造成人民对共产党失

28、去信心,东欧发生剧变。其他选项虽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21.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_(分数:0.50)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C.苏联经济大滑坡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解析:解析 A 选项是直接后果,B、C、D 选项是思想混乱造成的后果,也就不是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2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_(分数:0.50)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D.民族矛盾尖锐解析:解析 探究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要从其体制上入手。苏联长

29、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曾经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却也埋下了祸根。体制僵化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其障碍,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其他选项只是次要原因。2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态势的基本特点_(分数:0.50)A.和平共处B.动荡加剧C.区域性合作增强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解析:解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但世界并没有因此而绝对和平,而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4.战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是_(分数:0.50)A.同苏联的关系不稳定B.国内强大的旧势力残余C.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D.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解析:解析 战后东欧

30、国家的其他隐患都不是最大的,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使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东欧剧变。25.“布拉格之春”的出现集中说明了_(分数:0.50)A.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改革B.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 C.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捷国情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胜利解析:解析 捷共 4 月行动纲领和“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明显地表现出捷克斯洛伐克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争取独立发展的倾向。26.东欧各国共产党在东欧剧变中的重要历史教训有_ 必须加强共产党、工人党的正确领导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行多党制、政治多元化(分数:0.50)A. B.C.D.

31、解析:解析 实行多党制、政治多元化不是国家兴盛的必要条件。27.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_(分数:0.50)A.苏联B.波兰C.中国D.南斯拉夫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记忆能力,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南斯拉夫。28.20 世纪末 90 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_(分数:0.50)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21,分数:42.00

32、)29.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30.杜鲁门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杜鲁门:提出“冷战主义”即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侵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

33、行动的一位美国总统,并着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将原子弹投放到广岛和长崎两个军事目标城市,之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见证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对内实行“公平施政”。在外交事务上,他扮演着极具影响力的领袖角色。提出杜鲁门主义,以国务卿冠名的马歇尔计划,大大刺激了蒙受战争之苦的西欧国家经济的复苏。1972 年逝世。31.艾森豪威尔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艾森豪威尔:美国第 34 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1943 年 12月,艾森豪威尔受

34、命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 年 6 月,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同年 12 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501952 年重新服现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9531961 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1969 年去世,终年 79 岁。著有回忆录远征欧陆,授权变革和争取和平等书。32.麦卡锡主义 (分数:2.00)_正确答案:()

35、解析:麦卡锡主义:二战后的美国,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 20 世纪 40年代末到 50 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麦卡锡在参议院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的共产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将锋芒直指杜鲁门政府。从 1953 年起,麦卡锡将魔掌逐渐伸向外交领域。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上保守及排外团体的广泛的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1954 年 12 月 1 日,在全国上下的一片声讨声中,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谴责。1957 年麦卡锡死亡,风波平息。33.“新边疆” (分数:2.00)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