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401633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5,分数:50.00)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分数:10.00)_2.中俄通讯社(分数:10.00)_3.劳动界(分数:10.00)_4.新青年(分数:10.00)_5.每周评论(分数:10.00)_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发展和新闻史意义。(分数:5.00)_7.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过程中有何贡献?(分数:5.00)_8.我国新闻工作在“五四”时期有何重大改革?(分数:5.00)_9.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大致情况。(分数:5.00)_三、论

2、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10.评述新青年在“五四”时期的一系列改革与意义。(分数:10.00)_11.论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分数:10.00)_12.论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分数:10.00)_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真题精选 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概念题(总题数:5,分数:50.00)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分数:10.00)_正确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 1918 年 10 月 4 日成立,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 究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北京大 学校长蔡

3、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 专任导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还出版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徐宝璜任编辑主任。该刊采用横排的编排形式,但仅出版 3 期。同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也 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它的创建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 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一直活动到 1920 年 12 月。)解析:2.中俄通讯社(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中俄通讯社于 1920 年 7 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1921 年 5 月 5 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社, 简称华俄社,

4、社长杨明斋。它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 民介绍中国革命的开展情况。它一方面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另一方 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解析:3.劳动界(分数:10.00)_正确答案:(劳动界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于 1920 年 8 月 15 日创办的周刊。1921 年停刊,共出 24 期,主 编李汉俊。该刊的宗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它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 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还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

5、为榜样,鼓动工人联合起来结成团体,为改变受压迫的地位团结斗争。它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 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信息,促进工人的觉 醒。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之一。)解析:4.新青年(分数:10.00)_正确答案:(新青年是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刊物。1915 年 9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创办并 主编,同时也是主要撰稿人。第 1 卷名为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并改变“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的方针。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 年 9 月至 1917 年 12 月), 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

6、1918 年 1 月至 1920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 (1920 年 9 月至 1922 年 7 月)。1922 年停刊,共出 54 期。新青年月刊初创时,即通过陈独秀 的敬告青年和易白沙的孔子平议等文,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的旧制 度、旧道德、旧礼教和迷信活动展开猛烈进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1917 年,又先后发表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正式张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1918 年,又进一步掀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运动,刊登鲁迅的白话文小 说狂人日记,使整个刊物都改用白话文体,并使用新式标点

7、符号。俄国十月革命后,集中发表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蔡元培的劳工神圣等文,开始介绍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时,李大钊将他轮执主编的 6卷 5 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并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论文,对促进民族觉醒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大 的作用。)解析:5.每周评论(分数:10.00)_正确答案:(每周评论于 1918 年 12 月 22 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 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时事政治评论报纸。与新青年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 己任,但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则“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

8、和政治斗争 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加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把报道和评论结合起 来。陈独秀在发刊词中提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每周评论政治思想内容丰富, 议论精辟,栏目新颖多样。1919 年,该刊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 37 期。)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发展和新闻史意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 1918 年 10 月 4 日成立,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 的开端。该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

9、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其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事业职业化 的开端。研究会在强调学习新闻学理论的同时,重视结合中国报界实际,吸收优秀报人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与研究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学风为后来的 中国新闻教育所借鉴和继承。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将新闻学引入学术殿堂,为专业院校培养记 者、研讨新闻理论、传播新闻知识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次,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积累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后来汇集成徐宝磺的新闻学、邵飘萍 的实际应用新闻学。这两本书是中国人自己编写出版的最早的一批新闻

10、学专著,后来再版多 次,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新闻业务和新闻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还出版了 新闻周刊,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再次,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为当时和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会坚守新闻职业化的 理想,紧跟时代潮流,始终为国家自强和民族解放而努力奋进和探索。最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还为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人才。北大新闻学研究 会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它的创建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 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大部分会员将学到的新闻理论知识用于 指导新闻实践,不少人后来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

11、中坚。)解析:7.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过程中有何贡献?(分数:5.00)_正确答案:(1) 制定办刊方针在新青年出版之初,陈独秀就规定了方针:髙举科学民主大旗,向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开火。它指导着新青年在相当长时间内全力以赴地对封建的思想、文化、道德进行了批判,这在中国报刊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一方针击中了辛亥革命的弱点,也击中了当时一切进步报 刊宣传的弱点,从而显示了它充沛的的生命力。在它的推动下,震撼全国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1920 年新青年改组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刊物中心任务 的办报方针终于确立,促成这一探刻转变的关键人物仍旧是陈独秀。(2) 提出开展思想斗

12、争的原则开展思想斗争是新青年的一项根本任务。陈独秀强调,对于反动思想的斗争,要坚决、勇猛、彻底,要积极进攻。这种对封建思想文化勇猛的、不妥协的挑战精神,曾经引导刊物在反封 建的思想文化战线上驰聘冲杀,所向披靡,激励着千万读者群众。陈独秀在思想斗争中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反对封建思想文化为前提开展自由讨论。他根据西方资产阶级的民 原则,把“言论思想自由”看成是“文化的第一重要条件”,主张“百家平等,不尚一尊”,容纳不 意见,开展自由讨论,强烈反对文化专制主义。(3) 组织队伍新青年的基本写作队伍的形成,是在该刊编辑部迁到北京以后。其成员差不多都是北 大学的文科教员,而担任文科学长的正是陈独

13、秀。新青年转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报起主要作用的作者大多为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而陈独秀是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因此新青年 写作队伍的结集和陈独秀有着特殊的联系。)解析:8.我国新闻工作在“五四”时期有何重大改革?(分数:5.00)_正确答案:(1) 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报刊成为争鸣的主要园地; 形色色的观点展现在人们面前,思想交锋,甚至激烈的思想论战时有出现,但这一切都是在自 讨论的气氛中展开的。当时有三种情况:新旧思潮的激战;论战;学术、文化、思想等名 面具体问题的讨论。(2)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 来论、外论等多

14、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 新的阶段。(3) 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读者还投书新青年提出了报刊横排的主张。(4) 副刊的革新。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重视副刊成为报界的普遍现象,有的报纸副刊比正刊更出名。如上海的时事新报和民国日报、北京晨报以及京报副刊。(5) 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是最新发生 国内外重大新闻。报纸版面分栏有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标题的

15、制作努力倘 醒目引入。在新闻采写方面,不少报纸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贷 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解析:9.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大致情况。(分数:5.00)_正确答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 1918 年 10 月 4 日成立,它是我国第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是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从事研究的开端。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之为:“中国报业 教育之开端。研究会的发起人是北大校长蔡元培,我国自办的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和京报 的创办人邵飘萍以及北京大学教授、新闻工作者徐宝璜。研究会成立 4 个月后,由于会员逐渐增加,会务不断发展,由徐

16、宝磺提议于次年二月进行改组,该会名称由“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 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原简章第二条所列宗旨“输灌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改为“研究新闻学理论、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突出了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强调了的实践经验。 徐宝璜为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的名著新闻学就是将其在 新闻学研究班上使用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的,邵飘萍在研究班上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 实习活动,他的名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是将其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他们为我国新闻 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1919 年 4 月研究会正式出版新闻周刊,第一期发刊辞中讲明办此周刊的目的有三:

17、便 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志之商榷。戈公振称该周刊为“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识之 报纸”,“为中国首先采用栏行式之报”。该刊共发行了三期,“五四”以后停刊。1919 年 10 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式,由会长蔡元培亲自颁发证书。 新闻学研究会在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停止活动,存在约 2 年。它对中国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 起了启蒙的作用,也造就了一些人才。如地质学系的高尚德后来就成为进步刊物新潮和中共 中央机关刊物响导周报的编辑。)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10.评述新青年在“五四”时期的一系列改革与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1) 恢复政论

18、传统在五四时期,新青年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多种形式,打破民国以来报 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青年通过政论提倡民 主、科学,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有力动摇了封建统治。(2) 提倡白话文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五四运动 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3) 转向马克思主义1919 年 12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本质宣言,是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一 个重要事件。1920 年,陈独秀在筹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新青年第 7 卷第 6 号编成 “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陈

19、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和李大钊的MayDay 运动史,这一专号 的出版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起点,是其向社会主义刊物明显转 变的标志,为新青年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奠定了基础。(4) 改组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920 年 9 月,新青年从第 8 卷第 1 号起迁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 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许多人从 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准备。)解析:11.论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新青年是倡导新文化运动的

20、著名刊物。1915 年 9 月 15 日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创办并主编,同时也是主要撰稿人。第 1 卷名为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并改变“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的方针。共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1) 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 年 9 月至 1917 年 12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带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 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陈独秀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宣传政策与方针,确立了开展思 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同时,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一共 撰写了 100 多篇政论、专论和杂文,通信专栏署名记者的答疑难辨文章也大多出自他之手。这

21、一阶段的新青年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总体来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猛 烈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作出了思想舆论准备,开辟了道路。(2) 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 年 1 月至 1920 年 5 月)1917 年,新青年迁到北京出版,由个人主办发展为拥有一批进步教授、学者参与编撰的 同人刊物。1918 年 1 月第 4 卷第 1 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主编者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 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主要编撰人有鲁迅、高一涵、陶孟和,王星拱、陈大齐,张申府等,形成了 一个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统一战线。这一阶段的新

22、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向社会主义刊物 过渡,以李大判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作为过渡的标志。在李大钊的影 响下新青年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起来。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把他轮值主编的新青年 第 6 卷第 5 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写了著名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 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的基本原理。1920 年初,陈独秀到达上海,他在筹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新青年第 7 卷第 6 号编成“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了陈独秀的劳动者的觉悟和李大钊的MayDay 运动 史,这一专号的出版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

23、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起点,是其向社会主 义刊物明显转变的标志,为新青年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奠定了基础。(3)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 年 9 月至 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 年 9 月,新青年迁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 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采用先树旗帜的办法,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表明刊物 性质的变化。在印刷与发行方面,从第 8 卷第 1 号起与群益书店脱离关系,成立新青年社,作为 独立的机构。改组后的新青年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是它 仍然保持原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

24、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采用他们的来 稿。这样,既争取了原有民主主义作者读者,同时也避免反动当局的注目。新青年坚定地走 上了新的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的新青年,向广大读者进行了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许多人从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准备。)解析:12.论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改革。(分数:10.00)_正确答案:(1) 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报刊成为争鸣的主要园地,形形色色的观点展现在人们 面前,思想交锋,甚至激烈的思想论战时有出现,但这一切都是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展开的。当

25、时有三种情况:新旧思潮的激战,即拥护与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双方争论;论战,有著名的三 大论战(问题与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学术、文 化、思想等各方面具体问题的讨论。报刊让各方充分发表看法,还把反映各种观点的材料汇集起来供读者分析,如每周评论的“特别附录”、新青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2) 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广泛采用社论、专论、代论、来论、外论等多种形式,打破民国 以来报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政论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正是通过政论提倡民主、科学,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新青年发表大量批判尊孔复辟的文

26、字,有力动摇了封建统治。(3) 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我国报刊文风一新。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五四运动 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 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从第 4 卷起带头采用标点符号,1919 年之后公布了本志 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统所用标点符号共计 13 种,后来,许多报刊也相继采用。读者还 投书新青年提出了报刊横排的主张。(4) 副刊的革新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重视副刊成为报界的普遍现象,有的报纸副刊比正刊更出名。 上海的时事新报最先对副刊进行改革,该报创办起学灯副刊,主要介绍西方国家的 学术文化,也曾刊

27、登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陈望道的文章和郭沫若早期的诗作。 北京晨报具有副刊性质的第 7 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主要是增加了 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讨论”和“马克思研究”等栏目,刷新了原有的“译丛”等 栏,使晨报第 7 版变成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主义思潮的新园地。 上海的民国日报取消了格调不髙的两个副刊,另办“觉悟”副刊,由邵力子主编,大力宣 扬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开始介绍社会主思潮。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它的成员邵力子、 陈望道等继续主持“觉悟”的编撰,使这个副刊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一个阵地。 创刊于 1924 年 12 月 5 日的京

28、报副刊,继承了副刊革新的传统,它同晨报副刊、“学 灯”、“觉悟”一起,被称为五四前后的“四大副刊”。该刊由孙伏园主编,鲁迅是它的经常撰稿人。(5) 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报纸版面分 4 栏、5 栏、6 栏、7 栏、8栏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如各种时事述评专栏、“要闻”、“社论”等比较 新鲜的栏目。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引入。在新闻采写方面,不少报纸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 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有些报纸还聘请国外兼职通讯员、 特派员,从而丰富了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