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木铎2 露布(电子科技大学 20ll 研;中央民族大学 2003 研)3 进奏院状(中国传媒大学 2013、2009 年研)4 开元杂报(华中师大 2013、2008 研;清华大学 2006 研;四川大学 2003 研)5 敦煌进奏院状6 邸报(人大 2009 研;南开大学 2005 研;陕西师范大学 2005 研)7 定本制度(中国传媒大学 2011 年研)8 小报(中国传媒大学 2008 年研)9 万历邸钞10 天变邸钞11 急选报12 揭帖13 旗报和牌报14 民间报房15 报房京报(四川大学 2008 研;中国社
2、会科学院 2007 研;人大 2006 研;郑州大学 2005 研)16 辕门抄(北大 2008 研)17 简述甲骨的用途及其历史意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0 研)18 简析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华科 2006 研)19 简述中国封建王朝对朝廷官报的一般管理措施。(华科 2005 研)20 试论中国古代“ 邸报” 在维护政府统治中的作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08 研)21 试述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及发展变化。22 试述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的原因。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木铎是中国古代文字未出现之前的传播活动中的一
3、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都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活动接近,因此,前人一度把木铎当做新闻事业的象征。【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 【正确答案】 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 的传播载体,起始于汉魏,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3 【正确答案】 进奏院状是指我国唐代不定期地由派驻
4、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原始状态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 邸报” 。内容主要涉及皇帝的起居活动、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主要有: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 它所提供的信息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4 【正确答案】 开元杂报是指开元年间(公元
5、 713_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无正式名称,没有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新闻史学界的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 进奏院状” 、 “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5 【正确答案】 “ 敦煌进奏院状 ”是指 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 “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
6、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 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这两份“进奏院状”于 1907 年前后,先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这两份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一批研究唐代进奏院状的珍贵的实物,还证实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以下一些特点:没有报头; 发报方式是进奏官直接发给主官; 提供的消息都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重大政事消息。【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6 【正确答案】 邸
7、报又名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等,邸报是其通称,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它发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在宋代开始被称为“邸报” ,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严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员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及刑罚等。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7 【正确答案】 “ 定本” 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定本”是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
8、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出范围。“定本” 制度起始于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 999 年),曾两度取消,都在不久后恢复,由此一直沿用到宋末。“定本” 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8 【正确答案】 “ 小报”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和固定名称。它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报道的内
9、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禁止刊载的新闻和文件,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它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受到了查禁。【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9 【正确答案】 万历邸钞是现存的明代万历年间的邸报的抄本,共 32 册,部分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台北“中央” 图书馆,未署名。抄本所抄万历年间的邸报,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中间有缺失,抄录者在抄录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工作,包括筛选、删节,增加摘要,进行注释和附录说明,对同一题材的稿件进行综合等。因为经过整理,这部抄本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知识模块】 古代
10、的新闻传播活动10 【正确答案】 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这一报道,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 即“邸报”) 上转录下来。“ 天变”是指明熹宗天启六年发生的一次因地震引起火药库爆炸,波及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天变” 这一提法,始见于明熹宗就此事件发的一则“上谕 ”,后来被广泛沿用,并把报道这一事件的“邸报”称为天变邸钞。因年代久远,天变邸钞的原件已经无存,抄件因作为附录收入明人文集,才间接地被保存下来。天变邸钞关于这次灾异事件的报道涉及方面很广,是抄报人采访了现场和众多受害者后自己编写的,从这一点看,它出于民间报房的可能性
11、较大,它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1 【正确答案】 急选报是保存至今的两份明代报纸原件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万历八年(1580 年)在北京出版,小册状,有报头,全部使用雕版印刷。正文部分逐个介绍被“ 急选 ”的 162 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纸张和印刷的质量都不高,说明是为了抢时间草草印出来的。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很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它的被发现,很可能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报纸了。【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2 【正确答案】 揭帖是开始于明代起
12、义军中的新闻传播工具,类似于近代的小字报或传单,经常用以发布声讨明王朝的政治檄文,公布起义军的政策,公布赃官和土豪劣绅名单等,进行瓦解敌人的宣传。【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3 【正确答案】 旗报和牌报是广泛使用于明末起义军中的新闻传播工具。旗报源于露布,是一种外形类似于旗子的新闻传播工具,经常书写鼓动口号,捷报,文告等,由专人骑快马在敌前敌后传送,起到鼓舞士气、动摇敌军的作用。牌报是书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形状大小无统一标准,内容作用类似于旗报。【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4 【正确答案】 民间报房是中国古代民间报纸的出版发行机构,最早出现于明代中叶的首都北京。明代早期的民办
13、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其官方消息仍得自六科或间接得自提塘报房。因此两类报房所抄发的官方消息内容大致相同,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都被称为“邸报” 。民间报房所发行的 “邸报”和报帖,最初都是手抄本,到崇祯末年才出现活版印刷的报纸。清代民间报房因其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又称京报房,所刊内容基本上是官报的翻版。随着近代新闻事业传人中国,民间报房逐渐衰落。【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5 【正确答案】 报房京报是指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它发端于明末,盛于清代。报房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特点主要有:是没有官报之名
14、的官报;是“ 邸报”的翻版; 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在近代报纸产生以前,民间报房出版的这种京报,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消息来源。报房京报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完备形式。【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6 【正确答案】 辕门抄是清朝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无报头,不定期发行,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采录的官场信息。上谕部分比例较小,主要是人事任免之类;江藩牌示部分主要是省内各级官吏的差委任免,官场消息部分比较复杂。辕门
15、抄旨在为官绅们提供他们关心的地方官场信息,弥补京报的不足。在近代新闻事业传人初期,不少报刊都辟有摘录辕门抄的栏目,直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7 【正确答案】 (1)甲骨是书写媒介的一种。文字传播时代依赖的是书写媒介,一切可以承载文字的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以是书写媒介。如大自然提供的石头、泥板、树叶、树皮、甲骨、兽皮等,竹木经过简单加工后而成的简牍,质地细薄的丝织缣帛,以及后来的各种纸。(2)作为文字传播时代书写工具的一种,甲骨的历史意义在于,帮助人类从口头传播时代走向了文字传播时代,使有声无形的语言转换成了声形俱备的文字,从而使传播的
16、内容可以独立的方式永久地存在。【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8 【正确答案】 “ 小报” 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 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在传报一般消息的同时,“ 小报” 也经常被政府官员中的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载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消息和时事性政治材料。“小报” 的产生和盛行,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1)“小报”出现的背景“小报”产生于统治集团内部,且屡禁不止,与宋朝中央集权的削弱有直接关系。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
17、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为“小报” 创造了文化条件。精神追求越发迫切,宋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强烈的文化需要,国民闲暇的生活,审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给予“小报” 丰富的资源。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生活的富足,为“ 小报”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活字印刷为 “小报”的产生创造了技术条件。封建王朝对官报严厉控制,人们很难通过官方传媒了解时局变化的真实情况,这就特别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来源。(2)宋代“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带有一定民间性质的报纸,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小报”是
18、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起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的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成为“邸报” 的一个重要补充。在传报一般消息的同时,“ 小报”也经常被政府官员中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载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消息和时事性政治材料。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小报” 还常常被主战派官员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用来刊载一些呼吁抵御外侮、要求惩治汉奸的大臣奏疏和前方克敌制胜的消息。“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 的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9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官报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
19、发行的政府官报,其管理、发行,是与古代历朝封建行政制度紧密相连的。古代合法的报纸基本上是官报,按官营体制运作。自唐代有原始形态官报后,各朝主管报纸和发行的机构如图 11所示。(1)唐朝官报的管理措施 唐朝的进奏院状是古代官报的雏形。其传播系统的邸、进奏院是各藩镇节度使在首都设立的办事机构,负责人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只对各自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任务是为所代表的长官呈递章奏,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朝廷和全国的政治消息。 (2)宋朝官报的管理措施宋朝的中央官报邸报在政府中枢部门的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负责发布工作的是都 进奏院,由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领导,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进
20、奏官由地方委派。 新闻审查。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宋代官报的内容审定,决定稿件的取舍。皇帝和进奏官有时也部分参与,对涉及灾异、军情、朝廷机密等方面的信息和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章疏,都限制发布。 “ 定本”制度。进奏官必须根据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的官报样本统一发报。 宋朝的官报经复制和传抄后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售。 (3)元朝无正式官报 元代没有官报和发行系统,中书省负责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将汇集的政事信息上达于最高统治者。地方官员主要通过下行的官文书获知朝廷的信息。 (4)明代的传抄发行体系:层层抄传 官报的发布体制。官报通过一个周密的体系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其过程包括
21、:a通政司汇集各类章奏和地方上报的消息;b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旨和章奏;c提塘选抄这些诏旨和章奏,复制后传发到省,省发到府县。除了层层传递和官员转抄于同僚与亲友之间的方式之外,还有一种互相借阅和互相寄看的方式。 对新闻传播的限制。明代虽然没有制定专门的法规,但明会典中对新闻传播有诸多禁令。天启以后各朝,禁止在邸报上抄传的包括:a与皇帝及当权大臣观点相悖的稿件;b军事机密;c涉及诛戮大臣事件的章奏;d各种机密。(5)清代:明代发行体系的沿袭 官报发行体制 清朝参考明代的官报发行体制,经通政使司、六科、提塘继续在全国发行官报。通政使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六科是发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提塘
22、主要负责官报的抄传发行。 清代的两种提塘:京塘和省塘 a京塘是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由兵部负责管理,任务主要是收受和转呈地方上报的公文,收受和下达中央各部院发给本省的一般公文等,还发行“邸报 ”。 b省塘是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专门负责京省之间官文书和官报的传递工作。 官报内容控制 清朝皇权高度集中,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包括谕旨和奏章的发抄,往往由皇帝做最后决定。清初禁止“胥役市贩” 阅读官报,主要在官僚机构内部流通。【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0 【正确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最先出现的是官报,即“邸报”。“邸报”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状 ”、“状报” 、“报”
23、、“ 邸吏报”、“朝报”、“邸抄”等。自唐代起,“邸报” 这一古代报纸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它作为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直至清王朝覆灭后才退出历史舞台。“邸报” 在维护政府统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如下:(1)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邸报”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传播人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为了加强“邸报” 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在宋代还实行过“定本” 制度。“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 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由此,“邸报” 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4、2)“邸报”被历代封建王朝用作宣扬王权、颁施恩德、奖宠官员、推行政策的工具,是封建统治者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维护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3)“邸报”还成为跻身仕途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本,为封建官僚体系的平稳运行发挥着纽带作用。(4)历代封建王朝都将 “邸报”作为修史的重要参考资料。【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1 【正确答案】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其产生及发展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唐代的官报在唐代,由于实行藩镇割据、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 这一行政机构,用来与中央传递信息,也同时了解中央政府的决策和活动。而后,“邸”
25、 演变为“进奏院”,这就出现了一批进奏院状报、报状等,“邸报”的说法来源于宋朝人的称谓。唐朝人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邸报” 的较早、较详细的记载。现在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唐僖宗时期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 ”。唐代的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此外,这些报状还有以下特点: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
26、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们相对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以“开元杂报 ”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它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在首都的派驻机构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 还有很大的差别。这些报状还残留有某些官文书的痕迹,但已不同于官文书,而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官
27、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工具。唐代的报纸由地方政府来管辖,形式是手抄的。(2)宋代的官报到宋代,开始出现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发行的封建官报:“邸报” 。这种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发行新闻的制度,是宋代报纸最大的特点。宋代的“邸报” 已经完全具备了中央官报的性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并且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内容主要涉及皇帝的出行和活动、诏书和命令、官员的任免、法令和公报,以及外事活动等。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邸报” 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官报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状那样,只是一种由派
28、驻首都的进奏官们向自己的藩镇长官们报告朝廷信息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读者已经不像唐代的进奏院状那样,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前后的刊期不完全一致,有时为“ 每日”,有时为“每五日 ”,有时为 “逐旬”,有时为“每月” 。刊期的每一次调整,都基本上做到按期连续发行。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也有所加强。为了加
29、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统治者还制定了“定本” 审查制度,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 ,是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核通过后产生的。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以此向全国传发。宋代报纸已经部分采用雕版印刷。(3)明代的官报明代不设进奏院,由中枢部门统一安排封建官报的发布抄传活动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的称为“ 邸报 ”。具体负责“邸报”转发的,是职责类似于宋代进奏官的提塘官。提塘从六科等朝廷有关部门抄录允许发布的材料,编成邸报,通过驿站传发到省,经过层层转抄,再传到府县等各级官绅。提塘
30、为便于编发“邸报” ,还设立了报房。明代的“ 邸报”是日刊,以书册形式出现,每期一小册,三五千字,期发总数约为 500010000 本。明代“邸报” 的内容,仍主要是诏令、章奏、任免等朝政信息,但比宋代“ 邸报” 多了少许 “女子生髭”之类的社会新闻。明代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 是他们获知朝政和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手段。不少士大夫知识分子还注意收藏报纸,作为修史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参考资料。(4)清代的官报清代也存在类似明代的官报,其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十分接近,起主要作用的依旧是提塘。清代的提塘也设有报房,乾隆年间朝廷还下令让各提塘“公设报房”,使提塘报房有了
31、一定的官方性质。清代官报的内容,主要为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其中,宫门抄主要报道皇帝起居、召见大臣等朝廷动态消息。章奏部分只选录少量折件原文,大部分奏折只列出目录。清代统治者对官报的内容控制甚严,诏旨、章奏等,哪些可发抄、哪些不可发抄,常由皇帝最后定夺。清代的官报一般是逐日发行的,有抄写的,也有印刷的,雍、乾以后,已大多为印刷的。清代的官报,通常被称为“邸报” ,也有其他异称,清代中叶之后,又常被称为京报,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上自中枢大员,下至知府、县令乃至各级衙门中的小吏,都依靠官报获知朝政,了解京内外各方面的信息。一般的平头百姓则与官报无缘。即使能够看到,也往往受到干涉。因此,
32、清朝的官报主要在官僚机构内部流通,是为官员们明悉朝政、维护政体服务的。【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2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的一种行业,从以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的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是,它却没有能够演进成近代报纸并最终走上了没落之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方面。在封建专制统治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文书的简单状态,不能在质上取得
33、变化和发展,而始终只能充当封建专制的体制内事物。封建专制政府倒台后,这种与之相适应的古代报纸形态也必然走向终结。(2)经济方面。古代报纸是与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纵观世界新闻发展史,近代报刊的产生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近代报纸。(3)鸦片战争后外报的进入从客观上切断了中国古代报纸自主演变为近代报纸的可能。鸦片战争后,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近代化新式报刊开始出现,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中国古代报纸根本无法与其竞争,必然走向没落。总之,中国古代报纸是不可能演进成近代报纸的,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它只能陪同封建制度走向终结。【知识模块】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