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84861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简要论述你对在华外报的认识和评价。(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2 梁启超的“ 时务文体” 和办报思想。 (复旦大学,2010 年;南京大学,2011 年;广州大学,2011 年;中国政法大学,2013 年;广西大学,2014 年;南京大学,2014年;清华大学,2014 年;河北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 年;山东大学,2015 年)3 简要评述新青年的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华中师范大学,2010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1 年;复旦大学,2012 年;山

2、东大学,2013 年)4 五四时期新闻学发轫的具体体现。5 新华社在 19571966 年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哪些特点?6 通过了解“ 左叶事件” 分析 19571966 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背景。7 简述邓拓的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厦门大学,2010 年)8 简述王韬的新闻思想(中央民族大学,2010 年)9 洪仁玕的办报思想10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复旦大学,2010 年;南京大学,2011 年;广州大学,2011 年;中国政法大学,2013 年;清华大学,2014 年;河北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4 年;南京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 年;

3、山东大学,2015 年)11 简述“癸丑报灾 ”。(重庆大学, 2011 年;西南政法大学,2011 年;湖南大学,2011 年;汕头大学,2011 年)12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13 中国青年出版后立即成为进步青年的良师益友,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极大影响。简要叙述其影响。14 简述恽代英、萧楚女的报刊活动与贡献。15 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16 简要评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4 年)17 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18 “文革小报 ”具有哪些特点 ?它为什么会兴起,又

4、为什么会迅速退出历史舞台?19 “开元杂报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年)20 “敦煌进奏院状 ”(中国传媒大学, 2013 年)21 定本制度(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22 邸报(大连理工大学,2012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0 年)23 小报(中国传媒大学,2008 年)2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山东大学,2010 年;复旦大学,2015 年)25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重庆大学,2010 年;山东大学,2010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2 年;复旦大学,2015 年)26 蜜蜂华报27 遐迩贯珍(复旦大学,2013 年;湖南大学,2014 年)28 六合丛谈(华中师范大学,2010

5、 年)29 万国公报(中国传媒大学,2011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1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2 年)30 申报(四川大学,2010 年;暨南大学,20lO 年;西南政法大学,2011 年;北京工商大学,2012 年;南京大学,2012 年;湖南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31 循环日报(南开大学,2011 年;北京工商大学,2012 年;华中科技大学,2014 年;大连理工大学,2015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5 年)32 “苏报案”(重庆大学, 2012 年;湖南大学,2012 年;广西大学,2013 年;国际关系学院,2013 年)33 “竖三民”(华中科技大学,

6、2012 年;华中科技大学,2013 年;河北大学,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2015 年)34 “横三民”(暨南大学, 2014 年)35 张季鸾(清华大学,2013 年)36 黄远生(重庆大学,2011 年;南京大学,2011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2 年;湖南大学,2012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3 年;华中师范大学,2014 年;广西大学,2015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5 年)37 每周评论(复旦大学,2010 年、2011 年;湖南大学,2012 年)38 劳动周刊39 中央通讯社(中国传媒大学,2010 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 年)40 红色中华通讯社(华中科技大学

7、,2014 年)41 史量才(中国人民大学,2010 年;中国传媒大学,2014 年;清华大学,2014 年;四川大学,2015 年)42 新生周刊与“ 新生事件 ”(南京大学,2011 年)43 中国新闻学研究会44 解放日报(山东大学,2010 年;华中科技大学,2011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2 年;中央民族大学,2012 年;中国人民大学,2012 年;重庆大学,2012 年;山东大学,2014 年;华中师范大学,2014 年;陕西师范大学,2015 年;西北大学,2015 年)45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46 文萃周刊47 反“客里空 ”运动(中国农业大学, 2011 年;重庆大

8、学,2012 年;安徽大学,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2015 年)48 中国新闻社(中央民族大学,2013 年)49 邮发合一(中国人民大学,2004 年)50 海瑞罢官(南开大学,2010 年)51 联合报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步步深入,是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许多在华外报的主办人更是直接投入侵华活动中。(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当闭关政策被打破时,中西文化交流得以恢复,这对中国来说并

9、非坏事。在华外报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固有文化。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引进,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宣扬英、美等国政治开明、社会繁荣,介绍西方的富强之道,断断续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它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3)外报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近代报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它与邸报的不同之处在于记者和编辑有独立撰稿权,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这一点体现了近代报刊的民主主义观念。若不是西方殖民者强行把近代报刊带到中国,在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产生近代报刊的。中国人逐渐掌握

10、了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管理方法,以及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石印和铅印技术也是随着外国人的办报活动传入中国的。【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 【正确答案】 (1)论梁启超的“ 时务文体”的特点: 文体解放“纵笔所至,略不简束”,即打破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实行文体大解放,无拘无束,灵活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文风自由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所谓平易畅达,就是用浅近的文字,时杂以俚语、韵语来论证问题;用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骈散结合,善用排比以烘托气氛;弓 l 用西方科学知识和外国词汇等。这样的文

11、章既文字通俗,又道理明白。结构清晰 “条理明晰”,逻辑性强。梁启超的文章看似纵笔所至,无拘无束,但实际上有一种潜在的逻辑力量。读者随着他的思路读下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征服。情感充沛“ 笔锋常带感情”。梁启超的文章感情充沛,富有煽动性,感人至深。(2)梁启超的办报思想: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梁启超认为报刊文章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特点与要求,要为救亡图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革新报刊文体,满足读者需要。新文体的运用使一般民众也能看懂报刊上的文章,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报刊的距离,扩大了读者面,使报刊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梁启超新型报章文体的成功,吸引了许多报刊竞相模仿,极大地促进了

12、报刊业的发展。直到今天,梁启超那种面向广大读者、服务读者的报刊从业态度,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梁启超认为报刊影响巨大,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 【正确答案】 1)创办经过(1)陈独秀主撰阶段 (1915 年 9 月一 1917 年 12 月)。该刊于 1915 年 9 月 15 日创刊于上海。其创办人为陈独秀。出满 1 卷后,休整半年。1916 年 9 月 1 日重新出版第二卷第一号,后被改名为新青年。1917 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从 1917 年 8 月 1日出版了第三卷第六号后,停刊 4 个月,然后迁往北京

13、。(1)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 年 1 月一 1920 年 5 月)。1918 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被改为同人刊物,由陈独秀、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轮流主编。1920 年 2 月,从第七卷第四号起,迁回上海,由陈独秀继续担任主编。(3)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 年 9 月一 1922 年 7 月)。1922 年 7 月停刊,共出版 9 卷 54 期。2)贡献新青年前期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它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

14、,向封建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给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势力以狂风暴雨般的冲击,启发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把世人从封建牢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为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打开了闸门。这些都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接受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舆论方面的准备。【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4 【正确答案】 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18 年 10 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该研究会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徐宝璜任副会长。

15、徐宝璜与邵飘萍是专任导师。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还出版新闻周刊,它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但仅出版了 3 期。新闻学专著的出版,是这一时期新闻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徐宝璜的新闻学于 1919 年 12 月出版,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新闻学专著。随着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教育团体就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徐宝璜的新闻学和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都是由讲课时的讲义整理而成的。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5 【正确答案】 1956 年

16、,刘少奇对新华社的工作做过具体指示,为新华社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这一时期,新华社明确提出要使自己成为“消息总汇” ,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1)新华社在国内外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新华社用 10 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了国内和国际的广播通讯网,为成为世界级的通讯社奠定了基础。到 1966 年年初,新华社的国外分社达到 51 个,形成了以亚、非、拉地区为主的国际报道网。在“大跃进 ”中,新华社与 人民日报一样,犯了同样严重的错误,从 1960 年起开始纠正国内宣传报道中的“左” 倾错误。(2)参考消息 的改版和扩大发行。参考消息是新华社编印的一份内部刊物,创办于革命战争年代,选载当天收到

17、的各国通讯社和国民党中央社播发的消息,以及编发各国报刊、中国台湾和香港报刊发表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文章,仅供党内外高级干部阅读。1956 年,中共中央决定把阅读范围扩大到县委委员以上或相当于其级别的党内外干部。1958 年年底,它的读者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机关团体、企业的干部和高等院校的学生。(3)电讯建设的加强。 1956 年以后,新华社为适应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需要,开始有计划地更新、改进技术设备,建立并完善国内和国际电讯网络。【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6 【正确答案】 左叶时任农业部部长助理。1957 年在刘少奇陪同苏联友人参观农业展览会上,他与记者发生争执,引起各报记者的反感,并由此引发了全国新

18、闻界关于新闻工作者地位和反官僚主义的大讨论。中国青年报在场参加摄影采访的记者洪克写了一篇题为“ 部长助理与摄影师 ”的小品文,不点名地批评了左叶。 文汇报发表该报记者的北京专电新闻记者的苦恼,报道了此事件。1957 年 8 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左叶事件” 报道事实一文以及社论对新闻工作的一个教训。“左叶事件” 被说成“新闻界的右派分子向党的新闻事业发动进攻”,是 “反党反社会主义 ”的。8 月 15 日文汇报发表了“左叶事件” 的沉痛教训。中国青年报文艺部主任因编发部长助理与摄影师一文被打成“右派分子”,含冤而死。一大批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被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新闻工作岗位。一些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

19、思想观念经过一番“洗礼” ,不敢讲真话,人人自危。【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7 【正确答案】 1949 年起邓拓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主持了 1956 年人民日报的改版工作,为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专栏,主编前线杂志。他的新闻思想: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认为社论是报纸的旗帜; 注重报纸的理论宣传,提出报纸应当“经常就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实际生活的各项问题进行马列主义的解释” ; 对办报的任务与目的也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全国性报纸与地方性报纸是有区别的;对于群众办报与全党办报的方针也十分赞同,认为我们党报的基本特点是不仅有专业的记者,还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通讯员;重视改革新闻报道。【知识模块】 中国

20、新闻史8 【正确答案】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即他们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9 【正确答案】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歼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等主张。洪仁歼的主要新闻观点: 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 及消除种种

21、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0 【正确答案】 (1)梁启超早期的新闻思想:指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所谓通,包括“通上下 ”和“通中外”两个方面。关于“去塞求通”,梁启超提出了 4 点要求: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2)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流亡。之后,他提出新的观点:第一,报纸的“ 两大天职 ”说: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第二,衡量报纸好坏的 4 条标准:宗旨定而高

22、; 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道确而速。第三,健全舆论的主张:在清廷预备立宪后,他对如何造成健全的舆论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而报馆则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报刊要造成健全舆论,就必须具备 5 本:持论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以维护国家的利益为目的;要出自公心,不能怀挟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判断是非;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作偏执之论。第四,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的方法和煽动的方法。浸润的方法就是使读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接受论者的观点;煽动的方法,就是故作惊人之语,使读者猛醒。【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1 【正确答案】 袁

23、世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并企图通过钳制新闻界封锁消息。为了推翻袁世凯的统治,再造共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于 1913 年 7月发起“二次革命 ”,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之后,袁政府借军事胜利之淫威,对国民党系及其他有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报刊进行查封、剿灭。至 1913 年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从民国元年的 500 多家锐减到 139 家,报刊减少 13;同时,报人大批被捕被害。在中国新闻史上,“二次革命” 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被称为“癸丑报灾 ”。【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2 【正确答案】 (1)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

24、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新型的报刊与通讯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的出现,既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宣传新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直接需要。(2)代表性刊物有改组后的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与妇女等第一批工人刊物。【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3 【正确答案】 (1)中国青年以青年为读者对象,把教育、指导青年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作为办刊的主要目的。(2)创刊时,社会上正盛行不健康的文学风气和恋爱观。中国青年连续发表文章,展开热烈的讨论,指导青年正确对待文学和恋爱这两个他们关心的问题,帮助青年消除消极思想,培养并引导青年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25、。在中国青年的引导下,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3)中国青年 还针对学生中“ 读书救国”的思想发表了许多文章。它大力倡导学习要有明确目的,不要做纯粹读书而不问世事的自私自利的书呆子,要关心国家的命运,“到民间去 ”发动并组织群众参加国民革命,同时使自己在深入工农的过程中受教育,取知识,获力量。(4)中国青年 通过报道帝国主义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及军阀的卖国罪行。它在报道国内外大事的同时进行分析,从而帮助青年认清帝国主义及军阀的真面目,并激发青年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热情。【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4 【正确答案】 (1)恽

26、代英,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一生中主编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 10 多种。他 1930 年被捕,1931 年被国民党杀害。他 1921 年入党,1923 年在上海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而且是主要的撰稿人。作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他的文章善于抓住要害,说理透彻,既有精辟的科学分析,又有强烈的革命激情,极富感染力。青年们读了他的文章后“全身就会像火烧一样发热“。(2)萧楚女,中国青年运动杰出的领导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共产党早期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五四运动前后,他曾任汉口大汉报副刊主编及四川新蜀报主笔。

27、1923年他编辑中国青年。1925 年他主编开封中州评论。国共合作时期,他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他 1927 年遇难。萧楚女写过许多文章和小册子。他的政论文文笔犀利,分析精辟,情理交融。他被广大青年誉为“革命的煽动家” 。【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5 【正确答案】 (1)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在共产党员的主持和帮助下,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出现了活跃的局面。特别是一些由共产党员主持、以国民党名义出版的报刊,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政治周报在 1925 年 12 月 5 日创刊于广州,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还有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持出版的中国农民和农民运动,以及楚光日报汉口民国日报等。(2)共产党

28、报刊、共青团报刊初步形成网络。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共青团的报刊网络也逐步形成。其中中国青年很快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3)工农群众报刊发展。1924 年春,工人报刊经过一年的沉寂全面复苏,新创办了一批工人报刊,如广州的工人之路特号等。农民报刊逐渐兴起。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妇女报刊也逐渐增多。学生报刊也很快在各地出现。(4)五卅运动后,以 热血日报为首的报刊对反帝爱国运动起到了指导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6 【正确答案】 1926 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 3 人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由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总经理

29、,张季鸾任总编辑。1926 年 9 月 1 日,大公报复刊,提出“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的办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新记大公报续刊第一天,便发表了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了著名的“四不”办报方针。张季鸾在该文中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作为办报方针,并以之作为大公报社训,强调作为民间报纸超政治、超党派的特性。这个方针可以说是包括了政治立场、新闻言论、经营方针和报纸风格的总体办报宗旨,是 3 人集多年经验教训,针对当时报界的弊端提出的办报方针。【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7 【正确答案】 1948 年 9 一 lo 月,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

30、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 月 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并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谈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首先要求“ 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群众对我们,是反对就反对,是欢迎就欢迎,是误解就误解,不要害怕真实地反映这些东西”。其次要求报道“ 要综合,要总结,要提到政策、理论的高度” ,使群众爱看,看得懂。 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要做艰苦的理论工作和群众工作

31、,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 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要提高理论水平,要熟悉马列主义,特别是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学习阶级分析方法” 。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为了正确地、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就要经常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8 【正确答案】 “ 文革小报 ”是随着各种“红卫兵”组织和“ 造反”组织的出现而涌现出来的。这些小报印数并不平均,每期几千份、上万份,至十几万份不等,多为不定期出版,随出随停,随意性很大。大多没有正式、固定的编辑机构,也没有向有关管理部

32、门申请、登记注册,很难对这些小报的种数与期数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1966 年夏到 1968 年秋是小报的活跃时期。(1)兴起原因。 1966 年 8 月 17 日,毛泽东为北京大学“文革筹委会” 主办的新校刊题写了刊名,表示了对新报刊的支持。在此期间,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多次转载、摘播小报编辑部、小报记者撰写的文章,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肯定了小报的存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报的快速发展。这些小报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填充了大批合法报刊停办后留下的新闻空白区,形成了当时特有的由少数几家大报发号施令,指明方向,众多小报呐喊助威的舆论宣传阵势。(2)退出历史舞台。小报毕竟是时代的特殊产物,是

33、无政府主义的体现,缺乏最基本的纪律约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混乱。这也是中央不得不对小报进行管理的主要原因。随着各种群众组织的解体和消失,以及各大学校的停办和学生的上山下乡,“文革小报”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19 【正确答案】 “ 开元杂报 ”是指开元年间(713714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结界内部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唐人孙樵在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提到他在襄汉地区看到数十幅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多数新闻史学家都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 进奏院状”之类的早期官报。【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0

34、 【正确答案】 现在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 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 ”的残页,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沙州属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 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 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1 【正确答案】 “ 定本” 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 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它始于宋真宗成平二年,沿用至宋末。它是宋代为了加强邸报传播活动的管理,使有关传报的禁令得到

35、贯彻而实行的一种制度。【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2 【正确答案】 “ 邸报” 出现于宋朝,是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其发行机构是进奏院。它有一定的发报制度,传播朝廷政事信息,定期发行。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3 【正确答案】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无报头和固定名称,无明确起始时间,据估计在宋太宗初年进奏院成立不久即出现。它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不定期发行。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书肆之家” 等。小报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成为“邸报” 的重要补充。小报打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广受

36、读者欢迎。【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4 【正确答案】 其创刊于 1815 年 8 月 5 日,1821 年停刊,为月刊,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刊物。英国基督教组织伦敦会传教士米怜携同中国工人梁发创于东南亚华人聚居的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该刊以传教为宗旨。其内容主要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兼宣讲伦理道德,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开专栏,涉及时政,无新闻,简短通俗,大量引用儒家语录,雕版印刷。其主要撰稿人有米怜、麦都思、马礼逊和梁发等,免费赠阅。【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5 【正确答案】 1833 年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33 年 8 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是在

37、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其创办人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该刊以时事政治为主。其宗教意图已退居次要地位。它注重贸易活动,后期曾多次刊登中外贸易进出口物价表。在宣传策略上,也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它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6 【正确答案】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 年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7 【正确答案】 遐迩贯珍,于 1853 年创办,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19 世纪 50 年代后,近代中

38、文报业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其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在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所占篇幅最多的是新闻报道和评论,既有中国和中外关系的新闻,也有反映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的新闻。【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8 【正确答案】 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为月刊,是非纯粹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刊物,为综合性期刊。其本意是想办成新闻刊物,又想让所有中国人成为自己的读者。其内容主要为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业行情、中外新闻,包罗万象,成了大杂烩。其发行区域大,但实际发行量非常有限,一年后停刊。【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29 【正确答案】 万

39、国公报为中文报刊,创于 1868 年 9 月,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主编。其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起初为纯粹宗教性周刊,中国书式,毛太纸铅印。1874 年它被更名为万国公报,缩减了宗教内容,主要报道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和行情物价,经常发表时事评论、重要法令、条约以及外报译文,读者由教众扩大到官员、士大夫和商人等。18831888 年停刊 5 年,1889 年由广学会复刊,改周刊为月刊,由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传教士主笔,大量介绍西学,评议中国政经时事,主张中国变法,产生了广泛影响,1907 年因林乐知病逝而停刊。【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0 【正确答案】 (1)概念。申报由英商美查创于 1872 年

40、的上海,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初为双日刊,第五期起被改为日报。此报标榜盈利,注重经营,降低成本,重视发行,招登广告,发展多种经营。在内容上,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本土化经营,重视新闻报道和言论,刊载文艺作品,增办了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以及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民报。申报经营得当,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仅半年就挤垮了上海新报,成为上海唯一的中文商业报纸。(2)在新闻业务方面的创新: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重

41、视发表副刊性文字,是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造性举措;在广告、发行等报业经营上, 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经验,如在创刊的第一年采用廉价销售方法(凭此策略击败上海新报),向读者招刊广告等。【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1 【正确答案】 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之一,于1874 年由王韬与友人黄胜在港创中华印务总局创办,每期两小张 4 版,白报纸两面印刷,另用土纸印有船期时刻表。其内容有新闻、商情、航运和广告,是一份商业经营性报纸。其新闻版部分有羊城新闻京报选录和中外新闻3 栏,以论说为首,初期大部分为王韬执笔,月末汇集成册单独发行。循环日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王韬在论说中宣扬变法自强,向西方学

42、习,介绍并赞许西方议会政治和君主立宪制,开报刊宣传变法维新的先声,成为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王韬离开后,报纸思想渐趋保守,于 1959 年停刊。【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2 【正确答案】 苏报创刊于 1896 年。其创办者为胡璋,后将苏报出售给陈范。康、梁转向保皇之后,陈范的立场逐步由改良转向革命,苏报也在1902 年开始转向革命立场,并逐步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宣传阵地。1903 年章士钊担任主笔后,明确提出排清排康的办报方针。苏报公开呐喊革命,为清政府所不容。1903 年 6 月 30 日,清政府包围苏报馆,章太炎等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 月 7 日,苏报被查封。7 月 1

43、5 日,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邹等为被告的“苏报案“在上海租界会审。章太炎、邹容等被判入狱,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苏报案。苏报案后,革命派的办报宣传活动并未受挫。革命派为了向下层民众宣传革命主张,创办了一批白话报刊,有林白水的中国白话报杭州白话报,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等。【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3 【正确答案】 于右任于 1909 年、1910 年先后在上海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以“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民呼日报,于 1909 年在上海租界创办,由于右任创办并自任社长。该报以“大声疾呼,为

44、民请命 ”为宗旨,不直接阐述主义,宣传革命,而是着重揭露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罪恶事实,后因此被封。1909 年 10 月于右任又在租界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以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和种种侵略行径,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而被租界当局以“有碍中日邦交” 的罪名查封。1910 年 10 月,于右任又创办民立报,创刊之初该报言论较为温和,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言论日趋激烈,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报。它得到孙中山的大力支持,成为上海同盟会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4 【正确答案】 民权报,

45、于 1912 年 3 月 28 日在上海创刊。其主要宗旨是对袁世凯的帝制野心猛烈抨击。其言论犀利,颇为世人赞誉。中华民报,于 1912 年 7 月 20 日在上海创刊。其创办人为邓家彦。这份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每日均有反袁世凯的文章。在宋教仁被杀真相暴露后,一天发表 8 篇社论声讨袁世凯。民国新闻,于 1912 年 7 月 25 日在上海创刊。其创办人是吕志伊。其总编辑是邵元冲。民国新闻以“保障共和政体” 为主要宗旨。【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5 【正确答案】 他 1905 年留学日本,创办夏声杂志,1911 年任上海民立报编辑,1913 年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因披露袁世凯的“

46、善后大借款” 合同而被捕入狱。之后他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他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是在担任了新记公司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之后。【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6 【正确答案】 (1)他是民国初期著名的记者,被称为“报界之奇才” 。他创办并主编了少年中国周刊,编辑过庸言杂志,担任过时报申报等多家报纸的特约记者。(2)新闻业务活动特点:他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的新闻通讯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细致详尽,幽隐毕达;四是通俗自然,不拘一格。(3)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提出“四能” 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走、耳能听、手能写。(4)在政治

47、上,他的基本态度是拥袁反孙的。他 31 岁时在旧金山被刺杀。【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7 【正确答案】 十月革命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了加强这一时期的政治宣传,及时报道时事,评论实际政治问题,陈独秀和李大钊决定创办每周评论,以配合新青年更好地进行政治宣传,开展思想文化斗争。1918 年 12 月22 日,小型 4 开周报每周评论在北京创刊。它是以评述时事、发表政论为主的政治报。它与新青年互为补充。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而每周评论重在批评时政;新青年以不谈实际政治问题为基本方针,而每周评论则专事讨论本国和世界的政治。两者共同为时代输入新思想,将文化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周评论的

48、内容大略可分为 12 类,包括“国内大事述评”“国外大事述论”“社论”“随感录”“通信” 等。【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8 【正确答案】 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份全国性的工人报纸。该刊于 1921 年 8 月创刊,1922 年 6 月被迫停刊。1921 年 8 月,上海的共产党组织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同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还创办了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劳动周刊公开宣称,它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同时号召工人们都来维护这唯一的“ 言论机关 ”。劳动周刊的宣传围绕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中心任务进行。根据任务规定,劳动周刊把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建立真正的工人工会,作为刊物的宣传中心。它反复强调工人们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劳动周刊还广泛地报道了全国各地工人运动的情况,经常总结斗争经验和教训,用事实说明:工人斗争只有团结一致,严密组织,才能取得胜利。劳动周刊的宣传对工人运动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对教育工人提高阶级觉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1922 年 6 月 3 日,该刊因“言论过激”而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禁。【知识模块】 中国新闻史39 【正确答案】 中央通讯社是中华民国的国家通讯社,于 19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