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一 、 选择题( 第一类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 60 分 ;第二类选择题,第小题 3 分,共 5 小题 15 分;共 75 分 ) 以下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 ( ) 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 解析 : 从题干材料“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部落”可知,这应该是原始社会生产经营模式,姜寨遗址是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部落的遗迹, 故 A 正确。 B 项炎黄传说反映随着私有财产
2、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 C 项二里头文化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尧舜禹传说是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故 B、C、 D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A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该文明是( ) 有自己的文字体系 以灌溉农业为 基础的经济 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A.古埃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 :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居民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灌溉农业,而且创制了世界上较早的楔形文字,制订了乌尔纳姆法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生产劳动之余,两河流域居民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生
3、活的文学作品。 故 选 D。 答案: D 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 )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解析 : 商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商周时期也被称为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生产出的大量青铜器主要是供给奴隶主贵族日常生活使用或者在祭祀等政治活动中使用, 故 选 B。 答案: B 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 标题是 (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
4、改革始末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 5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这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时期, 故 选 A。罗马帝国的兴衰应该是从公元前 27 年至 395 年;希腊城邦时代开始是指从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6 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 6 世纪进行的。 答案: A 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 下 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5、发展。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西周建立后,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称为“封邦建国”;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故 选 D。 答案: D 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吐蕃 C.鲜卑 D.女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唐朝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吐蕃实行和亲政策, 641 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答
6、案: B 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 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从“钱、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 故 选
7、 A。 答案: A 8.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 )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 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 C.刘知幾、司马迁、梁启超 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图片材料可知,三种史学著作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 故 选 A。 答案: A 9.小张打算赴法国参观巴黎大学,他从网上搜集了有关中世纪西方大学的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 A.大学兴起于公元 8 世纪 B.大学出现了自由探索的世俗教育 C.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希腊语为主 D.大学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神职人员 解析 :在中世纪晚期,随着欧洲社会的
8、复兴,新兴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在西方社会缺失专门教育机构的背景下,以学术复兴为契机,组建大学社团,以本民族的语言教授学生,并最终导致西方大学的逐渐形成和西方学术生活的体制化变革。 故选 B。 答案: B 10.2012 年 10 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 的县级治所名称是 ( ) A.嘉兴 B.松江 C.华亭 D.上海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地理,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华亭县是唐天宝年间的设立的,管辖包括上海在内地区的县级治所,元改称松江。从题干“唐宋房屋基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答案
9、 。 答案: C 1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契丹、金、北宋、元 B.北宋、契丹、金、元 C.北宋、金、契丹、元 D.契丹、北宋、金、元 解析 : 907 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政权, 916 年建国号契丹;北宋是 960 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 1115 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1271 年忽必烈将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 故 选 D。 答案: D 12.15 至 16 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10、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15 至 16 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利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故 选 B。 答案: B 13.以下为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 1497 年至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1497 年至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越过非洲最南端,沿着非洲东海岸北行,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 故 选C。 答案: C
11、 14.“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 ( ) A.元世祖 B.北魏孝文帝 C.利玛窦 D.马可波罗 解析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为主的西方宗教传入中国,才真正开启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相互沟通、交流冲突的历史。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采取了独特的传教策略,在文化上,采“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传道之际,多取经于教义和儒学的沟通”。 故 选 C。 答案: C 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 ( ) 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 解析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第一次
12、系统 地提出“天赋人权”学说来反对“君权神授”思想。他把在英国革命中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概括为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认为财产权是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并把它们说成是天赋人权,为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 故 选 B。 答案: B 16.1640 年英国革命和 1789 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 ) A.征税问题 B.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 D.战争问题 解析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 1640 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计划向资产阶级、新贵族征税,而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
13、进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内战爆发。法国大革命前夕,路易十六向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向特权等级征税不成,为了向第三等级征税而召开三级会议; 1789 年 5 月,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故 选 A。 答案: A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 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
14、通商战争”, 故 只有 A 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答案: A 18.英国政府于 1802 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 1860 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解析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并没有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而改变,为改善生活,争取政治权利,工人阶级展开斗争,在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缓和阶级矛盾。 故 选 C。 答案: C 19.在 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
15、提出了 一些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 ) 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思想上的理性化 社会生活的城市化 A. B. C. D. 解析 :现代化也叫近代化,是指近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 故 选 D。 答案: D 20.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得一败涂地,以致民怨沸腾。人们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而矛盾焦点直指该国最棘手的问题。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 ( ) A. 明治维新 B.农奴制改革 C.洋务
16、运动 D.南北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853-1856 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由于落后的农奴制度,俄国最终失败,战争的失败不仅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更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 解放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 故 选B。 答案: B 21.1872 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 )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解析 :在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在通商口岸,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开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办民
17、族工业, 1872 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兴办继昌隆缫丝厂就是著名的代表, 故 选 B。 答案: B 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
18、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 故 选 C。 答案: C 23.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出自 1901 年的辛丑条约;出自 1842 年的南京条约;出自 1860 年的北京条约;出自 1895 年的马关条约, 故 选 C。 答案: C 24.下 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
19、) A.1861 年 B.1895 年 C.1907 年 D.1913 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 20 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 故 选C。 答案: C 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 :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
20、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 故 选 D。 答案: D 26.以下言论出自 1933 年 3 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解析 :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D 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答案: D 27.下 图
21、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 ( ) A.抗日战争初期 B.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可知这次会议是 1945 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故 选 B。 答案: B 28.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盟国”是 ( ) A.美国、英国、中国 B.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 D.英国、苏联、中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可知是出自于第二次世
22、界大战期间, 1943 年 11月,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 答案: A 29.1949 年 9 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 ( )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 1949 年 9 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
23、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正确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故 选正确。是在 1956 年,故 排除。 答案: D 30.下 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图片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 A 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
24、降。 答案: A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 1、 1、 3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的 秩序。”对此话的最佳理解是 ( ) A.罗马人有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 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 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的权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古代罗马人为统治广大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从题
25、干材料“(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得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 们更加雄辩”,可以判断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和哲学成就, 故 A、 B 两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可知 D 项最能够反映材料的主旨,所以 D 项最全面。 C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 D 项 3 分, A、 B 项 1 分, C 项 0 分。 32.在 15 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 1500年到 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26、(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材料表明: 15 世纪到 1520 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 B、 C 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 故 A 项最佳。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 世纪,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项 3 分, B、 C 项 1 分, D 项 0 分。 33.1870 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
27、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应邀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近代中国 对世界的变化不了解,所以出现崇厚出访时的现象, 故 C 项分析最全面; A、 D 项只是问题的两个表面现象; 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答案: C 项 3 分, A、 D 项 1 分, B 项
28、0 分。 34.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 ( ) 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清末英美等国侵略者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置租界并成立行使行政权的机构 工部局,独立于中国司法行政之外,说明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B项最准确。在租界内外国拥有以系列特权,许多地方禁止华人入内,并且华人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A、 C。 D 项只是说明租界内的建设情况,不能说明题意。 答案:
29、 B 项 3 分, A、 C 项 1 分, D 项 0 分。 35.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 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 、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 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
30、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 故 A 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 故 B、 D 项正确。 C项表述不正确 ,因为: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即可判断冷战不是时代本身 。 答案: A 项 3 分, B、 D 项 1 分, C 项 0 分。 二 、 非选择 题 ( 36题 12 分 , 37题 12 分, 38 题 14 分, 39 题 12 分, 40 题 25 分, 共 75 分) 36.“无为”与“有为”( 12 分) 材料一 : 秦灭六
31、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的说法?( 4 分)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32、8 分) 解析 : (1)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例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同时又有所变通,为维护刘氏天下的统治,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而且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等政策。 (2)通过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等政策,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经济得到发展,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是“郡国并行”使王国力量逐渐强大,产生王国问题。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 (1)水平 1:辩证全面且有史实依据。( 4 分) 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政令实施宽简
33、舒畅,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水平 2:有史实依据,但不够全面(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2)水平 1:从材料中提取史实间的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辩证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 8分) 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大体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设刺史制度,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有关汉初以来的民生问题,汉武帝未能“有为”,如未能采纳董仲舒的“限田”、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等建议。 水平 2:提取的信息不
34、充分或回答不完整,仅从单方面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37.“他们”( 12 分)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他们用粮食、水果、蜂蜜、鸡蛋、家禽等实物按比例支付一年的收成。在和平无事的安宁岁月里,他们常常经营市集。 问题: (1)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
35、明判断的理由。( 8 分) (2)结合材料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形态特征。(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从材料 “不自由”“不能离开土地”、可以转让、为主人无偿工作等信息,可知“他们”是指俄国的农奴。 (2)结合材料“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但要向主人纳税。他们常常经营市集”判断这种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答案: (1)水平 1:基于材料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8 分) 农奴,他们与主人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如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人身 不自由;主人不同意不能离开,随主人转让。他们与主人之间是依靠权利与义务(契约、法律关系)来维系的;如有权耕
36、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但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或有权继承父辈的田产、使用当地的磨坊,但要向主人纳税。 水平 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或判断理由不准确(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2)水平 1:做出的概括与材料中的信息一致,且概括正确完整。( 4 分) 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土地;使用当地磨坊时,但要向主人纳税;他们常常经营市集。据此可知,庄园有农业、手工业和集市交换,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 体。 水平 2:做出的概括与材料中的信息部分相合,或概括较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38.同文馆之辩( 14 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
37、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由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 1867 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袭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筹办夷务始末 问题: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6 分) (2)假设你参与当时的论辩,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8 分) 解析
38、: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倭仁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技艺,中国的天文、算学比西方先进,而且洋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 (2)属于开放型题目,要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社会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阐述自己的看法。注意论从史出。 答案: (1)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 6 分) 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理由: (1)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术数”和“技艺”。 (2)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 (3)中国也有能胜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水平
39、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理由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2)水平 1: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8 分) 师夷长技,培养科技人才是晚清的时代要求,而道德人心对于一个国家也非常重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可谓“千古未有之变”,师夷长技成为时代要求。当时的洋务事业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才,同文 馆的课程设置有其紧迫性。然而,道德人心亦是立国之本,不重视道德人心,片面强调科技和科技人才,虽有“长技”而不能真正自强。 水平 2: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单方面讨论问题(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39.战争
40、与和平的抉择( 12 分) 1990 年 10月 3 日德国重新统一,标志着德意志民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然而,德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断裂巨大,某些模式一去不复返了。以“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为主题,叙述德国 20 世纪以来的发展之路。 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主题,结合 20 世纪以来德国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行阐述。 由于德国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两部分,德意志民族对以住的强国之路进行了根本反思,通过法德和解、加入欧共体和欧盟,积极融入到欧洲统一的进程中, 1990 年,德国实现统一,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答案: 水平 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
41、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10 分) 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德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其军国主义传统和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影响,采取军事扩张的方式走上强国之路,挑起一战。一战后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都推给德国一方,对其严惩 ,埋下了民族复仇情绪。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催化下,希特勒纳粹政权再次将德国和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对以住的强国之路进行了根本反思,同时战后的国际格局如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为德国的重新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德国努力探索与欧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共赢模式,通过法德和解、加入欧共体和欧盟以及实现两德统一等,终让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 水平 2:仅运用与问
42、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组织:水平 1:叙述成结构( 2 分) 水平 2:叙述较连贯( 1 分) 水平 3:罗列史实 ( 0分) 40.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25 分)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 (1)严复翻译此书与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刺激有关?( 2 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 8 分) (3)你如何理解严复笔下的进化论?( 15 分) 解析 : (1)严复翻译赫胥黎的作品是在 19
43、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2)严复翻译赫胥黎的作品有着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主要是阐述中国必须变革的 维新思想,在内容上加上了斯宾塞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 (3)严复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其笔下的进化论,综合了赫胥黎和斯宾塞 的观点,在时代大潮的刺激下,给西方的进化论打下了中国烙印。 答案: (1)水平 1:能准确回答问题。( 2 分) 甲午战争,或第一次中日战争,或甲午战败。 水平 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2)水平 1: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完整。( 8 分) 严复并未忠实翻译赫胥黎的作品,在译文中加上了斯宾塞的观点以及
44、按语,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严复的翻译深深打上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赫胥黎将进化论的使用限定于自然界,严复则将其扩展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相较赫胥黎的观点,严复更倾向于斯宾塞的观点。 水平 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充分,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0 分)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4 分) 水平 1:能够从不同版本进化论的比较诠释中提出观点。( 4 分)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综合 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观点,在时代大潮的刺激下,给西方的进化论打下了中国烙印。 水平 2:能依据材料就严复进化论的来源或影响提出观点。( 2 分) 严复更倾向于斯宾塞,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竞天择,适则生存。 水平 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1 分) 指出进化论是近代中国的重要思潮。 水平 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 0 分) 评分项二:史实( 4 分) 水平 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严复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4分) 水平 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3 分) 水平 3:能从材料中 提取直接的信息。( 2 分) 水平 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