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4032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卷 )生物 一、选择题 (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 。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2 分 )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 ) A.人类皮肤感受器 B.蝮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 D.鱼类侧线 解析: A、人类皮肤含有温觉感受器,能感知温度变化,属于物理感受器,故 A 错误; B、蝮蛇颊窝也能感受温度变化,属于物理感受器,故 B 错误; C、飞蛾触角起嗅觉作用,甚至能接受配偶性外激素的刺激,故是嗅觉感受器,故 C 正确; D、鱼类侧线能感受到鱼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频振动,当敌害接近时,能及时发觉而逃离,属于物理感受器,故 D 错误 。

2、 答案: C. 2.(2 分 )如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 。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有 ( ) 多肽 淀粉 纤维素 脂肪 。 A. B. C. D. 解析: 多肽也有大分子,能水解成单体 氨基酸, 正确; 淀粉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 葡萄糖, 正确; 纤维素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 葡萄糖, 正确;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不属于生物大分子,没有单体, 错误 。 答案: A. 3.(2 分 )如图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及其周围物质,其中一定代表蛋白质的符号是 ( ) A. B. C.Y D. 和 Y 解 析: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最大可能性为胞吞的过程,其中

3、为所胞吞的大分子,而 Y 和 为糖蛋白,其中 为糖类, Y 为蛋白质 。 答案: C 4.(2 分 )下列细胞属于 G0细胞的是 ( )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肌肉细胞 D.骨髓细胞 解析: A、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A 错误; B、肝细胞暂时失去分裂能力,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恢复细胞分裂,进入细胞周期, B正确; C、肌肉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C 错误; D、骨髓细胞有分裂能力, D 错误 。 答案: B. 5.(2 分 )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 C.核酸中含 5 种

4、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解析: A、乙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生存,故 A 错误; B、乙肝病毒是寄生在肝细胞中,则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故 B 正确; C、乙肝病毒的核酸是 DNA,所以只具有 A、 T、 C、 G 四种碱基,故 C 错误; D、乙肝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故 D 错误 。 答案: B. 6.(2 分 )如图显示了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其中物质 Z 直接参与了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X 是葡萄糖 B.Y 是丙酮酸 C.Q 是甘油 D.Z 可以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 解析

5、: A、糖原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A 正确; B、葡萄糖经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 丙酮酸可以将生物体内糖类、脂肪等物质的转化联系在一起, B 正确; C、生物体利用脂肪作为供能原料的第一步水解脂肪生成甘油和脂肪酸,之后,甘油和脂肪酸在组织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间甘油可以转变成丙酮酸,脂肪酸则不能,据此可以判断图中的 P 为甘油、 Q 为脂肪酸, C 错误; D、过程 是三羧酸循环,直接参与该过程的 Z 为一种二碳化合物,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含有两个碳原子, D 正确 。 答案: C. 7.(2 分 )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

6、件的是 (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 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解析: A、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故 A 正确; B、水分子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故 B 错误; C、选择液泡中有紫色色素的洋葱作此实验的目的是容易观察,如果换成白色的洋葱表皮,一样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故 C 错误; D、水分子可以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故 D 错误 。 答案: A. 8.(2 分 )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

7、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浓度 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解析: 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速度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和浓度差有关,而运输速度的饱和值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有关 。 答案: C. 9.(2 分 )在工业化大量培养植物试管苗的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诱导形成芽 取合适外植体 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 诱导形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 诱导形成根 。 A. B. C. D. 解析: 工业化大量培养植物试管苗的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操作顺序是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

8、(外植体 ) 愈伤组织 长出丛芽 生根 移栽成活 。 答案: B. 10.(2 分 )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 ) A.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 B.是发生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C.能对分泌物进行加工 D.是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的场所 解析: A、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而没有叶绿体,A 错误; B、线粒体基质中可以发生三羧酸循环, B 正确; C、能对分泌物加工的是高尔基体, C 错误; D、大分子有机物水解的场所是溶酶体, D 错误 。 答案: B. 11.(2 分 )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B.心跳

9、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 C.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D.胃肠蠕动加快 解析: A、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 A 正确; B、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而肾上腺素增加后会刺激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 B 正确; C、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 C正确; D、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促进胃肠蠕动,而人在紧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D错误 。 答案: D. 12.(2 分 )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 能正确表示对照组

10、、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 A. B. C. D.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 ;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 ;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 。 答案: B. 13.(2 分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 10 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 40 倍物镜观察 。 此时,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调节反光镜 (或亮度调节钮 )和光圈 。正确的操作是 ( ) A.用平面镜 (或调低亮度 )、光圈缩小 B.用平面镜 (或调低亮度 )、光圈放大 C.用凹面镜 (或调高亮度 )、光圈放大 D.用凹

11、面镜 (或调高亮度 )、光圈缩小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是相反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 (高倍镜 ),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造成通光量变小,照在细胞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就越少,感觉就是视野变暗 。所以在 10 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清晰、柔和,再直接转换至 40 倍物镜观察时应将视野调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将视野亮度调得亮,应用凹面镜 (或调高亮度 )、光圈放大 。 答案: C. 14.(2 分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遗传信息一定相同的是 ( ) A.来自同一只红眼雄果蝇的精子 B.来自同一株紫花豌豆的花粉 C.来自同一株落地生根的不定芽 D.来自同一个玉米果穗的籽粒 解析: A、精子是减数

12、分裂产生的雄配子,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其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A 错误; B、花粉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其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B错误; C、同一植株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C 正确; D、籽粒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于配子的多样性及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来自同一个玉米果穗的籽粒不一定相同, D 错误 。 答案: C. 15.(2 分 )如图显示肝细胞代谢过程 中的物质交换, X 和 Y 分别可代表 ( ) A.葡萄糖、 CO2 B.氨基酸、胰岛素 C.肾上腺素、尿素 D.甘油三酯、脂肪酸 解析: A、 X 可代表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

13、成肝糖原,也能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故 A 正确; B、胰岛素只能由胰岛 B 细胞分泌,不能来自肝细胞,故 B 错误; C、 X 也可代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但不能代表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不进入肝细胞内发挥作用,故 C 错误; D、脂肪水解成甘油三酯和脂肪酸能进入肝细胞, Y 可代表肝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尿素,故 D 错误 。 答案: A. 16.(2 分 )某蛋白质由 124 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 8 个 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如图 )时,生成 4 个二硫键 ( S S ),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 125,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 ) A.13278 B.13286 C.132

14、94 D.15500 解析: 124 个氨基酸形成 1 条肽链脱 124 1=123 个 H2O,则水的分子量为 12318 , 8个 SH 形成 4 个二硫键脱 8个 H, H 的分子量为 24=8 ,氨基酸的总分子量为 124125 ;故用 124125 ,减去 12318 ,再减去 42 ,即: 124125 12318 8=13278。 答案: A. 17.(2 分 )编码酶 X 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 Y。 表 1 显示了与酶x 相比,酶 Y 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 比较指标 酶 Y 活性 /酶 X 活性 100% 50%

15、10% 150% 酶 Y 氨基酸数目 /酶 X 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 1 大于 1 A.状况 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 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 50% C.状况 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 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 tRNA 的种类增加 解析: A、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遗传密码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状况 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 A 错误; B、状况 酶活性虽然改变了,但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氨基酸间的肽键数也不变,B 错误;

16、 C、状况 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 C 正确; D、状况 酶活性改变且氨基酸数目增加,可能是因为 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基因突变不影响 tRNA 的种类, D 错误 。 答案: C. 18.(2 分 )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 12 头大熊猫体内提取 36 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 ( ) 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解析: A、大熊猫只有一个物种,不存在物种多样性, A 错误; B、蛋白质大部分无区

17、别,说明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遗传物质差异很小,正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B 正确; C、根据题干无法推测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C 错误; D、根据题干无法推测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 D 错误 。 答案: B. 19.(2 分 )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上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横纹,下列对横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宽窄不一是 DNA 复制次数不一致所致 B.每条横纹各代表一个基因 C.横纹便于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D.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在同种果蝇中都不同 解析: A、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上的宽窄不一的横纹,是由于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复制不同步,染色体大量堆积形成的,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

18、同、疏密各异的横 纹,数目往往恒定, A 错误; B、果蝇巨大染色体上的横纹是很多基因的集合, B 错误; C、大部分 DNA 存在于暗区带之内,把用杂交实验得到的果蝇多线染色体的遗传图谱与正常的带谱比较,可以看出每条带相当于一个遗传单位,因此横纹便于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C 正确; D、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代表着果蝇不同种的特征,一旦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很容易通过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来识别, D 错误 。 答案: C. 20.(2 分 )在搭建 DNA 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 4 种碱基塑料片共 20 个,其中 4 个 C, 6个 G, 3 个 A, 7 个 T,脱氧核

19、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 14 个,脱氧核糖塑料片 40 个,磷酸塑料片 100 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 A.能搭建出 20 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 DNA 分子片段最长为 7 碱基对 C.能搭建出 410种不同的 DNA 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 4 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 解析: A、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 4 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 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 4 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 B 错误; C、能建出一个 4 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 ,最多能搭建出 44种不同的

20、 DNA 分子模型, 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 4 碱基对的 DNA 分子片段, D 正确 。 答案: D. 21.(2 分 )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 7 个儿子中, 3 个患有血友病 (H h), 3 个患有红绿色盲(E e), 1 个正常 。 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 A 图中 h和 e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生的孩子要么两病皆患,要么完全正常,与题意不符, A 错误; B、 B 图可以解释 “3 个患血友病,另外 3 个患红绿色盲 ” ,另外一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 X 染色体在联会时发

21、生交叉互换,产生了 HE 的配子, B 正确; C、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该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 错误; D、 H 与 h 是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 D错误 。 答案: B. 22.(2 分 )某种群中有 AA、 Aa、 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 AA、 Aa 所占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第 36 个月时,基因 a 在种群中的频率为 ( ) A.0.2 B.0.3 C.0.4 D.0.6 解析: 由题图可知,第 36 个月时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0.4,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0.2,由此可以计算出 aa 的基因型频

22、率是 1 0.2 0.4=0.4; a 的基因频率是:a=0.4+0.4 =0.6。 答案: D. 23.(2 分 )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见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B.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生长素影响远远人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C.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多 D.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解析: A、干旱时脱落酸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生长素的影响, A 项正确; B、干旱

23、时脱落酸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的脱落酸影响远远大于生长素的影响, B 项错误; 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在第 6 7 天左右减少量最大, C 项错误; D、随着干旱时间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趋于稳定, D 项错误 。 答案: A. 24.(2 分 )把某哺乳动物从 24 的实验室移至 1 的低温室后,测得其体温如图 。 同时,测定其体内促甲状腺素的浓度 。 下列能正确表示促甲状腺素浓度变化的是 ( ) A. B. C. D. 解析: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移到低温环境后,散热增加,体温下降,机体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

24、,新陈代谢加强,产热增加,体温回升,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A 正确; BCD错误 。 答案: A. 25.(2 分 )研究者从冰川土样中分离获得了具有较高脂肪酶活性的青霉菌菌株,为了在此基础上获得脂肪酶活性更高的菌株,最可行的做法是 ( ) A.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菌株,再进行筛选 B.将青霉菌菌株与能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混合培养,再进行筛选 C.将能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的基因导入青霉菌菌株,再进行筛选 D.设置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梯度,对青霉菌菌株分别培养,再进行筛选 解析: A、用紫外线诱导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出现脂肪酶活性更高的菌株,再通过筛选获得, A 正确; B、将青霉菌菌

25、株与能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混合培养,再进行筛选得到是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与题目要求不符, B 错误; C、将能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的基因导入青霉菌菌株,再进行筛选得到 是高效水解蛋白质的菌株,与题目要求不符, C 错误; D、要筛选出脂肪酶活性更高的菌株,应设置培养基中脂肪的浓度梯度,对青霉菌菌株分别培养,再进行筛选, D 错误 。 答案: A. 26.(2 分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 12 个 。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性状分离就是指杂种后代中,

26、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 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根据题意卵巢应能产生 A 和 a 两种卵细胞,比例为 1: 1;而精巢也能产生 A 和 a 两种精子,比例也为 1: 1, 。 因此两种小桶中均放了两种 A 和 a 的小球,并且比例是均等的,也就是 6: 6,以模拟配子的比例 。 答案: D. 27.(2 分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 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 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 。 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 ) 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

27、出 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解析: 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 Na+会流入细胞内,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故 A 错误; B、 Ca2+流入细胞内,会使细胞内 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故 B 错误; C、 K+流出细胞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不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故 C 正确;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有利于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故 D 错误 。 答案: C. 28.(2 分 )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 B.图乙表示强化过程 C.图丙中

28、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 D.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解析: A、从图甲可见,声音并不能引起小鼠发生恐惧反射,属于无关刺激, A 错误; B、结合图乙分析,经过多次将电击和声音信号结合在一起刺激小鼠,使无关刺激 (声音 )转化为了条件刺激,才出现了图丙的恐惧反射 。 这种非条件刺激 (电击 )与无关刺激 (声音 )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 B 正确; C、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C 正确; D、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小鼠会出

29、现恐惧,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 D正确 。 答案: A. 29.(2 分 )在酶的催化水解过程中,酶与底物会形成复合物,最终把底物水解,形成产物 。已知酶催化水解的反应时间和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如图 。 那么,在反应过程中酶 底物复合物浓度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解法一,首先我们分析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变化,开始时相对于底物的数目酶的数目少,所以酶和底物刚一混合时,所有酶与底物迅速结合,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实际上就是酶的浓度,反应进行中由酶的特性可知,底物反应后酶又迅速与富余的底物结合,所以在一段时间内,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都与酶浓度相等,也即一个常数 。 从

30、题干图中看出大约在第 5 分钟后,产物生成速率开始下降,原因是底物数目减少,底物数目开始低于酶的数目 。 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开始下降; 20 分钟后产物生产量不再增加,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由于底物的减少而接近于 0 结合选项分析 , B、酶 底物复合物也在大约第 5 分钟时开始下降, 20 接近于 0 与分析相符,综上所述应选 B. 解法二,在酶的催化水解过程中,曲线开始一个阶段 (5min 前 )斜率不变,说明反应速率不变,底物充足 。 而在底物充足的这一时间段,当酶底物复合物中的底物被反应掉之后,立刻有新的底物结合上来,因此酶底物复合物浓度不变;随着底物逐渐被分解, 当底物的量过低,部分

31、酶分子接触结合底物的概率下降,形成的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当底物反应完毕,复合物量减少至 0,最终把底物水解,形成产物,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也会为 0。 因此酶 底物 复合物的浓度会分为三段,成整体下降趋势,故而A、 D 错误, C 在前 5 分钟由于底物充足酶 底物复合物的浓度不会改变,所以 B 正确 。 答案: B. 30.(2分 )基因 A a和 N 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 。 一亲本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 F1,对 F1进行测交,得到 F2,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

32、花瓣 =1: 1: 3: 3。 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 ) 基因型 表现型 AA 红色 Aa 粉红色 aa 白色 NN 窄花瓣 Nn 中间型花瓣 nn 宽花瓣 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 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 解析: 由题意可知,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 aann,对该植株与一亲本杂交得到的F1 进行测交,在 F2中,由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 =l: 1: 3: 3,可知粉色 1+1=2,白色 3+3=6,所以粉红:白色=1: 3,说明 F1的基因型有两种,即 Aa 和 aa,且比值相等;中间花型 1+3=4,宽

33、花瓣1+3=4,所以中间型花瓣:宽花瓣 =1: 1,说明 F1的基因型有为 Nn,将两对相对性状综合在一起分析,不难推出 F1的基因型为 AaNn 和 aann,且比值相等 。 由于亲本白色宽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 aann,因此另一亲本的基因型为 AaNN,表现型为粉红窄花瓣,故而 A、B、 D 错误, C 正确 。 答案: C. 二、综合题 (共 90 分 ) 31。 (8 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 某草原有羊草、贝加尔针茅、羽茅、黄囊苔草、糙隐子草、麻花头等草种,为研究的关系,研究者将草原划分为无放牧区、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进行研究,2 年后的结果如表 。

34、(1)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常用的方法是 _。 该草原的所有羽茅植株总和称为 _。 (2)羊草、贝加尔针茅、羽茅、黄囊苔草等不同草种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 _多样性 。 通过比较这些草种细胞内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以显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这提供了生物进化的 _方面的证据 。 (3)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 E。 A.物种均匀度指数越来越低 B.物种丰富度指数越来越低 C.多样性指标越来越高 D.多样性指数越来越低 E。 多样性指数先增加后降低 (4)利用本研究中的数据,阐述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 解析: (1)调查植物多样性和种群密度都可用样方法 。 同

35、一空间的相同物种的总和称为种群 。 (2)生物多样性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不 同草种之间的差异属物种层次的多样性 。 这些草种细胞内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是生物进化的生物化学方面的证据 。 进化的证据还有化石、比较解剖学、细胞学、基因学等等 。 (3)从表 3 数据分析可见,多样性的各种指标都呈现先略微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 (4)从表 3 数据可见,轻度放牧比无放牧的各种多样性指标都高,说明人类对资源的适度利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 但中度和过度放牧又使各种多样性指标降低,说明过度利用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 答案 : (1)样方法 种群 (2)物种 生物化学 (3)

36、E (4)研究结果数据显示,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多样性的各种指标都呈现先略微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人类对资源的适度利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但过度利用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32。 (10 分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 某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6 对,其根尖细胞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 15 小时,其中 G1期、 S 期、 G2期、 M 期所占比例如图 (1)该植物根尖细胞分裂间期的总时长约为 _小时 。 (2)G1期细胞内完成的主要活动是 _(多选 )。 A.染色质丝螺旋缠绕 B.合成一定数餐的 RNA C.合成 DNA 复制需要的酶 D.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 (3)如果细胞内存在 DNA

37、解旋的现象,则此时细胞可能处于 _(多选 )。 A.S 期 B.G2期 C.分裂期中期 D.分裂期后期 (4)假设该植物根尖细胞的所有胸腺嘧啶都已被 3H 标记,挑选一个正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放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 15 小时后,培养液中单个细胞内能检出放射性的染包单体有 24 条 。 (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 _。 (6)可用于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试剂是 _(多选 )。 A.苏木精 B.苏丹 C.龙胆紫 D.醋酸洋红 。 解析: (1)由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为

38、15 小时, M 期所占比例为 5%,所以分裂期时间为 1.2 小时,分裂间期为 15 1.2=13.8 小时 。 (2)G1期细胞内主要为 DNA 复制做准备,所以在该时期内完成的主要活动是合成一定数量的 RNA,并合成 DNA 复制需要的酶 。 (3)DNA 解旋发生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但在分裂期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DNA 不能解旋 。 因此,细胞可能处于 G1期、 S 期、 G2期 。 (4)分裂前期的细胞 DNA 不进行复制,但完成 M 期后,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 S 期可以开始复制 。 M 期 +G1 期 +S 期 =1565%=9.75 15 小时,所以该细胞能够进入下一个细胞

39、周期完成一次 DNA 的复制 。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复制后每一个 DNA 都有一条被标记有 3H旧链,这样的 DNA分布到每个姐妹染色单体上,故含放射性染色单体数有 122=24 。 (5)囊泡膜主要来自高尔基体,各种生物膜成分相似并能够相互转化,所以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后,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 。 (6)由于染色体中含有核酸,所以要用碱性染料对其进行染色,苏木精、龙胆紫和醋酸洋红都是碱性染料,而苏丹 是检验脂肪的 。 答案 : (1)13.8 (2)B、 C (3)A、 B (4)24 (5)细胞膜 (6)A、 C、 D 33.(10 分 )回答下列关于微

40、生物的问题 。 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 10 15cm 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合成阿拉伯胶降解酶的菌株 SM01,以下为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 (1)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 _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 _培养基上 。 (2)SM01 的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白色致密,且 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 1m ,初步推测为真菌,则其特征中,最能说明 SM01是真菌的是 _。 A.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 B.菌落粉白色 C.有菌丝,白色致密 D.有细胞核,且有分生孢子 (3)SM01 还一定具有的结构有 _(多选 )。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拟核 D.荚

41、膜 E。 芽孢 F。 菌盖 (4)表 4 中培养液 pH 均为 6.0,若对 SM01 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应选用表中的 D 培养液,针对不选用的其他培养液,分别说明原因: (1)_; (2)_; (3)_。 实验用培养液配方 培养液 阿拉伯胶 阿拉伯胶酶 NaNO3 牛肉膏 K2HPO4 MgSO47H2O KCI FeSO47H2O A 25g/L 1g/L 1g/L 0.5g/L 0.01g/L B 25g/L 1g/L 3g/L 1g/L 1g/L 0.5g/L 0.01g/L C 3g/L 1g/L 1g/L 0.5g/L 0.01g/L D 25g/L 3g/L 1g

42、/L 1g/L 0.5g/L 0.01g/L 解析: (1)稀释涂布平板法: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放在适宜调节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 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由接种环以无菌操作蘸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 则获得单个菌落常用的方法是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培养 。 (2)A、 B、 C 三项描

43、述的是 SM01 菌落的特征,不是真菌的本质特征 。 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故选 D. (3)SM01 是真菌,一定有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 (核糖体等细胞器 )和细胞核结构 。原核细胞 DNA所在的区域称为拟核;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芽孢是有些细菌 (多为杆菌 )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菌盖指伞菌、香菇、蘑菇属、等层菌类子实体上部的伞状部分;故选 AB. (4)若对 SM01 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必须以阿拉伯胶为唯一碳源,不能加入牛肉膏等其它碳源 。 根据单因子变

44、量原则,培养液中不能加其它阿拉伯胶酶,否则 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中还要含有其它营养成分氮源、水、无机盐等,故选 D 项 。 答案 : (1)划线法 /涂布法 固体 (2)D (3)AB (4)D A 培养液缺少氮源, SM01 不能很好生长; B 培养液缺少氮源, SM01 不能很好生长;且有阿拉伯胶酶,会影响对 SM01 自身产生的酶活力的测定结果; C 培养液缺乏阿拉伯胶酶催化底物阿拉伯胶,会影响 SM01 的生长,也无法对阿拉伯胶酶活力进行测定 34.(11 分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 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 。 (1)人体

45、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_组成 。 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_ (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 )。 (2)图中细胞 I 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大方面,既能通过途径 保护人体,又能产生_。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 _(多选 )。 A.表达细胞表面受体 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 C.合成大量 ATP 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4)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 _。 A. B. C. D. (5)图示 的 4 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 (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 。 请用箭头 ( )、相关文字以及图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快速免疫应答的途径 。 解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 。 (2)图中细胞 为 T 细胞, T 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 (3)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 病原体经巨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后,暴露出该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并将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