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生物.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4032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I)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II)生物 一、选择题 (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 ) 1.(6 分 )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 有氢键, RNA 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 DNA 解析: A、在 DNA 和 RNA 的结构中都存在氢键, A 错误;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不可能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B 错误; C、原核细胞虽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 DNA 和 RNA, C

2、 正确; D、叶绿体、线粒体都含有 DNA,核糖体不含有 DNA,而含 RNA, D 错误。 答案: C 2.(6 分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都含有镁元素 B.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解析: A、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 A 正确; B、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正确; C、叶绿素 a 比叶绿素 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 C 正确; D、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3、D 错误。 答案: D. 3.(6 分 )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解析:肺炎双球菌是好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 关的酶,所以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A 正确; B、细菌主要的生命活动都由拟核控制,相关的酶是由拟核中基因编码, B 正确; C、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细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 C 错误; D、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 和 H2O,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

4、 D 正确。 答案: C. 4.(6 分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 T 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T 细胞和 B 细胞 C.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 A、淋巴细胞指 B 细胞和 T 细胞, A 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B 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 B 细胞、 T 细胞和吞噬细胞, C 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D 正确。 答案: A. 5.(6 分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 DNA 是遗

5、传物质的实验是 (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 A. B. C. D. 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故 错误;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 错误;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有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故 正确; 赫尔希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 DNA 是遗传物质,故 正确;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 DN

6、A 的 X 光衍射图谱推算出 DNA 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故 错误。 答案: C. 6.(6 分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 是 (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解析: A、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 A 正确; B、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 B 错误; C、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7、 C 正确; D、酶是蛋白质或者 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 RNA 酶降解, D 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共 6 小题,满分 54 分 ) 7.(10 分 )已知大麦在萌芽过程中可以产生 a-淀粉酶,用 GA(赤霉素 )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 a-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GA溶液 缓冲液 水 半粒种子10 个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 2 步骤 1 1 0 1 1 25 保温 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淀粉液 25 保温 10min 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 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0

8、 1 1 带胚 + 3 0.2 1 0.8 去胚 + 4 0.4 1 0.6 去胚 + 5 0.4 1 0.6 去胚 + 注:实验结果中 “+”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酶催化 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_。 (2)综合分析试管 1 和 2 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 1 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 2 中的_,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_。 (3)综合分析试管 2、 3 和 5 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试验中 GA 的作用是 _。 (4)综合分析试管 2、 3 和 4 的实验结果,说明 _。 解析: (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单体

9、是葡萄糖,其水解后生成的二糖是由两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麦芽糖。 (2)试管 1 和试管 2 相比,它们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胚 (或有无 -淀粉酶存在 ),因变量是试管中淀粉的含量。在此实验中淀粉的含 量由生成的 -淀粉酶的量决定, -淀粉酶含量高,水解淀粉越多, -淀粉酶含量低,水解淀粉越少,无 -淀粉酶,不水解淀粉。检测时,加入碘液后,颜色较深的含淀粉多,颜色较浅的含淀粉少。 (3)以试管 5 作为空白对照,对比试管 2 和试管 3,仅有试管 3 中的淀粉被分解,说明试管 3有 -淀粉酶产生,而试管 2 没有淀粉酶产生。由此,可以推断 GA 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 -淀粉酶,继而促进

10、了淀粉的水解。 (4)分析试管 2、 3 和 4,三者加入的 GA 呈梯度分布,且当 GA 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由此可推测, GA 浓度高对 -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答案 : (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 -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成 -淀粉酶 (4)GA 浓度高对 a-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8.(9 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_和 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引入高浓度普糖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 (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

11、运 动 ),发现正常人与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原因是_。 (3)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 _和 _这两种细胞中进行加工的。 解析: (1)空腹时,血糖不可能来源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则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饮入的葡萄糖水,经吸收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正常人,随着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也随之增加,使血糖下降较快。胰岛 B 细胞功能不足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胰岛

12、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答案 : (1)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 B 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内质网 高尔基体 9.(10 分 )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 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管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_和 _。 解析:

13、(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受到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 (3)用样方法做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和主观因素影响。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答案 : (1)生产者 (2)出生率、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10.(10 分 )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 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 (表现为伴性遗

14、传 ),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趐红眼:长翅棕眼:小趐红眼:小趐棕眼 =3: 3: 1: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队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 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做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

15、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 _种。 (3)如果 “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 ”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_,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_。 解析 : (1)由题意可知,控制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故这种做法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长翅和小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但无法判断眼色的显隐性。所以假设还有:长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16、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长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眼 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即 4 种。 (3)假设棕眼是显性 (用 A 表示 ),亲本雌性是红眼 (XaXa),雄性是棕眼 (XAY),所以子代雌性个体都表现为棕眼,雄性个体都表现为红眼。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 或 100% 11.生物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

17、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 _或 _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_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 37 培养箱中培养 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 A, B, C, D 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 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A_;含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 B_;含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A 的小,说明_;含

18、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 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 D 的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 _。 解析: (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涂布法。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使其 “均匀生长 ”的方法是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 A、 C、 B; D 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4)根据 (3)

19、的分析,实验结果抗生素 A 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答案 : (1)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2)稀释涂布平板法 (3)敏感 不敏感 该致病菌对 C 的敏感性较 A 的弱 耐药菌 (4)A 12.(15 分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 A,乙含有效成分 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 A 和 B 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 _和 _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 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 _组织,然后经过 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 _。 (2)上述杂种植株属

20、于多倍体,多倍体是指 _。假设甲和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 (3)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解析: (1)该新型药用植物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才能进行体细胞杂交。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的细胞壁,然后用 PEG 化学诱导剂 (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等 )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整合。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物体,利用了植物细

21、胞的全能性。 (2)如果植物甲、乙是两个物种,二者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甲、乙有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联会异常,也就是存在着生殖隔离。但植物甲、乙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产生的后代却是可育的,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能完成正常的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由于甲、乙都是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后代是异源多倍体 (四倍体 )。 (3)人工种子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等因素限制,而且可以避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等优点,因此,植物细胞工程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人工种子,用到的核心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答案 : (1)纤维 素、果胶、原生质体、愈伤、再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前者染色体联会异常而后者染色体联会正常 (3)胚状体、顶芽、不定芽、腋芽 (答对一个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