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40349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2.00)_2.自我意识发展的两次飞跃是在什么年龄(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1岁左右B.2岁左右C.12岁左右D.20岁左右3.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江西师范大学 2017】(分数:2.00)A.客体永久性B.自我中心思维C.守恒性D.不可逆性4.婴儿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 )【西南大学 201

2、4】(分数:2.00)A.安全依恋型B.回避的非安全依恋型C.矛盾的非安全依恋型D.混同型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5.简述视觉悬崖实验,并分析其自变量和因变量。【北京大学 2013】(分数:2.00)_6.简述儿童心理理论的概念及发展。【北京大学 2015】(分数:2.00)_7.简述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南京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8.请简述青少年思维的特点。【西南大学 2016;东北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9.简述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和贡献。【北京大学 2013】(分数:2.00)_10.简述婴儿依恋的类型和发展阶段。【江西师范大学 2

3、017】(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11.去习惯化【华中师范大学 2015】(分数:2.00)_12.分离焦虑【南京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13.同一性混乱【南开大学 2013】(分数:2.00)_14.延迟满足【南开大学 2011】(分数:2.00)_15.性别角色认同【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四、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17.成年晚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

4、思维自我中心化B.思维灵活性增强C.想象力减弱,变通性降低D.解决问题时深思熟虑,但又缺乏信心18.以下哪种观点属于个体语言获得的先天论(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强化说B.认知学说C.模仿说D.转换生成说19.关于个体语言发展的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书面言语掌握比口头言语掌握更晚B.内部言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C.独白言语比对话言语发展更早D.言语情境性的发展比连贯性的发展早20.鲍尔比提出婴儿在哪个时期会与养育者建立特殊的情感联结(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03 个月B.36 个月C

5、.612 个月D.6个月3 岁21.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吃喝拉撒B.游戏C.学习D.人际交往22.以下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通过动画来识字游戏B.投掷各类物品的游戏C.表演游戏D.模仿游戏23.假装游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个体的思维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24.以下阐述不属于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特点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与同伴交往时时间增多,形式更复杂B.开始形成

6、同伴团体C.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为D.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几乎不存在协调活动25.青春期少年倾向于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反映了此阶段青少年的什么心理特点(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反抗性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C.勇敢与怯弱D.高傲与自卑26.3岁左右,男孩喜欢玩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娃娃类的玩具,这表明个体出现了( )【江西师范大学2014】(分数:2.00)A.性别认同B.性别刻板印象C.性别角色标准D.性别角色偏爱27.科尔伯格采用什么方法对个体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

7、.陌生情境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错误信念法五、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结合发展心理学相关,选取某一具体方面的发展,试述二胎政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复旦大学 2016】(分数:2.00)_29.试述婴儿依恋对未来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南开大学 2016】(分数:2.00)_30.小刘的儿子瞳瞳今年 5岁,上幼儿园中班。根据小刘的了解,儿子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就是与其他小朋友玩,如玩“医院”的游戏、“过家家“的游戏等。儿子对在幼儿园的这种玩也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但是,小刘却担心这种玩会浪费儿子学习知识的时间。小刘为此非常困惑。你如何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

8、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山东师范大学 2012】(分数:2.00)_31.联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分析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主要表现。【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_32.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个阶段六个水平,并用基本理论分析如下事例(海因茨偷药事件)。【北京大学 2013;东北师范大学 2012;苏州大学 2014;上海师范大学 2015;中山大学 2017】(分数:2.00)_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发展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

9、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2.00)_解析:2.自我意识发展的两次飞跃是在什么年龄(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1岁左右B.2岁左右 C.12岁左右 D.20岁左右解析:解析:自我意识发展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在 2岁左右;第二次是在青春期。2 岁左右身体快速发育,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行为上出现反抗,要求行为自主。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使得自我意识高涨,要求独立自主,侧重精神和行为上的反抗,要求人格独立和地位平等,产生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的现象。3.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 )【江西师范大学 2017】

10、(分数:2.00)A.客体永久性B.自我中心思维 C.守恒性 D.不可逆性解析:解析:皮亚杰把 2岁儿童思维归属于“前运算阶段”。这阶段儿童思维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4.婴儿的依恋类型可以分为( )【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A.安全依恋型 B.回避的非安全依恋型 C.矛盾的非安全依恋型 D.混同型解析:解析: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法发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大致可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独立游戏,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很容易被安抚;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母亲

11、在与不在无所谓,自己独自游戏。反抗型(矛盾型)依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而当母亲回来时,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5.简述视觉悬崖实验,并分析其自变量和因变量。【北京大学 2013】(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视崖实验是沃克和吉布森进行的一项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 12 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

12、落到地上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 03 米宽的中间板。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 36名年龄在 614个月之间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婴儿拒绝爬过深渊,但都能爬过浅滩。实验证明,6 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深度,有两个水平:浅滩和深渊;因变量是婴儿的行为:爬过浅滩或者深渊的行为。)解析:6.简述儿童心理理论的概念及发展。【北京大学 2015】(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

13、信念、意图、感知、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当我们拥有了心理理论,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他人的认识是不同于我们自己的认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他人的信念来改变他人的行为。 心理理论的主要研究范式是错误信念任务。在研究中,研究者请被试观察用玩偶演示的游戏:男孩 Maxi将巧克力放在厨房的一个蓝色橱柜内,然后离开;他不在时,母亲把巧克力移到另一个绿色橱柜里。这里涉及三个实验问题:知识性问题,Maxi 是否知道母亲将巧克力转移了位置?(不知道,因为他不在场);信念问题,Maxii认为巧克力在哪里?(蓝色橱柜)Maxi 回厨房拿巧克力,将在何处寻找?(蓝色橱柜)。研究发现,4

14、岁以下的儿童会答错,即认为 Maxi会去绿色橱柜里面找巧克力,因为他们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接收到的信息;4岁以上儿童一般都能回答正确,因为他们已经能明白他人接收到的信息和自己不同。因此,通常认为 4岁是获得心理理论的一个分水岭。能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标志着儿童心理理论的形成。)解析:7.简述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南京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

15、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明显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大约在 10一 11岁。 (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4)思维过程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8.请简述青少年思维的特点。【西南大学 2016;东北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逻辑思维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的发展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但是还有具体形象思维的成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能力增强。 (2)逻辑推理能力迅速增强。 (3)会使用逻辑法则。 (4)概念更加丰富、更系统。 其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

16、维的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解析:9.简述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和贡献。【北京大学 2013】(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乔姆斯基于 20世纪 5、60 年代提出了其语言理论转换生成说。该理论有三点认识:(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3)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化规则变成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乔姆斯基主张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应从语言转向

17、语法,研究范围应从语言使用转为语言能力,研究目标应从观察现象转为描述和解释现象。他的理论对结构语言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尽管其理论引发了很多争议,但也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许多语言都以他的理论为参照。乔姆斯基的理论对语言学、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解析:10.简述婴儿依恋的类型和发展阶段。【江西师范大学 2017】(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把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够安逸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的身边,能在陌

18、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活动,对陌生人反应比较积极;回避型依恋,这类婴儿对于母亲是否在场感觉无所谓。母亲的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或不安,母亲回来也不予理会,表示忽略。未与母亲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每当母亲离开时就特别警惕,母亲离开时表现得苦恼和极度反抗,但是母亲回来时,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想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鲍尔比认为婴儿依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 3个月)这一阶段的婴儿对人最大的反应特点就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此时还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人的偏爱;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 到 6个月)这

19、时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同的,对母亲表现出亲近,在其他家人面前相对少一些,对陌生人反应就更少了,但还不怯生;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 个月到 3岁)特别愿意跟母亲在一起,当母亲离开时便出现焦虑,出现了对母亲的依恋和情感联结,而对陌生人产生怯生的情况,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解析: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11.去习惯化【华中师范大学 2015】(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已经对某一刺激形成习惯化的婴儿,当呈现另一新的刺激物给他时,又会引起他新的注意,这一过程叫去习惯化。运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可以测量婴儿图形

20、知觉、深度知觉、颜色知觉等感知能力,还能测试注意及记忆能力。)解析:12.分离焦虑【南京师范大学 20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分离焦虑指的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之后,当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随着婴儿与母亲情感联结的进一步建立,也随之产生了分离焦虑。)解析:13.同一性混乱【南开大学 2013】(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埃里克森把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称为“同一性混乱”。个体发展到青年期,自我意识大为增强,并进一步把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行一种新的混合。但常常没有来得及认识自我,就要面临生活及社会的多重选择。他

21、们的情绪往往陷入困境,他们的自我、本我和超我失去平衡而陷入冲突,产生同一性混乱。)解析:14.延迟满足【南开大学 2011】(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延迟满足是指通过推迟满足欲望以获得更大的满足。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解析:15.性别角色认同【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即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性还是女性的认知和接受。)解析:四、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

22、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解析:17.成年晚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思维自我中心化B.思维灵活性增强 C.想象力减弱,变通性降低D.解决问题时深思熟虑,但又缺乏信心解析:解析:成年晚期主要的思维特征:思维自我中心化,表现为坚持主见,主观性强;在解决问题时深思熟虑,但又缺乏信心;思维的灵活性变差,想象力减弱;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18.以下哪种观点属于个体语言获得的先天论(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强化说B.认知学说C.模仿说D.转换生成说 解析:解析:强化说认为言语的

23、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知学说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导致了言语的产生。模仿说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模仿成人语言产生语言的。转换生成说认为言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语言的无限多样性下面,存在着一个所有人类语言共同的基本形式,即普遍语法结构,使得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前三种观点均认为语言发展应是后天习得的,而最后一种认为语言发展是先天的。19.关于个体语言发展的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书面言语掌握比口头言语掌握更晚B.内部言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C.独白言语比对话言语发展更早 D.言语情境性的发展比连

24、贯性的发展早解析:解析:内部言语的发展经历了出声思考、过渡阶段、无声思考三个阶段。独白言语不需要情境限制,发生于对话语言之后。连贯语言不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比情境语言发展晚。20.鲍尔比提出婴儿在哪个时期会与养育者建立特殊的情感联结(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03 个月B.36 个月C.612 个月 D.6个月3 岁解析:解析:3 个月之前婴儿的状态主要是睡眠。36 个月之间,婴儿醒的时间长了,能更多地与人交往,对母亲更为偏爱,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反应也有所不同。612 个月之间,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与母亲在一起时很高兴,母亲要离开则会哭喊,母亲回来后就能够安心

25、地玩耍,这表明婴儿形成了专门的对养育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即依恋。21.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吃喝拉撒B.游戏 C.学习D.人际交往解析:解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吃喝拉撒是婴儿的主导活动。22.以下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通过动画来识字游戏B.投掷各类物品的游戏C.表演游戏 D.模仿游戏解析:解析:游戏按照游戏的目的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是儿童独自想出来的游戏,儿童游戏中高级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主题、目的、

26、角色分配、游戏规则等,包括角色游戏、建筑性游戏和表演游戏。教学游戏是通过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发展智力的一种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使儿童掌握各种基本的动作。所以通过动画来识字属于教学游戏,投掷各类物品属于活动性游戏。23.假装游戏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个体的思维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 解析:解析:皮亚杰从认知的角度理解儿童游戏的发展。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着游戏的发展水平,游戏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游戏、象征游戏和有规则游戏,分别对应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

27、具体运算阶段。其中象征游戏即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游戏中出现了象征物,即“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建筑性游戏和假装游戏都属于象征性游戏。有规则游戏指儿童能按照一定计划或目的来组织物体或游戏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24.以下阐述不属于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特点的是(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与同伴交往时时间增多,形式更复杂B.开始形成同伴团体C.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为D.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几乎不存在协调活动 解析:解析: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几个基本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

28、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为。(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而活动。(5)儿童牙始形成同伴团体。25.青春期少年倾向于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反映了此阶段青少年的什么心理特点( )【江西师范大学 2011】(分数:2.00)A.反抗性与依赖性B.闭锁性与开放性 C.勇敢与怯弱D.高傲与自卑解析:解析:闭锁性,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减少了,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26.3岁左右,男孩喜欢玩汽车类的玩具,女孩喜欢娃娃类的玩具,这表明个体出现了( )【江西师范大学2014】(

29、分数:2.00)A.性别认同B.性别刻板印象C.性别角色标准D.性别角色偏爱 解析:解析: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性别刻板印象亦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它表明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性别角色标准是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27.科尔伯格采用什么方法对个体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分数:2.00)A.陌生情境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 D.错误信念法解析:解析:陌生情境法是安斯沃斯用来研究婴儿

30、的依恋类型的。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用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错误信念是衡量儿童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五、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结合发展心理学相关,选取某一具体方面的发展,试述二胎政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复旦大学 20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 (1)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一方面,儿童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另外一方面,二胎的出生会让父母把聚焦点全部放在新出生的婴儿上,因此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会减少。由此期间儿童可能会大喊大叫或者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吸引大人的注意,甚至有时选择沉默而产生抑郁情

31、绪。 (2)同伴关系:二胎的出现可能会引起同伴竞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在家庭里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竞争关系,竞争关键点父母的爱。在好的情况下,较大的儿童能学会如何接纳和包容较小的孩子,从而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在幼儿园或学校的社交上;在糟糕的情况下,较大的儿童无法通过正常的方法获得自己的需求,会学会抢夺、欺负,也会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幼儿园或学校中去。 意义:人类是需要社会化的高级群居动物,二胎的出现有利于孩子以后更好的应对社会竞争。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同胞间的分享、承让、理解和竞争是有血缘关系的相对安全的竞争,有利于孩子成年后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解析:29.试述婴儿依恋对未来适应社会能力

32、发展的影响。【南开大学 20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方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详情见简答题第 1题)其中,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合称非安全型依恋。 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人们都有依附的需要,这个可以依附的对象必须是可以信任并且可以提供支持和保护的重要他人。当孩子有安全的依恋时,孩子会感到被爱、安全、自信,并会从事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玩耍及交际的行为。如果孩子没有安全依恋,孩子会体验到焦虑,并且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从

33、眼睛搜寻到主动跟随和呼喊。这种行为一直会持续到与依恋对象建立起足够的身体或心理亲近水平,或者筋疲力尽而体验到抑郁与绝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者开始研究依恋关系延续到成年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者的适应能力最好。他们较有韧性,与同伴关系良好,招人喜爱。安全型依恋者对于关系的满意程度也高于非安全型依恋。他们的关系中有这样一些特点:持续时间长、信任、忠诚、独立,并且更可能以恋爱伴侣为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在苦恼时,安全型依恋者更可能寻求伴侣的支持;同时,安全型依恋者更可能为苦恼中的伴侣提供支持。另外,在发生关系冲突的期间及之后,不安全型依恋者对伴侣的行为作出的反应,加剧而非减轻了他们的不安全

34、感。)解析:30.小刘的儿子瞳瞳今年 5岁,上幼儿园中班。根据小刘的了解,儿子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就是与其他小朋友玩,如玩“医院”的游戏、“过家家“的游戏等。儿子对在幼儿园的这种玩也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但是,小刘却担心这种玩会浪费儿子学习知识的时间。小刘为此非常困惑。你如何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山东师范大学 2012】(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是适应幼儿心理特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一种活动方式。在题目中,瞳瞳所做的游戏属于假装游戏,其特点是儿童有意地用一个事物的名称按它的某种相似性来指称另一个事物。皮亚杰称

35、之为“儿童游戏的高峰”。 根据朱智贤的观点,幼儿的游戏具有以下特性和功能: 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可以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 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感的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游戏,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地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游戏不

36、仅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解析:31.联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分析青少年自我体验发展的主要表现。【西南大学 2014】(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成人的体貌。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过于迅速,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客观世界中抽回,重新指向主观世界,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其突出特征是: (1)青少年的自我体验日益丰富和深刻。随着发现自我和对自我内心活动的关注,青少年逐渐产生了自满、自豪、自负、自怜、自怨、自惭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交往时亦会产生腼腆之情,这些都是儿童期没有或少有的自我体验。但是由于初

37、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所以其情绪变化非常快。另外,其体验深度也有所发展。在青少年初期,其自我体验多与容貌有关,而到了青少年中期,能力、品德、学业、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则引起了他们内心更为强烈的自我体验。有时还会关注社会问题,并与同伴进行热烈的讨论。 (2)自尊感突出 自尊感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青少年自尊感特别强烈,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将自尊感放在其他情感之上,当自尊感与其他情感发生抵触、冲突时,青少年会毫不犹豫地把维护自尊放在首位。当自尊受损时,常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恼羞。他们对自尊十分敏

38、感,以致一些在成人眼中的小事也会被青少年联系到维护自尊的重大问题上去。另外,青少年的自尊感容易波动:获得一次小小的成功,他们便会得意甚至自傲;而犯了一次小小的过失或遭遇挫折,他们又会自责、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教育者应维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尖锐地批评他们。)解析:32.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个阶段六个水平,并用基本理论分析如下事例(海因茨偷药事件)。【北京大学 2013;东北师范大学 2012;苏州大学 2014;上海师范大学 2015;中山大学 2017】(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茨偷药事件)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39、。 海因茨偷药实验:海因茨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当地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特效药,配制药的成本是 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美元。为了买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四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 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他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问: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 (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由外在的要求判断道德价值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判断是非主要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承认权威的意见。个体为回避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遵守权威制定的规则,道德具有功利性。阶段一:服从与惩罚定向一服从规则以避免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