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403590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7,分数:100.0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胡锦涛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 2青年的就业观念要改变,不能宁可在家待着也不去就业,一辈子靠父母养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要

2、号召青年人不仅就业,还要创业,这才是正道。我们社会要形成这样一个风气。温家宝 2011 年 9 月 15 日在大连考察时的讲话请回答:(分数:12.00)(1).说明为什么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青年就业工作的重点?(分数:6.00)_(2).说明什么是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正道”?(分数:6.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

3、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2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习近平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3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

4、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习近平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分数:12.00)(1).结合材料 1,说明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分数:6.00)_(2).结合材料 2、3,说明在全社会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分数:6.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2 年3 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5、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继 2004 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后,又一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一部重要的中国法律。材料 2修正案在以下具体规定当中都注意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1在证据制度中,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2在强制措施当中,完善逮捕条件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3在辩护制度中,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完善律师会见和阅卷的程序,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4在侦查程序中完善了询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5在审判程序中,明确第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6、范围,对死刑复核程序作出具体规定。6在执行程序中,增加社区矫正的规定。7在特别程序中,设置附条件不起诉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李肇星 2012 年 3 月 4 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问请回答:(分数:13.00)(1).结合材料 1,指出人权保障在我国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分数:6.50)_(2).结合材料 2,指出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等的修改说明了什么?(分数:6.5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2010 年 10 月 10 日)材料 2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

7、,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应该侵犯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 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法律与宗教请回答:(分数:21.00)(1).结合材料 1、2、3 指出什么是法律权威?(分数:7.00)_(2).如何树立法律权威?(分数:7.00)_(3).如何理解树立法律权威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数:7.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等权利。同时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

8、和权利。”材料 2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网上交流活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点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博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在中国发展迅速,为中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网民踊跃参与网上信息传播、参与网上内容创造,大大丰富了互联网上信息内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 年 6 月 8 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材料 3网络谣言害人害己。以下是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三、响水县“爆炸谣

9、言”引发大逃亡,4 人遇难;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五、QQ 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六、伪造传播“47 号公告”被拘 15 天;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十、造谣“军车进京”6 人被拘、16 家网站被关。摘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人民网材料 4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

10、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 年 10 月 18 日请回答:(分数:14.00)(1).结合材料 1,说明应如何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分数:7.00)_(2).结合材料 2、3、4,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自由与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关系。(分数:7.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到 2010 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1、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11 年 10 月材料 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中国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11 年 10 月材料 3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

12、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请回答:(分数:14.00)(1).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分数:7.00)_(2).阐述我国宪法的特征及在建没法治国家中的地化与作用。(分数:7.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胡锦涛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13、报告材料 2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关于用“法制”还是“法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温家宝同大学生谈法治:“法治天下”就是法比天大,法制日报,2009 年 12 月 4 日请回答:(分数:14.00)(1).结合已学知识说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分数:7.00)_(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数:7.0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7,分数:100.00)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

14、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胡锦涛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 2青年的就业观念要改变,不能宁可在家待着也不去就业,一辈子靠父母养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要号召青年人不仅就业,还要创业,这才是正道。我们社会要形成这样一个风气。温家宝 2011 年 9 月 15 日在大连考察时的讲话请回答:(分数:12.00)(1).说明为什么要把促

15、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青年就业工作的重点?(分数:6.00)_正确答案:(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存,而且关系到人的尊严。其次,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尽其才,对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最后,能否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局。)解析:(2).说明什么是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正道”?(分数:6.00)_正确答案:(首先,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其次,大学生不仅就业,还要创业。一是

16、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

17、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2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习近平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3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18、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习近平 2012 年 12 月 4 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分数:12.00)(1).结合材料 1,说明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分数:6.00)_正确答案:(这是由我国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坚持和体现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

19、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是围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解析:(2).结合材料 2、3,说明在全社会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分数:6.00)_正确答案:(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首先要培养法律思维,也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其次,要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在当代中

20、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2 年3 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这是继 2004 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后,又一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一部重要的中国法律。材料 2修正案在以下具体规定当中都注意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1在证据制度中,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2在强制措施当中,完善逮捕条件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程序,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

21、不通知家属的例外规定。3在辩护制度中,明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完善律师会见和阅卷的程序,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范围。4在侦查程序中完善了询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5在审判程序中,明确第二审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对死刑复核程序作出具体规定。6在执行程序中,增加社区矫正的规定。7在特别程序中,设置附条件不起诉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李肇星 2012 年 3 月 4 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答问请回答:(分数:13.00)(1).结合材料 1,指出人权保障在我国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分数:6.50)_正确答案:(人权是指人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宪法确认和保护的

22、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解析:(2).结合材料 2,指出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等的修改说明了什么?(分数:6.50)_正确答案:(刑事诉讼法的这些修改说明我们秉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正确处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与程序、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既有利于更充分地体现我国司法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有利于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解析:结合材料回

23、答问题:材料 1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2010 年 10 月 10 日)材料 2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应该侵犯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 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法律与宗教请回答:(分数:21.00)(1).结合材料 1、2、3 指出什么是法律权威?(分数:7.00)_正确答案:(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解析:(2).如何树立法律权威?(

24、分数:7.00)_正确答案:(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解析:(3).如何理解树立法律权威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数:7.00)_正确答案:(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

25、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等权利。同时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材料 2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网上交流活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点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博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在中国发展迅速,为中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网

26、民踊跃参与网上信息传播、参与网上内容创造,大大丰富了互联网上信息内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0 年 6 月 8 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材料 3网络谣言害人害己。以下是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 人遇难;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五、QQ 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六、伪造传播“47 号公告”被拘 15 天;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十、造谣“军车进京”6 人被拘、16

27、 家网站被关。摘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人民网材料 4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 年 10 月 18 日请回答:(分数:14.00)(1).结合材料 1,说明应如何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分数:7.00)_正确答案:(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民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

28、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解析:(2).结合材料 2、3、4,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自由与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关系。(分数:7.00)_正确答案:(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但是,公民在互联网上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

29、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维护互联网安全这是互联网健康发展和有效运用的前提。)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到 2010 年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11 年 10 月材料 2法律的生命

30、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中国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11 年 10 月材料 3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中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1、。请回答:(分数:14.00)(1).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分数:7.00)_正确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解析:(2).阐述我国宪法的特征及在建没法治国家中的地化与作用。(分数:7.00)_正确答案:(

32、我国宪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第二,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第二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胡锦涛 2012 年 11 月 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 2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关于用“法制”还是“法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温家宝同大学生谈法治:“法治天下”就是法比天大,法制日报,2009 年 12 月 4 日请回答:(分数:14.00)(1).结合已学知识说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分数:7.00)_正确答案:(“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所谓法治国家,其本质特征就是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光讲制度的“制”,只提到制度建设这个层面;而治理的“治”,就提到了治国的层面。)解析:(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数:7.00)_正确答案:(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它包括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