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4040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 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解析: 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说的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 A 项 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 C 项 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 D 项 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 ACD 均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 B 答案: B 10.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

2、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A 项 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商人可以经营什么样的行业或者是不能经营什么样的行业;B 项 明显错误,材料明显体现的是加强对商人的管理,与增加税收相反; C 项 错误,材料说明商人有单独的户籍,不能有土地,目的是为了抑制商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从事农业。 D项 正确,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保护发展小农经济。 答案: D 11.自 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

3、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解析: 此题迷惑性非常强。第一眼看过去好像是经常做的题目,但是经过出题人的重新设计,已经不好选择。自秦汉至宋元,我国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主要是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地削弱。在这一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分裂与统一的斗争,在宋朝以后,中央集权逐渐的占据上风。从体制上看,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省制的转变,也能说明这一点。故选 A。明清时期更多的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因此 B 项 错误; C 项 错误,宰相虽然被分权,但是并未推出权力中心; D 项 明显错误。 答案: A 12.下 图文字节选自一

4、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 A 项 明显错误,中书省草拟诏令是在唐朝; B 项 错误,进入清朝,内阁只是处理日常事务; C 项 正确,军机处是在雍正帝时期设立,是清朝的中枢机构,负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 D 项 错误,礼部负责的是祭祀等礼仪性的事务。 答案: C 13.1923 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解析:

5、 从材料“五四运动遂接受世界革命新思想”、“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指的无产阶级革命。故选 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 舞台,同时在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C 项 错误,武装革命和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是实现了这两点; D 项 错误,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前途并未指向社会主义。 答案: B 14.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 20 30 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6、“它”是指 ( ) A.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 20 世纪 20 年代到 30年代苏联在农业上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下降。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类似于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 D。 A 项 错误,当时是在 50 年代初期,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谈不上向共产主义过渡; B 项 错误,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C 项 错误,三大改造的任务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而不是迈向共产主义。; 答案: D 15.1788 年 7 月 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 号外为题发布

7、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解析: 从材料时间 1788 年可以看出,此时通过了美国 1787 年宪法,从材料“愚蠢的船主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离港”可以看出这是说的美国确立的联邦制政体。加强了中央的权 力,也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故选 A。 B 项 错误,分权制衡原则主要说的是国家机构之间; C 项 错误,共和制在美国建立之始就确立了; D 项 明显与材料无关,主权在民主要说的是总统和议员等由选举产生。 答案: A

8、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析: 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依然是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只是要剔除宋明理学当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东西,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选 C。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是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宣扬了个性解放和自由。因此 ABD 均正确。 答案: C 二、材料题 必做题 28.( 20 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文化教

9、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表 1 为 1902 1904 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 1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

10、科之学 材料二 : 表 2 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 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 1904 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 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 分) (2)据表 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

11、代化的影响。( 8 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 分) 解析: (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学习日本、翻译日本的书籍明显多于欧美国家,同时学习的内容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根据分析可以得出 答案 。原因的分析要从中国民族危机等方面来分析。 (2)中体西用的思想主要是从开设的课程上来看。中国的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经义和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存,可以看出 答案 。影响要从政治和经济两个 方面来进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近代化。 (3)文化教育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要依据材料,说明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答案: (1)特点:地域

12、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 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 “ 中体 ” 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 “ 西用 ”思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 “ 以经学维护清政府

13、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 、 “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 16 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 初创 1802 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 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 发展 1902 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 年,建

14、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 转型 1920 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 1925 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 1943 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 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 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 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 分)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

15、杜邦公司自 1920 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 历史背景。( 8分) 解析: 本题从一个微小的视觉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1)从材料能够很容易的分析的出杜邦公司的成立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军队的需求。 (2)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的特点,成果多来源于实验室,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3)杜邦公司本为军事企业,但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实现了转型,由军事产品的生产转而生产民用产品,军工技术逐渐的民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 理即可得分

16、)。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选做题 35.( 10 分)【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

17、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 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 分) 解析: (1)此问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消 极影响。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新法扰民的现象,新法实行的过程中,趁机搜刮,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遭到了民众的不满。 (2)此题考查的是史料的相关内容。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当时的人物记载的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属于二手史料,需要仔细的研究考证,去除夸张、虚构、歪曲的内容,还

18、原真实的历史后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 答案: (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 证。 36.( 10 分)【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

19、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 内阁电 ( 1911 年 11 月 11 日 )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6 分) (2)结合 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 的。( 4 分) 解析: (1)解答此题需要细细的品读材料。从材料“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可以看出宪法已经颁布,此处宪法既为钦定宪法大纲,清政府已经实行预备立宪;从材料“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可以得出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从材料“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可以看出共和的趋势是人心所向。 (2)此题比较简单,是考查的基本的历史知识。起初,清政府派

20、兵镇压革命运动,后来清帝退位。 答案: (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 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2)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 37.( 10 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 年 7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俄不会单独出兵;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21、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8 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分) 解析: (1)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抗战初期的国际形势。当时苏联主要是以防备德国的入侵,美国是中立政策,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并且英法控制了国联。根据各国的当时的政策分析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形势。 (2)英法美等国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实际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日本侵华更加有恃无恐,加大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压力。 答案: (1) 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的依据:英国为 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 “ 中立政策 ” 。 的依据:从 “ 国联制度设计缺陷 ” 、 “ 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 ” 、 “ 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 ” 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