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40424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学基础知识(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1.“二元”社会结构 (分数:2.00)_2.社会问题 (分数:2.00)_3.人口老龄化 (分数:2.00)_4.社会越轨 (分数:2.00)_5.社会控制 (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26,分数:90.00)6.简述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分数:3.50)_7.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分数:3.50)_8.试分析比较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的主要特点。 (分数:3.50)_9.社区与社会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分数:3.50

2、)_10.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分数:3.50)_11.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分数:3.50)_12.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分数:3.50)_13.怎样理解文化的功能? (分数:3.50)_14.简述文化模式。 (分数:3.50)_15.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有哪些? (分数:3.50)_16.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分数:3.50)_17.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 (分数:3.50)_18.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分数:3.50)_19.社会化的理论及其观点是什么? (分数:3.50)_20.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分数:3.50)_21.试述影响人的

3、社会化的环境因素? (分数:3.50)_22.个体的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社会主体的类型的作用是什么? (分数:3.50)_23.简述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联系。 (分数:3.50)_24.社会角色的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分数:3.50)_25.怎样运用角色距离理论? (分数:3.50)_26.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分数:3.50)_27.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分数:3.50)_28.请谈谈你对合作与竞争的理解。 (分数:3.50)_29.简述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分数:3.50)_30.斯梅尔赛关于集合行动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的基本条件。 (分数:3.50)_3

4、1.社会交换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分数:2.50)_社会学基础知识(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1.“二元”社会结构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2.社会问

5、题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狭义的社会问题,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当社会内部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种明显而又普遍的现象时,就会产生社会问题。3.人口老龄化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 60 岁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

6、比例相应降低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现代人口的新转变客观上带来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必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过程,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过程。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是老龄化的一种结果,但是并不等于老龄化。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导致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但是作为结果的老年型人口不等于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不同于发达国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速度快;绝对数大。由于中国人口转变快,在人口数量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就要面临年龄结构的老化,而且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光是比例问题,同时还包括

7、数量问题,即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4.社会越轨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其类型主要有:违法行为、违警行为和违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5.社会控制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

8、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二、简答题(总题数:26,分数:90.00)6.简述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社会学界 90 多年来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乱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

9、学问;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建国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地列举的八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1979 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及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3)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 “剩余说”,认

10、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学群说”,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7.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50 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介绍过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 30 年代初 150 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归纳

11、起来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类: 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迪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90 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12、观点 中国社会学界 90 多年来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乱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研究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13、。 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8.试分析比较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的主要特点。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的主要特点对比如下: (1)血缘关系是由于婚姻和生育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亲戚关系。血缘关系即

14、直系和旁系血缘构成的宗族关系,是亲情的内里核心。 (2)地缘关系是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地缘是血缘与姻缘意识于人和物的泛化。 (3)业缘关系则是由于事业上的原因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业缘是血缘意识、姻缘意识和地缘意识的泛化。 (4)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我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目前我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关系,它在社会

15、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十分浓厚。血缘社会是熟人社会,熟人面前是拉不下面子的。商业的需要使得外客的地位得到巩固,与当地人组成一个新的社群,纯粹的地缘就是这样从商业里发展出来,不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社群,血缘和地缘得以分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9.社区与社会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区与社会的联系 从社区定义的外延看,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 从社区的定义来看,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联系的大集体,是社会有

16、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2)从社区概念的内涵看,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但并不都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等。 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所谓的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在其中的社会组织;社区空间则不同,它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既为社区中人群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网,也为此提供了地理的活动区域。 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与社会相比,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交往频率更高些,在此意义上,“共生”程度的差异可以说是社区联系较社会更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17、。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总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中观体系,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他们的社区生活。10.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主要可以区分为以下类型: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精神文化可区分为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

18、)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又称做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11.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文化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又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

19、的。文化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为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极端的文化中心主义会盲目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这是根本错误的。 (2)文化相对主义(relativism)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虽然文化相对主义表现出了一种对外来文化的容忍,但是,由于它否认了事物的绝对的一面,因而发生了明显错误。 (3)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分别从两种极端的立场看待文化模式,都未免失之偏颇,

20、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倾向,而缺少辩证法。 从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模式的态度来看,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 5000 年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剔除有害的文化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防止外来糟粕的入侵。12.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文化震惊 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文化震惊显示的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冲突和碰撞现象,它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发生。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

21、善恶之分,但是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盲目排外现象,如清朝末年,清政府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或可能产生盲目崇拜现象,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以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如果处理得当,则可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近代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曾出现几次大的文化震惊,它们都促进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2)边际文化 边际文化(marginal culture)是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一般说来,一种文化的中心地带,往往位于该文化的起源地域附近,具有比较稳定的、最能代表本文化特色的文化特征。该文化的力量在中心地带最强,因而它接受外来文化或受外

22、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较弱。然而在文化模式的边缘地带,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大大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文化增强。边际文化也常出现两种以上文化的混合。 边际文化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虽远离中心文化,但并不能密切接触到其他的发达文化,因而这类边际文化处于一种不太发达的状态。13.怎样理解文化的功能?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人类是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来的,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在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在社会上发挥着重大功能: (1)认同功能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区别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

23、。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2)文化的整合功能 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境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自己的行动。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社会上的各种文化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结。由于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体系,文化的各构成部分相互依存,因而,如果文化的某一个部分出现解体,也可能威胁到整个文化体系,进而导致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的瓦解。 (3)文化的导向功能 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

24、的方式。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能会采取多种行为,或者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什么是合适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这必须通过共享文化来做出判断。 (4)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 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共同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仍然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 (5)文化的传续功能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在任何社会中文化都有传续功能,其机制是文化占有者通过社会化等方式“迫

25、使”下一代或后来者认同本群体、本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后者在接受这种文化的同时也就接受了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知识”。人需要通过文化内化才能成为社会的人。人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或者说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不断学习和运用文化的过程。 (6)规范功能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使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功能协调和相互配合,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有: 风俗。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历代相传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总和。如衣着、饮食、接人待物、婚丧嫁娶、庆贺等的方式。 道德。它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行为的一种较为长期、稳定的规范体系。 法律。它是由国家制定、强制实施的规范体系。

26、 价值观念。它是人们评价、判断事物的思想标准。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受到赞许的事物的追求。14.简述文化模式。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2)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特殊的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内容。各种特殊的文化模式,受到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等多

27、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物质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地理条件、资源、人口的影响等。另外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特点、意识形态、外来文化等等。 普遍的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是就其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语言,包括语言、文字、符号等。 b科学,如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又如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c习俗,如各种各样的礼仪、礼节等。 d家庭与社会制度,如婚姻形式、继承制度、社会控制、教育制度等。 e政府,如政体、司法、法律程序等。15.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有哪些?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给一个

28、社会提供了材料与蓝图。有了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文化也使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功能协调和相互配合。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为系统化,文化集合、解释着一个社会的全部价值观和规范体系。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使人们相互间的行为功能协调和相互配合,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有: 风俗。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历代相传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总和。如衣着、饮食、接人待物、婚丧嫁娶、庆贺等的方式。 道德。它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行为的一种较为长期、稳定的规范体系。 法律。它是由国家制定、强制实施的规范体系。 价值观念。它是人们评价、判断事物的思想标准。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受到赞许的事物的追求。16.

29、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的功能主要包括: (1)整合的功能。整合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2)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提供多种多样的场所,提供规范,使人类交流顺利进行。 (3)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积累和发展。17.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文化的

30、要素主要有: (1)符号 符号是社会交往的媒介。人们具有创造、理解、运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指示或表达自身意义以外事物的东西。 符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将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含义简明形象,促进了人际沟通与理解。符号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在不同的社会中,同一符号人们赋予它的社会意义不同。有时,人们还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同一社会意义。 (2)语言 语言有口头语与书面语之分,它是一套象征符号系统,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利用它人们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与情感传递。 语言不仅保存了经验的意义,而且得到代际传承与空间扩散。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同样

31、是在人们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得到普遍认同的。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的。它是人们思维方式、兴趣、人格的反映,也是其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他们的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平民百姓的语言与上层精英就有很大的不同。语言的差异性在民族、种族、地域、年龄、性别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提供并维系着一套思维方式。社会学十分关注语言是否预设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 (3)价值观 价值观是大多数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关于是非、对错、美丑判别标准的观念,是对自己或其他群体的道德、伦理在真善美层次上的评估。 它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提供评价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的

32、标准,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价值观属于深层的精神文化,相对于表层的器物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它的变迁速度比较缓慢,容易遭到保守者的抵抗与排斥。他们往往为了维护通过价值观体现的既得利益,将价值观的变迁与社会稳定联系在一起。 价值观一方面促进个人的社会化与社会整合,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盲从。如果一个社会过于强调效率,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则可能损害公平;社会过于尊崇竞争、个人成就,虽然能够刺激个人潜能发挥,但可能妨碍合作。 (4)规范 规范是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准则。规范有正式性与非正式性的。正式性规范一般有具体、明确、成文的形式,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非正式性规范是不成文的,如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

33、在一个社会中,非正式性规范与正式性规范是相辅相成的。 不同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不同,违反规范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同。据此,可将规范分为民俗、民德、法律三大类型。 a民俗。民俗是指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接受、遵守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它以自愿为基础,并不依靠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违反了它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b民德。民德是依靠一定的道义力量、社会舆论来保证实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影响的行为规则,违反它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并会受到严厉惩罚。民德被认为对个人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关键性作用,并被赋予了道德意义。 c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违反它将会受到拘留、监禁、死刑

34、等法律制裁,是一种最严厉的规范。广义的法律包括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后者如习惯法、民间法等,这些法律与民德有很大重合。 使规范有效实施的方法 a需要一定的惩罚措施来维系。为了保证惩罚的有效性,需要有关他人采取联合行动对行动者施加压力、给予奖励,如社会舆论;还需要有关他人建立利益结构,共同承担实施惩罚的费用。 b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使个人与社会实现认同,塑造或改变个人的利益结构,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同一社会中,即使是针对同一行为也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规范。18.简述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

35、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2)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初始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它是相对于初始社会化而言的。 逆向社会化。即晚辈向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