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4048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化学 一、选择题 (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6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多孔碳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B.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C.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 DNA 链中有砷 (As)元素,该 As 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 DNA链中的 P 元素 D. 和 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 ,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解析: A、多孔碳是碳单质,是一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素材料 。 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导电、传热、优良的吸附性能、良好

2、的化学稳定性和使用后容易再生等优点 。如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碳分子筛等都属于多孔碳 。 多孔碳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表面积,可吸附氢气和氧气,提供气体反应 (发生电子转移 )的场所,同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有催化作用;所以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故 A正确; B、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判断的主要依据 是溶液的 pH值变化,测量溶液 pH可以用 pH试纸、 pH计、酸碱指示剂 。 pH计是一种精确测量溶液 pH的仪器,精确度高,测量时可以从仪器上直接读出溶液的 pH,所以,可以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用来确定和判断滴定终点,故 B错误; C、从中学化学的视

3、角来看,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 。 所以应该说,完全有可能在普通的 DNA 骨架中砷元素可以取代磷元素,故 C 正确; D、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 “原子经济性 ”,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 。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之二是有效实现 “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 ”的要求 。 甲基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生成的聚碳酸酯易降解生成无毒无害物质,所以此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故 D 正确 。 答案: B. 2.(6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

4、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 萃取 B.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Cl 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 (NH4)2SO4、 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解析: A.海水中只有化合态的碘,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 灼烧 溶解 过滤,然后需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 H2O2,然后再萃取,故 A错误; B.乙醇在浓硫酸加热 170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CH2=CH2+H2O,水的沸点为 100 ,水

5、浴的温度为小于 100 ,而该反应的温度为 170 ,显然不符,故 B错误; C.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当有 Cl 存在时, Cl 替换氧化铝中的氧元素形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裸露出活泼的金属铝,铝具有两性,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故 C 正确; D.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的盐溶液 (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 )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盐析具有可逆性,所以饱和 (NH4)2SO4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是变性,因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导致蛋白质性质 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是蛋白质的变性,所以

6、CuSO4溶液能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变性,故 D 错误 。 答案: C. 3.(6 分 )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 X 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钠与 W 可能形成 Na2W2化合物 B.由 Z 与 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 得电子能力比 Q 强 D.X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 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解析:由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X、 Y处于第二周期,Z、 W、 Q 处于第三周期, X 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4

7、,故 X 为碳元素,则 Z 为 Si元素、 Y为氧元素、 W 为硫元素、 Q 为 Cl 元素, A.Na 和 S 可形成类似于 Na2O2 的 Na2S2,故 A正确; B.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 B错误; C.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增强,故 S 得电子能力比 Cl 弱,故 C 错误; D.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等同素异形体,氧元素存在氧气、臭氧同素异形体, C、 O 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故 D 错误 。 答案: A. 4.(6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 2, 3, 5, 5四甲基 4, 4二乙基己烷 B.等物

8、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 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结构片段 的高聚物,其单体是苯酚和甲醛 解析: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 2, 2, 4, 5四甲基 3, 3二乙基己烷,故 A错误; B.苯的 x+ =6+ =7.5,即 1mol 苯消耗氧气 7.5mol,苯甲酸的 x+ =7+ 1=7.5,即1mol 苯甲酸消耗氧气 7.5mol,所以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故 B错误; 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但苯不能使 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 C 错误; D.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酯,结构片段 ,故

9、 D 正确 。 答案: D; 5.(6 分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 KI 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 已知: 3I2+6OH =IO3 +5I +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H2O+2e =H2+2OH B.电解结束后,右侧溶液中含有 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KI+3H2O 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总反应不变 解析: A.左侧溶液变蓝色,生成 I2,左侧电极为阳极,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

10、2O+2e =H2+2OH ,故 A正确; B.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发生反应 3I2+6OH =IO3 +5I +3H2O,中间为阴离子交换膜,右侧 I 、 OH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左侧移动,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左侧的 IO3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右侧移动,故右侧溶液中含有 IO3 ,故 B正确; C.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 2I 2e =I2,同时发生反应 3I2+6OH =IO3 +5I +3H2 O,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 =H2+2OH ,故总的电极反应式为: KI+3H2OKIO3+3H2,故 C 正确;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左侧电

11、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 2I 2e =I2,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 =H2+2OH ,保证两边溶液呈电中性,左侧多余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迁移至阴极,左侧生成 I2,右侧溶液中有 KOH生成,碘单质与 KOH不能反应,总反应相当于: 2KI+2H2O 2KOH+I2+H2,故 D 错误 。 答案: D. 6.(6 分 )25 时,用浓度为 0.1000molL 1的 NaOH溶液滴定 20.00mL 浓度均为 0.1000molL 1的三种酸 HX、 HY、 HZ 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Z

12、HY HX 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 Ka(HY)10 5 C.将上述 HX、 HY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 NaOH溶液滴定至 HX 恰好完全反应时: c(X )c(Y ) c(OH ) c(H+) D.HY 与 HZ 混合,达到平衡时: c(H+)= +c(Z )+c(OH ) 解析: A、氢氧化钠体积为 0 时, 0.1000molL 1的三种酸 HX、 HY、 HZ 的 pH分别为 4、 3、1,故酸性大小为 HX HY HZ,故导电性 HZ HY HX,故 A错误; B、当 NaOH溶液滴到 10mL 时,溶液中 c(HY)c(Y ),即 Ka(HY)c(H+)=10 PH=10 5,故

13、 B正确; C、 HX 恰好完全反应时, HY 早已经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 NaX 和 NaY混合液,酸性 HX HY, NaY水解程度小于 NaX,故溶液中 c(X ) c(Y ),故 C 错误; D、 HY 与 HZ 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为 c(H+)=c(Y )+c(Z )+c(OH );再根据 HY 的电离平衡常数, c(Y ) ,故 D 错误 。 答案: B. 7.(6 分 )现有一瓶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 (钠、镁、钙、铁 )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 pH=4 时, Fe(OH)3沉淀完全, Ca2+、 Mg2+不沉

14、淀 。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根据现象 1 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 Na+ B.根据现象 2 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 3 和 4 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 Ca2+,但没有 Mg2+ D.根据现象 5 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 Fe2+ 解析: A.因加入了 NaOH (aq)和 Na2CO3(aq),在滤液中引入了 Na+,不能根据滤液焰色反应的黄色火焰判断试液是否含 Na+,故 A错误; B.试液是葡萄糖酸盐溶液,其中一定含葡萄糖酸根,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酸根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 B错误; C.根据 “控制溶液 pH=4 时, Fe(OH)3沉淀完全,

15、Ca2+、 Mg2+不沉淀 ”信息,在过滤除去 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 NH3H2O(aq)和 Na2CO3(aq),加入 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 Mg2+,加入 Na2CO3 (aq)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 Ca2+,故 C 正确; D.溶液加入 H2O2后再滴加 KSCN(aq)显血红色,不能证明葡萄糖酸盐试液中是否含 Fe2+,正确的方法是:在溶液中滴加 KSCN(aq)不显血红色,再滴入滴加 H2O2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只含 Fe2+。 若此前各步均没有遇到氧化剂,则可说明葡萄糖酸盐试液中只含 Fe2+,故 D错误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

16、(15 分 )氢能源是一种重要清洁能源 。 现有两种可产生 H2的化合物甲和乙 。 将 6.00g 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 6.72L 的 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 甲与水反应也能放出 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 NaOH溶液 。 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 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25gL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 ;乙的电子式是 。 答案: AlH3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AlH3+3H2O=Al(OH)3+3H2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 (用化学式表示

17、)。 答案: Mg3N2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 CuO 反应可生成 Cu 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人提出产物 Cu 中可能还混有 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 。 (已知:Cu2O+2H+Cu+Cu2+H2O) 答案: 3CuO+2NH3 N2+3Cu+3H2O 取样后加 H2SO4,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 Cu2O,反之则无 Cu2O (5)甲与乙之间 (填 “可能 ”或 “不可能 ”)发生反应产生 H2,判断理由是 。 答案:可能 AlH3中的 H为 1 价, NH3中的 H为 +1 价,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 解析: 白色沉淀可溶于 NaOH溶液,应为

18、 Al(OH)3,说明甲中含有 Al 和 H两种元素, n(H2)=0.3mol, 则 m(H)=0.3mol21g/mol=0.6g,则 6.00g甲中含有 m(Al)=6.00g 0.6g=5.4g, n(Al)=0.2mol, 所以 n(Al): n(H)=0.2mol: 0.6mol=1: 3,则甲的化学式为 AlH3,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 1,则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5gL 122.4L=28,应为 N2,则乙为 NH3。 9.(14 分 )捕碳技术 (主要指捕获 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目前 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

19、它们与 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 : 2NH3(l)+H2O(l)+CO2(g)(NH4)2CO3(aq) H1 反应 : NH3(l)+H2O(l)+CO2(g)(NH4)2HCO3(aq) H2 反应 : (NH4)2CO3(aq)+H2O(l)+CO2(g)2(NH4)2HCO3(aq) 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3与 H1、 H2之间的关系是: H3= 。 解析:将反应 倒过来书写: (NH4)2CO3 (aq)2NH3 (l)+H2O (l)+CO2 (g) H1 将反应 2: 2NH3 (l)+2H2O (l)+2CO2 (g)2NH4HCO3 (aq) 2 H2

20、得: (NH4)2CO3 (aq)+H2O (l)+CO2 (g)2NH4HCO3 (aq) H3=2 H2 H1 ; 答案: 2 H2 H1; (2)为研究温度对 (NH4)2CO3捕获 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 T1下,将一定量的 (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 CO2气体 (用氮气作为稀释剂 ),在 t 时刻,测得容器中 CO2气体的浓度 。 然后分别在温度为 T2、 T3、 T4、 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 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见图 1)。 则: H3 0(填、 =或 )。 在 T1 T2及 T4 T5二个温度区

21、间,容器内 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 1 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 。 反应 在温度为 T1时,溶液 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 2 所示 。 当时间到达 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到 T2,并维持该温度 。 请在图中画出 t1时刻后溶液的 pH变化总趋势曲线 。 解析: 由图 1 可知:在温度为 T3时反应达平衡,此后温度升高, c(CO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应 是放热反应 H3 0; 在 T3前反应未建立平衡,无论在什么温度下 (NH4)2CO3 (aq)总是捕获 CO2,故 c(CO2)减小; 反应 在温度为 T1时建立平衡后 (由图 2 可知:溶液 pH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

22、,迅速上升到 T2并维持温度不变,平衡逆向移动,溶液 pH增大,在 T2时又建立新的平衡,图象应为。 答案: T1 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 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 T4 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 CO2的捕获 。 (3)利用反应 捕获 CO2,在 (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 CO2吸收量的措施有 (写出 2 个 )。 解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降低温度或增大 c(CO2)。 答案:降低温度 增大 CO2浓度 (4)下列物质中也可能作为 CO2捕获剂的

23、是 。 A.NH4Cl B. Na2CO3 C.HOCH2CH2OH D.HOCH2CH2NH2 解析:具有碱性的物质均能捕获 CO2,反应如下: Na2CO3+CO2+H2O=2NaHCO3;HOCH2CH2NH2+CO2+H2O=HOCH2CH2NH3+HCO3 。 答案: B、 D 10.(14 分 )利用废旧锌铁皮制备磁性 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 ZnO。 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 Zn 及化合物的性质与 Al 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 NaOH溶液处理废旧锌铁皮的作用有 。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解析:根据 Zn 及化合物

24、的性质与 Al 及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Zn 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起到溶解镀锌层和去除油污作用, 答案: AB; (2)调节溶液 A的 pH可产生 Zn(OH)2沉淀,为制得 ZnO,后续操作步骤是 。 解析:调节溶液 A的 pH可产生 Zn(OH)2沉淀,抽滤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锌沉淀,洗涤除去附着的离子,高温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 ZnO, 答案:抽滤、洗涤、灼烧 (3)由溶液 B制得 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 N2,原因是 。 解析:持续通入 N2,防止 Fe2+被氧化。 答案:在 N2气氛下,防止 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发实现固液

25、分离? (填 “能 ”或 “不能 ”),理由是 。 解析: Fe3O4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实现固液分离 . 答案:不能 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用重铬酸钾法 (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 )可测定产物 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 。 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 1的 K2Cr2O7标准溶液 250mL,应准确称取 0.7350g g K2Cr2O7(保留 4 位有效数字,已知 M(K2Cr2O7)=294.0gmol 1)。 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要用到的有 。 (用编号表示 )。 电子天平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移液管 解析: m

26、(K2Cr2O7)=0.01000molL 10.250 L294.0 gmol 1=0.7350g; 根据溶液浓度的精度,应选择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操作,容量瓶用于配置溶液,胶头滴管用于加水定容 。 故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移液管, 答案: 0.7350g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 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解析: 如果滴定前装有 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这样就造成读数偏小;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这样读数就正常,所以读

27、出来的 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将偏大, 答案:偏大 11.(15 分 )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 。 已知: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柳胺酚最多可以和 2molNaOH 反应 B.不发生硝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柳胺酚水解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胺,结合分子式知, F 是邻羟基苯甲酸, E是对羟基苯胺,结合题给信息知, D 是对羟基硝基苯, C 和酸反应生成 D,则 C 是对硝基苯酚钠, 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 B是对硝基氯苯, A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苯和氯气

28、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氯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 A.柳胺酚中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是羧基和酚羟基,所以 1mol 柳胺酚最多可以和3molNaOH 反应,故错误; B.柳胺酚中含有苯环,所以能发生硝化反应,故错误; C.柳胺酚中含有肽键,所以可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D.柳胺酚中含有酚羟基,所以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 答案: C、 D (2)写出 AB反应所需的试剂 浓 HNO3/浓 H2SO4 。 解析: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氯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氯苯,所以所用试剂为:浓 HNO3/浓 H2SO4。 答案:浓 HNO3/浓 H2S

29、O4 (3)写出 BC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在加热条件下,对硝基氯苯和氢氧化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硝基苯酚钠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 (4)写出化合物 F 的结构简式 。 解析: F 是邻羟基苯甲酸,其结构简式为: 。 答案: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 3 种 )。 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能发生银镜反应 。 解析: 属酚类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苯环上含有酚羟基,且苯环上有三种类型的氢原子; 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醛基,所以符合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有: 、 、 、 。 答案:

30、 、 、 、 (任意 3 种即可 )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 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实例流程图: CH3CHO CH3COOHCH3COOCH2CH3。 解析: 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苯乙烷,在光照条件下,苯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在加热条件下, 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所以其合成路线为: 。 答案:三、选修部分 12.(10 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 Al、 Si、 Zn 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31、电离能 I1 I2 I3 I4 In/kJ。 mol 1 578 1817 2745 11578 则该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 解析:从表中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可以看出,元素的第一、第二、第三电离能都较小,可失去 3 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 +3 价,即最外层应有 3 个电子,应为铝元素。 答案: Al (2)基态锗 (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Ge 的最高价氯化物分子式是 。 该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 。 A.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B.其电负性大于硫 C.其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D.其最高价氯化物的沸点低于其溴化物的沸点 解析:镓是 32 号元素,核外有 32 个电子,基态锗 (Ge

32、)原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Ge 的最高价为 +4 价,氯化物分子式是 GeCl4。 A.Ge 是一种金属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为 4,金属性不强,故 A错误; B.硫的其电负性大于硅,硅的电负性大于锗,所以锗的电负性小于硫,故 B错误; C.锗单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故 C 正确; D.氯化锗和溴化锗都是分子晶体,但氯化锗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溴化锗,所以氯化锗沸点低于溴化锗的沸点。 答案: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GeCl4 CD (3)关于化合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B.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

33、极性键 C.分子中有 7 个 键和 1 个 键 D.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2丁烯 解析: A.分子中不存在与电负性强的元素相连的氢原子,所以不存在氢键,故 A错误; B.分子中碳碳键是非极性键,碳氢键、碳氧键是极性键,故 B正确; C.1 个单键是 1 个 键,一个双键是 1 个 键和 1 个 键,所以分子中有 9 个 键和 3 个 键,故 C 错误; D.根据醛基比甲基更溶于水,所以分子红两个甲基被醛基取代,溶解度增大,故 D 正确。 答案: BD (4)NaF 的熔点 的熔点 (填、 =或 ),其原因是 。 解析:两者均为离子化合物,且电荷数均为 1,但后者离子半径大,离子键较弱,因此

34、熔点较低。 答案: 两者均为离子化合物,且电荷数均为 1,但后者离子半径大,离子键较弱,因此熔点较低 13.化学与技术模块 电石浆是氯碱工业中的一种废弃物,其大致组成如下表所示: 成分 CaO SiO2 Al2O3 Fe2O3 MgO CaS 其它不溶于酸的物质 质量分数 (%) 65 66 3.5 5.0 1.5 3.5 0.2 0.8 0.2 1.1 1.0 1.8 23 26 用电石浆可生产无水 CaCl2,某化工厂设计了以下工艺流程: 已知氯化钙晶体化学式是: CaCl26H2O, H2S 是一种酸性气体,具有还原性 。 (1)反应器中加入的酸应选用 。 解析:因要生产 CaCl2,过

35、程中不引入新的杂化离子,所以应选用盐酸, 答案:盐酸 (2)脱色槽中应加入的物质 X是 ;设备 A的作用是 ;设备 B的名称是 ;设备 C 的作用是 。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进行溶液脱水。 A池后面接的是结晶池,故 A应为蒸发浓缩;从 B中有母液出来,故 B为过滤器。 B中得到晶体,所以需要脱水干燥,才能得到 CaCl2产品。 答案:活性炭 蒸发浓缩 过滤器 脱水干燥 (3)为了满足环保要求,需将废气 H2S通入吸收池,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吸收剂的是 。 A.水 B.浓硫酸 C.石灰乳 D.硝酸 解析: H2S 为酸性气体,应用碱液吸收, 答案: 石灰乳。 答案: C (4)将设备 B中产生的母液重新引入反应器的目的是 。 解析:设备 B中产生的母液含有氯化物,回收利用,可以降低废弃物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对母液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