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4052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5 分 )复数 z=i (1+i)(i 为虚数单位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 : z=i(1+i)= -1+i,故复数 z 对应的点为 (-1, 1),在复平面的第二象限, 答案: B. 2.(5 分 )某学校有男、女学生各 500 名,为了解男、女学生在学习兴趣与业余爱好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拟从全体学生中抽取 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则

2、宜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 ) A. 抽签法 B. 随机数法 C. 系统抽样法 D. 分层抽样法 解析 : 总体由男生和女生组成,比例为 500: 500=1: 1,所抽取的比例也是 1: 1. 故拟从全体学生中抽取 100 名学生进行调查,则宜采用的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法 . 答案: D 3.(5分 )在锐角 ABC 中,角 A, 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 b.若 2asinB= b,则角 A等于 ( ) A. B. C. D. 解析 : 在 ABC 中, 2asinB= b, 由正弦定理 = =2R 得: 2sinAsinB= sinB, sinA= ,又 ABC 为锐角三角形, A= . 答案

3、: D. 4.(5 分 )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x+2y 的最大值是 ( ) A. B. 0 C. D. 解析 : 作出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 得到如图的 ABC 及其内部,其中 A(- , -1), B( , ), C(2, -1) 设 z=F(x, y)=x+2y,将直线 l: z=x+2y 进行平移, 当 l 经过点 B 时,目标函数 z 达到最大值 z 最大值 =F( , )= 答案: C 5.(5 分 )函数 f(x)=2lnx 的图象与函数 g(x)=x2-4x+5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 ) A. 3 B. 2 C. 1 D. 0 解析 : 在同一坐标系下,画

4、出函数 f(x)=2lnx 的图象与函数 g(x)=x2-4x+5 的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两个函数图象共有 2 个交点 . 答案: B. 6.(5 分 )已知 , 是单位向量, ,若向量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解析 : 令 , , ,如图所示:则 , 又 ,所以点 C 在以点 D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上, 易知点 C 与 O、 D 共线时 达到最值,最大值为 +1,最小值为 -1,所以 的取值范围为 -1, +1. 答案: A. 7.(5 分 )已知棱长为 1 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 1 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是 ( ) A.

5、1 B. C. D. 解析 : 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当正视图为正方形时,其面积最小为 1;当正视图为对角面时,其面积最大为 . 因此满足棱长为 1 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 1 的正方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的范围为 . 因此可知: A, B, D 皆有可能,而 1,故 C 不可能 . 答案: C. 8.(5 分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AB=AC=4,点 P 是边 AB 边上异于 AB 的一点,光线从点 P出发,经 BC, CA 反射后又回到点 P(如图 ),若光线 QR 经过 ABC 的重心,则 AP 等于 ( ) A. 2 B. 1 C. D. 解析 :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

6、标系: 可得 B(4, 0), C(0, 4),故直线 BC 的方程为 x+y=4, ABC 的重心为 ( , ),设 P(a, 0),其中 0 a 4, 则点 P 关于直线 BC 的对称点 P1(x, y),满足 , 解得 ,即 P1(4, 4-a),易得 P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P2(-a, 0), 由光的反射原理可知 P1, Q, R, P2四点共线, 直线 QR 的斜率为 k= = ,故直线 QR 的方程为 y= (x+a), 由于直线 QR 过 ABC 的重心 ( , ),代入化简可得 3a2-4a=0, 解得 a= ,或 a=0(舍去 ),故 P( , 0),故 AP= 答案:

7、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考生作答 7 小题,第小题 5 分,共 35 分 .(一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 9, 10, 11 三题中任选两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两题记分 )(二 )必做题 (12 16题 )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直线 l: , (t 为参数 )过椭圆 C: (为参数 )的右顶点,则常数 a 的值为 . 解析 : 由直线 l: ,得 y=x-a,再由椭圆 C: ,得 , 2+ 2得, .所以椭圆 C: 的右顶点为 (3, 0). 因为直线 l 过椭圆的右顶点,所以 0=3-a,所以 a=3. 答案: 3. 10.(5 分 )已知 a, b, c R,

8、 a+2b+3c=6,则 a2+4b2+9c2的最小值为 . 解析 : a+2b+3c=6 , 根据柯西不等式,得 (a+2b+3c)2=(1a+12b+13c) 2(1 2+12+12)a2+(2b)2+(3c)2, 化简得 623(a 2+4b2+9c2),即 363(a 2+4b2+9c2), a 2+4b2+9c212 , 当且仅当 a: 2b: 3c=1: 1: 1 时,即 a=2, b=1, c= 时等号成立 由此可得:当且仅当 a=2, b=1, c= 时, a2+4b2+9c2的最小值为 12 答案: 12 点评: 本题给出等式 a+2b+3c=6,求式子 a2+4b2+9c2

9、的最小值 .着重考查了运用柯西不等式 11.(5 分 )如图,在半径为 的 O 中,弦 AB, CD 相交于点 P, PA=PB=2, PD=1,则圆心 O到弦 CD 的距离为 . 解析 : 由相交弦定理得, APPB=CPPD , 22=CP1 ,解得: CP=4,又 PD=1, CD=5 , 又 O 的半径为 ,则圆心 O 到弦 CD 的距离为 d= = = . 答案: . 12.(5 分 )若 ,则常数 T 的值为 . 解析 : = =9,解得 T=3, 答案: 3. 13.(5 分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 a=1, b=2,则输出的 a 的值为 . 解析 : 程序在运行过程

10、中各变量的聚会如下表示: 是否继续循环 a b 循环前 /1 2 第一圈 是 3 2 第二圈 是 5 2 第三圈 是 7 2 第四圈 是 9 2 第五圈 否 故最终输出的 a 值为 9. 答案: 9. 14.(5 分 )设 F1, F2是双曲线 C: (a 0, b 0)的两个焦点, P 是 C上一点,若|PF1|+|PF2|=6a,且 PF 1F2的最小内角为 30 ,则 C 的离心率为 . 解析 : 因为 F1、 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P 是双曲线上一点,且满足 |PF1|+|PF2|=6a, 不妨设 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一点,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PF1|-|PF2|=2a 所以 |

11、F1F2|=2c, |PF1|=4a, |PF2|=2a, PF 1F2的最小内角 PF 1F2=30 ,由余弦定理,|PF 2|2=|F1F2|2+|PF1|2-2|F1F2|PF1|cosPF 1F2, 即 4a2=4c2+16a2-2c4a , c 2-2 ca+3a2=0, c= a, 所以 e= = . 答案: . 15.(5 分 )设 Sn为数列 an的前 n 项和, Sn=(-1)nan- , n N*,则 (1)a3= ; (2)S1+S2+S 100= . 解析 : (1)由 , n N*, 当 n=1 时,有 ,得 . 当 n2 时, . 即 . 若 n 为偶数,则 .所以

12、 (n 为正奇数 ); 若 n 为奇数,则 = . 所以 (n 为正偶数 ).所以 (1) . 答案: - ; (2)因为 (n 为正奇数 ),所以 - , 又 (n 为正偶数 ),所以 . 则 . , . 则 . . 所以, S1+S2+S3+S4+S 99+S100 = = = = . 答案: . 16.(5 分 )设函数 f(x)=ax+bx-cx,其中 c a 0, c b 0. (1)记集合 M=(a, b, c)|a, b, c 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且 a=b,则 (a, b, c) M所对应的 f(x)的零点的取值集合为 . (2)若 a, b, c 是 ABC 的三条

13、边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 x (- , 1), f(x) 0; x R,使 ax, bx, cx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若 ABC 为钝角三角形,则 x (1, 2),使 f(x)=0. 解析 : (1)由集合 M 中的元素满足的条件,得到 ca+b=2a ,求得 的范围,解出函数f(x)=ax+bx-cx的零点,利用不等式可得零点 x 的取值集合; (2)对于 ,把函数式 f(x)=ax+bx-cx变形为,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证得结论成立; 对于 ,利用取特值法说明命题是正确的; 对于 ,由 ABC 为钝角三角形说明 f(2) 0,又 f(1) 0

14、,由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可得命题 正确 . 答案: (1)因为 c a,由 ca+b=2a ,所以 ,则 . 令 f(x)=ax+bx-cx= . 得 ,所以 .所以 0 x1. 故答案为 x|0 x1 ; (2)因为 , 又 , 所以对 x (- , 1), . 所以命题 正确; 令 x=-1, a=2, b=4, c=5.则 ax= , bx= , cx= .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 所以命题 正确; 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则 a2+b2-c2 0.f(1)=a+b-c 0, f(2)=a2+b2-c2 0. 所以 x (1, 2),使 f(x)=0. 所以命题 正确 . 答案: .

1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5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12 分 )已知函数 , . (I)若 是第一象限角,且 ,求 g( )的值; (II)求使 f(x)g (x)成立的 x 的取值集合 . 解析 : (I)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化简,得 f(x)= sinx,结合 解出 sin=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算出 cos= .由二倍角的余弦公式进行降次,可得 g(x)=1-cosx,即可算出 g()=1 -cos= ; (II)f(x)g(x) ,即 sinx1 -cosx,移项采用辅助角公式化简整理,得 2sin(x+ )1 ,再根据正

16、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使 f(x)g(x) 成立的 x 的取值集合 . 答案: sin(x - )=sinxcos -cosxsin = sinx- cosx, cos(x- )=cosxcos +sinxsin = cosx+ sinx, =( sinx- cosx)+( cosx+ sinx)=sinx, 而 =1-cosx. (I) , sin= ,解之得 sin= , 是第一象限角, cos= = , 因此, g()= =1-cos= , (II)f(x)g(x) ,即 sinx1 -cosx, 移项,得 sinx+cosx1 ,化简得 2sin(x+ )1 , sin(x+ )

17、 ,可得 +2kx+ +2k(k Z), 解之得 2kx+2k(k Z), 因此,使 f(x)g(x) 成立的 x 的取值集合为 x|2kx +2k(k Z). 18.(12 分 )某人在如图所示的直角边长为 4 米的三角形地块的每个格点 (指纵、横直线的交叉点以及三角形顶点 )处都种了一株相同品种的作物 .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一株该种作物的年收获 Y(单位: kg)与它的 “ 相近 ” 作物株数 X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这里,两株作物 “ 相近 ” 是指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 1 米 . (I)从三角形地块的内部和边界上分别随机选取一株作物,求它们恰 好 “ 相近 ” 的概率; (II

18、)在所种作物中随机选取一株,求它的年收获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 解析 : (I)确定三角形地块的内部和边界上的作物株数,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个数,即可求它们恰好 “ 相近 ” 的概率; (II)确定变量的取值,求出相应的概率,从而可得年收获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 答案: (I)所种作物总株数 N=1+2+3+4+5=15,其中三角形地块内部的作物株数为 3,边界上的作物株数为 12,从三角形地块的内部和边界上分别随机选取一株的不同结果有 =36种,选取的两株作物恰好 “ 相近 ” 的不同结果有 3+3+2=8, 从三角形地块的内部和边界上分别随机选取一株作物,求它们恰好 “ 相近 ” 的概率

19、为 = ; (II)先求从所种作物中随机选取一株作物的年收获量为 Y 的分布列 , P(Y=51)=P(X=1) , P(48)=P(X=2), P(Y=45)=P(X=3), P(Y=42)=P(X=4), 只需求出 P(X=k)(k=1, 2, 3, 4)即可 , 记 nk为其 “ 相近 ” 作物恰有 k 株的作物株数 (k=1, 2, 3, 4),则 n1=2, n2=4, n3=6, n4=3, 由 P(X=k)= 得 P(X=1)= , P(X=2)= , P(X=3)= = , P(X=4)= = , 所求的分布列为 , 数学期望为 E(Y)=51 +48 +45 +42 =46

20、19.(12 分 )如图,在直棱柱 ABCD-A1B1C1D1中, ADBC , BAD=90 , ACBD , BC=1, AD=AA1=3. ( )证明: ACB 1D; ( )求直线 B1C1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 解析 : (I)根据直棱柱性质,得 BB1 平面 ABCD,从而 ACBB 1,结合 BB1BD=B ,证出 AC平面 BB1D,从而得到 ACB 1D; (II)根据题意得 ADB 1C1,可得直线 B1C1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即为直线 AD 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 .连接 A1D,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证出 AD1 平面 A1B1D,从而可得 AD1

21、B 1D.由ACB 1D,可得 B1D 平面 ACD1,从而得到 ADB 1与 AD 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互余 .在直角梯形ABCD 中,根据 RtABCRtDAB ,算出 AB= ,最后在 RtAB 1D 中算出 B1D= ,可得cosADB 1= ,由此即可得出直线 B1C1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 答案: (I)BB 1 平面 ABCD, AC 平面 ABCD, ACBB 1, 又 ACBD , BB1、 BD 是平面 BB1D 内的相交直线 , AC 平面 BB1D, B 1D 平面 BB1D, ACB 1D; (II)ADBC , B1C1BC , ADB 1C1,

22、由此可得:直线 B1C1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等于直线 AD 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 (记为 ) ,连接A1D, 直棱柱 ABCD-A1B1C1D1中, BAD=B 1A1D1=90 , B 1A1 平面 A1D1DA,结合 AD1 平面 A1D1DA,得 B1A1AD 1 又 AD=AA 1=3, 四边形 A1D1DA 是正方形,可得 AD1A 1D B 1A1、 A1D 是平面 A1B1D 内的相交直线, AD 1 平面 A1B1D,可得 AD1B 1D, 由 (I)知 ACB 1D,结合 AD1AC=A 可得 B1D 平面 ACD1,从而得到 ADB 1=90 - , 在直角梯形 A

23、BCD 中, ACBD , BAC=ADB ,从而得到 RtABCRtDAB 因此, ,可得 AB= = 连接 AB1,可得 AB 1D 是直角三角形, B 1D2=B1B2+BD2=B1B2+AB2+BD2=21, B1D= , 在 RtAB 1D 中, cosADB 1= = = , 即 cos(90 -)=sin= ,可得直线 B1C1与平面 AC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 20.(13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将从点 M 出发沿纵、横方向到达点 N 的任一路径称为M 到 N 的一条 “L 路径 ” .如图所示的路径 MM1M2M3N与路径 MN1N 都是 M 到 N 的 “

24、L 路径 ” .某地有三个新建居民区,分别位于平面 xOy 内三点 A(3, 20), B(-10, 0), C(14, 0)处 .现计划在 x 轴上方区域 (包含 x 轴 )内的某一点 P 处修建一个文化中心 . (I)写出点 P 到居民区 A 的 “L 路径 ” 长度最小值的表达式 (不要求证明 ); (II)若以原点 O 为圆心,半径为 1 的圆的内部是保护区, “L 路径 ” 不能进入保护区,请确定点 P 的位置,使其到三个居民区的 “L 路径 ” 长度之和最小 . 解析 : (I)根据 “L 路径 ” 的定义,可得点 P 到居民区 A 的 “L 路径 ” 长度最小值; (II)由题意

25、知,点 P到三个居民区的 “L 路径 ” 长度之和的最小值为点 P到三个居民区的 “L路径 ” 长度最小值之和 (记为 d)的最小值,分类讨论,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点P 的坐标 . 答案: 设点 P 的坐标为 (x, y),则 (I)点 P 到居民区 A 的 “L 路径 ” 长度最小值为 |x-3|+|y-20|, y 0, +) ; (II)由题意知,点 P到三个居民区的 “L 路径 ” 长度之和的最小值为点 P到三个居民区的 “L路径 ” 长度最小值之和 (记为 d)的最小值 , 当 y1 时, d=|x+10|+|x-14|+|x-3|+2|y|+|y-20|, d 1(x)=

26、|x+10|+|x-14|+|x-3|x+10|+|x -14|24 , 当且仅当 x=3 时, d1(x)=|x+10|+|x-14|+|x-3|的最小值为 24, d 2(y)=2|y|+|y-20|21 , 当且仅当 y=1 时, d2(y)=2|y|+|y-20|的最小值为 21, 点 P 的坐标为 (3, 1)时,点 P 到三个居民区的 “L 路径 ” 长度之和的最小,且最小值为 45; 当 0y1 时,由于 “L 路径 ” 不能进入保护区,d=|x+10|+|x -14|+|x-3|+1+|1-y|+|y|+|y-20|, 此时 d1(x)=|x+10|+|x-14|+|x-3|,

27、 d2(y)=1+|1-y|+|y|+|y-20|=22-y21 , 由 知 d1(x)=|x+10|+|x-14|+|x-3|24 , d 1(x)+d2(y)45 ,当且仅当 x=3, y=1 时等号成立 , 综上所述,在点 P(3, 1)处修建文化中心,可使该文化中心到三个居民区的 “L 路径 ” 长度之和最小 . 21.(13 分 )过抛物线 E: x2=2py(p 0)的焦点 F 作斜率率分别为 k1, k2的两条不同直线 l1,l2,且 k1+k2=2.l1与 E 交于点 A, B, l2与 E交于 C, D,以 AB, CD 为直径的圆 M,圆 N(M, N为圆心 )的公共弦所在

28、直线记为 l. ( )若 k1 0, k2 0,证明: ; ( )若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求抛物线 E 的方程 . 解析 : () 由抛物线方程求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写出两条直线的方程,由两条直线方程和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圆 M 和圆 N 的圆心 M 和 N 的坐标,求出向量 和 的坐标,求出数量积后转化为关于 k1和 k2的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后可证得结论; () 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出圆 M和圆 N的直径,结合 () 中求出的圆 M和圆 N的圆心的坐标,写出两圆的方程,作差后得到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点 M到直线 l 的距离,利用 k1+k2

29、=2 转化为含有一个未知量的代数式,配方后求出最小值,由最小值等于 求出 p 的值,则抛物线 E 的方程可求 . 答案: (I) 由题意,抛物线 E 的焦点为 ,直线 l1的方程为 . 由 ,得 . 设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1, y1), (x2, y2),则 x1, x2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 从而 x1+x2=2pk1, . 所以点 M 的坐标为 , . 同理可得点 N 的坐标为 , . 于是 . 由题设 k1+k2=2, k1 0, k2 0, k1k 2,所以 0 . 故 . () 由抛物线的定义得 , , 所以 ,从而圆 M 的半径 . 故圆 M 的方程为 , 化简得

30、 . 同理可得圆 N 的方程为 于是圆 M,圆 N 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 l 的方程为 . 又 k2-k10 , k1+k2=2,则 l 的方程为 x+2y=0. 因为 p 0,所以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 . 故当 时, d 取最小值 .由题设 ,解得 p=8. 故所求抛物线 E 的方程为 x2=16y. 22.(13 分 )已知 a 0,函数 . ( )记 f(x)在区间 0, 4上的最大值为 g(a),求 g(a)的表达式; ( )是否存在 a 使函数 y=f(x)在区间 (0, 4)内的图象上存在两点,在该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 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1、. 解析 : (I)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分类讨论,结合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可得 g(a)的表达式; (II)利用曲线 y=f(x)在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建立方程,从而可转化为集合的运算,即可求得结论 . 答案: (I)当 0xa 时, ;当 x a 时, , 当 0xa 时, , f(x)在 (0, a)上单调递减; 当 x a 时, , f(x)在 (a, +) 上单调递增 . 若 a4 ,则 f(x)在 (0, 4)上单调递减, g(a)=f(0)= , 若 0 a 4,则 f(x)在 (0, a)上单调递减,在 (a, 4)上单调递增 , g(a)=maxf(0) , f(4)

32、 f(0) -f(4)= = , 当 0 a1 时, g(a)=f(4)= ;当 1 a 4 时, g(a)=f(0)= , 综上所述, g(a)= ; (II)由 (I)知,当 a4 时, f(x)在 (0, 4)上单调递减,故不满足要求; 当 0 a 4 时, f(x)在 (0, a)上单调递减,在 (a, 4)上单调递增,若存在 x1, x2 (0, 4)(x1 x2),使曲线 y=f(x)在 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 x1 (0, a), x2 (a, 4),且 f(x 1)f(x 2)=-1, =-1, , x 1 (0, a), x2 (a, 4), x 1+2a (2a, 3a), ( , 1), 成立等价于 A=(2a, 3a)与 B=( , 1)的交集非空 , , 当且仅当 0 2a 1,即 时, AB , 综上所述,存在 a 使函数 y=f(x)在区间 (0, 4)内的图象上存在两点,在该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且 a 的取值范围是 (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