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4053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5 分 )复数的 Z=-1-2i(i 为虚数单位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 : Z=-1-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 (-1, -2)位于第三象限 . 答案: C. 2.(5 分 )设点 P(x, y),则 “x=2 且 y=-1” 是 “ 点 P 在直线 l: x+y-1=0上 ”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

2、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 x=2 且 y=-1” 可以得到 “ 点 P 在直线 l: x+y-1=0 上 ” , 当 “ 点 P 在直线 l: x+y-1=0 上 ” 时,不一定得到 x=2 且 y=-1, “x=2 且 y=-1” 是 “ 点 P 在直线 l: x+y-1=0 上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3.(5 分 )若集合 A=1, 2, 3, B=1, 3, 4,则 AB 的子集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16 解析 : A=1 , 2, 3, B=1, 3, 4, AB=1 , 3,则 AB 的子集个数为

3、22=4. 答案: C 4.(5 分 )双曲线 x2-y2=1 的顶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 ( ) A. B. C. 1 D. 解析 : 双曲线 x2-y2=1 的顶点坐标 (1, 0),其渐近线方程为 y=x ,所以所求的距离为= . 答案: B. 5.(5 分 )函数 f(x)=ln(x2+1)的图象大致是 ( ) A. B. C. D. 解析 : 由题意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 R, f( -x)=ln(x2+1)=f(x), 函数为偶函数, 故可排除 C,由 f(0)=ln1=0,可排除 B、 D. 答案: A 6.(5 分 )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2x+y 的最大值和最

4、小值分别为 ( ) A. 4 和 3 B. 4 和 2 C. 3 和 2 D. 2 和 0 解析 : 满足约束条件 的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 在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 , 平移直线 2x+y=0,经过点 N(1, 0)时, 2x+y 最小,最小值为: 2, 则目标函数 z=2x+y 的最小值为 2. 经过点 M(2, 0)时, 2x+y 最大,最大值为: 4,则目标函数 z=2x+y 的最大值为: 4. 答案: B. 7.(5 分 )若 2x+2y=1,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2 B. -2, 0 C. -2, +) D. (- , -2 解析 : 1=2 x+2y2(2 x2

5、y) ,变形为 2x+y ,即 x+y -2,当且仅当 x=y 时取等号 .则x+y 的取值范围是 (- , -2. 答案: D. 8.(5 分 )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如果输入某个正整数 n 后,输出的S (10, 20),那么 n 的值为 (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 框图首先给累加变量 S 赋值 0,给循环变量 k 赋值 1, 输入 n 的值后,执行 S=1+20=1 , k=1+1=2; 判断 2 n 不成立,执行 S=1+21=3 , k=2+1=3; 判断 3 n 不成立,执行 S=1+23=7 , k=3+1=4; 判断 4 n 不成

6、立,执行 S=1+27=15 , k=4+1=5. 此时 S=15 (10, 20),是输出的值,说明下一步执行判断时判断框中的条件应该满足, 即 5 n 满足,所以正整数 n 的值应为 4. 答案: B. 9.(5分 )将函数 f(x)=sin(2x+ )( )的图象向右平移 ( 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 g(x)的图象,若 f(x), g(x)的图象都经过点 P( ),则 的值可以是 ( ) A. B. C. D. 解析 : 函数 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g(x)=sin(2x+ -2) , 因为两个函数都经过 P(0, ),所以 , , 所以 g(x)=sin(2x+ -2) , sin(

7、 -2)= , 1,所以 -2=2k+ , = -k ,与选项不符舍去, -2=2k+ , k Z,当 k=-1 时, = . 答案: B. 10.(5 分 )在四边形 ABCD 中, =(1, 2), =(-4, 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 ) A. B. C. 5 D. 10 解析 : 因为在四边形 ABCD 中, , , =0, 所以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又 , , 该四边形的面积: = =5. 答案: C. 11.(5 分 )已知 x 与 y 之间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假设根据上表数据所得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 = x+ 中的前两组数据 (1, 0)和 (2, 2)求得的直线

8、方程为 y=bx+a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A. b , a B. b , a C. b , a D. b , a 解析 : 由题意可知 n=6, = = = , = = , 故 =91-6 =22, =58-6 = , 故可得 = = , = = - = , 而由直线方程的求解可得 b= =2,把 (1, 0)代入可得 a= -2, 比较可得 b , a , 答案: C 12.(5 分 )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R, x0(x00 )是 f(x)的极大值点,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x R, f(x)f(x 0) B. -x0是 f(-x)的极小值点 C. -x0是 -f

9、(x)的极小值点 D. -x0是 -f(-x)的极小值点 解析 : 对于 A 项, x0(x00) 是 f(x)的极大值点,不一定是最大值点,因此不能满足在整个定义域上值最大; 对于 B 项, f(-x)是把 f(x)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因此, -x0是 f(-x)的极大值点; 对于 C 项, -f(x)是把 f(x)的图象关于 x 轴对称,因此, x0是 -f(x)的极小值点; 对于 D 项, -f(-x)是把 f(x)的图象分别关于 x 轴、 y 轴做对称,因此 -x0是 -f(-x)的极小值点 . 答案: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分 . 13.(4 分 )已知

10、函数 f(x)= ,则 f(f( )= . 解析 : 因为 ,所以 f( )= =-1,所以=f(-1)=2(-1)3=-2. 答案: -2. 14.(4 分 )利用计算机产生 0 1 之间的均匀随机数 a,则事件 “3a -1 0” 发生的概率为 . 解析 : 3a-1 0 即 a ,则事件 “3a -1 0” 发生的概率为 P= = . 答案: . 15.(4 分 )椭圆 : =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焦距为 2c,若直线 y=与椭圆 的一个交点 M 满足 MF 1F2=2MF 2F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解析 : 如图所示, 由直线 可知倾斜角 与斜率 有关

11、系 =tan , =60. 又椭圆 的一个交点满足 MF 1F2=2MF 2F1, , . 设 |MF2|=m, |MF1|=n,则 ,解得 . 该椭圆的离心率 e=. 答案: . 16.(4 分 )设 S, T 是 R 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存在一个从 S 到 T 的函数 y=f(x)满足: (i)T=f(x)|x S; (ii)对任意 x1, x2 S,当 x1 x2时,恒有 f(x1) f(x2),那么称这两个集合 “ 保序同构 ” ,现给出以下 3 对集合: A=N , B=N*; A=x| -1x3 , B=x|-8x10 ; A=x|0 x 1, B=R. 其中, “ 保序同构 ”

12、的集合对的序号是 .(写出 “ 保序同构 ” 的集合对的序号 ). 解析 : 对于命题 中的两个集合,可取函数 f(x)=2x, x N,是 “ 保序同构 ” ; 对于命题 中的两个集合,可取函数 (-1x3) ,是 “ 保序同构 ” ; 对于命题 中的两个集合,可取函数 (0 x 1),是 “ 保序同构 ”. 答案: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4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12 分 )已知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1,前 n 项和为 Sn. ( )若 1, a1, a3成等比数列,求 a1; ( )若 S5 a1a9,求 a1的取值范围 . 解

13、析 : (I)利用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1,且 1, a1, a3成等比数列,建立方程,即可求 a1; (II)利用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1,且 S5 a1a9,建立不等式,即可求 a1的取值范围 . 答案: (I) 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1,且 1, a1, a3成等比数列, , , a 1=-1 或 a1=2; (II) 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1,且 S5 a1a9, , , -5 a1 2. 18.(12 分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PD 平面 ABCD, ABDC , ABAD , BC=5, DC=3, AD=4,PAD=60 . ( )当正视方向与向量

14、 的方向相同时,画出四棱锥 P-ABCD 的正视图 (要求标出尺寸,并写出演算过程 ); ( )若 M 为 PA 的中点,求证: DM 平面 PBC; ( )求三棱锥 D-PBC 的体积 . 解析 : () 在梯形 ABCD 中,作 CEAB , E 为垂足,则四边形 ADCE 为矩形,可得 AE=CD=3.由勾股定理求得 BE=3, 可得 AB=6.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得 PD=ADtan60 的值,从而得到四棱锥 P-ABCD 的正视图 . () 取 PB 得中点为 N,证明 MNCD 为平行四边形,故 DMCN. 再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故 DM 平面 PBC. () 根

15、据三棱锥 D-PBC 的体积 VD-PBC=VP-BCD= SBCD PD= (S 梯形 ABCD-SABD )PD ,运算求得结果 . 答案: () 在梯形 ABCD 中,作 CEAB , E 为垂足,则四边形 ADCE 为矩形, AE=CD=3. 直角三角形 BCE 中, BC=5 , CE=AD=4,由勾股定理求得 BE=3, AB=6. 在直角三角形 PAD 中, PAD=60 , AD=4, PD=ADtan60=4 , 四棱锥 P-ABCD 的正视图如图所示: ()M 为 PA 的中点,取 PB 得中点为 N,则 MN平行且等于 AB, 再由 CD 平行且等于 AB,可得 MN 和

16、 CD 平行且相等,故 MNCD为平行四边形,故 DMCN. 由于 DM 不在平面 PBC 内,而 CN 在平面 PBC 内,故 DM 平面 PBC. () 三棱锥 D-PBC 的体积 VD-PBC=VP-BCD= SBCD PD= (S 梯形 ABCD-SABD ) PD= -4 =8 . 19.(12 分 )某工厂有 25 周岁以上 (含 25 周岁 )工人 300 名, 25周岁以下工人 200名 .为研究工人的日平均生产量是否与年龄有关,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 100 名工人,先统计了他们某月的日平均生产件数,然后按工人年龄在 “25 周岁以上 (含 25 周岁 )” 和 “

17、25周岁以下 ” 分为两组,再将两组工人的日平均生产件数分为 5 组: 50, 60), 60, 70), 70,80), 80, 90), 90, 100)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 ( )从样本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 60 件的工人中随机抽取 2 人,求至少抽到一名 “25 周岁以下组 ” 工人的概率; ( )规定日平均生产件数不少于 80 件者为 “ 生产能手 ” ,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完成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90%的把握认为 “ 生产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 ?附:(注:此公式也可以写成 k2=) 解析 : (I)由分层抽样的特点可得样本中有 25 周岁以上、下组

18、工人人数,再由所对应的频率可得样本中日平均生产件数不足 60 件的工人中, 25 周岁以上、下组工人的人数分别为 3, 2,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答案; (II)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 “25 周岁以上组 ” 中的生产能手的人数,以及 “25 周岁以下组 ” 中的生产能手的人数,据此可得 22 列联表,可得k21.79 ,由 1.79 2.706,可得结论 . 答案: (I)由已知可得,样本中有 25 周岁以上组工人 100 =60 名, 25 周岁以下组工人 100 =40 名, 所以样本中日平均生产 件数不足 60 件的工人中, 25 周岁以上组工人有 600.05=3( 人 ), 25

19、周岁以下组工人有 400.05=2( 人 ), 故从中随机抽取 2 名工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 =10 种, 其中至少 1 名 “25 周岁以下组 ” 工人的结果共 + =7 种, 故所求的概率为: ; (II)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 100 名工人中, “25 周岁以上组 ” 中的生产能手有600.25=15( 人 ), “25 周岁以下组 ” 中的生产能手有 400.375=15( 人 ),据此可得 22 列联表如下: 所以可得 = =1.79 , 因为 1.79 2.706,所以没有 90%的把握认为 “ 生产能手与工人所在的年龄组有关 ”. 20.(12 分 )如图,抛物线 E:

20、y2=4x 的焦点为 F,准线 l 与 x 轴的交点为 A.点 C在抛物线 E上,以 C 为圆心, |CO|为半径作圆,设圆 C 与准线 l 交于不同的两点 M, N. ( )若点 C 的纵坐标为 2,求 |MN|; ( )若 |AF|2=|AM| |AN|,求圆 C 的半径 . 解析 : (I)由抛物线的方程表示出焦点 F 的坐标及准线方程,求出 C 到准线的距离,再利用圆中弦长公式即可求出 |MN|的长; (II)设 C( , y0),表示出圆 C 的方程方程,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组成方程组,设 M(-1,y1), N(-1, y2),利用韦达定理表示出 y1y2,利用 |AF|2=|AM|

21、AN| ,得 |y1y2|=4,解得 C 的纵坐标,从而得到圆心 C 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 |OC|的长,即为圆的半径 . 答案: (I)抛物线 E: y2=4x 的准线 l: x=-1, 由点 C 的纵坐标为 2,得 C(1, 2),故 C 到准线的距离 d=2,又 |OC|= , |MN|=2 = =2. (II)设 C( , y0),则圆 C 的方程为 (x- )2+(y-y0)2= , 即 x2- +y2-2y0y=0,由 x=-1 得 y2-2y0y+1+ =0, 设 M(-1, y1), N(-1, y2),则 , 由 |AF|2=|AM|AN| ,得 |y1y2|=4,

22、1+ =4,解得 y0= ,此时 0 圆心 C 的坐标为 ( , ), |OC|2= ,从而 |OC|= .即圆 C 的半径为 . 21.(12 分 )如图,在等腰直角 OPQ 中, POQ=90 , OP=2 ,点 M 在线段 PQ 上, ( )若 OM= ,求 PM 的长; ( )若点 N 在线段 MQ 上,且 MON=30 ,问:当 POM 取何值时, OMN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面积的最小值 . 解析 : () 在 OMP 中,利用 OPM=45 , OM= , OP=2 ,通过余弦定理,求 PM 的长; () 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ON、 OM,表示出 OMN 的面积,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

23、函数化简函数我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通过角 的范围,得到相位的范围,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值域求解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求出面积的最小值 . 答案: () 在 OMP 中, OPM=45 , OM= , OP=2 , 由余弦定理可得, OM2=OP2+MP2-2OPMPcos45 ,解得 PM 的长为 1 或 3; () 设 POM= , 060 ,在 OMP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 OM= , 同理, ON= = , 故 = = = = = = 因为 060 ,所以 302+30150 , 所以当 =30 时, sin(2+30) 的最大值为 1, 此时, OMN 的面积最小,面积的最小值

24、 . 22.(14 分 )已知函数 f(x)=x-1+ (a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 ( )若曲线 y=f(x)在点 (1, f(1)处的切线平行于 x 轴,求 a 的值; ( )求函数 f(x)的极值; ( )当 a=1 时,若直线 l: y=kx-1 与曲线 y=f(x)没有公共点,求 k 的最大值 . 解析 : () 依题意, f(1)=0 ,从而可求得 a 的值; ()f(x)=1 - ,分 a0 时 a 0讨论,可知 f(x)在 (- , lna)上单调递减,在 (lna,+) 上单调递增,从而可求其极值; () 令 g(x)=f(x)-(kx-1)=(1-k)x+ ,则直

25、线 l: y=kx-1 与曲线 y=f(x)没有公共点 方程 g(x)=0 在 R 上没有实数解 .分 k 1 与 k1 讨论即可得答案 . 答案: () 由 f(x)=x-1+ ,得 f(x)=1 - ,又曲线 y=f(x)在点 (1, f(1)处的切线平行于 x 轴, f(1)=0 ,即 1- =0,解得 a=e. ()f(x)=1 - , 当 a0 时, f(x) 0, f(x)为 (- , +) 上的增函数,所以 f(x)无极值; 当 a 0 时,令 f(x)=0 ,得 ex=a, x=lna, x (- , lna), f(x) 0; x (lna, +) , f(x) 0; f(x

26、) 在 (- , lna)上单调递减,在 (lna, +) 上单调递增, 故 f(x)在 x=lna 处取到极小值,且极小值为 f(lna)=lna,无极大值 . 综上,当当 a0 时, f(x)无极值;当 a 0 时, f(x)在 x=lna 处取到极小值 lna,无极大值 . () 当 a=1 时, f(x)=x-1+ ,令 g(x)=f(x)-(kx-1)=(1-k)x+ , 则直线 l: y=kx-1 与曲线 y=f(x)没有公共点,等价于方程 g(x)=0 在 R 上没有实数解 . 假设 k 1,此时 g(0)=1 0, g( )=-1+ 0, 又函数 g(x)的图象连续不断,由零点存在定理可知 g(x)=0 在 R 上至少有一解,与 “ 方程g(x)=0 在 R 上没有实数解 ” 矛盾,故 k1. 又 k=1 时, g(x)= 0,知方程 g(x)=0 在 R 上没有实数解,所以 k的最大值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