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4055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消费者说,我只喜欢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有企业认为,通过广告遍撒鱼饵,有“鱼”上钩。企业就赚钱了。这说明 A.消费者不能盲从广告 B.广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C.明星代言可能提升企业诚信度 D.代言明里的声音决定产品的声誉 解析: 广告对企业的成功经营有重要影响,但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经营战略正确的前提下,企业成功经营,主要应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竟争优势,故 B 不选,广告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而不

2、是诚信度,故 C 不选: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主要应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明星代言的声誉并不能决定产品的声誉,故 D 不选,A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之。 答案: A 2.图 1 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的现象。“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对此,正确说法是 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违背价值规律 价格处于低谷 时,生猪处于卖方市场 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 缓解“价高伤民、价贱伤农”问题要加强宏观调控 A. B. C. D. 解析: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故不选,买方市场,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下有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

3、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显然,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买方市场,而不是卖方市场,故不选,均正确切题,故选 D 答案: D 3.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奖可 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关 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 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B.对无需报销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 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 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 解析: 发票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推行刮奖发票,主要是为了撅少税收流失,并不是为了促进消费,故 A 不选,发票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故 B 说法不恰当,提供刮奖发票户并不会显著增强

4、餐馆的竟争力,故 C 不选,只有 D 正确切题,故选之。 答案: D 4.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国家福利支出、放松外汇管制、促进自由贸易等经济政策 .使得英国当时的经济模式趋向于 A.德国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韩国模式 解析: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好处在于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材料中英国的做法,显然是在强调市场的作用,减少国家管制,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符合美国模式的特点,故选 B。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以日本、鲜国为代表的市

5、场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特征明显,故 A、 C、 D 均不合题意。 答案: B 5.2012 年 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强调,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网络用户必须实名注册,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予以制止。该决定旨在 A.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 B.扩张政府的管制权力 C.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 D.增强公民信息透明度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意,把握材料的主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旨在保护公民个人的电子信息安 全,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 A 正确切题, B、 C、 D 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A 6.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

6、权力机关,是民意的集合体。 表 1 全国人大代表来源变化表 表 1 反映 A.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在逐步增加 B.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发生改变 C.全国人大的组织原则发生变化 D.全国人大代表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材科中可以看出,第十二届代表中,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女性代表比例增加,党政干部代表比例减少,这说明了代表结构的优化, D 正确切题, A、 B、 C 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 D 7.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其基础是普通公众,目的在于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目前,我国每年出境游 8 000 万人次以上

7、,普通游客的言行可以带来公共外交的效果,如举止有度、谈吐得体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有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政 治生活的体现 公共外交表明公众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普通公众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参加者 公共外交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A. B. C. D. 解析: 国家利益高于公众利益,说法错误;国际关系包含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普通公众并不是国际关系的参加者,故不选;均正确切题,故选 B。 答案: B 8.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

8、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B. C. D. 解析: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会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故不选;主流媒体的宣传会影响,但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故不选, 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

9、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解析: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 A 不选,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文学创作并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 个人实践活动,故 B 不选;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故 D 不选, C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0.唯物辩证法要求找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

10、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解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A 与题意不符;“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即做官与发财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既然做官就不要想发财 了,显然, B 也不合题意。C 体现了全面的观点,但没有体现出重点论,故不选;老虎、苍蝇一起打,既抓住了重点,又坚持了两点论,故选 D。 答案: D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 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 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 1995 年

11、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回答 11-12 题。 11.关于这一段历史, 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 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 193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 A 说法错误,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属于量变,而非质变,故 B 不选,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日之间的矛盾

12、便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 D 不选,只有 C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之。 答案: C 12.安倍晋三的言沦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解析: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材料中安倍晋三的言论,否认历史,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显然,这是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 A,其余选项均不合题意。 答案: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52 分) l3.( 28 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 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l)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根据图 2,概括 l996-2010 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4 分) (2)从 2010 年到 2020 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 45 逐步增加到 65 % ,居民收入年均 增长率应 (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4 分) (3)如何通过国民收

14、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6 分)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14 分) 答案: 答案示例一 : 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 答案示例二 : 1996 2007 年,居民收入分配额呈下降趋势; 2007 年后,居民收入分配额有所增长和波动 .但仍低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水平。 (2)大于 (3)答案示例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答案示例 是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15、社会历史的发展。 (亦可从社会发展规律或主要矛盾角度回答) 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坚待党的群众路线的需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解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亦可从群众观点角度回答) 是我们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析: 本题( l)问属于图表型试题的试题,关键是要认真审题,认真研读图表的各种信息,找准要对比的指标,从而准确获取和解读图表的信息,搞清图表所要反映的问题,就本问而言,对居民收入分配份额这

16、一指标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便不难得出其变化趋势。第( 2)问相对较易,若居民收入分配所占份额从 45%逐步增加到 65%,显然其增长率相对较快,应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第( 3)问主要考查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问题的措施,比较基础,考生只要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便不难答出本题。第( 4 )问知识范围限定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即本题应从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中搜索答案要点,另外,再依据设问中“增加居民收入”这一信息可知,本问主要应从社会发展规律、群众观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 14.(2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

17、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2012 年 12 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 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勒俭节约,严格通守康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举措进行评论。( 12 分) (2)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12分) 答案: 中国共产党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政府贯彻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

18、有关规定,有助于建设清正廉洁、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增强政府的权威。 反对铺张浪费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杜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2) 答案示例一 :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 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答案示例二 : 人创进造化,文化影响人。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 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 解析: (1)问限定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应从材料中看到,材料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材料中“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一信息,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 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这一信息,主要体现了政府的宗旨、政府的权威,“崇廉尚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一信息,主要说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本 题第 (2)问,知识指向明确,相对较易,考生首先应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对应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