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重庆卷 )生物 一、选择题 (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 ) 1.(6 分 )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 DNA 和 RNA 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解析: A、人体活细胞中有机物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水的含量又最高,故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A 正确; B、 DNA 和 RNA 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共有的碱基为 A、 C、 G, DNA 特有的为 T,RNA 特有的为 U, B 错误; C、在细胞中多糖可
2、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成糖脂, C 错误; D、蛋白质区别于脂肪的特有元素是氮,而脂质有的则含有氮元素,如磷脂, D 错误 。 答案 : A. 2.(6 分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 T 淋巴细胞 B. 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 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 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解析: A、 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 B 细胞,故 A 错误; B、在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中,可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而胰蛋白酶是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用于
3、分离细胞的,故 B 错误; C、杂交瘤细胞同时具有效应 B 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故 C 错误; D、 过程表示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骨髓瘤细胞,故 D 正确 。 答案: D. 3.(6 分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CO3 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解析: A、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也含有蛋白质,因此在其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A 正确; B、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光学
4、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B 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 CO2,因此不能根据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 来判断其呼吸方式, C 错误; D、无水 Na2CO3 可以与 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 10H2O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 D 正确 。 答案: C. 4.(6 分 )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 (超敏 )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
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 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 A 错误; B、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 B 正确; C、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 T 细胞分泌的, C 错误;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 D 错误 。 答案: B. 5.(6 分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 “取材 消毒 愈伤组织培养 出芽 生根 移栽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
6、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 组织培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 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解析: A、消毒指用比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A 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含有细胞壁,加入细胞融合诱导剂不会诱导细胞融合,因此不会得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B 错误; C、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后,一般先形成芽,再形成根,而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正确; 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当生长素用量 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例高
7、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D 正确 。 答案 : B. 6. (6 分 )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 O2 释放增多 B. t2t3,暗反应 (碳反应 )限制光合作用 。 若在 t2 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 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ADP 和 Pi 含量升高, C3 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解析: A、水的光解、 O2 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
8、是叶绿体基质, A 错误; B、 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 CO2 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 B 错误; C、 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 ATP 和 ADP 的转化, H和 ATP 不再积累,导致光反应速率加快, C 错误; D、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 ATP 合成受阻, ATP 含量减少,ADP 和 Pi 含量升高,被还原的 C3 化合物减少,而有机物不断被合成淀粉等的消耗暂时不变,所以直 接产物有机物含量降低, D 正确 。 答案 :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4 分 ) 7.(3 分 )I.马拉
9、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_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_的特点 。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_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_。 II.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
10、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_。 图中 。 oa,物种 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 的 _; bc,物种 逐渐消失,物种 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 能耐受 弱_; 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 解析: I.(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的原因,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心脏本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果,因此这属
11、于神经体液调节;运动员运动停止后心跳不能立即恢复是因为激素调节有着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 (2)体温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而人体大量出汗的时候会排出许多的水分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 。 (3)跑步疲劳了却还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 。 II.(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样方法 。 种群密度 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以上分析可知: 是一年生的草本、 是多年生的草本、 是灌木,当 消失后, 在与 共同生长时密度逐渐降低以趋稳定,即能在灌木丛中生活,说明 能耐受弱光;在群落的演替
12、中,在条件适宜时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 。 (2)当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后,会增加植被对大气中碳元素 (CO2)的固定,达到在经济收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 答案 : I.(1)神经和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 渗透压 (3)大脑皮层 II.(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乔木 (2)碳元素 (CO2) 8.(20 分 )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_;母亲的基因型是_ (用 A、 a 表示 );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 ,结果用分数
13、表示 ),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_自由组合 。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 (由 146 个氨基酸组成 )在患者体内为仅含 45 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 。 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_,由此导致正常mRNA 第 _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 DNA 单链探针与_进行杂交 。 若一种他安贞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 _种探针 。 若改致病基因转录的 mRNA 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 _;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_技术 。 解析: (1)若弟弟与人
14、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因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 ,即a= , A= ,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 AA= , aa= ,Aa= ,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其比例为AA=AA(AA+Aa)= ,同理 Aa= ,又因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所以人群中表现 型正常的女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也是 Aa= 、 AA= ,这样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父母基因型组合概率为 Aa Aa,产生 aa 的概率为;在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性染色体 X 和Y 与常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含 X 和 Y 的精子量相等 。 (2)碱基组成或者位置的改变都有可能改
15、变密码子的种类,这属于基因突变 。 仅含有前 45 个氨基酸说明之后的氨基酸并未合成,即第 46 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 DNA 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 (待测基因 )进 行杂交 。 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需要诊断 A 和 a 两种基因,即需要 2 种检测基因的探针 。 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 mRNA 分子为“ACUUAG”,则对应的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为 “TGAATC”(或是对应的链为“ACTTAG”),所以探针碱基序列应与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所以应为ACTTAG(或 TGAATC);为制备
16、大量探针,可用 PCR 技术 。 答案 :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基因突变 46 (3)目的基因 (待测基因 ) 2 ACTTAG(TGAATC) PCR 9.(14 分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 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 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 (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 )、 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 +L天冬酰胺酶 +
17、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 L天冬酰胺含量 。 实验结果 (如下表 ) 实验分组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缺乏 对照组正常缺乏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_特性;表中 应为 _;对照组细胞内 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_。 解析: (1)根据生物学实验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组:培养基 +L天冬酰胺酶 +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培养基 +L天冬酰胺
18、酶 +正常细胞,由于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这种氨基酸,增殖被抑制,而对照组的正常细胞能合成天冬酰胺,所以能正常增殖,实验组的培养液和细胞内没有天冬酰胺,对照组的细胞内含有,而培养液中没有天冬酰胺,在这个实验中, 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免疫反应反应,外源性酶是蛋白质作为抗原而存在,进入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失去疗效,多次注射,机体中有记忆细胞,当外源性酶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作用更快,更强,故疗效降低;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在消化道内,酶作为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失活而失去疗效 。 (3)根据实验结果,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的特性 。 故答案为: (1)L天冬酰胺酶 +正 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 L天冬酰胺酶 (有合成 L天冬酰胺的酶 ) (2)免疫 (拮抗 ) 酶被分解作用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