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二)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6,分数:40.00)1.动脉血中 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感受器是A中枢化学敏感区B包钦格复合体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分数:1.00)A.B.C.D.2.肺顺应性A在平静呼吸潮气量范围内大于在深吸气量范围内B30 岁时大于 10岁时C大于肺和胸廊的总顺应性D在肺充满生理盐水时大于肺充满空气时(分数:1.00)A.B.C.D.3.如果某人潮气量为 500ml,无效腔气量为 150ml,功能余气量为 2500ml,那么此人每次平静呼吸能使肺泡气体更新约为A1/10
2、B1/7C1/5 D1/3(分数:1.00)A.B.C.D.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变化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分数:1.00)A.B.C.D.E.5.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肺泡表面张力B支气管口径C气流形式和速度D肺组织的弹性阻力(分数:1.00)A.B.C.D.A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B碳酸氢根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2.00)(1).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分数:1.00)A.B.C.D.(2).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分数:1.00)A.B.C.D.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分数:2.00)(1
3、).低氧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分数:1.00)A.B.C.D.(2).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刺激(分数:1.00)A.B.C.D.6.与 CO2比较,O 2在体内的扩散系数A较大,因为 O2与血红蛋白结合B较小,因为 O2的溶解度低C较大,因为 O2的分压梯度大D较小,因为 O2的相对分子质量小E两者基本相同(分数:1.00)A.B.C.D.E.7.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能降低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B能增加肺的顺应性C当肺泡直径变小时,使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增加D当缺乏时,肺泡出现明显的萎陷E当缺乏时,间接的结果可能使体循环动脉血的 pH下降(分数:1
4、.00)A.B.C.D.E.A潮气量B肺活量C时间肺活量D通气/血流值E肺扩散容量(分数:2.00)(1).测定肺换气效率的较好指标是(分数:1.00)A.B.C.D.E.(2).测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分数:1.00)A.B.C.D.E.8.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 10%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E以上都不正确(分数:1.00)A.B.C.D.E.9.某人的无效腔容量为 125ml,肺通气量为 7500ml/min,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20次,其心排血量为 5000ml时的通气/血流比值应为A0.8 B0.9C
5、1.0 D1.1(分数:1.00)A.B.C.D.10.氧离曲线表示A血氧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压的关系曲线B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血液氧分压的关系曲线C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D溶解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氧分压的关系曲线E血液中氧的溶解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分数:1.00)A.B.C.D.E.11.下列关于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A见于血中去氧 Hb50g/L 时B出现发绀通常表示缺 O2C出现发绀不一定缺 O2D缺 O2一定出现发绀(分数:1.00)A.B.C.D.12.低氧刺激呼吸活动增强,其作用机制是A兴奋延髓呼吸中枢B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C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D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分数:1.
6、00)A.B.C.D.1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有A防止液体渗入肺泡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C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D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数:1.00)A.B.C.D.14.如果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A肺通气量增加 B肺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不变(分数:1.00)A.B.C.D.E.1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 BH 2CO3CHCO -3 DHbNHCOOHEHBbCO 2(分数:1.00)A.B.C.D.E.16.肺通气的动力来自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D
7、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分数:1.00)A.B.C.D.E.17.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肺泡膜的通透性E气体的分压差(分数:1.00)A.B.C.D.E.18.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A保持胸膜腔的密闭B肺的扩张和实现肺通气C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D胸腔大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分数:1.00)A.B.C.D.19.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A肺气肿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C气道阻力增加 D惯性阻力增加(分数:1.00)A.B.C.D.20.某人氧耗量为 300mL/min,动脉氧含量为 20ml/100m
8、l血,肺动脉氧含量为 15mL/100ml血,心率为 60次/分,试问他的每搏输出量是多少A1ml B10mlC60ml D100mlE200ml(分数:1.00)A.B.C.D.E.21.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A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C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E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分数:1.00)A.B.C.D.E.22.正常人吸入下列哪种混合气体时,肺通气量增加最明显A21%O 2和 79%N2B17%O 2和 83%N2C2%CO 2和 98%O2D20%CO 2和 80%O2E30%CO 2和 70%O2(分数:1.
9、00)A.B.C.D.E.23.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为A维持肺的扩张状态B降低气道阻力C保持肺泡大小的稳定性D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分数:1.00)A.B.C.D.24.潮气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时,下列项目中将增加的是A死区通气 B功能余气量C补吸气量 D肺泡通气量E肺泡 CO2张力(分数:1.00)A.B.C.D.E.25.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A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E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分数:1.00)A.B.C.D.E.26.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内压
10、将A等于零 B负值减小C更负 D等于肺泡内压E等于大气压(分数:1.00)A.B.C.D.E.27.CO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 O2快 20倍,主要原因是 CO2A为主动转运B易通过呼吸膜C分压梯度比较大D分子量比 O2大E在血中溶解度较大(分数:1.00)A.B.C.D.E.A刺激颈动脉体感受器B刺激主动脉体感受器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直接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E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分数:2.00)(1).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分数:1.00)A.B.C.D.E.(2).动脉血氢离子浓度增加时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分数:1.00)A.B.C.D.E.28.下列关于
11、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A防止液体渗入肺泡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C成年人患肺炎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D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数:1.00)A.B.C.D.29.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肺泡内侧液气界面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A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B降低呼气阻力,减少呼气做功C维持大小肺泡容积和压力的稳定性D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分数:1.00)A.B.C.D.30.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A肺通气阻力减小B代谢性碱中毒C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D血温降低E血 CO2分压下降(分数:1.00)A.B.C.D.E.31.下列关于通气/血流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
12、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 0.64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分数:1.00)A.B.C.D.E.32.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可导致A肺弹性阻力减小B肺顺应性增大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D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E肺不易扩张(分数:1.00)A.B.C.D.E.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二)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6,分数:40.00)1.动脉血中 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感受器是A中枢化学敏感区B包钦格复合体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13、(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外周化学感受器: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的外周化学感受器。b动脉血 PO2降低、PCO 2或 H+浓度升高时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分别经安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怏和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c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而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中枢化学感受器:a中枢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延髓的一些不同于呼吸中枢但可影响呼吸活动的化学感受区,这些区域被称为中枢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 H+。c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外周化学感受器不同之处:它不感受缺 O2的刺激,但对 H+
14、的敏感性比外周化学感受器高,反应潜伏期较长。d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功能可能是调节脑脊液的 H+浓度,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稳定的 pH环境。e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主要是在机体低 O2时维持对呼吸的驱动。H +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H+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但是 H+通过血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脑脊液中的 H+是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2.肺顺应性A在平静呼吸潮气量范围内大于在深吸气量范围内B30 岁时大于 10岁时C大于肺和胸廊的总顺应性D在肺充满生理盐水时大于肺充满空气时(分数:1.00)A. B.C
15、. D.解析:解析 肺顺应性:在平静呼吸潮气量范围内大于在深吸气量范围内;大于肺和胸廓的总顺应性。3.如果某人潮气量为 500ml,无效腔气量为 150ml,功能余气量为 2500ml,那么此人每次平静呼吸能使肺泡气体更新约为A1/10 B1/7C1/5 D1/3(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如果潮气量为 500ml,无效腔为 150ml,则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为 350ml。若功能残气量为250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的气体更新 1/7(350/2500=0.141/7)左右。4.肺通
16、气的原动力是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变化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气体进出肺是因大气和肺泡气之间存在压力差。这种压力差产生于肺的张缩所引起的肺内压变化。由于肺本身没有主动张缩的能力,它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引起的,而胸廓的扩大与缩小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的。大气与肺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是肺通气的原动力。5.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肺泡表面张力B支气管口径C气流形式和速度D肺组织的弹性阻力(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肺通气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为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
17、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类。前者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的弹性阻力;后者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黏滞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约占肺通气总阻力的 70%,非弹性阻力约占 30%。弹性阻力在气流停止的静止状态下仍存在,属静态阻力;而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利黏滞阻力只在气体流动时才有,故为动态阻力。肺通气阻力增大是临床上肺通气障碍最常见的原因。肺组织自身的弹性成分所产生的弹性阻力仅占肺总弹性阻力的 1/3左右,而表面张力则占 2/3左右。因此,表面张力是吸气阻力的主要来源。这是 2009年考题的问法。而今年问的是气道阻力:气道阻力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气流速度快,则阻力大;气流速
18、度慢,则阻力小。气流形式有层流和湍流,层流阻力小,湍流阻力大。气流太快和气道不规则时容易发生湍流。如气管内有黏液、渗出物或肿瘤、异物等,可用排痰、清除异物、减轻黏膜肿胀等方法减少湍流,以降低气道阻力。在层流时,流体的阻力与管道半径的 4次方成反比,可见,气道管径缩小时,气道阻力将显著增加。因此,气道管径的大小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吸气阻力与气道阻力的区别是答题的关键。A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B碳酸氢根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分数:2.00)(1).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分数:1.00)A.B.C.D. 解析:(2).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9、O 2在血液中 98.5%是以 HbO2形式运输的,溶解的 O2只有 O2含量的 1.5%;血中 CO2,95%为化学结合形式,其中大部分以碳酸氢盐形式,其余为与 Hb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血中 CO2的 5%是溶解形式运输的。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分数:2.00)(1).低氧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分数:1.00)A.B.C.D. 解析:(2).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刺激(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低氧引起呼吸兴奋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引起呼吸抑制;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呼吸兴奋主要
20、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也不是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6.与 CO2比较,O 2在体内的扩散系数A较大,因为 O2与血红蛋白结合B较小,因为 O2的溶解度低C较大,因为 O2的分压梯度大D较小,因为 O2的相对分子质量小E两者基本相同(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与 CO2比较,O 2在体内的扩散系数较大,因为 O2与血红蛋白结合。7.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能降低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B能增加肺的顺应性C当肺泡直径变小时,使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增加D当缺乏时,肺泡出现明显的萎陷E当缺乏时,间接的结果可能使体循环动脉血的 pH下降(分数:1.00)A.B.C
21、. D.E.解析:解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表面张力小,使小肺泡内压力不致过高,防止小肺泡塌陷。A潮气量B肺活量C时间肺活量D通气/血流值E肺扩散容量(分数:2.00)(1).测定肺换气效率的较好指标是(分数:1.00)A.B.C.D. E.解析:(2).测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肺换气的效率除与肺泡膜的交换面积、扩散距离和温度等影响有关外,还与通气量与血流量两者的比例有密切关系。通气量不变,而血流量减少,则一部分气体得不到交换又被呼出;若
22、血流不变,而肺通气量减少,则一部分肺动脉血未与肺泡气交换即进入肺静脉。两者都使肺换气效率降低。肺活量虽然也是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因没有时间因素的限制,不能反映某些病人的肺通气机能。较好的指标是时间肺活量。即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第 1、2、3 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即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8.正常人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A肺泡气氧分压增加两倍B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两倍C动脉血氧饱和度增 10%D肺泡通气量必定增加两倍E以上都不正确(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正常人
23、做深呼吸运动使每分通气量增加两倍时,由于有无效腔,故其他不可能增加两倍,正常的血氧饱和度已经是 97%,不可能再升高。9.某人的无效腔容量为 125ml,肺通气量为 7500ml/min,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20次,其心排血量为 5000ml时的通气/血流比值应为A0.8 B0.9C1.0 D1.1(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肺通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7500-2500=5000(ml)。所以 V/Q=1。10.氧离曲线表示A血氧含量与空气中的氧分
24、压的关系曲线B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血液氧分压的关系曲线C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D溶解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氧分压的关系曲线E血液中氧的溶解度与氧分压的关系曲线(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氧离曲线指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11.下列关于发绀的叙述,错误的是A见于血中去氧 Hb50g/L 时B出现发绀通常表示缺 O2C出现发绀不一定缺 O2D缺 O2一定出现发绀(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HbO 2呈鲜红色,Hb 呈紫蓝色。当血液中 Hb含量达 5g/100ml(血液)以上时,皮肤、黏膜呈暗紫色,这种现象称为发绀(cya-nosis)。
25、出现发绀常表示机体缺氧,但也有例外(所以选 D)。例如,红细胞增多(如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Hb 含量可达 5g/100ml(血液)以上而出现发绀,但机体并不一定缺氧。相反,严重贫血或 CO中毒时,机体有缺氧但并不出现发绀。12.低氧刺激呼吸活动增强,其作用机制是A兴奋延髓呼吸中枢B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C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D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低 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后,急性低 O2的呼吸刺激效应完全消失。低 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低 O2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
26、兴奋作用,可以对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在严重低 O2时,如果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效应不足以克服低 O2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将导致呼吸障碍。1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有A防止液体渗入肺泡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C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D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降低很多,可比血浆表面张力低,所以减弱了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防止液体渗入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变小而增大,故在小肺泡,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小肺泡不塌陷;而在大肺
27、泡,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弱,大肺泡不至于过度膨胀,从而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定性;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等疾病时,可因表面张力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新生儿也可因缺乏此物质发生肺不张和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造成呼吸窘迫综合征。14.如果潮气量减少一半,而呼吸频率加快一倍,则A肺通气量增加 B肺通气量减少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不变(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计算可知 D为正确答案。1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 BH 2CO3CHCO -3 DHbNHCOOHEHBbCO 2(分数:1.00)A
28、.B.C. D.E.解析:解析 血液中物理结合的 CO2约占总运输量的 5%,化学结合的占 95%,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HCO-3(碳酸氢盐)占总运输量的 88%和 HHB-NHCOOH(氨基甲酸血红蛋白)。16.肺通气的动力来自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肺通气动力来自大气和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在自然呼吸条件下这种压力差的产生来自肺舒缩引起的肺容积变化,但肺本身不能主动舒缩,而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所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又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17.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
29、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肺泡膜的通透性E气体的分压差(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主要是气体的分压差。18.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A保持胸膜腔的密闭B肺的扩张和实现肺通气C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D胸腔大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分数:1.00)A.B. C.D. 解析:解析 胸膜腔有少量浆液,没有气体。少量浆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两层之间起滑润作用,由于黏滞性很低,在呼吸过程中两层胸膜间互相滑动的摩擦阻力很小;二是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两层胸膜互相黏附在一起,不易分开,导致肺可以随胸廓的运动而运动。从出生后第一次呼吸开始,胸膜腔
30、即形成了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故正常的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肺的扩张和实现肺通气。胸膜腔负压也作用于胸腔内的其他器官,特别是那些壁薄和可扩张性较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有助于胸腔大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保持胸膜腔的密闭是形成胸膜腔负压的条件,不是胸膜腔负压的后果;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19.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A肺气肿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C气道阻力增加 D惯性阻力增加(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肺充血、肺组织纤维化或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的弹性阻力增加,顺应性降低,患者表现为吸气困难;而在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
31、小,弹性阻力减小,顺应性增大,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肺气肿静态顺应性升高。20.某人氧耗量为 300mL/min,动脉氧含量为 20ml/100ml血,肺动脉氧含量为 15mL/100ml血,心率为 60次/分,试问他的每搏输出量是多少A1ml B10mlC60ml D100mlE200ml(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血液从右心进入肺时的氧含量为 15ml/100ml血,经过肺换气进入左心时,氧含量为20ml/100ml血,提示每 100ml血经过肺后,其中的氧含量增加了 5ml,由于某人氧耗量为 300ml/min,表示每分钟需要有 3005100=6000(ml),血
32、液流过肺并经过心脏泵,即心排血量为 6000ml,已知心率为60次/分,则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60=100(ml)。21.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A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C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E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低氧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可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却是抑制。22.正常人吸入下列哪种混合气体时,肺通气量增加最明显A21%O 2和 79%N2B17%O 2和 83%N2C2%CO 2和 98%O2D20%CO 2和 80%O2E3
33、0%CO 2和 70%O2(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低氧和二氧化碳升高可以刺激呼吸;但氧过分降低时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抑制,二氧化碳过分升高时可使呼吸中枢麻痹也导致呼吸抑制。A 属于正常;B 使肺通气稍有增加;C 可使肺通气明显增加;D 和 E可呼吸抑制。23.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为A维持肺的扩张状态B降低气道阻力C保持肺泡大小的稳定性D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分数:1.00)A. B. C.D. 解析:解析 胸内负压不仅作用于肺,牵引肺和气道扩张,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和降低气道阻力;也作用于胸腔内其他器官,特别是壁薄而可扩张性大的腔静脉和胸导管等,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
34、液的回流。肺泡大小的稳定性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非胸内负压的作用。24.潮气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时,下列项目中将增加的是A死区通气 B功能余气量C补吸气量 D肺泡通气量E肺泡 CO2张力(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因为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所以其他因素不变,潮气量增加时,肺泡通气量增加。25.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A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E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组织
35、细胞代谢产生 CO2,其 CO2分压最高,经弥散进入静脉内,由静脉毛细血管排至肺泡,再呼出到外界。26.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内压将A等于零 B负值减小C更负 D等于肺泡内压E等于大气压(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胸内压为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吸气时,肺扩张,肺的回缩力增大,胸膜腔的负压也更负。27.CO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 O2快 20倍,主要原因是 CO2A为主动转运B易通过呼吸膜C分压梯度比较大D分子量比 O2大E在血中溶解度较大(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CO 2与 O2均是单纯扩散,没有理由认为 CO2比 O2更容易通过呼吸膜,其余
36、的理由包括分压梯度小和分子量大,CO 2的溶解度较 O2大,这一理由也可以解释 CO2通过呼吸膜扩散快,因为 CO2和 O2必须先溶解再扩散。A刺激颈动脉体感受器B刺激主动脉体感受器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直接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E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分数:2.00)(1).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分数:1.00)A. B.C.D.E.解析:(2).动脉血氢离子浓度增加时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动脉血 PO2降低或 H+浓度升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分支分布于主动脉体)传入延髓,反射性引起呼吸
37、加强和循环调节。但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主动脉体则在循环调节方面较重要。28.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A防止液体渗入肺泡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C成年人患肺炎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D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防止液体渗入肺泡;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成年人患肺炎时,可因此物减少而发生肺不张;新生儿可因缺乏此物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29.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肺泡内侧液气界面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A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B降低呼气阻力,减少呼气做功C维持大小肺泡容积和压力的稳定性D防止肺
38、水肿的发生(分数:1.00)A. B.C. D. 解析:解析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这种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或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小肺泡或呼气时,表丽活性物质的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肺泡表面张力小,可以防止肺泡塌陷;在大肺泡或吸气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减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可以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肺泡的稳定性。减少肺间质和怖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肺泡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肺泡腔内,对肺泡间质产生“抽吸”作用,使肺泡间质静水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增加,可能导致肺水肿。肺表面活性
39、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从而减弱对肺泡间质的“抽吸”作用,防止肺水肿的发生。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30.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A肺通气阻力减小B代谢性碱中毒C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D血温降低E血 CO2分压下降(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时,Hb 对 O2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31.下列关于通气/血流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 0.64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分数:1.00)A.B.
40、C.D.E. 解析:解析 通气/血流值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它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 0.84,只有适宜的通气/血流值才能实现适宜的换气,如果比值增大,就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体进行充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如果比值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故无沦比值增大或减少都不利于肺换气。由于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在肺内分布不是均匀的,各个局部的通气/血流值不完全相同,如人在直立时,因重力等因素的作用,肺尖部的通气/血流值较肺下部大。32.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可导致A肺弹性阻力减小B肺顺应性增大C
41、肺泡表面张力降低D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E肺不易扩张(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占 60%)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占 10%)。它由肺泡型细胞合成并释放。它的分子表面一端为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另一端是极性的亲水端。它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其密度随肺泡的胀缩而改变。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使肺泡回缩力减小。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的半径变小而增大,随半径的增大而变小,所以,小肺泡上表面活性物质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表面张力小,不致塌陷;大肺泡则表面张力大,不致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内压一致),也有利于吸入气在肺内得到均匀的分布,当其减少时,则小肺泡内压将大于大肺泡内压,肺表面张力增大,肺顺应性变小,肺弹性阻力增大,肺不易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