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40739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9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 94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肾近端小管通常重吸收肾小球滤过 Na + 的(分数:2.00)A.3040B.4050C.5060D.65702.正常成人流经肾的血浆有多少由肾小球滤出到囊腔中(分数:2.00)A.20B.80C.60D.403.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分数:2.00)A.基底膜B.足细胞足突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滤过裂隙膜4.肾血流量与全身情况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种因素调控(分数:2.00)A.神经调节B.自身调节C.体液调节D.以上都不对5.与

2、血浆相比,原尿中物质含量明显改变的是(分数:2.00)A.水B.胶体物质C.晶体物质D.葡萄糖6.肾脏分泌的 H + ,由 NH 3 缓冲的占(分数:2.00)A.约 20B.约 30C.约 50D.约 607.当血容量下降多少时,才能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分数:2.00)A.12B.34C.510D.15208.肾小管将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的前半段B.近端小管的后半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9.关于肾小管分泌 K + 的叙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K + 可顺化学梯度进入小管液B.K + 也可顺电位梯度扩散到小管

3、液C.主细胞分泌 K +D.闰细胞分泌 K +10.给一成年人静脉注射 20葡萄糖 50mL 后,尿量明显增加,分析其机制可能是(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11.原尿中哪种物质完全不被重吸收(分数:2.00)A.葡萄糖B.氨基酸C.尿素D.肌酐12.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被完全重吸收的部位时(分数:2.00)A.近端小管B.远端小管C.髓袢升支D.髓袢降支13.关于肾小管分泌 H + 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的主细胞可以分泌C.乙酰唑胺可抑制分泌D.pH 降低时肾小管碳酸酐酶的活

4、性降低14.肾小管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分数:2.00)A.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C.髓袢升支D.髓袢降支15.下列哪种情况尿量不会增加(分数:2.00)A.大量饮用清水B.糖尿病C.注射甘露醇D.交感神经兴奋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12LB510LC100150LD180L(分数:4.00)(1).人两侧肾脏 24 小时生成的原尿量约为(分数:2.00)A.B.C.D.(2).正常人每昼夜尿量约为(分数:2.00)A.B.C.D.A髓袢升支和降支 B髓袢降支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数:4.00)(1).尿液的浓缩主要发生在(分数:2.00)A

5、.B.C.D.(2).尿液的稀释主要发生在(分数:2.00)A.B.C.D.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对氨基马尿酸(分数:4.00)(1).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分数:2.00)A.B.C.D.(2).血浆清除率可以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分数:2.00)A.B.C.D.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C血管升压素完全缺乏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分数:4.00)(1).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2).尿崩症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6.下列哪种因素可刺激

6、近球细胞释放肾素(分数:2.00)A.PGE 2B.PGI 2C.内皮素D.NO17.在酸中毒时,将会出现(分数:2.00)A.肾小管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强,H + 生成增加B.H + 一 Na + 交换增加C.高血钾现象D.近端小管分泌 NH 3 增加18.引起肾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的因素有(分数:2.00)A.前列腺素等浓度升高B.肾交感神经兴奋增强C.肾小球滤过的 Na + 量增多D.灌注液降低以及 Na + 量减少19.引起肾血流量增加的体液因素有(分数:2.00)A.缓激肽B.内皮素C.腺苷D.PGF220.刺激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的因素(分数:2.00)A.大量出汗B.大量失血C.严重

7、呕吐D.饮酒21.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有(分数:2.00)A.血 Na + 浓度降低B.血 K + 浓度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腺垂体释放 ACTH22.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 Cl 一 时,可伴有被动重吸收(分数:2.00)A.Na + 被动重吸收B.髓袢升支粗段管腔内出现正电位C.管周液的水分向小管内移动D.尿素由管周液扩散至内髓部集合管进入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 94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肾近端小管通常重吸收肾小球滤过 Na + 的(分数:2.00)A.3040B.4050C.5060D.6570

8、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液流经近端小管后,滤液中约 67的 Na + 、Cl 一 、K + 和水被重吸收,80的 HCO 3 一 也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2.正常成人流经肾的血浆有多少由肾小球滤出到囊腔中(分数:2.00)A.20 B.80C.60D.40解析:解析:流经肾的血浆并不是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而是一部分,常用滤过分数来明示,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正常成人肾血浆流量为 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60100=19,这表明,流经肾的血浆约有 1/5 由肾小球滤出。答案为 A 项。3.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分数:2.0

9、0)A.基底膜 B.足细胞足突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滤过裂隙膜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直径 7090nm)、基底膜(网孔直径 28nm)、足细胞足突构成(小孔直径 411nm),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滤过膜上最小孔径,因此影响滤过膜的关键屏障是基底膜。4.肾血流量与全身情况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种因素调控(分数:2.00)A.神经调节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D.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考查肾血流量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主要是依靠自身调节,即在全身动脉血压为80180mmHg 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不变。这是由于血管平滑肌适应牵张刺激大小、自动改变舒

10、缩状态进而自动改变血管口径的结果。肾血流量就是靠自身调节保持了稳定状态,不受血压变化的影响。虽然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也影响肾血流量,但在通常情况下,在上述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主要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5.与血浆相比,原尿中物质含量明显改变的是(分数:2.00)A.水B.胶体物质 C.晶体物质D.葡萄糖解析: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所以答案选 B)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用微穿刺的方法获取肾小囊腔内的超滤液,并对超滤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滤液中所含的各种晶体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与血浆基本相似,由此证明囊内液是血浆的超滤液而非

11、分泌物。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每天达 180L,而终尿量仅 15L 左右,表明超滤液中的水分约 99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超滤液中的其他物质被选择性重吸收或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如滤过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可全部被重吸收,而肌酐、H + 和 K + 等则可被分泌到小管液中而排出体外;Na + 、Ca 2+ 和尿素等则不同程度地被重吸收。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原尿。6.肾脏分泌的 H + ,由 NH 3 缓冲的占(分数:2.00)A.约 20B.约 30C.约 50 D.约 60解析:解析:NH 3 的分泌与 H + 的分泌密切相关。如集合管

12、 H + 的分泌被抑制,尿中 NH 4 + 的排出也就减少。生理情况下,肾脏分泌的 H + 约 50由 NH 3 缓冲。慢性酸中毒时可刺激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谷氨酰胺的代谢,增加 NH 4 + 和 NH 3 的排泄和生成 HCO 3 一 。故 NH 3 的分泌也是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机制。7.当血容量下降多少时,才能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分数:2.00)A.12B.34C.510 D.1520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抗利尿激素功能及调节因素的掌握。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ADH),通过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来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对尿量产生明显影响。体内 ADH

13、释放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体液晶体渗透压和有效循环血量。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到抗利尿激素释放的阈值后,血浆的晶体液渗透压每升高 1,ADH 浓度可升高 1pg/mL。当体内血容量减少时,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致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 ADH 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或取消,因此 ADH 释放增加。因而细胞外液渗透压浓度的改变是调节 ADH 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循环血量减少也可促进 ADH 分泌,但与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相比,后者刺激 ADH 分泌作用最强。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渗透压感受器的作用很小,刺激 ADH 分泌的作用不大。当循环血量减少时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减少对血管升压素释放的

14、抑制作用,增加其释放。但是该途径在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时,敏感性比渗透压途径低,需血容量下降 510时,才能刺激血管升压素释放。8.肾小管将滤液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的部位是(分数:2.00)A.近端小管的前半段 B.近端小管的后半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解析:解析: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相等,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有葡萄糖,表明葡萄糖全部被吸收。实验表明,滤过的葡萄糖在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9.关于肾小管分泌 K + 的叙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K + 可顺化学梯度进入小管液B.K + 也可顺电位梯度扩散到小管液

15、C.主细胞分泌 K +D.闰细胞分泌 K + 解析:解析:考查 K + 在肾小管的分泌。A、B、C 三项均是正确的,D 项不正确,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的闰细胞可重吸收 K + ,不是分泌 K + ,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肾对 K + 的排出量主要取决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 K + 的分泌量。10.给一成年人静脉注射 20葡萄糖 50mL 后,尿量明显增加,分析其机制可能是(分数:2.00)A.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解析:解析:考查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高,则小管液渗透压大,因而妨碍肾小管特别是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

16、增多。这种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的利尿现象称为渗透住利尿。例如,糖尿病人的多尿和甘露醇的利尿原理就是渗透性利尿。11.原尿中哪种物质完全不被重吸收(分数:2.00)A.葡萄糖B.氨基酸C.尿素D.肌酐 解析:解析:考查原尿中物质的重吸收。小管液中的成分经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小管周围血液中去的过程,称为重吸收。原尿中 99的水、全部葡萄糖、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注意新版生理学说明: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分泌少量肌酐,也可重吸收少量肌酐,因此如果要准确地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不能直接用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值来代替。)12.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被完全重吸收的部位时(分

17、数:2.00)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C.髓袢升支D.髓袢降支解析:解析:在近端小管,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被完全重吸收。13.关于肾小管分泌 H + 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的主细胞可以分泌C.乙酰唑胺可抑制分泌 D.pH 降低时肾小管碳酸酐酶的活性降低解析:解析:H + 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分泌,碳酸酐酶在 HCO 3 一 重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用碳酸酐酶的抑制剂乙酰唑胺可以抑制 H + 分泌,pH 降低时,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强,H + 分泌生成增多。14.肾小管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分数:2.00)A.近端小管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C.髓袢

18、升支D.髓袢降支解析:解析:在近端小管,物质的吸收是等渗性重吸收,因此在近端小管末端,小管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15.下列哪种情况尿量不会增加(分数:2.00)A.大量饮用清水B.糖尿病C.注射甘露醇D.交感神经兴奋 解析:解析: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糖尿病者和注射甘露醇后都可产生渗透性利尿,交感神经兴奋后,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12LB510LC100150LD180L(分数:4.00)(1).人两侧肾脏 24 小时生成的原尿量约为(分数:2.00)

19、A.B.C.D. 解析:(2).正常人每昼夜尿量约为(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尿生成的过程。血浆从肾小球滤过形成没有蛋白质的血浆滤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和分泌(对机体不利的物质),最终形成终尿。人两侧肾脏24 小时生成的原尿量约为 180L,正常人每昼夜尿量约为 12L,表明原尿中的水分在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约有 99被重吸收了,只有 1左右被排除体外。A髓袢升支和降支 B髓袢降支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数:4.00)(1).尿液的浓缩主要发生在(分数:2.00)A.B.C.D. 解析:(2).尿液的稀释主要

20、发生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主要发生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小管液在浓缩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渗透压可发生很大变化,在近端小管和髓袢中,渗透压的变化是固定的,但流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时,渗透压可随体内水的多少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对氨基马尿酸(分数:4.00)(1).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分数:2.00)A.B.C.D. 解析:(2).血浆清除率可以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血浆中的对氨基马尿酸几乎全部被肾脏清除,由于菊粉能自由通过滤过膜,且在肾小管中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因此

21、临床上常用菊粉清除率代表肾小球滤过率。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C血管升压素完全缺乏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分数:4.00)(1).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D. 解析:(2).尿崩症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由于汗液是低渗液,因此大量出汗后造成高渗性缺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ADH 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尿崩症患者多尿是由于 ADH 完全缺乏。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6.下列哪种因素可刺激近球细胞释放肾素(分数:2.00)A.PGE 2 B.PGI 2 C.内皮素D.NO解

22、析:解析:在调节肾素释放的体液机制中有两类体液因素控制肾素的释放:(1)刺激肾素释放的因素有血液循环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还有肾内生成的 PGE 2 和 PGI 2 (A 和 B 两项)。(2)抑制肾素释放的体液因素有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内皮素和 NO。对以上两类体液因素,切不可用对血管作用分类,如 PGI 2 、心房钠尿肽、NO,都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这是一致的,但它们对肾素的释放却作用不同,此点值得注意。17.在酸中毒时,将会出现(分数:2.00)A.肾小管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强,H + 生成增加 B.H + 一 Na + 交换增加 C.高血钾现象 D.近端小管分泌 N

23、H 3 增加 解析:解析:考查酸中毒的病理生理。酸中毒时,H+可进入细胞内被缓冲,细胞内缓冲占全部酸负荷的60,H + 进入细胞对血浆 K + 浓度具有重要影响。为维持电中性,H + 进入细胞时伴有 K + 透出细胞而形成高钾血症。在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不仅通过 H + 一 Na + 交换将原尿中的 NaHCO 3 充分吸收,而且在远曲小管以 NH 4 + 换回 Na + 而使 NaHCO 3 生成增多,以补充血浆的 NaHCO 3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出 H + 多,故而排 K + 少,加重了高钾血症。综上代偿调节过程,A、B、C、D 四项均是答

24、案。18.引起肾的颗粒细胞释放肾素的因素有(分数:2.00)A.前列腺素等浓度升高 B.肾交感神经兴奋增强 C.肾小球滤过的 Na + 量增多D.灌注液降低以及 Na + 量减少 解析:解析:肾素的分泌受多方面因素的调节,包括肾内机制、神经和体液机制。肾内机制主要是通过人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和致密斑,分别感受肾动脉的灌注压和小管液中的 Na + 量。灌注液降低以及 Na + 量减少,肾素分泌增加。神经机制主要是肾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而体液机制则包括血液中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等浓度升高时导致肾素分泌的增加。19.引起肾血流量增加的体液因素有(分数:2.00)A.缓激肽 B.内皮素C.腺

25、苷D.PGF2 解析:解析:缓激肽可使肾小动脉舒张,增加肾血流量。内皮素使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腺苷可引起人球小动脉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PGF 2 能舒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20.刺激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加的因素(分数:2.00)A.大量出汗 B.大量失血 C.严重呕吐 D.饮酒解析:解析:血管升压素分泌主要受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调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可引起机体失水多于溶质丧失,是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大量失血使血容量减少,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致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故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乙醇可以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因此饮酒

26、后尿量增加。21.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有(分数:2.00)A.血 Na + 浓度降低 B.血 K + 浓度增加 C.肾素分泌增加 D.腺垂体释放 ACTH解析:解析:血 Na + 浓度降低、血 K + 浓度增加可以刺激醛固酮释放,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交感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调节,因此肾素可以刺激醛固酮释放;腺垂体释放 ACTH 对醛固酮的分泌无调节作用,只有当机体收到应激刺激时,ACTH 释放增加才对醛固酮是分泌起一定的支持作用。22.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 Cl 一 时,可伴有被动重吸收(分数:2.00)A.Na + 被动重吸收 B.髓袢升支粗段管腔内出现正电位 C.管周液的水分向小管内移动D.尿素由管周液扩散至内髓部集合管进入解析:解析:髓袢升支粗段,由于 Na + 一 K + 一 2Cl + 同向转运,Cl 一 进入上皮细胞并进一步进入组织间液,而进入上皮细胞的 K + 返回管腔中,这将导致管腔内出现正电位,由管腔内正电位,可使管腔中的 Na + 顺电位差从细胞旁路进入组织间液因而 Na + 重吸收是被动的,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和尿素是不通透的,因此不会出现 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