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 95 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关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振幅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直到全部纤维都兴奋为止B.振幅随刺激频率增加而增加C.增加刺激电极间的距离,可记录幅值对称的双相动作电位D.在一对记录电极中的一电极放置 10KCl 棉片,可形成单相动作电位2.神经调节的负反馈或正反馈是通过哪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实现的(分数:2.00)A.单线式B.辐散式C.聚合式D.环式3.下述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延髓网状结构的腹
2、内侧区B.小脑前叶两侧部C.大脑皮层运动区D.尾状核4.关于细胞间兴奋的化学传递的特点和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主要通过化学递质传播B.不需要 Ca 2+ 参与C.兴奋呈单向传播D.有时间延搁5.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向大脑皮质投射B.向大脑皮质投射的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C.受到刺激时,产生痛觉D.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6.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后常有机体肌萎缩后遗症,其主要原因是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关于神经的营养作用,错误的是(分数:2.00)A.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B.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被察
3、觉C.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D.当神经被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加速7.一般认为,既可以作为突触前抑制,也可以作为突触后抑制的是(分数:2.00)A.多巴胺B.甘氨酸C.5 一羟色胺D. 一氨基丁酸8.对去大脑僵直不正确的叙述为(分数:2.00)A.经典去大脑僵直属于 僵直B. 僵直主要与前庭器官有关C. 运动神经元活动与网状脊髓束调节有关D.网状脊髓束与 运动神经元活动无关,但调节 一环路活动9.下列反射中,属于多突触反射的是(分数:2.00)A.膝反射B.腱反射C.跟腱反射D.肌紧张反射10.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4、(分数:2.00)A.是特异投射系统的重要部位B.感觉上行传导束通过脑干时,有侧支进入C.具有多突触接替的特征D.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传导途径11.下列关于基底神经节运动调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发动随意运动B.调节肌紧张C.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D.参与运动的设计,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12.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和 H 2 受体阻断剂后,刺激肠壁可引起肠肌舒张,其递质可能是(分数:2.00)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活性肠肽D.5 一羟色胺13.神经纤维轴浆运输不涉及的过程为(分数:2.00)A.钠泵活动来驱动运输过程B.双向流动C.能量的消耗
5、D.微管的功能14.递质共存是指(分数:2.00)A.多个神经元内存在同一种递质B.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C.一个神经元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不相同的递质D.两个神经元共存同一种递质1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分数:2.00)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突触前轴末梢超极化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前轴突末梢处于有效不应期16.下列关于腱器官和肌梭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腱器官与梭外肌是并联关系B.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C.肌梭是张力感受器D.腱器官与肌梭的传入冲动都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作用17.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正确的叙述是(分数:2.00)A.突
6、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厚膜对 Ca 2+ 、K + 的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后膜电位增大,出现超极化18.下列哪项指标较适用于检测睡眠的深度(分数:2.00)A.体温变化B.唤醒阈或脑电C.呼吸变化D.脉搏变化19.骨髓肌牵张反射使(分数:2.00)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20.正常情况下,用手电筒灯光照射人眼出现的反射性反应是两侧瞳孔同等程度缩小,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分数:2.00)A.大脑B.脊髓C.延髓D.中脑的顶盖21.房水产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睫状体B.脉络膜丛C
7、.虹膜D.视网膜22.眼的近点的远近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房水的折光指数B.晶状体的折光指数C.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D.瞳孔的直径23.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分数:2.00)A.延髓B.脑桥C.中脑D.丘脑下部24.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分数:2.00)A.最小振动频率B.最大振动频率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D.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25.人耳最敏感的声频范围是(分数:2.00)A.2020000HzB.1006000HzC.10003000HzD.100010000Hz26.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射光线能够聚集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分数:2.00)A.视轴
8、会聚反射B.瞳孔对光反射C.眼的调节D.眨眼反射27.人类语言频率分布的主要范围是(分数:2.00)A.30300HzB.3003000HzC.303000HzD.10003000Hz28.听觉产生过程不涉及(分数:2.00)A.空气振动的疏密波B.外耳、中耳的传音装置C.内耳前庭器官D.听神经上的神经冲动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心肌 B血管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支气管平滑肌(分数:4.00)(1).乙酰胆碱与 M 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分数:2.00)A.B.C.D.(2).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分数:2.00)A.B
9、.C.D.A骨骼肌收缩 B胰岛素分泌 C糖原分解减少 D皮肤血管收缩(分数:4.00)(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2.00)A.B.C.D.(2).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2.00)A.B.C.D.AEPPBIPSPCBERDEPSP(分数:4.00)(1).是超极化局部电位(分数:2.00)A.B.C.D.(2).是动作电位发生的基础(分数:2.00)A.B.C.D.A视盘 B视盘的周边部 C中央凹 D中央凹周边部(分数:4.00)(1).视网膜上既无视杆细胞,又无视链细胞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2).视网膜上仅有视锥细胞的部位是(分数:2.00)A.B
10、.C.D.西医综合(生理学)模拟试卷 95 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关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振幅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直到全部纤维都兴奋为止B.振幅随刺激频率增加而增加 C.增加刺激电极间的距离,可记录幅值对称的双相动作电位D.在一对记录电极中的一电极放置 10KCl 棉片,可形成单相动作电位解析:解析:B 项是错误的,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不受刺激频率的影响,而是受刺激强度的影响。2.神经调节的负反馈或正反馈是通过哪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实现的(分数:2.00)A.单线式
11、B.辐散式C.聚合式D.环式 解析:解析: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单线式、辐散式、连锁式和环式。环式联系可使神经冲动由最初神经元发出后又返回到最初神经元,影响最初神经元的电活动。负反馈、正反馈都是通过神经元的环式联系方式实现的。兴奋冲动通过环式联系,可因负反馈而使活动及时终止,或因正反馈而使兴奋增强。3.下述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区B.小脑前叶两侧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D.尾状核解析:解析:小脑前叶蚓部是抑制肌紧张的,而前叶两侧部则可加强肌紧张,为肌紧张易化区,有一定空间分布,而且分布安排是倒置的。4.关于细胞间兴奋的化学传递的特点和叙述,以下
12、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主要通过化学递质传播B.不需要 Ca 2+ 参与 C.兴奋呈单向传播D.有时间延搁解析:解析:由细胞的轴突末梢去极化,引起该处特有的电压门控式 Ca 2+ 通道开放,细胞间隙液中的Ca 2+ 进入轴突末梢,触发了囊泡移动以至排放的过程。Ca 2+ 进入量决定着囊泡释放的数目。因此,细胞外液中低 Ca 2+ 可阻碍 ACh 的释放而影响神经一肌肉接头的正常功能。所以,细胞间兴奋的化学传递时需要有 Ca 2+ 参与的。5.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向大脑皮质投射B.向大脑皮质投射的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C.受到刺
13、激时,产生痛觉D.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解析:解析: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通过中脑网状结构,该系统多次换元并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使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若破坏网状结构,则大脑皮质处于昏睡状态。说明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这一系统称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的。6.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愈后常有机体肌萎缩后遗症,其主要原因是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关于神经的营养作用,错误的是(分数:2.00)A.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B.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被察觉C.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
14、性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D.当神经被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加速 解析:解析:神经能使所支配的组织在功能上发生变化,例如,引起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功能性作用(functionalaction)。除此之外,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这一作用称为神经营养性作用(trophicaction)。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但当神经被切断后即可明显表现出来,它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萎缩。例如,脊髓灰质炎患者一旦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它所支配的肌肉将发生萎缩
15、。7.一般认为,既可以作为突触前抑制,也可以作为突触后抑制的是(分数:2.00)A.多巴胺B.甘氨酸C.5 一羟色胺D. 一氨基丁酸 解析:解析: 一氨基丁酸在大脑皮质的浅层和小脑皮质的浦肯野细胞层含量较高,作用于大脑皮质神经元和前庭外侧核神经元,引致突触后膜超极化,发生突触后抑制。 一氨基丁酸也是突触前抑制的递质,当 一氨基丁酸作用于轴突末梢时可致末梢去极化,使末梢在冲动抵达时递质释放量减少,从而产生抑制效应。8.对去大脑僵直不正确的叙述为(分数:2.00)A.经典去大脑僵直属于 僵直B. 僵直主要与前庭器官有关C. 运动神经元活动与网状脊髓束调节有关D.网状脊髓束与 运动神经元活动无关,但
16、调节 一环路活动 解析:解析:D 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因为网状脊髓束与 运动神经元是有关系的,是从两个方面联系的。其一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 僵直。其二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脊髓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脊髓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提高,从而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这称为 僵直。9.下列反射中,属于多突触反射的是(分数:2.00)A.膝反射B.腱反射C.跟腱反射D.肌紧张反射 解析:解析:单突触反射指中间只有 1 个突触的最简单的反射。牵张反射中的腱反射是这种反射的代表
17、,它的反射弧是由来自肌肉感受器即肌梭的 Ia 群向中纤维和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构成。一般说来,神经通路在途中只包含 1 个突触时,称之为单突触通路。牵张反射指肌肉在外力或自身的其他肌肉收缩的作用下而受到牵拉时,由于本身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诱发同一肌肉产生收缩的一类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引起受牵拉肌肉的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牵张反射。感受器为肌梭,效应器为梭外肌。本体反射可以看作与此牵张反射是同种反射。牵张反射的基本过程:当肌肉被牵拉导致梭内肌被拉长时,引起肌梭兴奋,通过工、类纤维将信息传入脊髓,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仅纤维导致梭外肌收缩。 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
18、梭内肌收缩以维持肌梭兴奋的传入,调节肌梭对牵张反射的敏感性。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主要是伸肌纤维收缩。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2)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肌紧张主要是伸肌纤维收缩,是多突触反射。10.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是特异投射系统的重要部位 B.感觉上行传导束通过脑干时,有侧支进入C.具有多突触接替的特征D.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传导途径解析:解析: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
19、动系统,主要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其作用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11.下列关于基底神经节运动调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发动随意运动 B.调节肌紧张C.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D.参与运动的设计,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解析:解析:随意运动的设想起源于皮质联络区(即发动随意运动)。运动的设计在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的两个重要运动脑区,即基底神经节和皮质小脑中进行,设计好的运动信息被传送到皮质运动区,即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再由此处发出指令经运动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在这过程中,运动的设计需在大脑皮质与基底神经节、皮质
20、小脑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而运动的执行则需要脊髓小脑的参与,后者利用其与脊髓、脑干和大脑皮质之间的纤维联系,将来自肌肉、关节等处的感觉传入信息与皮质运动区发出的运动指令反复进行比较,并修正皮质运动区的活动。外周感觉反馈信息也可直接传入皮质运动区,经过对运动偏差的不断纠正,使动作变得平稳而精确。基底神经节可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并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基底神经节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调节、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可能都有关。此外,基底神经节中某些核团还参与自主神经的调节、感觉传入、心理行为和学习记忆等功能活动。12.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和 H 2 受体阻
21、断剂后,刺激肠壁可引起肠肌舒张,其递质可能是(分数:2.00)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活性肠肽 D.5 一羟色胺解析:解析:阿托品是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是阻断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物质,H 2 受体阻断剂则可阻断 5 一羟色胺受体。以上三种受体皆被阻断,电刺激肠壁引起的肠肌舒张自然与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 5 一羟色胺无关。cAMP 是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作为第二信使引起细胞的生理变化,它不是作为递质发挥作用的。血管活性肠肽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另一种递质,它与受体结合不受阿托品的影响,故本题的可能递质为血管活性肠肽。13.神经纤维轴浆运输不涉及的过程
22、为(分数:2.00)A.钠泵活动来驱动运输过程 B.双向流动C.能量的消耗D.微管的功能解析:解析: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是流动的,轴浆流动是双向的。胞体内具有高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构。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轴浆运输分两类,一类是快速轴浆运输,指的是具有膜的细胞器的运输;另一类是慢速轴浆运输,指的是由胞体合成的蛋白质所构成的微管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在缺氧、氧化物中毒等情况下,神经纤维的有氧代谢紊乱使 ATP 减少到 50以下时,快速轴浆流动即停止,说明它是一种耗能过程,其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故 A 项不正确。14.递质共存是指(分数:2.00)A.多个神经元内存在同一种递质B.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
23、质C.一个神经元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不相同的递质 D.两个神经元共存同一种递质解析:解析:递质共存是指在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和 5 一羟色胺递质可以共存;在高等动物的交感神经节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E 和 ACh 可以共存;在大鼠延髓的神经元中,5 一羟色胺与 P 物质共存;在颈交感神经节神经元中,NE 和脑啡肽共存。1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分数:2.00)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突触前轴末梢超极化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前轴突末梢处于有效不应期解析:解析: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B 纤维传入经多突触接替后,兴奋抵达末梢并
24、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 A 纤维末梢使其去极化,从而使末梢跨膜静息电位变小一 A 纤维兴奋时其末梢的动作电位变小,使释放的递质减少一运动神经元的兴奋牲突触后电位减小。因此,B 纤维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使 A 纤维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而实现的。16.下列关于腱器官和肌梭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腱器官与梭外肌是并联关系B.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C.肌梭是张力感受器D.腱器官与肌梭的传入冲动都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作用 解析:解析:腱器官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不是 A 项的并联关系;腱器官是张力感受器,不是 B 项的长度感受器;而肌梭是长度感受器,不是 C 项的张力感受器;肌肉受牵拉时首先兴
25、奋的是肌梭,所以 A、B、C三项均不正确。D 项是正确的,腱器官和肌梭的传入冲动都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作用,腱器官的传入冲动抑制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而肌梭的传入冲动兴奋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17.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正确的叙述是(分数:2.00)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厚膜对 Ca 2+ 、K + 的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后膜电位增大,出现超极化 解析:解析:突触传递的过程是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当总和达到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 Cl 一 的通透性增加,产生超极化的局部电位,
26、使后膜不易兴奋。所以,答案为 D 项。18.下列哪项指标较适用于检测睡眠的深度(分数:2.00)A.体温变化B.唤醒阈或脑电 C.呼吸变化D.脉搏变化解析:解析:根据自发脑电活动的频率,可将脑电波分为 、 和 等波形,各种脑电波在不同条件下出现:如 波多见于成人安静、闭眼时,清醒时, 见于成人活动时, 见于少年正常脑电或成人困倦时, 见于婴幼儿正常脑电或成人熟睡时,其中入睡期(I 期)其特征:a 波逐渐减少,呈现若干 e波;浅睡期(期):其特征在 波的背景上呈现睡眠梭形波;中度睡眠期(期):其特征是出现高幅 波;深度睡眠期(期):呈现连续的高幅 波。此外不同深度的睡眠时期,其唤醒阈不同,睡眠越
27、深,唤醒阈越高。19.骨髓肌牵张反射使(分数:2.00)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解析:解析:骨骼肌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其有两种类型,一为腱反射,另一为肌紧张。故 A 项正确。20.正常情况下,用手电筒灯光照射人眼出现的反射性反应是两侧瞳孔同等程度缩小,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分数:2.00)A.大脑B.脊髓C.延髓D.中脑的顶盖 解析:解析:瞳孔的大小可调节人眼内的光量。当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近反射或瞳
28、孔调节反射。瞳孔缩小可减少入眼的光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瞳孔的大小主要由环境中光线的亮度所决定,当环境较亮时瞳孔缩小,环境变暗时瞳孔散大。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与视近物无关,它是眼的一种重要的适应功能,其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其反射过程如下:强光照射视网膜时产生的冲动经视神经传到中脑盖前区更换神经元,然后到达双侧的动眼神经缩瞳核,再沿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出,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中脑,因此临床上常将它用作判断麻醉深度和
29、病情危重程度的一个指标。瞳孔对光反射的是双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眼瞳孔同时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21.房水产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睫状体 B.脉络膜丛C.虹膜D.视网膜解析:解析:房水指充盈于眼的前、后房中的液体。血浆经超滤作用由睫状体毛细血管进入睫状体的细胞外间隙,然后由睫状体的色素上皮分泌进入眼的后房,形成房水。房水由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然后流过房角的小梁网,再经许氏管进入静脉。房水不断生成,又不断回流入静脉,保持动态平衡,称为房水循环。22.眼的近点的远近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房水的折光指数B.晶状体的折光指数 C.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D.瞳孔的直径解析:解析:
30、光线由空气进入另一物质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它进入该物质时的折光情况决定于该物质遇空气界面的曲率半径和该物质的折光指数。光线进入人眼的时候要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因此眼的近点的远近主要取决于晶状体的折光指数。23.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分数:2.00)A.延髓B.脑桥C.中脑 D.丘脑下部解析:解析:对光反射的反射弧: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换神经元)同、对侧的动眼神经核副交感神经瞳孔括约肌。近反射的反射弧:模糊的视觉视区皮层锥体束中的皮层中脑束中脑的正中核动眼神经的有关核团睫状神经睫状肌。所以两个反射的中枢共同部位是中脑,答案为 C 项。24.听阈是指刚能引起听觉的(分
31、数:2.00)A.最小振动频率B.最大振动频率C.某一频率的最小振动强度 D.某一频率的最大振动强度解析:解析:在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2020000Hz)中,每一种频率都有刚刚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这个强度称为听阈。25.人耳最敏感的声频范围是(分数:2.00)A.2020000HzB.1006000HzC.10003000Hz D.100010000Hz解析:解析:人耳最敏感的声频范围为 10003000Hz。26.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射光线能够聚集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分数:2.00)A.视轴会聚反射B.瞳孔对光反射C.眼的调节 D.眨眼反射解析:解析:正常眼在看近物时十分清楚,这
32、是由于眼进行了调节,是进入眼内的光线经历较强的折射,结果也能成像在视网膜上。人眼的调节,只要是靠晶状体形状的改变,这是一个神经反射性活动。物体距眼球愈近,到达眼的光线辐散程度愈大,因而也需要晶状体作更大程度的变凸。除晶状体的变化,调节反射还有瞳孔的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前者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27.人类语言频率分布的主要范围是(分数:2.00)A.30300HzB.3003000Hz C.303000HzD.10003000Hz解析:解析:人类的语言频率只要分布在 3003000Hz
33、的范围内(B 项)。而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在10003000Hz 之间。28.听觉产生过程不涉及(分数:2.00)A.空气振动的疏密波B.外耳、中耳的传音装置C.内耳前庭器官 D.听神经上的神经冲动解析:解析:内耳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心肌 B血管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支气管平滑肌(分数:4.00)(1).乙酰胆碱与 M 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分数:2.00)A.B.C.D. 解析:(2).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乙酰胆碱与
34、 M 受体结合后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舒张,但与心肌 1 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却是兴奋性的。A骨骼肌收缩 B胰岛素分泌 C糖原分解减少 D皮肤血管收缩(分数:4.00)(1).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2.00)A.B.C.D. 解析:(2).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其调节功
35、能是通过不同的递质和受体系统实现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递质和受体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及相应的受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胰岛素分泌。AEPPBIPSPCBERDEPSP(分数:4.00)(1).是超极化局部电位(分数:2.00)A.B. C.D.解析:(2).是动作电位发生的基础(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超极化的局部电位,产生于抑制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 Cl 一 通道和 K 2+ 通道开放,结果 Cl 一 内流和 K + 少量外流,造成后膜的超极化。BER(基
36、本电节律)是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基础。BER 使静息电位接近于产生动作电位的阈电位,一旦达到阈电位,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通道便开放而有 Ca 2+ 和 Na + 内流,便产生动作电位,在 BER 基础上可产生一至数个动作电位。MEPP、EPP、EPSP 都是低极化局部电位,但它们均不能直接发展为动作电位。MEPP 总合成 EPP,EPP 通过电紧张扩布使与终板膜相邻的肌膜去极化而发展成 AP。EPSP使轴突始段去极化(亦是通过电紧张扩布),再发展为 AP。A视盘 B视盘的周边部 C中央凹 D中央凹周边部(分数:4.00)(1).视网膜上既无视杆细胞,又无视链细胞的部位是(分数:2.00)A. B.C.D.解析:(2).视网膜上仅有视锥细胞的部位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视盘(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黄斑的中心(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