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综合(神经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及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神经纤维快速轴浆运输的主要是( )(2011 年)(分数:2.00)A.膜结构的细胞器B.递质合成酶C.微管D.神经背养因子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 )(2004 年)(分数:2.00)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3.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1998 年)(分数:2.00)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E.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4.在
2、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7 年)(分数:2.00)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5.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1 年)(分数:2.00)A.突触前末梢去极化B.Ca 2+ 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突触后膜对 K + 、Cl - 或 Cl - 的通透性升高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6.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草碱样作用有关的是( )(2007 年)(分数:2.00)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C.胃肠活动减弱
3、D.瞳孔扩大7.可阻断 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2006 年)(分数:2.00)A.筒箭毒B.心得安C.酚妥拉明D.阿托品E.娴碱8.下列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辐散式联系B.聚合式联系C.链锁式联系D.环式联系9.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8 年)(分数:2.00)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1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1991 年)(分数:2.00)A.刺痛B.
4、慢痛C.定位不精确D.必有牵涉痛E.对牵拉不敏感11.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 )(1988 年)(分数:2.00)A.周围神经末梢B.脊髓丘脑束C.丘脑外侧核D.脊随后角E.后根神经节12.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2000 年)(分数:2.00)A.感受装置位于肌梭中间部位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 I 类和类纤维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器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13.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1998 年)(分数:2.00)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牵张反射加强D.梭
5、外肌收缩E.梭内肌舒张14.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 )(1995 年)(分数:2.00)A.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B.同一关节的颉颃抗肌兴奋C.受牵拉的肌肉收缩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15.锥体束最主要的机能是( )(1994 年)(分数:2.00)A.支配对侧肢体肌肉运动B.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C.抑制腱反射D.使肌群运动协调E.调节肌紧张16.腱反射或骨骼肌牵张反射( )(1993 年)(分数:2.00)A.是由于刺激了肌腱内的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B.传出神经是前角小运动神 经元C.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D.此反射在屈肌较明显E.以上
6、各项都对17.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 )(1988 年)(分数:2.00)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对脊髓的闰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18.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B.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效应器为肌腱D.为多突触反射19.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分数:2.00)A.兴奋同一肌肉的仅运动神经元B.抑制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C.抑制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D.兴奋其他关节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20.下
7、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1995 年)(分数:2.00)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21.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2012 年)(分数:2.00)A.汗腺分泌增加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瞳孔开大肌收缩D.胃肠运动减慢22.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 )(1994 年)(分数:2.00)A.促进消化B.保存能量C.加速排泄D.生殖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23.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1989,1998)(分数:2.00)A.瞳孔缩小B.逼尿肌收缩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妊娠子宫收缩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24.下列各项
8、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2003 年)(分数:2.00)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25.调节机体各种机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 )(1989 年)(分数:2.00)A.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B.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C.cAMP与 cGMPD.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E.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二、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26.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1991 年)(分数:2.00)A.可由传递冲动到丘脑的感觉神经元的侧支所激活B.将冲动弥散性投射到大脑
9、皮层各区C.电刺激时,引起觉醒D.经过多突触联系,将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27.关于屈反射( )(2000 年)(分数:2.00)A.是多突触反射B.脊髓离断后减弱C.后放是它的一个特征D.Babinski征属于屈反射28.较强烈的屈反射( )(1995 年)(分数:2.00)A.有关的运动神经元有后放电B.是多突触反射C.由伤害性刺激引起D.常常同时出现对侧伸反射29.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 )(1992 年)(分数:2.00)A.肌紧张降低B.腱反射减弱或消失C.肌萎缩明显D.巴彬斯基征阳性30.脊髓休克过后脊髓反射恢复的特征是( )(2012 年)(分数:2.00)A.低等动物反射恢复快B.人
10、类不能恢复C.屈肌反射、腱反射恢复较快D.发汗反射增强3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组织有( )(2004 年)(分数:2.00)A.肾上腺髓质B.血管平滑肌C.胰腺和胃腺D.心传导组织32.下列各项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有( )(2002 年)(分数:2.00)A.A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B.7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C.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D.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33.由 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生理活动有( )(2011 年)(分数:2.00)A.瞳孔开大B.骨髓肌血管收缩C.胃肠平滑肌收缩D.脂肪分解加强三、B1 型题(总题数:6,分数:24.00)A突触前抑制 B突触后抑制 C二者都是 D二者
11、都不是 (2001 年)(分数:4.00)(1).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分数:2.00)A.B.C.D.(2).超极化抑制是指(分数:2.00)A.B.C.D.A瞳孔开大 B气道阻力增加 C血压降低 D血糖降低 (2010 年)(分数:4.00)(1).在周围神经系统中, 1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出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分数:2.00)A.B.C.D.(2).在周嗣神经系统中, 1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小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分数:2.00)A.B.C.D.A甘氨酸 B多巴胺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P 物质 (2004 年)(分数:4.00)(1).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分
12、数:2.00)A.B.C.D.E.(2).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分数:2.00)A.B.C.D.E.A参与睡眠形成机制 B参与学习与记忆机制 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D协调各种感觉在皮层与皮层下结构间的联系 E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的传出活动 (2005 年)(分数:4.00)(1).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B.C.D.E.(2).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B.C.D.E.A拒食致饿死 B食欲大增致肥胖 C出现假怒现象 D变得温顺驯服 (2008 年)(分数:4.00)(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动物(分数:2.00
13、)A.B.C.D.(2).破坏下丘脑腹内侧核,可引起动物(分数:2.00)A.B.C.D.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下丘脑后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 D中脑 E脑干网状结构 (1988 年)(分数:4.00)(1).中枢性温度感受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分数:2.00)A.B.C.D.E.(2).精神性发汗中枢可能位于(分数:2.00)A.B.C.D.E.西医综合(神经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神经纤维快速轴浆运输的主要是( )(2011 年)(分数:2.00)A.膜结构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14、C.微管D.神经背养因子解析:解析:轴浆运输有自胞体向轴突末梢方向的顺向运输和自末梢向胞体方向的逆向运输,以顺向运输为主。顺向轴浆运输又可分为快速和慢速轴浆运输两类。顺向快速运输主要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突触囊泡和分泌颗粒等;是通过一种类似于肌球蛋白的驱动蛋白而实现的。驱动蛋白具有一个杆部和两个呈球状的头部。杆部尾端的轻链可连接被运输的细胞器;头部则形成横桥,具有 ATP酶活性,能与微管上的微管结合蛋白结合。当一个头部结合于微管时,ATP 酶被激活,横桥分解 ATP而获能,使驱动蛋白的颈部发生扭动,于是,另一个头部即与微管上的下一个位点结合,如此不停地交替进行,细胞器便沿着微管被输
15、送到轴突末梢。慢速轴浆运输是指轴浆内可溶性成分随微管、微丝等结构不断向前延伸而发生的移动,其速度为 112mmd。逆向轴浆运输可运输一些能被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营养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这些物质人胞后可沿轴突被逆向运输到胞体,对神经元的活动和存活产生影响。逆向轴浆运输由动力蛋白完成,运输速度约为 205mmd。动力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方式与驱动蛋白极为相似。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也可被逆向运输,因而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可用作示踪剂。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变化是( )(2004 年)(分数:2.00)A.极化B.去极化 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解析:解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
16、传递中,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3.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1998 年)(分数:2.00)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E.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解析:解析:突触前抑制是通过突触前末梢处的轴突一轴突突触实现的,它引起突触前末梢去极化,使传来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Ca 2+ 内流减少,以致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而发挥作用。它与突触后抑制(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不同。4.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7 年)(分数:2.0
17、0)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不变 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解析:解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的化学传递是由兴奋性突触实现的,兴奋性突触的传递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1:1)不同,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与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比例不是 1:1,所以兴奋节律是会发生改变的。5.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1 年)(分数:2.00)A.突触前末梢去极化B.Ca 2+ 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突触后膜对 K + 、Cl - 或 Cl - 的通透性升高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解析:
18、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一种在突触后膜处产生的超极化局部电位,对神经元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有阻碍作用,使该神经元不容易产生动作电位。6.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草碱样作用有关的是( )(2007 年)(分数:2.00)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 C.胃肠活动减弱D.瞳孔扩大解析:解析:考查对迷走神经的内脏调节功能的掌握程度。乙酰胆碱受体可分为毒蕈碱类(M)及烟碱类(N)两大类。M 型受体又可分为 M 1 、M 2 和 M 3 型。心肌上的 M受体属于 M 2 型,平滑肌上的 M受体属于 M 3 型,也有 M 2 型。肺组织中有 M 1 受体。腺体上的受体主要是 M 3 型。副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
19、放乙酰胆碱,与 M型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表现为心率减弱、支气管痉挛、胃肠运动增加、瞳孔缩小等。其他三个备选项均为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7.可阻断 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2006 年)(分数:2.00)A.筒箭毒 B.心得安C.酚妥拉明D.阿托品E.娴碱解析:解析: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根据其药理特性,可分为毒蕈碱受体(M型受体)和烟碱受体(N 型受体)两大类。各类还有亚型。M 胆碱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膜上,是胆碱受体的一种,可以与乙酰胆碱和毒蕈碱结合,其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N 型胆碱受
20、体存在于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N 1 型)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N 2 型),N 型胆碱能受体可以与烟碱和乙酰胆碱结合,其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但能被筒箭毒碱阻断。心得安为肾上腺素能 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为肾上腺素能 受体阻断剂。8.下列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能产生后发放效应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辐散式联系B.聚合式联系C.链锁式联系D.环式联系 解析:解析:在中间神经元之间,由于辐散与聚合式联系同时存在而形成链锁式联系或环式联系。神经冲动通过链锁式联系,在空间上可扩大其作用范围;兴奋冲动通过环式联系,可因负反馈而使活动及时终止,或因正反馈而使兴奋增强和延续。在环
21、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或后放电。后发放现象也可见于各种神经反馈活动中。9.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8 年)(分数:2.00)A.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B.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C.为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弥散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E.电刺激时,出现同步化脑电图 解析:解析: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经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电刺激时引起去同步化脑电图;具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作用。1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1991 年)
22、(分数:2.00)A.刺痛B.慢痛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E.对牵拉不敏感解析:解析: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以下特征: 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和对刺激的分辨力差; 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刺激敏感; 往往有牵涉痛。11.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 )(1988 年)(分数:2.00)A.周围神经末梢B.脊髓丘脑束C.丘脑外侧核D.脊随后角 E.后根神经节解析:解析:传导躯体痛觉的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随后角。12.下列有关肌梭感受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2000 年)(分数:2.00)A.感受装置位于肌梭中间部位B.肌梭的传入神经为 I 类和类纤维C.肌梭是感受肌纤维长度的感受
23、器D.梭外肌收缩时,感受器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 E.梭内肌收缩时,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解析:解析:肌梭是感受牵拉的长度感受器,它与梭外肌是平行的,当梭外肌收缩时,肌梭受到的牵拉刺激减弱而不是加强。13.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1998 年)(分数:2.00)A.肌梭传入冲动减少B.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牵张反射加强 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舒张解析:解析:当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梭内肌收缩,肌梭敏感性增高,导致肌梭传入冲动增加,牵张反射加强,使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多,梭外肌收缩加强。14.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 )(1995 年)(分
24、数:2.00)A.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B.同一关节的颉颃抗肌兴奋C.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解析:解析: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兴奋和拮抗肌抑制;对其他关节的肌肉活动无明显影响;伸肌和屈肌受牵拉时都可引起牵张反射,但伸肌较明显。15.锥体束最主要的机能是( )(1994 年)(分数:2.00)A.支配对侧肢体肌肉运动B.精细调节四肢远端肌肉活动 C.抑制腱反射D.使肌群运动协调E.调节肌紧张解析:解析: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在皮层的起源是互相重叠的,所以难以从皮层运动区损伤的效应分清是属于锥体系还
25、是锥体外系的机能缺损,但到达延髓尾端水平,锥体束出现相对独立性,延髓锥体损伤的效应可以认为主要是锥体系的机能缺损。单侧切断猫或猴的延髓锥体,动物表现为:对侧肌张力减退,肢体远端肌肉随意运动消失和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阳性,以及动物减少此肢体的运动和永远失去其敏捷灵巧活动的能力等。若切断双侧锥体,则上述损伤表现在双侧。可见,锥体束的机能主要是对四肢远端肌肉活动的精细调节。16.腱反射或骨骼肌牵张反射( )(1993 年)(分数:2.00)A.是由于刺激了肌腱内的感受器引起的反射活动B.传出神经是前角小运动神 经元C.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 D.此反射在屈肌较明显E.以上各项都对解析:解析:腱反射或
26、骨骼肌牵张反射在伸肌较明显,引起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传入纤维是 Ia类,传出神经元是脊髓前角 a运动神经元,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17.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 )(1988 年)(分数:2.00)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对脊髓的闰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解析:解析: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通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18.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 B.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效应器为
27、肌腱D.为多突触反射解析:解析: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例如,当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时,可引起股四头肌发生一次收缩,这称为膝反射。属于腱反射的还有跟腱反射和肘反射等。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传导速度较快,可达 90ms 以上,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 07ms,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因此,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腱反射减弱或消退提示反射弧损害或中断;而腱反射亢进则提示高位中枢有病变,因为牵张反射受高位中枢的调节。腱反射和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被牵拉的肌肉。 脊休克主要表现为
28、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以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逐渐恢复。其恢复速度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关,因为不同动物的脊髓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不同。恢复过程中,较简单的和较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较复杂的反射恢复则较慢,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等。所以腱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19.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分数:2.00)A.兴奋同一肌肉的仅运动神经元 B.抑制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C.抑制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D.兴奋其他关节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解析:解析:2
29、007 年考题的变形。牵张反射中枢有 运动神经元和 运动神经元。 纤维不直接支配梭外肌,刺激 传出纤维并不能直接引起梭外肌肉收缩;但 传出纤维的活动可使梭内肌收缩,从而牵拉核袋感受装置部分,并引起 Ia类传入纤维放电,再导致肌肉收缩。所以 运动神经元活动加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从而提高了肌梭对牵拉的敏感性,使其传入冲动增多。当肌肉受到牵拉刺激时,梭内肌随之被拉长,刺激肌梭的感受器,经传出纤维到中枢,引起中枢的 a运动神经元兴奋,后者支配的梭外肌收缩,产生牵张反射。由于梭外肌收缩,减少对梭内肌的牵拉,感受器敏感性下降,经 传出纤维兴奋中枢的 运动神经元,后者引起梭内肌收缩,提高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
30、。使肌梭感受器处于敏感状态。在整体中当某一肌肉受到牵拉时将发生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兴奋和拮抗肌抑制;对其他关节的肌肉活动无明显影响;伸肌和屈肌受牵拉时都可引起牵张反射,但伸肌较明显。20.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1995 年)(分数:2.00)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解析:解析:只有逼尿肌收缩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其余四项均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21.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2012 年)(分数:2.00)A.汗腺分泌增加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瞳孔开大肌收缩D.胃肠
31、运动减慢解析:解析:副交感神经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管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而交感神经则使之舒张,管径变大,气道阻力降低。临床上常用拟肾上腺素能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呼吸困难。机体在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往往加强,此时心脏活动减弱、瞳孔缩小、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等。22.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意义在于( )(1994 年)(分数:2.00)A.促进消化B.保存能量C.加速排泄D.生殖E.应付环境急骤变化 解析:解析: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活动时,其主要作用在于促使动物机体能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修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
32、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23.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1989,1998)(分数:2.00)A.瞳孔缩小B.逼尿肌收缩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妊娠子宫收缩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解析:解析: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瞳孔扩大、逼尿肌舒张,促进消化道括约肌收缩,使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24.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2003 年)(分数:2.00)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解析:解析:即闻到食物香味(自然的条件刺激,总是与食物同时出现)引起唾液分泌才是条
33、件反射。25.调节机体各种机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 )(1989 年)(分数:2.00)A.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B.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C.cAMP与 cGMPD.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E.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析:调节机体各种机能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二、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26.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1991 年)(分数:2.00)A.可由传递冲动到丘脑的感觉神经元的侧支所激活 B.将冲动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各区 C.电刺激时,引起觉醒 D.经过多突触联系,将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 解析:解析:表示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冲动的来源,
34、D 和 B表示其多突触联系及向皮层的广泛投射,C表示其机能,全部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27.关于屈反射( )(2000 年)(分数:2.00)A.是多突触反射 B.脊髓离断后减弱C.后放是它的一个特征 D.Babinski征属于屈反射 解析:解析:屈反射是多突触反射;它的基本中枢在脊髓,可受脊髓上中枢的调节,脊髓离断后该反射增强;当反射活动进行时,神经冲动通过环状联系反复兴奋,增加了作用的持久性,虽然刺激已停止,但屈肌活动仍在进行(称为后放);Babinski 征是一种原始的屈反射。28.较强烈的屈反射( )(1995 年)(分数:2.00)A.有关的运动神经元有后放电 B.是多突触反射 C.由
35、伤害性刺激引起 D.常常同时出现对侧伸反射 解析:解析:屈反射由作用于一侧肢体的伤害性刺激引起;是多突触反射;强的伤害性刺激可引起有关反射的运动神经元的长时间放电(在刺激结束后仍有重复放电,称为后放电);屈反射实现时,对侧肢体出现伸反射(交叉伸反射)。29.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 )(1992 年)(分数:2.00)A.肌紧张降低 B.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C.肌萎缩明显 D.巴彬斯基征阳性解析:解析: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紧张降低和肌肉萎缩明显,但巴彬斯基征阴性。30.脊髓休克过后脊髓反射恢复的特征是( )(2012 年)(分数:2.00)A.低等动物反射恢复快 B.人类不
36、能恢复C.屈肌反射、腱反射恢复较快 D.发汗反射增强 解析:解析:脊髓休克简称脊休克,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为了保持动物的呼吸功能,常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一以保留膈神经对膈肌呼吸运动的支配。脊休克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以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逐渐恢复。其恢复速度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关,因为不同动物的脊髓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不同。例如,蛙在脊髓离断后数分钟内反射即可恢复;犬于数天后恢复;而人类
37、因外伤等原因引起脊休克时,则需数周以至数月反射才能恢复。恢复过程中,较简单的和较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较复杂的反射恢复则较慢,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等。血压也逐渐回升到一定水平,并有一定的排便与排尿能力,但此时的反射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离断面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脊休克恢复后伸肌反射往往减弱而屈肌反射往往增强(发汗反射也增强,七版教材没有该项),说明高位中枢平时具有易化伸肌反射和抑制屈肌反射的作用。九、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3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组织有( )(2004 年)(分数:2.
38、00)A.肾上腺髓质B.血管平滑肌 C.胰腺和胃腺 D.心传导组织 解析:解析:自主神经由节前和节后两个神经元组成。节前纤维从中枢发出后进入外周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神经元的轴突即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官。肾上腺髓质相当于一个交感神经节,故支配它的交感神经是一个例外,是交感节前纤维。32.下列各项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有( )(2002 年)(分数:2.00)A.A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 B.7运动神经元传出纤维 C.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 D.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解析:解析:能直接到达效应器的胆碱能纤维包括:传出运动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和骨骼肌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等。3
39、3.由 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生理活动有( )(2011 年)(分数:2.00)A.瞳孔开大 B.骨髓肌血管收缩 C.胃肠平滑肌收缩D.脂肪分解加强解析:解析:NE 与 受体(主要是 1 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子宫、虹膜辐射状肌等的收缩,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 与 受体(主要是 2 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子宫、小肠、支气管等的舒张,但与心肌 1 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却是兴奋性的。 3 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与脂肪分解有关。三、B1 型题(总题数:6,分数:24.00)A突触前抑制 B突触后抑制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是 (20
40、01 年)(分数:4.00)(1).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分数:2.00)A.B. C.D.解析:(2).超极化抑制是指(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突触抑制有不同的原理。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在突触前膜处有轴突一轴突式突触。当该突触活动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传到突触前膜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导致钙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产生的 EPSP比正常小而出现抑制;突触后抑制的结构基础是抑制性突触,当该突触活动时,突触后膜产生 IPSP,它是一种超极化的局部电位,与突触前抑制相比较,可以说是超极化抑制。传入侧支抑制通路中,有抑制性突触,属于突触后抑制。A瞳孔开大 B气道阻力增加
41、 C血压降低 D血糖降低 (2010 年)(分数:4.00)(1).在周围神经系统中, 1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出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分数:2.00)A.B.C. D.解析:(2).在周嗣神经系统中, 1 肾上腺素能受体被阻断后,可小现的生理功能改变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1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于虹膜辐射状肌、血管上,其兴奋可导致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瞳孔扩张,血管舒张压下降。因此当其受体被阻断后,则可能出现缩瞳及血压下降的效应。其在支气管平滑肌及代谢组织上无分布,受体被阻断后气道阻力和血糖不会产生影响。 1 受体局限分布于心脏上,其兴奋可导致心率加快、传导加快、
42、收缩力加强的现象,阻断其功能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小,血压下降。A甘氨酸 B多巴胺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P 物质 (2004 年)(分数:4.00)(1).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闰绍细胞是回返抑制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中的主要递质是多巴胺。A参与睡眠形成机制 B参与学习与记忆机制 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D协调各种感觉在皮层与皮层下结构间的联系 E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的传出活动 (2005 年)
43、(分数:4.00)(1).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感觉的形成,需要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共同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特异投射系统与大脑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胞体形成突触联系,引起特定感觉。这些投射纤维还通过中间神经元接替,与大锥体细胞构成突触联系,从而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活动;非特异投射系统一方面经多次换元并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与皮层没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脑干网状结构
44、,间接接受来自感觉传导道第二级神经元侧支的投射,并在网状结构中反复换元,因而没有专一的感觉传导功能,不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其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各层,与皮层神经元的树突构成突触联系,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A、B 和 D三个选项不是这两个系统的功能,它们是多个脑区共同实现的功能。A拒食致饿死 B食欲大增致肥胖 C出现假怒现象 D变得温顺驯服 (2008 年)(分数:4.00)(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动物(分数:2.00)A. B.C.D.解析:(2).破坏下丘脑腹内侧核,可引起动物(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旨在考查考生对本能行为和情绪神经调节的掌握。本能行为包括摄
45、食行为、饮水行为和性行为等,情绪有恐惧、焦虑、发怒、平静、愉快、痛苦、悲哀和惊讶等形式。本能行为和情绪主要受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控制。实验表明,埋藏电极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摄食中枢)可引起动物多食,破坏该区则导致拒食;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饱中枢)可引起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则可导致食欲大增而致肥胖。在间脑水平以上切除大脑的猫,只要给予微弱的刺激,就能激发其张牙舞爪的模样,即出现假怒,毁损双侧杏仁核的猴,将变得温顺驯服。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B下丘脑后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 D中脑 E脑干网状结构 (1988 年)(分数:4.00)(1).中枢性温度感受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精神性发汗中枢可能位于(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中枢性温度感受神经元数量较多的部位是视前区一一下丘脑前部;精神性发汗中枢可能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