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4141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绝密 启用前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 (选择题 )和第 ll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 卡 一 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1 C 12 N14 O16 Na 23 C1 35.5 Zn 65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

2、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 PH 小于 7 的雨水 C CO2、 NO2或 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 大气中 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煤 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 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3 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 HCl、 CuCl2、 Ba(OH)2 B. NaOH、 CuSO4、 H2SO4 C

3、. NaOH、 H2SO4、 Ba(OH)2 D. NaBr、 H2SO4、 Ba(OH)2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 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 得无水三氯化铁 D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5分子式为 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5 种 6 将 0.195g 锌粉加入到 200mL 的 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2+ C M3+ D. MO2+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

4、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有 一个 或 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 多选得 0 分 ; 若正确答 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 4 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 0 分。 7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l.5mol H2和 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 NH3分子数为 NA B 一定条件下, 2.3g 的 Na 完全与 O2反应生成 3.6g 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1NA C 1.0L 的 0.1 molL-1Na2S 溶液中含有的 S2-离子数为 0.1NA D 标准状况下, 22.4

5、L 的 CCl4中含有的 CCl4分子数为 NA 8 两种盐的固体混 合 物: 加热时有气体产生, 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 . BaCl2和 (NH4)2S04 B . AgNO3和 NH4Cl C FeCl3和 NaHCO3 D. KCl 和 Na2CO3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NH4Br 的电子式: B S2-的结构示意图: C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D原子核内有 l8 个中子的氯原子: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 , 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

6、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11 25 时, a molL-1一元酸 HA 与 b molL-1NaOH 等体积混合后, pH 为 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a=b B ab C c (A-)= c(Na+) D c (A-)”“ =”); (2)830 时 ,向 一个 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20mol 的 A 和 0.80mol 的 B,如反应初始6s 内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A)=0 003 molL-1s -1。,则 6s 时 c(A)= molL-1,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

7、充入 1 mol 氩气,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 时反应 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16.(9 分 ) 新型高效的甲烷燃料电池采用铂为电极材料,两电极上分别通 入 CH4和 O2 , 电解质为KOH 溶液。某研究小组将两个甲烷燃料电池串联后作为电源,进行饱和氧化钠辖液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

8、。 (2)闭合 K 开关后, a、 b 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其中 b 电极上得到的是 ,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3)若每个电池甲烷通 如 量为 1 L(标准状况 ),且反应完全,则理论上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 ( 法拉第常数 F=9.65l04C mol-1 列式计算 ),最多能产生的氯气体积为 L(标准状况 )。 17.(9 分 ) 实验室制备 1, 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 l40 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 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 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

9、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 g 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 l30 9 -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 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 C 中应加入 ,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 水 b浓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 1, 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

10、置,产物应在 层 (填 “上 ”、“下 ”);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 Br2, 最好 用 洗涤除去;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 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 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 D,其主要目的是 ;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 (如用冰水 ),其原因是 。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 18、 19、 20 三题中任选一题儆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 做答时用 28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 ) 第 18、 19、 20 三题的第 I 题为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11、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标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 II 题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做答并写明小题号。 18 选修 5 有机化学基础 (20 分 ) 18-I(6 分 )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 3: 1 的有 A 乙酸异丙酯 B 乙酸叔丁酯 C对二甲苯 D均三甲 苯 18 一 II(14 分 ) 化合物 A 是合成天然橡胶的单体,分子式为 C5H8。 A 的一系列反应如下 (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化学名称是 ; (2)B 的分子式为 ; (3) 的反应方程式为 ; (4) 和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 ; (5)C 为单溴

12、代物,分子中有两个亚甲基, 的化 学方程式为 : (6)A 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含聚集双烯 (C=C=C)结构单元的链状烃还有 种 , 写出其中互为立体异构体的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 。 19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20 分 ) 19-I(6 分 )下列有关元素锗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锗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碳而电负性低于碳 B四氯化锗与四氯化碳分子都是四面体构型 C 二氧化锗与二氧化碳都是非极性的气体化合物 D 锗和碳 都存在具有原子晶体结构的单质 19-II(14 分 )铜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铜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13、; (2)用晶体的 x 射线衍射法可 以 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 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 361pm。又知铜的密度为 9.00gcm-3,则镉晶胞的体积是 cm3、晶胞的质量是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列式计算 , 己 知 Ar(Cu)=63.6);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 , 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 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 (如下图 ), a 位置上 Cl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 (4)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 合 溶液反应,其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