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415209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患有以下哪种疾病死亡的患者尸体,进行卫生学处理后必须火化 A.艾滋病、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鼠疫、霍乱、炭疽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肺结核 D.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霍乱(分数:2.00)A.B.C.D.E.2.医务人员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根据情节轻重,可以给予以下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警告 B.开除 C.吊销执业证书 D.罚款 E.撤职(分数:2.

2、00)A.B.C.D.E.3.患有以下哪种传染病的患者,不需要予以隔离治疗 A.鼠疫 B.艾滋病 C.霍乱 D.肺炭疽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分数:2.00)A.B.C.D.E.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下一级人民政府关于需要采取传染病紧急控制措施的报告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做出决定 A.6 小时 B.12 小时 C.24 小时 D.36 小时 E.48 小时(分数:2.00)A.B.C.D.E.5.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关于宣布疫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为疫区 B.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宣布本行政区为疫区 C.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

3、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D.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为疫区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分数:2.00)A.B.C.D.E.6.生产经营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分数:2.00)A.B.C.D.E.7.下列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B.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C.加强宣传教育 D.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

4、E.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分数:2.00)A.B.C.D.E.8.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下列对象,除外 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B.艾滋病病人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属 D.艾滋病病人的家属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9.艾滋病防治条例中的不歧视规定的内容不包括 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B.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C.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D.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E.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

5、视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分数:2.00)A.B.C.D.E.10.艾滋病防治的行为干预措施不包括 A.早期发现感染者和有助于危险行为改变的自愿咨询检测措施 B.规范、方便的性病诊疗措施 C.未经同意公布艾滋病病人的病情以引起社会对艾滋病的重视和关注 D.针对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预防和人工代乳品喂养措施 E.健康教育措施(分数:2.00)A.B.C.D.E.11.艾滋病检测的对象不包括 A.人体血液 B.人体体液 C.组织器官 D.血液衍生物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12.艾滋病防治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2006 年 3 月 1 日 B.2006 年 6 月

6、1 日 C.2007 年 3 月 1 日 D.2007 年 6 月 1 日 E.2008 年 3 月 1 日(分数:2.00)A.B.C.D.E.13.国家建立健全 A.艾滋病检测网络 B.艾滋病监测网络 C.艾滋病防治网络 D.艾滋病咨询网络 E.艾滋病宣传教育网络(分数:2.00)A.B.C.D.E.14.制定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的机构是 A.卫生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办公厅 E.全国人大常委会(分数:2.00)A.B.C.D.E.15.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的机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

7、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E.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数:2.00)A.B.C.D.E.16.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 A.检测 B.宣传教育 C.监测 D.调查 E.咨询(分数:2.00)A.B.C.D.E.17.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具体从事本行政区域内艾滋病监测的机构是 A.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政府 C.医疗机构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艾滋病防治机构(分数:2.00)A.B.C.D.E.18.国家对艾滋病进行一系列行为干预措施,下列属于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的干预措施的是

8、A.强制咨询和强制检测制度 B.强制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C.自愿咨询和强制检测制度 D.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E.强制检测制度(分数:2.00)A.B.C.D.E.1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 A.有偿的咨询 B.有偿的初筛检测 C.免费的咨询和免费的初筛检测 D.免费的咨询和有偿的初筛检测 E.有偿的咨询和免费的初筛检测(分数:2.00)A.B.C.D.E.20.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是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

9、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 E.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分数:2.00)A.B.C.D.E.21.未经谁的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姓名、肖像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人或者监护人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分数:3.00)A.B.C.D.E.22.医疗机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的服务不包括 A.咨询 B.诊断 C.治疗 D.检测 E.以上都不是(分数:

10、3.00)A.B.C.D.E.23.对确诊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的事实 A.告知本人 B.告知本人和其监护人 C.告知其监护人 D.告知本人或其监护人 E.以上都不是(分数:3.00)A.B.C.D.E.24.监测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E.6 小时(分数:3.00)A.B.C.D.E.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2002 年 5 月 1 日 B.2003 年 5 月 1 日 C.2003 年 5 月 7 日 D.2003 年 5 月

11、9 日 E.2003 年 6 月 1 日(分数:3.00)A.B.C.D.E.26.下列事件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食物中毒 B.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C.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E.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数:3.00)A.B.C.D.E.27.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 A.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B.早发现、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

12、、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 E.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分数:3.00)A.B.C.D.E.28.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理的原则是 A.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C.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D.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E.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分数:3.00)A.B.C.D.E.29.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

13、办公厅(分数:3.00)A.B.C.D.E.3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何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E.立即(分数:3.00)A.B.C.D.E.31.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县级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应当在发现后 2 小时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事件的是 A.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C.发生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D.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E.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分数:3.00)A.B.C.D.E.32.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4、通报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办公厅(分数:3.00)A.B.C.D.E.33.下列关于药品含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B.药品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C.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属于药品 D.药品包括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E.血液、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属于药品(分数:3.00)A.B.C.D.E.34.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包括 A.麻醉药品 B.疫苗 C.精神药品 D.医疗用毒性药品 E.放射性

15、药品(分数:3.00)A.B.C.D.E.35.下列按照劣药论处的是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 B.变质的药品 C.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 D.所标明的功能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E.被污染的药品(分数:3.00)A.B.C.D.E.36.下列按照假药论处的是 A.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B.所标明的适应证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C.更改有效期的药品 D.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E.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分数:3.00)A.B.C.D.E.37.下列关于假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假药 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为假药 C.

16、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为假药 D.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 E.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按照假药论处(分数:3.00)A.B.C.D.E.38.下列关于劣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为劣药 C.不注明生产批号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 D.更改生产批号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 E.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分数:3.00)A.B.C.D.E.39.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 A.

17、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B.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E.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分数:3.00)A.B.C.D.E.40.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在药品购销中暗地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处分的机关是 A.卫生行政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E.中医药管理部门(分数:3.00)A.B.C.D.E.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卫生法规(三)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

18、时间:90 分钟)一、BA1 型题/B(总题数:40,分数:100.00)1.患有以下哪种疾病死亡的患者尸体,进行卫生学处理后必须火化 A.艾滋病、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鼠疫、霍乱、炭疽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肺结核 D.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霍乱(分数:2.00)A.B. C.D.E.解析:2.医务人员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根据情节轻重,可以给予以下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警告 B.开除 C.吊销执业证书 D.罚款 E.撤职(分数:2.00)A.B.C.D. E.解析:3.患有以下哪种传染病的患

19、者,不需要予以隔离治疗 A.鼠疫 B.艾滋病 C.霍乱 D.肺炭疽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分数:2.00)A.B. C.D.E.解析: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下一级人民政府关于需要采取传染病紧急控制措施的报告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做出决定 A.6 小时 B.12 小时 C.24 小时 D.36 小时 E.48 小时(分数:2.00)A.B.C. D.E.解析:5.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关于宣布疫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为疫区 B.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宣布本行政区为疫区 C.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D.省级

20、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为疫区 E.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分数:2.00)A.B.C. D.E.解析:6.生产经营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分数:2.00)A.B.C.D. E.解析:7.下列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B.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C.加强宣传教育 D.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 E.坚持预防为主、治

21、疗为辅的方针(分数:2.00)A.B.C.D.E. 解析:8.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下列对象,除外 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B.艾滋病病人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属 D.艾滋病病人的家属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 解析:9.艾滋病防治条例中的不歧视规定的内容不包括 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B.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C.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D.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E.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

22、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分数:2.00)A.B. C.D.E.解析:10.艾滋病防治的行为干预措施不包括 A.早期发现感染者和有助于危险行为改变的自愿咨询检测措施 B.规范、方便的性病诊疗措施 C.未经同意公布艾滋病病人的病情以引起社会对艾滋病的重视和关注 D.针对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预防和人工代乳品喂养措施 E.健康教育措施(分数:2.00)A.B.C. D.E.解析:11.艾滋病检测的对象不包括 A.人体血液 B.人体体液 C.组织器官 D.血液衍生物 E.以上都不是(分数:2.00)A.B.C.D.E. 解析:12.艾滋病防治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2006 年 3 月 1 日 B.2

23、006 年 6 月 1 日 C.2007 年 3 月 1 日 D.2007 年 6 月 1 日 E.2008 年 3 月 1 日(分数:2.00)A. B.C.D.E.解析:13.国家建立健全 A.艾滋病检测网络 B.艾滋病监测网络 C.艾滋病防治网络 D.艾滋病咨询网络 E.艾滋病宣传教育网络(分数:2.00)A.B. C.D.E.解析:14.制定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的机构是 A.卫生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办公厅 E.全国人大常委会(分数:2.00)A. B.C.D.E.解析:15.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的机构是

24、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E.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数:2.00)A.B. C.D.E.解析:16.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 A.检测 B.宣传教育 C.监测 D.调查 E.咨询(分数:2.00)A.B.C. D.E.解析:17.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具体从事本行政区域内艾滋病监测的机构是 A.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政府 C.医疗机构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艾滋病防治机构(分数:2.00)A.B.C.D. E.解析:18.国家对艾滋

25、病进行一系列行为干预措施,下列属于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的干预措施的是 A.强制咨询和强制检测制度 B.强制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C.自愿咨询和强制检测制度 D.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E.强制检测制度(分数:2.00)A.B.C.D. E.解析:1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 A.有偿的咨询 B.有偿的初筛检测 C.免费的咨询和免费的初筛检测 D.免费的咨询和有偿的初筛检测 E.有偿的咨询和免费的初筛检测(分数:2.00)A.B.C. D.E.解析:20.依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规定,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是 A

2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 E.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分数:2.00)A.B.C.D. E.解析:21.未经谁的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姓名、肖像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本人或者监护人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分数:3.00)A.B.C. D.E.解析:22.医疗机

27、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的服务不包括 A.咨询 B.诊断 C.治疗 D.检测 E.以上都不是(分数:3.00)A.B.C.D.E. 解析:23.对确诊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的事实 A.告知本人 B.告知本人和其监护人 C.告知其监护人 D.告知本人或其监护人 E.以上都不是(分数:3.00)A.B.C. D.E.解析:24.监测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E.6 小时(分数:3.00)A.B. C.D.E.解析: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28、2002 年 5 月 1 日 B.2003 年 5 月 1 日 C.2003 年 5 月 7 日 D.2003 年 5 月 9 日 E.2003 年 6 月 1 日(分数:3.00)A.B.C.D. E.解析:26.下列事件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食物中毒 B.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C.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E.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数:3.00)A. B.C.D.E.解析:27.突发性公共卫

29、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 A.早发现、早观察、早隔离、早治疗 B.早发现、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 E.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分数:3.00)A.B.C. D.E.解析:28.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理的原则是 A.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C.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D.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E.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分数:3.00)A.B.C.D. E.解析:29.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建立重

30、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办公厅(分数:3.00)A.B. C.D.E.解析:3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何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E.立即(分数:3.00)A.B.C.D.E. 解析:31.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县级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应当在发现后 2 小时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事件的是 A.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C.发生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D

31、.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E.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分数:3.00)A.B.C. D.E.解析:32.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办公厅(分数:3.00)A.B.C.D. E.解析:33.下列关于药品含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B.药品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 C.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属于药品 D.药品包括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

32、品 E.血液、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属于药品(分数:3.00)A.B.C.D.E. 解析:34.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包括 A.麻醉药品 B.疫苗 C.精神药品 D.医疗用毒性药品 E.放射性药品(分数:3.00)A.B. C.D.E.解析:35.下列按照劣药论处的是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 B.变质的药品 C.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 D.所标明的功能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E.被污染的药品(分数:3.00)A.B.C. D.E.解析:36.下列按照假药论处的是 A.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B.所标明的适应证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C.更改有效期的药品 D.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

33、标准的药品 E.未注明有效期的药品(分数:3.00)A.B. C.D.E.解析:37.下列关于假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假药 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为假药 C.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为假药 D.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 E.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按照假药论处(分数:3.00)A. B.C.D.E.解析:38.下列关于劣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为劣药 C.不注明生产批号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 D.更改生产批号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 E.直

34、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分数:3.00)A.B. C.D.E.解析:39.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 A.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B.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E.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分数:3.00)A.B.C.D. E.解析:40.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在药品购销中暗地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处分的机关是 A.卫生行政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E.中医药管理部门(分数:3.00)A. B.C.D.E.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