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北京卷.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4219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8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北京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北京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北京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北京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北京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北京卷) 第 I 卷 (选择题,共 120 分) 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l 35.5 K 39 I 127 1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

2、人胰岛素基因及其 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 DNA 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3科学家研究 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 a 时,造成曲线 II 和 III 光合作用 强度差异的原因是 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 b 时,透成曲线 I和 II 光合作用强度羞异的原因是温度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 a b,曲线 I、 II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 a c,曲线 I、 III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允合作用强皮 4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

3、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5将用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 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ETFE 分子中可能存在“ CH2 CH2 CF2 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 ETFE 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年龄(岁)甲(百万) 乙(百万

4、) 20 1.9 17.8 60 69 2.7 15.4 50 59 3.8 21.6 40 49 6.5 38.4 30 39 9.7 39.6 20 29 13.8 36.2 10 19 17.4 37.6 0 9 29.7 38.4 CF2 CF2 CF2 CF CF3 n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 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 H浓度为 110 13molL 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K、 C

5、l、 NO3、 S2 K、 Fe2、 I、 SO42 Na、 Cl、 NO3、 SO42Na、 Ca2、 Cl、 HCO3 K、 Ba2、 Cl、 NO3A B C D 8 X、 Y 为短周期元素, X 位于 IA 族, X 与 Y 可形成化合物 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 Y 的原子半径 B X 与 Y 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 1 : 1 D X2Y 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CO、

6、O2 Cl2、 CH4 NO2、 O2 N2、 H2A B C D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 1molX 和 1molY 进行反应: 2X(g) Y(g) Z(g),经 60s 达到平衡,生成 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 X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 20L, Z 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21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 Y 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 X 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 H0 11用 4 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12有 Na2CO3溶液 CH3COONa 溶液 NaOH

7、溶液各 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 种溶液 pH 的大小顺序是 B若将 3 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pH 变化最大的是 C若分别加入 25mL0.1molL 1盐酸后, pH 最大的是 D若 3 种溶液的 pH 均为 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13、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以下关于光导纤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

8、溶液,红色褪去。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 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折射 D、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相同,外套的材料有韧性,可以起保护作用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

9、长太短 D、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 15、不久前欧洲天文学就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利斯 581c” 。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 5 倍,直径是地球的 1.5 倍。设想在该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k1E ,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形同质量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k2E ,则k1k2EE为 A、 0.13 B、 0.3 C、 3.33 D、 7.5 16、 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 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 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

10、件,先后共做了 6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瓶内水量( mL) 初始水温(0C) 时间( h) 末态水温(0C)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眼镜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A、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1、 3、 5 次实验数据 B、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2、 4、 6 次实验数据 C、 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1、 2、 3 次实验数据 D、 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

11、关系,可用第 4、 5、 6 次实验数据 17、电阻 R1、 R2交流电源按照图 1 所示方式连接, R1=10, R2=20。合上开关后 S 后,通过电阻 R2的正弦交变电流 i 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 2 所示。则 A、通过 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 1.2A B、 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6V C、通过 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 1.2 2 A D、 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6 2 V 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 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响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 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

12、接近 A、 10-3s B、 10-6s C、 10-9s D、 10-12s 19、如图所示的单摆,摆球 a 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一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的粘性小球 b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且摆动平面不便。已知碰撞前 a 球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 h,摆动的周期为 T, a 球质量是 b 球质量的 5 倍,碰撞前 a 球在最低点的速度是 b 球速度的一半。则碰撞后 A、摆动的周期为56T B、摆动的周期为65T C、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 0.3h D、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 0.25h 20、在真空中的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一带电小滑块。开始时滑块静止。若在滑块所在空间

13、加一水平匀强电场 E1,持续一段时间后立即换成与 E1相反方向的匀强电场 E2。当电场E2与电场 E1持续时间相同时, 滑块恰好回到初始位置, 且具有动能kE 。 在上述过程中,E1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 W1,冲量大小为 I1; E2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 W2,冲量大小为 I2。则 A、 I1= I2B、 4I1= I2C、 W1= 0.25kE W2=0.75kE D、 W1= 0.20kE W2=0.80kE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北京卷)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180 分) 本卷共 11 小题,共 180 分。 21、 ( 18 分) (

14、1)图 1 是电子射线管的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 x 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 z 轴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填选项代号) 。 A、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 z 轴负方向 B、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C、加一电场,磁场方向沿 z 轴负方向 D、加一电场,磁场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 2) 某同学用图 2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

15、一个计数点, 如图 3 中 0、 1、 26 点所示。 c、测量 1、 2、 3 6 计数点到 0 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 S1、 S2、 S3 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 S1、 S2、 S3 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3612123 6SSSSttt t、 。 f、以St为纵坐标、 t 为横坐标,标出St与对应时间 t 的坐标点,划出St t 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 、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厦门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

16、的 50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 2 将最小刻度为 1mm 的刻度尺的 0 刻线与 0 计数点对齐, 0、 1、 2、 5 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 4 所示,则 S2= cm, S5= cm。 3 该同学在图 5 中已标出 1、 3、 4、 6 计数 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 2、 5 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 t。 4 根据St t 图线判断,在打 0 计数点时, 小车的速度 v0= m/s;它在斜面上 运动的加速度 a= m/s2。 22、 ( 16 分) 两个半径均为 R 的圆形平板电极,平行正对放置,相距为 d,极板

17、间的电势差为 U,板间电场可以认为是均匀的。 一个 粒子从正极板边缘以某一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极板之间,到达抚极板是恰好落在极板中心。 已知质子电荷为 e,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视为 m,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求: ( 1)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E; ( 2) 粒子在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 a; ( 3) 粒子的初速度 v0。 23、 ( 18 分) 环保汽车将为 2008 年奥运会场馆服务。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总质量3310kgm = 。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 v=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电压 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 ( 1)求驱动电机的输

18、入功率 P电; 图 5 ( 2)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 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 P 机 ,求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 g 取 10m/s2) ; ( 3)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其他条件不变,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结合计算结果,简述你对该设想的思考。 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260410WP =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11.5 10 mr = ,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 30%的能量损耗,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24、 ( 20 分) 用密度为 d、电阻率为 、横截面积为 A 的薄金属条制成边长为 L 的闭合正方形框abb a。如图

19、所示,金属方框水平放在磁极的狭缝间,方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设匀强磁场仅存在于相对磁极之间,其他地方的磁场忽略不计。可认为方框的 aa边和bb边都处在磁极之间,极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框从静止开始释放,其平面在下落过程中保持水平(不计空气阻力) 。 ( 1)求方框下落的最大速度 vm(设磁场区域在数值方向足够长) ; ( 2)当方框下落的加速度为2g时,求方框的发热功率 P; ( 3)已知方框下落时间为 t 时,下落高度为 h,其速度为 vt( vtvm) 。若在同一时间 t内,方框内产生的热与一恒定电流 I0在该框内产生的热相同,求恒定电流 I0的表达式。 25 ( 15 分) 碳、氢

20、、氧 3 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A,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 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 5 倍。 (1) A 的分子式是 。 (2) A 有 2 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 A 与氢气反应生成 B, B 分子的结构可视为 1 个碳原子上连接 2 个甲基和另外 2 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A 的结构简式是 。 A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 A 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 A 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

21、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 2 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 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26 ( 13 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 X、 Y、 Z 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X 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 10 个电子,乙分子含有 18 个电子。 nH2C CH CH2Cl nHO CH2 CH2 OH O 一定条件 CH2 CH CH2 O CH2 CH2 O OH n nHCl 单质X 单质Y 单质Z 共价化合物甲

22、共价化合物乙离子化合物丙 ( 1) X 的电子式是 。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 3)磷在 Z 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 8 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 n mol 丁与 n mol 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4n mol 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 174 倍,其化学式是 。 27 ( 17 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

23、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蒸馏水 (滴有酚酞)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

24、式是 。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MnO2在 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 剂。若将适量 MnO2加入酸化的 H2O2的溶液中, MnO2溶解产生 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 ( 15 分)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25、 H2O ( 2)上述反应生成的 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 Na2SO3稀溶液,将 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Na2SO3稀溶液与 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 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 3)已知: I2 2S2O32 2I 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 wg 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 KI 溶液,使 KIO3与 KI 反应完全;

26、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10 3molL 1的 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判断 c 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b 中反应所产生的 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 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 (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29 ( 12 分) 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 . 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 1)该家族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 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 _染色体上。该基因可能是来自 _个体的基因突变。 (2)若 II1和 II2再生一个孩子、

27、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为 _;若 IV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 _。 ( 3 )该家族身高正常的女性中,只有 _不传递身材矮小的基因。 30 ( 18 分) 发醉法生产酒精后的废液 pH4.3 )含有大量有机物,可用于培养、获得白地霉菌 体,生产高蛋白饲料。培养、制取白地霉菌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 1)实验过程中培养白地霉的培养基是 _。培养基定量分装前,先调节 _, 分装后用棉塞封瓶口,最后 _处理。 ( 2 ) 图中 过程称为 _, 从甲到丁的培养过程是为了 _。白地霉的代谢类型为 _。 ( 3 )为确定菌体产量,图

28、中操作之前,应先称量 _的质量。过滤后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 _。所得菌体干重等于 _。 31 ( 18 分)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 ( l )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_;当 _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29、 _。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 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_的疫苗。 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_,存活率 _。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北京卷) 第 I 卷 1、 C 2、 D 3、 D 4、 B 5、 C 6、 C 7、 B 8、 D 9、 D 10、 A 11、 B 12、C 13、 A 14、

30、D 15、 C 16、 A 17、 B 18、 B 19、 D 20、 C 第 II 卷 21、 ( 1) B ( 2)1A, C 2 ( 2.972.99) , ( 13.1913.21) 3 如图 4 ( 0.160.20) , ( 4.505.10) 22、 ( 1)极间场强UEd= ; ( 2) 粒子在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 42FeUammd= ( 3)由212dat= ,得: 22dmtdaeU= 02R RmvtdeU= ( 1)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31.5 10 WPIU=电( 2)在匀速行驶时 0.9PPFvfv=电机0.9 /f Pv=电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 / 0.045f

31、mg= 。 ( 3)当阳光垂直电磁板入射式,所需板面积最小,设其为 S,距太阳中心为 r 的球面面积204Sr= 。 若没有能量的损耗,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到的太阳能功率为 P,则 00PSPS= 设太阳能电池板实际接收到的太阳能功率为 P, ()1 30%PP= ()001 30%PSPS=由于 15%PP=电,所以电池板的最小面积 220004101m0.7 0.15 0.7rPPSSPP= =电分析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24、 ( 1)方框质量 4mLAd= 方框电阻 4LRA= 方框下落速度为 v 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E BLv= 感应电流 2EBAvIR = 方框下落过程,受

32、到重力 G 及安培力 F, 4Gmg LAdg= ,方向竖直向下 22B ALFBIL v= ,方向竖直向下 当 F=G 时,方框达到最大速度,即 v=vm 则 2m4BALvLAdg= 方框下落的最大速度 m 24 dvgB= ( 2)方框下落加速度为2g时,有 22gmg IB L m= , 则 4mg AdgIBLB= 方框的发热功率 22224 ALd gPIRB= (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2012tmgh mv I Rt=+ 2012tmI gh vRt=解得恒定电流 I0的表达式 2012tdI Aghvt=。 25.(15 分 )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3、(3) b (4) (5) CH3COOCH(CH3)2 H2O CH3COOH (CH3)2CH OH (6) 26.(13 分 ) (1) (2) NH4Cl、 Ca(OH)2(合理答案均给分 ) NH3 H2O NH4 OH(3)PCl5(4)P3N3Cl6 27.(17 分 ) (1) 2Al 6H=2Al3 3H2或 2Al 3Cu2=2Al3 3Cu 2Cu O2 H2O CO2=Cu2(OH)2CO3(2)白色沉淀生成 ,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 3OH=Al(OH)3 Al(OH)3 OH=AlO2 2H2O (3) 3MnO2 4Al=3Mn 2Al2O3 MnO2 H2

34、O2 2H=Mn2 O2 2H2O 28.(15 分 ) ( 1) 1、 5、 3、 3、 3、 3 ( 2) I2 SO32 H2O=2I SO42 2H在步骤 b 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 3)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HO CH2 C CHO CH3CH3CH3 CH2 C CHO OH CH3CH3 CH CH CHO OH CH3CH2 CH2 CH CHO OH CH3CH3 CH2 CH CHO CH2 OHCH3 CH CH CHO OH CH3CH3 C CH2 CHO OH CH3CH2 CH CH2 CHO OH CH3(答对其中任意2个均给分)无机酸 CH2 CH CH2 O CH2 C CH2 O CH3CH3OH nN N 高温 1.0 10 5 4.2 102/w 29 . ( 12 分) ( l )隐 X I1 ( 2) 1/4 1/8 ( 3) (显性)纯合子 30 . ( 18 分) ( 1)废液上清液 pH 灭菌 ( 2)接种 扩大培养 异养需氧型 ( 3 )滤纸 恒重(质量基本不变) 恒重时的质量与滤纸质量之差(合理答案均给分) 31 ( 18 分) ( l )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 ( 2 ) 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低 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