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神经系统(一)-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429864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神经系统(一)-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神经系统(一)-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神经系统(一)-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神经系统(一)-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神经系统(一)-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神经系统(一)-1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 D轴突始段 E树突始段(分数:1.00)A.B.C.D.E.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升高 ANa+、K+、C1-,尤其 K+ BCa2+、K+、Cl-,尤其 Ca2+ CK+、C1-,尤其 C1- DNa+、K+,尤其 Na+ EK+、Ca2+、Na+、C1-,尤其 C1-(分数:1.00)A.B.C.D.E.3.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

2、脑 E大脑皮层(分数:1.00)A.B.C.D.E.4.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 B不需要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数量有限且比较固定 D属低级的反射活动 E主要中枢部位在脑干(分数:1.00)A.B.C.D.E.5.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Ca2+内流 BCa2+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分数:1.00)A.B.C.D.E.6.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

3、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态(分数:1.00)A.B.C.D.E.7.下列哪项不属于突触传递的特征 A单向传播 B突触延搁 C总和 D全或无 E兴奋节律的改变(分数:1.00)A.B.C.D.E.8.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刺痛 B快而短暂 C必有牵涉痛 D定位不准确 E对牵拉不敏感(分数:1.00)A.B.C.D.E.9.属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是 AM、N 和 BM、N 和 CM、 DN、 E、1、2(分数:1.00)A.B.C.D.E.10.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但不参与完成的反射是 A发汗反射 B肺扩张反射 C排尿反射 D排便反射 E勃起反射(分数:1.00)A.B.C.D.E.1

4、1.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 Cl-或 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分数:1.00)A.B.C.D.E.12.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协调肌紧张 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感觉 E引起牵涉痛(分数:1.00)A.B.C.D.E.13.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 C胃肠运动增强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竖毛肌收缩(分数:1.00)A.B.C.D.E.14.下列哪项不是肾上腺素能 受体活化产生的

5、效应 A小肠平滑肌舒张 B血管平滑肌收缩 C有孕子宫平滑肌收缩 D虹膜辐射状肌收缩 E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分数:1.00)A.B.C.D.E.1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的机制是 A突触后膜主要对 K+通透性增加 B突触后膜主要对 Ca2+通透性增加 C突触后膜主要对 Cl-通透性增加 D突触后膜主要对 Mg2+通透性增加 E突触后膜主要对 Na+通透性增加(分数:1.00)A.B.C.D.E.16.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是 A睫状肌 B竖毛肌 C肾上腺髓质 D多数汗腺 E皮肤和肌肉血管(分数:1.00)A.B.C.D.E.17.有关腱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突触反射 B感受器为肌梭

6、C快肌纤维同步收缩 D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 E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分数:1.00)A.B.C.D.E.18.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A使梭外肌收缩 B维持肌紧张 C使腱器官兴奋 D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E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分数:1.00)A.B.C.D.E.19.有关内脏痛的特征,错误的是 A定位不准确 B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C对切割和烧灼刺激敏感 D对机械性扩张、牵拉、缺血等敏感 E有牵涉痛(分数:1.00)A.B.C.D.E.20.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扣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

7、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分数:1.00)A.B.C.D.E.21.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但不会出现的是 A运动共济失调 B肌张力减弱 C平衡失调 D位置性眼震颤 E静止性震颤(分数:1.00)A.B.C.D.E.22.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腱反射和肌紧张都属于牵张反射 B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C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 E在脊髓和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分数:1.00)A.B.C.D.E.23.胆碱能 M 受体活化产生的效应是 A心脏活动兴奋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胃肠平滑肌舒张 D膀胱逼尿肌舒张 E骨骼肌血管收缩(分数:1.0

8、0)A.B.C.D.E.24.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通过突触传递时只能单向进行 B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通过同样距离的神经纤维慢得多 C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需要有多个 EPSP 加以总和 D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同 E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影响和易疲劳(分数:1.00)A.B.C.D.E.25.下列哪项不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 A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C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支配小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E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分数:1.00)A.B.C.D.E.26.人类反射包括 A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第二

9、信号系统 C非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E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分数:1.00)A.B.C.D.E.27.以下哪一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征 A唤醒阀提高 B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 C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D眼球出现快速运动 E促进精力的恢复(分数:1.00)A.B.C.D.E.28.兴奋通过一个突触所需的时间为 A0103ms B0305ms C0507ms D0709ms E09ms(分数:1.00)A.B.C.D.E.29.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的主要脑电波是 A 波 B 波 C 波 D 波 E 波(分数:1.00)A.B.C.D.E.30.

10、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 A梭内肌收缩 B梭外肌收缩 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梭内肌与梭外肌都收缩(分数:1.00)A.B.C.D.E.31.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E调节肌紧张(分数:1.00)A.B.C.D.E.32.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功能不包括 A纹状体参与的调节功能 B黑质参与的调节功能 C红核参与的调节功能 D丘脑底核参与的调节功能 E杏仁核参与的调节功能(分数:1.00)A.B.C.D.E.33.人类基底神经节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A随意运动完全丧失 B肌肉强直 C肌张力障碍

11、 D静止性震颤 E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分数:1.00)A.B.C.D.E.34.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综合电变化图 B是皮层的自发电位变化图 C正常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多为 波 D兴奋、觉醒时多为 波 E通常脑电图是直接在皮层表面引导的电位变化(分数:1.00)A.B.C.D.E.35.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睡眠状态 E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分数:1.00)A.B.C.D.E.36.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活动 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E维持睡眠状态(分数:

12、1.00)A.B.C.D.E.37.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 Na+、K+、Ca2+,特别是对 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达阈值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分数:1.00)A.B.C.D.E.3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 AK+和 Ca2+ BNa+和 K+,尤其是 K+ CNa+和 K+尤其是 Na+ DNa+和 Ca2+ EC1(分数:1.00)A.B.C.D.E.39.不是负反馈调节特点的是 A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

13、B不可逆过程 C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D具有调定点 E具有滞后现象(分数:1.00)A.B.C.D.E.40.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耦联因于是 ACl BK+ CNa+ DCa2+ EMg2+(分数:1.00)A.B.C.D.E.41.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 A缝隙连接 B曲张体 C混合性突触 D交互性突触 E串联性突触(分数:1.00)A.B.C.D.E.4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两侧肢体麻痹 B伸肌紧张亢进状态 C屈肌紧张减弱 D腱反射加强 E脊休克(分数:1.00)A.B.C.D.E.43.牵涉痛是指 A内脏疾病引起体表

14、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E皮肤受切割等刺激时产生的痛觉(分数:1.00)A.B.C.D.E.44.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 A切割 B牵拉 C缺血 D痉挛 E炎症(分数:1.00)A.B.C.D.E.45.有关肌紧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 B多突触反射 C感受器为肌梭 D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同步紧张性收缩 E维持机体姿势(分数:1.00)A.B.C.D.E.46.对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投射至皮质特定区域,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其纤维主要终止于皮质第四层

15、C引起特定感觉 D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E切断特异传导通路的动物将出现昏睡(分数:1.00)A.B.C.D.E.47.关于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错误的是 A主要在运动的执行中起协调作用 B对肌紧张具有加强和抑制双重作用 C参与设计和编制运动的程序 D损伤引起去小脑僵直 E处理本体感觉的传入冲动(分数:1.00)A.B.C.D.E.48.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刺激的性质 B刺激的强度 C感受器的敏感度 D神经的传导速度 E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分数:1.00)A.B.C.D.E.49.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特定感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觉醒 E协调肌紧张(分

16、数:1.00)A.B.C.D.E.50.不属于由脑干整合而完成的姿势反射是 A腱反射 B迷路紧张反射 C颈紧张反射 D翻正反射 E直线和旋转加速度反射(分数:1.00)A.B.C.D.E.神经系统(一)-1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 D轴突始段 E树突始段(分数:1.00)A.B.C.D. E.解析: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升高 ANa+、K+、C1-,尤其 K+ BCa2+、K+、Cl-,尤其 Ca2+ CK+、C

17、1-,尤其 C1- DNa+、K+,尤其 Na+ EK+、Ca2+、Na+、C1-,尤其 C1-(分数:1.00)A.B.C.D. E.解析:3.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分数:1.00)A.B.C. D.E.解析:4.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 B不需要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数量有限且比较固定 D属低级的反射活动 E主要中枢部位在脑干(分数:1.00)A. B.C.D.E.解析:5.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Ca2+内流 BCa2+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K+外流(分数:1.

18、00)A. B.C.D.E.解析:6.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态(分数:1.00)A.B.C. D.E.解析:7.下列哪项不属于突触传递的特征 A单向传播 B突触延搁 C总和 D全或无 E兴奋节律的改变(分数:1.00)A.B.C.D. E.解析:8.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刺痛 B快而短暂 C必有牵涉痛 D定位不准确 E对牵拉不敏感(分数:1.00)A.B.C.D. E.解析:9.属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是

19、AM、N 和 BM、N 和 CM、 DN、 E、1、2(分数:1.00)A.B.C.D.E. 解析:10.脊髓是内脏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但不参与完成的反射是 A发汗反射 B肺扩张反射 C排尿反射 D排便反射 E勃起反射(分数:1.00)A.B. C.D.E.解析:11.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 Cl-或 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分数:1.00)A.B.C.D.E. 解析:12.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协调肌紧张

20、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感觉 E引起牵涉痛(分数:1.00)A.B.C.D. E.解析:13.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 C胃肠运动增强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竖毛肌收缩(分数:1.00)A.B.C. D.E.解析:14.下列哪项不是肾上腺素能 受体活化产生的效应 A小肠平滑肌舒张 B血管平滑肌收缩 C有孕子宫平滑肌收缩 D虹膜辐射状肌收缩 E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分数:1.00)A.B.C.D.E. 解析:1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的机制是 A突触后膜主要对 K+通透性增加 B突触后膜主要对 Ca2+通透性增加 C突触后膜主要对 Cl-通透性增加 D突触后膜主要对

21、Mg2+通透性增加 E突触后膜主要对 Na+通透性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16.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的是 A睫状肌 B竖毛肌 C肾上腺髓质 D多数汗腺 E皮肤和肌肉血管(分数:1.00)A. B.C.D.E.解析:17.有关腱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突触反射 B感受器为肌梭 C快肌纤维同步收缩 D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 E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分数:1.00)A.B.C.D.E. 解析:解题思路 腱反射为快速牵拉肌腱产生的牵张反射。感受器为肌梭,单突触反射,效应是肌肉快肌纤维同步收缩产生的位相性牵张反射。18.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 A使梭外肌收缩 B维持

22、肌紧张 C使腱器官兴奋 D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 E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分数:1.00)A.B.C.D.E. 解析:19.有关内脏痛的特征,错误的是 A定位不准确 B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C对切割和烧灼刺激敏感 D对机械性扩张、牵拉、缺血等敏感 E有牵涉痛(分数:1.00)A.B.C. D.E.解析:20.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扣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分数:1.00)A.B.C.D.E. 解析:21.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但不会出现的是 A运动共济失调 B肌张力

23、减弱 C平衡失调 D位置性眼震颤 E静止性震颤(分数:1.00)A.B.C.D.E. 解析:22.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腱反射和肌紧张都属于牵张反射 B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C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 E在脊髓和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分数:1.00)A.B.C.D.E. 解析:23.胆碱能 M 受体活化产生的效应是 A心脏活动兴奋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胃肠平滑肌舒张 D膀胱逼尿肌舒张 E骨骼肌血管收缩(分数:1.00)A.B. C.D.E.解析:24.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通过突触传递时只能单向进行 B兴奋通过突触的

24、速度较通过同样距离的神经纤维慢得多 C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需要有多个 EPSP 加以总和 D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同 E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影响和易疲劳(分数:1.00)A.B.C.D. E.解析:25.下列哪项不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 A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C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支配小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E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分数:1.00)A.B.C. D.E.解析:26.人类反射包括 A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 C非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E

25、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分数:1.00)A.B.C. D.E.解析:27.以下哪一项不是异相睡眠的特征 A唤醒阀提高 B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 C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D眼球出现快速运动 E促进精力的恢复(分数:1.00)A.B. C.D.E.解析:28.兴奋通过一个突触所需的时间为 A0103ms B0305ms C0507ms D0709ms E09ms(分数:1.00)A.B. C.D.E.解析:29.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的主要脑电波是 A 波 B 波 C 波 D 波 E 波(分数:1.00)A. B.C.D.E.解析:30.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 A梭内肌收缩 B梭外肌收缩

26、 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梭内肌与梭外肌都收缩(分数:1.00)A.B. C.D.E.解析:31.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维持姿势 D协调随意运动 E调节肌紧张(分数:1.00)A. B.C.D.E.解析:32.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功能不包括 A纹状体参与的调节功能 B黑质参与的调节功能 C红核参与的调节功能 D丘脑底核参与的调节功能 E杏仁核参与的调节功能(分数:1.00)A.B.C.D.E. 解析:33.人类基底神经节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A随意运动完全丧失 B肌肉强直 C肌张力障碍 D静止性震颤 E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

27、分数:1.00)A. B.C.D.E.解析:34.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综合电变化图 B是皮层的自发电位变化图 C正常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多为 波 D兴奋、觉醒时多为 波 E通常脑电图是直接在皮层表面引导的电位变化(分数:1.00)A.B. C.D.E.解析:35.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功能 D维持睡眠状态 E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分数:1.00)A.B.C.D.E. 解析:36.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引起触觉 B引起牵涉痛 C调节内脏活动 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E维持睡眠状态(分数:1.00)A.B.C.D. E.解析:37.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 Na+、K+、Ca2+,特别是对 K+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达阈值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分数:1.00)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