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439322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下列不属于白细胞计数的技术误差的是 A.取血部位不当 B.稀释倍数不准 C.取血量不够 D.充液外溢 E.计数域误差(分数:2.00)A.B.C.D.E.2.病理性贫血不包括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妊娠后期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E.3.患儿女,1 岁。血红蛋白 65g/L,MCV 110fl,MCH 35pg。该患者最可能属于下列贫血中的哪一种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肾性贫

2、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分数:2.00)A.B.C.D.E.4.棒状小体(Auer 小体)出现可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缺铁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严重感染(分数:2.00)A.B.C.D.E.5.以下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二口痰最好 B.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好 C.观察 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石炭酸防腐 D.如不能及时送检,冷藏情况下,可放置 3天 E.观察 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甲苯防腐(分数:2.00)A.B.C.D.E.6.痰液中的尘细胞是 A

3、.中性粒细胞 B.肺泡壁上皮细胞 C.肺泡吞噬细胞 D.柱状上皮细胞 E.淋巴细胞(分数:2.00)A.B.C.D.E.7.患者红细胞与抗 A及抗 B均不产生凝集,其血清与 A、B 红细胞均产生凝集,则此患者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A1型(分数:2.00)A.B.C.D.E.8.在 B淋巴细胞向浆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L-3 C.IL-4 D.IL-6 E.G-CSF(分数:2.00)A.B.C.D.E.9.具有保护血红蛋白巯基和红细胞膜作用的 RBC酶是 A.G-6-PD酶 B.乳酸脱氢酶 C.丙酮酸激酶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4、 E.谷胱甘肽还原酶(分数:2.00)A.B.C.D.E.10.嗜酸性粒细胞中特有的物质是 A.铁蛋白 B.乳铁蛋白 C.黏附性蛋白 D.细胞毒性蛋白 E.组胺(分数:2.00)A.B.C.D.E.11.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场所是 A.肝脏 B.脾脏 C.骨髓 D.淋巴结 E.边缘池(分数:2.00)A.B.C.D.E.12.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自身抗体主要是 A.IgA B.IgG C.IgM D.IgE E.IgD(分数:2.00)A.B.C.D.E.13.下列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红蛋白下降缓慢 B.一般肝

5、、脾淋巴结不肿大 C.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铁增加,细胞外铁减少 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可有散在增生灶 E.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伴发严重出血,而且出血部位广泛(分数:2.00)A.B.C.D.E.1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型)的特异性基因标志是 A.AML1基因重排 B.PML-RAR 融合基因 C.Ph染色体 D.CBF-MYH11 融合基因 E.BCR-ABL融合基因(分数:2.00)A.B.C.D.E.15.霍奇金淋巴瘤检验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发现 PelgerHuet畸形 B.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C.发现火焰状细胞 D.发现 Russel小体 E.发现 Reed-Ste

6、rnberg细胞(分数:2.00)A.B.C.D.E.16.成人无尿是指 24小时尿量小于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分数:2.00)A.B.C.D.E.17.尿有形成分染色镜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巴氏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 E.阿利新蓝染色(分数:2.00)A.B.C.D.E.18.下列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 A.乙酰胆碱 B.激肽 C.PGI2 D.ET E.NO(分数:2.00)A.B.C.D.E.19.下列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不包括 A.活化因子,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B

7、.黏附功能 C.聚集功能 D.释放功能 E.促凝作用/UL(分数:2.00)A.B.C.D.E.20.糖酵解过程中 NADH+H的代谢去路为 o 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o B.经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o C.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o D.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 o E.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 1,6-双磷酸果糖(分数:2.00)A.B.C.D.E.21.糖异生过程中代替糖酵解中的己糖激酶催化相反的生化反应的酶是 o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o B.果糖二磷酸酶 o C.丙酮酸羧化酶 o D.葡萄糖-6-磷酸酶 o E.磷酸化酶(分数:2.00)A.B.

8、C.D.E.22.下列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论述错误的是 o A.促进糖的异生 o B.促进糖变为脂肪 o 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o D.促进糖原合成 o E.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分数:2.00)A.B.C.D.E.23.1分子葡萄糖无氧酵解时净生成几分子 ATP o A.1 o B.2 o C.3 o D.4 o E.5(分数:2.00)A.B.C.D.E.24.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酶系存在于细胞的 o A.细胞液 o B.线粒体 o C.溶酶体 o D.微粒体 o E.核蛋白体(分数:2.00)A.B.C.D.E.25.饥饿一天时血糖的主要来源途径是 o A.肠道吸收 o B.肝糖

9、原分解 o C.肌糖原分解 o D.肾小管重吸收 o E.糖异生(分数:2.00)A.B.C.D.E.26.正常静息状态下,体内大部分血糖主要被下列器官利用的是 o A.肝 o B.脑 o C.肾 o D.脂肪 o E.肌肉(分数:2.00)A.B.C.D.E.27.合成球蛋白的细胞是 o A.肝实质细胞 o B.肝间质细胞 o C.单核巨噬细胞 o D.心肌细胞 o E.骨骼肌细胞(分数:2.00)A.B.C.D.E.28.下列关于结合珠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 o A.个体之间有多种遗传表型 o B.主要功能是与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 o C.每分子的结合珠蛋白可结合 4分子的血红蛋白 o D.结

10、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复合物不易解离 o E.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复合物是在网状内皮系统分解(分数:2.00)A.B.C.D.E.29.以下氨基酸的代谢中间产物为同型半胱氨酸的是 o A.甲硫氨酸 o B.精氨酸 o C.酪氨酸 o D.苯丙氨酸 o E.亮氨酸(分数:2.00)A.B.C.D.E.30.下列不属于血脂成分的是 o A.磷脂 o B.非酯化脂肪酸 o C.胆固醇及其酯 o D.甘油三酯 o E.胆碱和胆铵(分数:2.00)A.B.C.D.E.31.下列对清道夫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o A.清道夫受体分布于胎盘、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o B.对氧化型 LDL具有高亲和力

11、o C.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 o D.是 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 o E.受体具有跨膜结构域(分数:2.00)A.B.C.D.E.32.在下列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最多的是 o A.HDL o B.LDL o C.VLDL o D.CM o E.Lp(a)(分数:2.00)A.B.C.D.E.33.生物膜含量最多的脂类是 o A.甘油三酯 o B.胆固醇 o C.糖脂 o D.磷脂 o E.脂肪酸(分数:2.00)A.B.C.D.E.34.具有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合成与再生功能的维生素是 o A.维生素 A o B.维生素 B1 o C.维生素 D o D.维生素 PP o E.

12、维生素 C(分数:2.00)A.B.C.D.E.35.健康成年人体液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o A.血液 o B.脑脊液 o C.组织间液 o D.细胞内液 o E.淋巴液(分数:2.00)A.B.C.D.E.36.尿液中用来检查 24小时尿收集是否完全的化合物是 o A.尿酸 o B.肌酐 o C.肌酸 o D.尿素 o E.尿蛋白(分数:2.00)A.B.C.D.E.37.有关电泳的论述正确的是 o A.带电离子向所带电荷相同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o B.电泳技术主要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及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研究 o C.电泳方法的应用局限性在于设备昂贵、操作复杂 o D.按电泳的原理有区

13、带电泳、稳态电泳、置换电泳三种形式 o E.产生电泳的三大要素是电场、带电粒子和促使带电粒子移动的介质(分数:2.00)A.B.C.D.E.38.属于氨基酸类的激素是 o A.GH o B.胃肠激素 o C.前列腺素 o D.甲状腺激素 o E.性激素(分数:2.00)A.B.C.D.E.39.由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称为 o A.能力比对分析 o B.实验室认可 o C.实验室认证 o D.室内质量控制 o E.室间质量评价(分数:2.00)A.B.C.D.E.40.层析法分离物质的基本原理是 o A.利用各物质的密度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B.

14、利用各物质的电荷多少,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C.利用各物质分子量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D.利用各物质溶解度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E.利用各物质的理化性质差异,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分数:2.00)A.B.C.D.E.41.血液中的 T3、T4 主要结合的血浆蛋白是 o A.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o B.甲状腺球蛋白 o C.白蛋白 o D.前白蛋白 o E.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分数:2.00)A.B.C.D.E.42.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

15、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是 o A.吸收光谱分析法 o B.发射光谱分析法 o C.散射光谱分析法 o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o E.荧光分析法(分数:2.00)A.B.C.D.E.43.能使蛋白质沉淀而又不变性所用的沉淀剂和温度条件是 o A.低温下用硫酸铵 o B.常温下用硫酸铜 o C.常温下用三氯醋酸 o D.低温下用丙酮或乙醇 o E.低温下用三氯醋酸(分数:2.00)A.B.C.D.E.44.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 o A.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酶 o B.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 o 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o 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o E.脂蛋白脂肪酶(分数

16、:2.00)A.B.C.D.E.45.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 o A.乙酰 CoA o B.脂酰 CoA o C.丙酰 CoA o D.乙酰 CoA及 FADH2、NAD +H+ o E.H2O、CO 2及释出的能量(分数:2.00)A.B.C.D.E.46.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 CoA从线粒体转移至细胞液的途径是 o A.三羧酸循环 o B.乳酸循环 o C.糖醛酸循环 o D.枸橼酸-丙酮酸循环 o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分数:2.00)A.B.C.D.E.47.大量出汗后血液渗透压升高引起 o A.醛固酮分泌增加 o B.PTH分泌增加 o C.ADH分泌增加 o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17、 o E.降钙素分泌增加(分数:2.00)A.B.C.D.E.48.会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钾血症的情况是 o A.急性肾功能不全 o B.代谢性酸中毒 o C.代谢性碱中毒 o D.严重呕吐、腹泻 o E.大量输液(分数:2.00)A.B.C.D.E.49.肾小管重吸收受损可检出的蛋白质不包括 o A. 1微球蛋白 o B. 2巨球蛋白 o C. 2微球蛋白 o D.溶菌酶 o E.视黄醇结合蛋白(分数:2.00)A.B.C.D.E.50.下列不与钙离子结合的抗凝剂是 o A.肝素 o B.枸橼酸钠 o C.草酸钾 o D.草酸钠 o E.EDTA钾盐(分数:2.00)A.B.C.D.

18、E.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基础知识-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B(总题数:50,分数:100.00)1.下列不属于白细胞计数的技术误差的是 A.取血部位不当 B.稀释倍数不准 C.取血量不够 D.充液外溢 E.计数域误差(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计数域误差指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属于技术误差。2.病理性贫血不包括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妊娠后期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妊娠后期贫血属于生理性贫血,其余选项均属于病理性误差。

19、3.患儿女,1 岁。血红蛋白 65g/L,MCV 110fl,MCH 35pg。该患者最可能属于下列贫血中的哪一种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肾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该患者红细胞参数 MCV及 MCH均大于参考范围,故最可能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4.棒状小体(Auer 小体)出现可见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缺铁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严重感染(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Auer 小体是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呈紫红色的细杆状物质,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

20、,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到 Auer小体就可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5.以下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二口痰最好 B.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好 C.观察 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石炭酸防腐 D.如不能及时送检,冷藏情况下,可放置 3天 E.观察 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甲苯防腐(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细胞学检查以上午 910 点的痰最好;观察 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石炭酸防腐;如不能及时送检,冷藏情况下,可放置 24小时。6.痰液中的尘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肺泡壁

21、上皮细胞 C.肺泡吞噬细胞 D.柱状上皮细胞 E.淋巴细胞(分数:2.00)A.B.C. D.E.解析:7.患者红细胞与抗 A及抗 B均不产生凝集,其血清与 A、B 红细胞均产生凝集,则此患者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A1型(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红细胞与抗 A及抗 B均不产生凝集,则红细胞上没有 A或 B抗原;血清与 A、B 红细胞均产生凝集,则血清中有抗 A和抗 B。符合 O型的血清学反应模式。8.在 B淋巴细胞向浆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L-3 C.IL-4 D.IL-6 E.G-CSF(分数:2.0

22、0)A.B.C. D.E.解析:9.具有保护血红蛋白巯基和红细胞膜作用的 RBC酶是 A.G-6-PD酶 B.乳酸脱氢酶 C.丙酮酸激酶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E.谷胱甘肽还原酶(分数:2.00)A.B.C.D.E. 解析:10.嗜酸性粒细胞中特有的物质是 A.铁蛋白 B.乳铁蛋白 C.黏附性蛋白 D.细胞毒性蛋白 E.组胺(分数:2.00)A.B.C.D. E.解析:11.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场所是 A.肝脏 B.脾脏 C.骨髓 D.淋巴结 E.边缘池(分数:2.00)A.B.C. D.E.解析:12.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自身抗体主要是 A.IgA B.IgG

23、 C.IgM D.IgE E.IgD(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冷凝集素综合征的特点。冷凝集素综合征是免疫球蛋白 M(IgM)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这种抗体能作用于患者自己的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凝集,阻塞末梢微循环,发生手足发绀症或溶血。在体外,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 04,在 37或30以上的温度,抗体与红细胞抗原发生完全可逆的分解,症状迅速消失。13.下列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红蛋白下降缓慢 B.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 C.骨髓铁染色可见细胞内铁增加,细胞外铁减少 D.

24、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可有散在增生灶 E.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伴发严重出血,而且出血部位广泛(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导致的一种全血减少综合征,主要症状为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无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其贫血多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伴有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由于病情进展缓慢,起病时多无骨髓衰竭的表现,甚至可见红系增生和巨幼变;此后骨髓显示增生明显低下,脂肪增多,仅见分散的生血岛(增生灶)。急性再障中血红蛋白下降较快,而慢性再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平行下降,多为中度贫血。由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

25、NH)也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故临床上再障要与之相鉴别,骨髓铁染色是两者间主要的鉴别手段。再障时细胞内铁多正常或超出正常范围,细胞外铁增加;PNH 时细胞内铁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如。1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型)的特异性基因标志是 A.AML1基因重排 B.PML-RAR 融合基因 C.Ph染色体 D.CBF-MYH11 融合基因 E.BCR-ABL融合基因(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急性白血病 M3型的基因特点。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其中某些特异性染色体重排与白血病类型相关,PMI-RAR 融合基因是 M3特征性异常;AML1 基因重

26、排与 AML-M2高度相关;Ph 染色体对 CML是特异性的,也可作为确诊 CML的主要依据;CBF-MYH11 融合基因可能与AML-M4Eo有关;BCR-ABL 融合基因与慢粒有关。15.霍奇金淋巴瘤检验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发现 PelgerHuet畸形 B.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C.发现火焰状细胞 D.发现 Russel小体 E.发现 Reed-Sternberg细胞(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火焰细胞、Russe小体,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Pelger-Huet 畸形,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也称家族

27、性粒细胞异常;在组织病理学和骨髓细胞学检查中发现典型的 Reed-Sternberg(R-S)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6.成人无尿是指 24小时尿量小于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分数:2.00)A.B. C.D.E.解析:17.尿有形成分染色镜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瑞氏染色 B.巴氏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 E.阿利新蓝染色(分数:2.00)A.B.C.D. E.解析:18.下列具有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 A.乙酰胆碱 B.激肽 C.PGI2 D.ET E.NO(分数:2.

28、00)A.B.C.D. E.解析:19.下列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不包括 A.活化因子,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B.黏附功能 C.聚集功能 D.释放功能 E.促凝作用/UL(分数:2.00)A. B.C.D.E.解析:20.糖酵解过程中 NADH+H的代谢去路为 o 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o B.经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o C.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o D.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 o E.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 1,6-双磷酸果糖(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B、C、D、E 均不是糖酵解过程。21.糖异生过程中代替糖酵解中的己糖激酶催化相反的生化

29、反应的酶是 o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o B.果糖二磷酸酶 o C.丙酮酸羧化酶 o D.葡萄糖-6-磷酸酶 o E.磷酸化酶(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糖异生的关键酶之一为葡萄糖-6-磷酸酶,而肌肉缺乏此酶而不能将肌糖原异生为葡萄糖。22.下列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论述错误的是 o A.促进糖的异生 o B.促进糖变为脂肪 o 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o D.促进糖原合成 o E.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促进糖的异生是指非糖物质转化为糖,血糖浓度升高,所以是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错误论述。23.1分子葡萄糖无

30、氧酵解时净生成几分子 ATP o A.1 o B.2 o C.3 o D.4 o E.5(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1 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 2个分子三磷酸腺苷(ATP),此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24.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酶系存在于细胞的 o A.细胞液 o B.线粒体 o C.溶酶体 o D.微粒体 o E.核蛋白体(分数:2.00)A.B. C.D.E.解析:25.饥饿一天时血糖的主要来源途径是 o A.肠道吸收 o B.肝糖原分解 o C.肌糖原分解 o D.肾小管重吸收 o E.糖异生(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饱食状况下,肝贮存

31、糖原。空腹状态下,肝糖原分解释放出血糖。饥饿时,肝糖原几乎被耗竭,糖异生成为肝供应血糖的主要途径。26.正常静息状态下,体内大部分血糖主要被下列器官利用的是 o A.肝 o B.脑 o C.肾 o D.脂肪 o E.肌肉(分数:2.00)A.B. C.D.E.解析:27.合成球蛋白的细胞是 o A.肝实质细胞 o B.肝间质细胞 o C.单核巨噬细胞 o D.心肌细胞 o E.骨骼肌细胞(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肝间质细胞主要合成球蛋白,这也是肝纤维化时,A/G 比值降低的原因。28.下列关于结合珠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 o A.个体之间有多种遗传表型 o B.主要功能

32、是与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 o C.每分子的结合珠蛋白可结合 4分子的血红蛋白 o D.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复合物不易解离 o E.结合珠蛋白与血红蛋白的复合物是在网状内皮系统分解(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每分子的结合珠蛋白可结合 2分子的血红蛋白。29.以下氨基酸的代谢中间产物为同型半胱氨酸的是 o A.甲硫氨酸 o B.精氨酸 o C.酪氨酸 o D.苯丙氨酸 o E.亮氨酸(分数:2.00)A. B.C.D.E.解析:30.下列不属于血脂成分的是 o A.磷脂 o B.非酯化脂肪酸 o C.胆固醇及其酯 o D.甘油三酯 o E.胆碱和胆铵(分数:2.00)A.B

33、.C.D.E. 解析:解析 胆碱和胆铵为神经递质物质。31.下列对清道夫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o A.清道夫受体分布于胎盘、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o B.对氧化型 LDL具有高亲和力 o C.促使脂蛋白之间转移胆固醇 o D.是 LDL受体途径以外的脂质摄取途径 o E.受体具有跨膜结构域(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清道夫受体的作用是使脂质摄入胞内。32.在下列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最多的是 o A.HDL o B.LDL o C.VLDL o D.CM o E.Lp(a)(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甘油三酯在 CM中的含量最多,从而导致

34、CM的密度最小。33.生物膜含量最多的脂类是 o A.甘油三酯 o B.胆固醇 o C.糖脂 o D.磷脂 o E.脂肪酸(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生物膜为磷脂双层结构。34.具有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合成与再生功能的维生素是 o A.维生素 A o B.维生素 B1 o C.维生素 D o D.维生素 PP o E.维生素 C(分数:2.00)A. B.C.D.E.解析:35.健康成年人体液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o A.血液 o B.脑脊液 o C.组织间液 o D.细胞内液 o E.淋巴液(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5、以细胞内液含量丰富。36.尿液中用来检查 24小时尿收集是否完全的化合物是 o A.尿酸 o B.肌酐 o C.肌酸 o D.尿素 o E.尿蛋白(分数:2.00)A.B. C.D.E.解析:37.有关电泳的论述正确的是 o A.带电离子向所带电荷相同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o B.电泳技术主要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及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研究 o C.电泳方法的应用局限性在于设备昂贵、操作复杂 o D.按电泳的原理有区带电泳、稳态电泳、置换电泳三种形式 o E.产生电泳的三大要素是电场、带电粒子和促使带电粒子移动的介质(分数:2.00)A.B.C.D.E. 解析:38.属于氨基酸类的激素是

36、o A.GH o B.胃肠激素 o C.前列腺素 o D.甲状腺激素 o E.性激素(分数:2.00)A.B.C.D. E.解析:39.由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称为 o A.能力比对分析 o B.实验室认可 o C.实验室认证 o D.室内质量控制 o E.室间质量评价(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认可的概念。实验室认可指权威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40.层析法分离物质的基本原理是 o A.利用各物质的密度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B.利用各物质的电荷多少,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37、 C.利用各物质分子量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D.利用各物质溶解度不同,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 o E.利用各物质的理化性质差异,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从而使各物质以不同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所有层析系统都由两相组成:固定相和流动相,当待分离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而且随着流动相向前移动,各组分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弱的组分,受

38、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分部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分,从而达到将各组分分离的目的。41.血液中的 T3、T4 主要结合的血浆蛋白是 o A.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o B.甲状腺球蛋白 o C.白蛋白 o D.前白蛋白 o E.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代谢。血浆中 99%以上的 T3、T4 都和血浆蛋白可逆结合,主要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亦有部分和清蛋白、前清蛋白结合。42.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是 o A.吸收光谱分析

39、法 o B.发射光谱分析法 o C.散射光谱分析法 o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o E.荧光分析法(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元素所产生的原子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微量元素检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43.能使蛋白质沉淀而又不变性所用的沉淀剂和温度条件是 o A.低温下用硫酸铵 o B.常温下用硫酸铜 o C.常温下用三氯醋酸 o D.低温下用丙酮或乙醇 o E.低温下用三氯醋酸(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考查蛋白分离纯化

40、技术。分离蛋白质时多利用蛋白质的特殊理化性质,采取盐析、透析、电泳、层析及超速离心等不损伤蛋白质高级结构的物理方法,纯化时,绝对不能采用高温、过酸、过碱、剧烈振荡等实验条件。44.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 o A.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三酯酶 o B.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二酯脂肪酶 o C.组织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 o D.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o E.脂蛋白脂肪酶(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41、(HSL)起决定作用,它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45.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 o A.乙酰 CoA o B.脂酰 CoA o C.丙酰 CoA o D.乙酰 CoA及 FADH2、NAD +H+ o E.H2O、CO 2及释出的能量(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脂肪酸氧化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以软脂酸为例,进行 7次 -氧化,生成 7分子 FADH2,7 分子 NADH+H+及 8分子的乙酰 CoA,1mol 软脂酸最终彻底氧化共生成 H2O、CO 2及9791kJ的热量。46.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乙酰 CoA从线粒体转移至细胞液的途径是 o A.三羧酸循环 o B.乳酸循环 o C.糖醛酸循环 o D.枸橼酸-丙酮酸循环 o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分数:2.00)A.B.C.D. E.解析:47.大量出汗后血液渗透压升高引起 o A.醛固酮分泌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