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4432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12 T 600-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13.200 A 91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T 600 2015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 Community emergency work regulation 2015 - 12 - 30 发布 2016 - 01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 12/T 600 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天津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 室、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键、许斌、刘春祥、徐春平、邵炜、庞洪庆、 申娜娜

2、 、 高玉斌、 刘璟、 何 君、唐梅、孙宇 。 本标准于 2015年 12月首次发布。 DB 12/T 600 2015 1 社区应急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应急工作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管理 制度 、应急值守、风险隐患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应急志愿者队伍、科普宣传、应急培训、应急演练、 预警响应 、信息报告、应急处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工作资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应急工 作中的组织体系、预防准备、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

3、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Community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 3.2 突发事件 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 原则 4.1 社区应急工作应遵循“以人

4、为本、预防为主,源头管理、因地制宜,建章立制、整合资源,关注群众、鼓励参与”的原则。 4.2 各区县政府应将社区应急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统筹协调,逐步推进。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作为社区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指导和推动工作,并落实工作措施。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区县政府应急办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协助组 织实施具体工作。 DB 12/T 600 2015 2 5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5.1 应急工作组 5.1.1 社区应急工作组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建、调整。 5.1.2 社区应急工作组组长由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居委会

5、、村委会主任担任。 5.1.3 城市社区应急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队伍、物业和驻社区公安机关、单位等重点单位负责人等。 5.1.4 农村社区应急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成员,以及乡镇卫生院、志愿者队伍、民兵预备役和驻社区公安机关、单位等重点单位负责人等。 5.2 应急工作组职责 主要包括: a) 落实风险隐 患排查,协助整改工作; b) 落实突发事件预防工作; c) 组织编写、修订社区应急预案; d) 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使用和发放; e) 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f) 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组和应急志愿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g) 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预

6、警响应、先期处置,协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职能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3 应急工作岗位 5.3.1 应急工作组设综合联络岗、抢险救灾岗、后勤保障岗、治安保卫岗、医疗救护岗和人员疏散岗等。 5.3.2 突发事件情况下,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a) 综合联络岗 负责 预警预报、应急处置信息的接收、汇总和传递等。 b) 抢险救灾岗 负责突发事件 现场 的抢险救灾、应急 救 援和伤员救治等。 c) 后勤保障岗 负责救灾物资的接收、发放和生活必需品的筹集、管理工作,以及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维护保障工作 。 d) 治安保卫岗 负责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突发事件现场秩序维护工作 。 e) 医疗救护岗 负责受伤

7、人员的简单救护,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协助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 f) 人员疏散岗 负责人员 疏散、引导和秩序维护、居民安抚等 工作 。 DB 12/T 600 2015 3 6 管理制度 6.1 应急值守制度 社区应建立值班制度,实行日常值班和应急值班。 6.2 联席会议制度 社区应定期组织驻区及相邻、相关企事业单位召开应急管理联 席会议,通报社区应急工作情况,分析应急工作形势,制定联合应对措施。应由社区应急工作组牵头组织, 每年召开一次。 6.3 信息员制度 社区要确定重点部位安全隐患信息员,建立覆盖全辖区的 警示 信息网络,全方位监控本区域各类事故隐患,发现事故

8、苗头,及时上报。 6.4 应急物资、设施、器材管理制度 对应急物资、应急设施设备、器材等实行分类建档,取用登记,动态管理,专人负责。 7 应急值守 7.1 日常值班 社区日常值班工作可与社区安保工作结合,由 治安巡逻队、楼群组长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物业保安 、民兵预备役 等人员 执行 。 7.2 应急值班 突发事件情况下,由社 区应急工作组成员实行 二十四 小时值班。 7.3 值班员培训 定期组织值班人员培训,规范信息搜集、汇总、报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以及信息各项要素。 8 风险隐患评估 8.1 组织实施 8.1.1 社区应急工作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风险隐患评估。 8

9、.1.2 评估方式可选择自行评估或邀请专业机构评估。 8.2 主要内容 8.2.1 社区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a) 地理位置、建筑面积、建筑物、抗震气强度、住户 、党员数量、志愿者、社团 等 情况; b) 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驻区单位 等 情况; c) 物 业、可提供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超市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等 情况。 DB 12/T 600 2015 4 8.2.2 风 险分析 项目主要包括: 风险类型: d) 自然灾害(水灾、内涝、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 e) 事故灾难(企业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 f)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

10、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g)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可能造成的危害: a) 影响范围; b) 人身伤害; c) 财产损失; d) 衍生、次生灾害。 8.2.3 应对能力评估 主要包括: a) 应急队伍,主要包括队伍架构、人数、职责、管理、运行机制等; b) 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种类、名称、数量、 保质期、保管人、调用机制、维护更新机制等; c) 应急设施,主要包括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设置、可容纳人员数量,以及距离社区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可容纳人员数量、天数、基础设施和路线等。 d) 周边资源,主要包括一定范围内

11、的医院、派出所、消防局等。 8.2.4 隐患排查 主要包括以下重点点位: a) 人员密集场所:幼儿园、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公共绿地花园等; b) 生产经营性单位:超市、饭店等店铺; c) 公共设施:自来水、电、燃气、供热等; d) 其他:山林、防洪泄洪区等特殊点位。 8.3 风险隐患登记 8.3.1 风险评估后,由社区应急工作组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内容主 要包括但不限于 8.2.1、 8.2.2及 8.2.3 的内容。 8.3.2 隐患排查后,由应急工作组组织对社区内的隐患点位、类型、危害程度、影响人群及范围等进行综合分析、考量。每次隐患排查后,填写社区风险隐患登记表,见附录 A。 8.4 风险

12、隐患整改 8.4.1 针对排查的风险隐患, 实行动态管理, 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的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责成专人抓好跟踪落实。 8.4.2 对短期内能完成整改的要立即消除隐患,由社区应急工作组定期复查。 8.4.3 对情况复杂、超出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职权范围的,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及时报请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 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协调解决。 DB 12/T 600 2015 5 9 应急预案编制 9.1 应急预案管理 9.1.1 应急预案由社区应急工作组负责编制、修订。 9.1.2 应急预案应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9.2 应急预案分类和内容 9.2.1 基

13、于社区基本情景,针对社区风险隐患评估情况,编制气象灾害、防汛、清雪、地震、火灾、传染病防控等应急预案。 9.2.2 社区应急预案应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先期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9.2.3 社区应急工作组编制家庭应急预案模板,指导社区居民根据家庭实 际情况完成预案制定与演练。基本内容见附录 B。 9.3 应急预案修订 社区风险隐患或应对能力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视情况修订相关应急预案。 10 应急设施 10.1 基本原则 10.1.1 应急设施的设置以“资源整合”为原则,以现有资源为

14、主,采取“功能共担”的方式,需结合社区实际,由应急工作组统筹安排。 10.1.2 具备条件的社区,可设置应急办公室及值班室、应急器材库、红十字应急救护站、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等。 10.2 配置要求 10.2.1 应急办公室及值班室 10.2.1.1 应配备电脑、资料铁皮柜、资料盒、图书架等值班人员所需的办公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10.2.1.2 配备 二十四 小时开通的电话,有条件的可利用现有视 频监控系统、局域对讲机作为应急信息传输手段。 10.2.1.3 悬挂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图、社区应急工作组联络表、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组成、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图、社区紧急疏散路线图、社

15、区紧急联络电话表等。 10.2.1.4 用于应急培训等活动,有条件的配置投影仪等设备。 10.2.2 应急物资(器材)库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社区应配备应急物资(器材)库,设置器材架、标识牌等。 10.2.3 红十字应急救护站 10.2.3.1 配备应急救护器材,包括:急救箱 1 个(内装三角巾、止血带、纱布、绷带、夹板、手电筒等)、担架 1 副。 DB 12/T 600 2015 6 10.2.3.2 应急救护器材定期更换。 10.2.4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 10.2.4.1 社区临 时疏散安置场所应遵循因地制宜、平急结合、资源共享、功能共担的原则,合理确定规模和水平,满足突发事件时的灾害救助,

16、保障社区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10.2.4.2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应符合当地规划,设置在距离人员密集居住区较近、交通便利的开阔场地,与市级或区级应急避难场所道路联通,处于周边高层建筑的垮塌影响范围之外。 10.2.4.3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可优先选择街区公园、广场、绿地、中小学等公共设施,并进行合理改造。 10.2.4.4 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可容纳人数、数量应与社区居住及生活人数相匹配。 10.2.4.5 社区应急工作组应选择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协助社区居民、单位制订从家庭、单位到临时疏散安置场所的疏散路线,制订从临时疏散安置场所到距离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线。 11 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

17、11.1 配置需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由社区应急工作组统筹安排。以区县财政为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11.2 应实行专人负责制, 建立档案,动态管理 。 11.3 应 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和更新 ,日常使用须经应急 工作 组组长审核并进行登记。 11.4 灭火类物资应符合 GB50016 要求,主要包括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箱、消防绳索、破拆斧、头盔。 11.5 抢修类物 资应主要包括铁锹、铁镐、应急灯、手持式喇叭、沙子、编织袋。 11.6 防疫类物资应主要包括消毒液(粉),抗腹泻类非处方药(少量),创可贴、纱布绷带等用于外伤包扎的医用材料,碘伏棉棒等,可 通过与社区医院和

18、药店协商建立代储机制。 12 应急志愿者队伍 12.1 组建和管理 12.1.1 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应充分依托物业、保安、社区志愿者、民兵预备役、驻区单位等现有力量,自愿报名,充分整合,一专多能。 12.1.2 应急工作组负责管理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并协调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演练。 12.2 义务消防队 12.2.1 城市社区主要由物业、保安组成,可吸纳社区党员、楼栋长 ;乡村社区主要由民兵预备役、保安组成,可吸纳社区党员、退伍军人。 12.2.2 可按照与社区住户 1:150 的比例确定人数。 12.2.3 统一配备服装和消防用具。 12.2.4 定期培训、演练,做到 懂消防措

19、施、懂扑救家庭火灾方法、懂逃生自救常识,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12.3 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 12.3.1 主要由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热心公益事业和具有医疗救护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社区(村)居民等组成。 DB 12/T 600 2015 7 12.3.2 按照与社区居民人数 1:200 的比例确定人数,不少于 10 人。 12.3.3 队员须接受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外伤现场救护、常见急 症现场处理等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传染病预防、健康生活习惯、家庭安全注意事项等基本卫生知识,持有初级急救员证,定期培训、演练、复核。 12.3

20、.4 在社区内开办健康课堂,为社区居民义务讲解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卫生知识。 12.3.5 对社区应急救护基本需求和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情况进行调研,建立社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档案。 12.4 社区互助志愿服务队 12.4.1 社区应急工作组主导建立“社区应急互助计划”,以社区志愿者和社团成员为主。 12.4.2 对社区内的特殊人群,包括行动不便人员、独居老人等,建立“一对一”互助模式。 12.4.3 突发情况下,主动协助 特殊人群进行应急避险和疏散撤离。 12.5 义务宣讲队 12.5.1 成员不限,可吸纳具有文艺或其他特长的居民。 12.5.2 鼓励成员以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宣

21、讲应急常识。 12.5.3 成员定期参加应急常识培训。 13 科普宣传 13.1 计划和方案制定 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制定年度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计划和方案,面向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活动。 13.2 宣传要点 13.2.1 在日常工作中,重点结合社区面临的风险隐患。 13.2.2 在重要时间节点及热点时期,结合节点和热点主题。 13.3 宣传方式 13.3.1 日常采取渗透式宣传,可利用宣传栏、电子屏等设施开办应急专栏,定期维护更新。 13.3.2 重要时间节点及热点时期,协调、配合有关部门组 织开展综合性宣教活动。 13.4 宣传内容 13.4.1 基本内容 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网和联系卡,明确

22、辖区所属各级政府公开电话,电力、燃气、自来水、供热等公用部门联系电话,以及报警、急救、消防电话等;社区临时疏散场所、辖区所属应急避难场所的点位、疏散路线、基本设施等情况。 13.4.2 日常宣传 面向社区居民的应急宣教应以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为主,深入普及应急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DB 12/T 600 2015 8 13.4.3 集中宣传 结合主题,协调各职能部门提供宣传内容和材料。 13.5 宣传要求 各级各类职能部门应在日常充分利用社区应急宣教设施,在社区应急工作组的统筹安排 下,积极开展应急常识普及性宣传;同时,根据居民群众需求,紧密结合热点和宣传节点,以社区

23、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宣教活动。 14 应急培训 14.1 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方案,面向社区应急工作岗、志愿者队伍等人员开展应急培训,鼓励、支持社区居民(村民)参加培训。 14.2 邀请应急管理、消防、交通、卫生、地震、气象等领域师资力量、专业人员或有处置经验人员,定期组织应急理论培训或技能培训。 15 应急演练 15.1 应急工作组应指导社区制定以紧急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为主的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实施。 15.2 演练场景设置应针对辖区面临的突 发事件风险隐患,以应急预案为蓝本。 15.3 演练后应进行分析评估。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应急预案。 16 预警响应

24、 16.1 应急 工作 组 保持联络畅通, 随时接收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发布的预警 信息,关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等渠道预警信息 。 并在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向社区发布警示。 16.2 当可预警的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时,社区应急 工作 组立即向社区发布 警示 ,并上报 乡镇政府、街道 办事处。报告内容包括 风险隐患 的位置、现场防范措施、可能引发的 突发事件类型 和 影响 范围。 16.3 警示 信息的 传递 可通过电子显示屏 、应急宣传 栏、广播、入户通知、书面通知等方 式进行 ,最大限度覆盖社区范围 。 16.4 对社区内的特殊人群(如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员等)、警报盲区等安

25、排专人逐户告知。 17 信息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第一时间拨打 119、 110、 120等报警和急救电话,社区应急工作组接报信息后,应及时将信息报告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8 应急处置 18.1 先期处置 18.1.1 突发事件发生后,社区应急 工作 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 应急 工作岗 迅速 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 DB 12/T 600 2015 9 18.1.2 社区综合联络 岗 持续关注事件相关信息,做好信息收集、汇总、上报,以及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络工作。 18.1.3 社区抢险救灾 岗 立即赶赴事发现场,第一时间展 开救援行动。 18.1.4 社区治安保卫 岗 采取

26、有效措施,加强社会治安管控,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现场无关人员,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关闭或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限制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严防危害扩散。 18.1.5 社区医疗救护 岗 协调社区卫生院、药店提供基本急救药品和用品,立即组织居民进行自救互救,负责受伤人员的初级救护。 18.1.6 社区后勤保障 岗 对社区内可用资源进行清点,协调社区内在上级部门正式启动受灾人员救助之前,向受灾人员提供必需的食品、饮用水、衣被等生活必需品。 18.1.7 社区人员疏散 岗 负责维护社区 临时疏散安置 场所秩序,安抚群众情 绪。 18.2 应急 处置 18.2.1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

27、处或职能部门到达社区突发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后,社区应急工作组应全力协助。 18.2.2 社区综合联络 岗 向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和专业队伍提供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先期处置措施,做好被救及暂时被困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工作。 18.2.3 社区抢险救灾 岗协助 专业救援力量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18.2.4 社区治安保卫 岗协助 专业力量维持现场秩序,控制危险源和重要公共设施,维护社会稳定。 18.2.5 社区医疗救护 岗协助 专业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同时做好受伤人员基本信息和转移救治的登记工作;协助 卫生 部门做好卫生 防控 及 临时疏散安置 场 所卫生状况监测。 18.2.6

28、社区后勤保障 岗 初步开展受灾或受影响居民人数和基本情况的统计工作;为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和专业队伍提供水和食物,必要时提供休息场所。 18.2.7 社区人员疏散岗根据现场指挥部或应急工作组下达的命令,按照既定路线,组织需要社区居民疏散撤离到临时疏散安置场所或应急避难场所,做好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工作,特别是暂时失踪、失散人员。 18.3 善后 处置 18.3.1 社区应急 工作 组协助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 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救济救助 受灾群众 ,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18.3.2 社区综合联络 岗 和抢险救灾 岗协助 开展灾情核定(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工作。 18.3.3 社区

29、治安保卫岗和人员疏散岗协助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情绪稳定,以及对伤亡人员和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物资的按规定抚恤、补助或补偿工作。 18.3.4 社区医疗救护岗协助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18.3.5 社区后勤保障 岗协助 接收和分配救援物资。 19 调查评估 突发事件调查评估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职能部门开展,社区应急工作组协助配合。 20 恢复重建 20.1 社区恢复重建工作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筹组织协调。 DB 12/T 600 2015 10 20.2 社区应急 工作 组 协助做好 灾后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20.3 社区应急 工作组应 积极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灾后重建

30、工作,提供本社区区情历史, 以及 有助于社区应急长远规划的意见 、 建议 ,并同时收集社区居民(村民)的社情民意 。 21 工作资料 21.1 安全档案 包括风险危险登记、隐患排查及整改登记,高危人群,弱势群体,公用设施等信息。 21.2 人员档案 包括应急领导工作组、应急工作岗、应急志愿者队伍等人员的基本信息、联络方式、资质认定等。 21.3 应急预案 包括 社区应急预案分类及 每项预案 内容。 21.4 应急活动 包括应急科普宣传、培训和演练的方案和活动记录、音视频资料等。 21.5 宣传资料 包括各类应急常识宣传资料。 21.6 应急储备 包括应急设施、物资及器材的登记、使用、管理等记录

31、。 DB 12/T 600 2015 11 A A 附 录 A (资料 性附录) 社区风险隐患登记表 表 A.1 社区风险隐患登记表 编号 风险类型 隐患点位 风险概率 影响范围及程度 负责人 注 1: 编号由各社区居委会自行确定。 注 2: 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水灾、暴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雪、大雾、风暴潮、泥石流、崩塌、滑坡;大规模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家庭火灾、交通事故、烟花爆竹燃放事故、危化品事故;燃气、供水、饮用水、停电、触电等事故;电梯事故;食物中毒;传染病;入室盗窃与抢劫等等事故。 注 3: 隐患点位填写具体位置,城市社区主要包括,低洼易积水片区;高空广告牌或 悬挂物;危旧房屋

32、;自来水、燃气、供热、供电、排水等公用设施;人员密集场所;高层电梯;危险化工企业;易发生交通事故路段;幼儿园、学校;旅游景区、饭店;政府保障安居房集中成片社区;沿海、风暴潮影响范围等。乡村社区主要包括:防汛泄洪区、湖泊、明渠;旅游风景区、山林;矿区;已发生交通事故路段;危化品企业;饮用水井;农田等。 注 4: 风险概率按可能性分为 4 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高(风险发生的概率在 76% 100%);较高(风险发生的概率在 51% 75%);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在 26% 50%);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在 0% 25%)。 注 5: 影响范围可按人数或距离划分。 DB 12/T 600 2015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家庭应急预案基本框架 B.1 家庭应急计划 主要包括: a) 疏散路线; b) 紧急联络表; c) 特殊人群; d) 重要单据; e) 家用设施; f) 紧急救护。 B.2 应急准备 主要包括: a) 应急包物品清单, b) 应急包保存与更新。 B.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 a) 火灾事故; b) 水、电、气事故。 B.4 应急常识 主要包括: a) 突发事件分级分类; b) 预警信息解读; c) 紧急报警电话。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