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1.020 C 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712018 “体卫结合”的健康促进服务规范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combined with sports and sanit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8 - 08 发布 2018 - 09 - 08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171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
2、肥博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质量和标 准化研究院、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杨、马祖长、张文秋、张弦、陈焱焱、孙怡宁、黄崑成、王煜、汪锡、吴庆 园。 DB34/T 31712018 1 体卫结合的健康促进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卫结合”的健康促进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和服务管理,以实 现健康促进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非医疗性健康促进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等,采用“体卫结合”的方式 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和肥胖等慢性病防治的健康促进服务。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文件。 2.1 “体卫结合” the combinat ion of sports and sanitation 通过体育学科提供手段和方法,卫生学科提供思路和路径,用医学卫生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 见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库,并使之处方化,通过处方化的运动干预方案达到促进 健康的一种健康管理理念。 2.2 健康促进服务 health promo tion service 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测、健康评估、科学健身指导、合理膳食建议、行为方式纠偏、 跟踪管理、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用药提醒、就诊建议等服务的通称。 2.3 健康检测 health e xamination
4、 为服务对象提供一般体格检查、体质机能检查、运动机能检查、医学辅助检查及问卷调查等检查的 通称。 2.4 健康评估 health a ssessment 通过分析健康检测信息,对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指标评价、慢性病风险评估、慢性病管控状况评估、 运动风险评估、膳食风险因素评估、行为方式风险因素评估、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等评估的通称。 2.5 健康干预 health i ntervention DB34/T 31712018 2 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主要健康问题成因,为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 导、合理膳食建议、不良行为方式纠偏、健康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合理用药等干预手段的通称。 2
5、.6 科学健身指导 scientific f itness guide 根据服务对象的主要健康问题,从运动医学的角度,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不 同生活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处方化的运动建议。 2.7 不良行为方式纠偏 correction o f bad behavior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服务对象可能存在的吸烟、饮酒、长期不良姿势、日照不足、饮水不足、静 坐少动等不良行为方式的危害进行健康教育,并提供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2.8 健康护理师 health care practitioner 负责具体服务对象的常规沟通和所有健康促进服务事务的处理及记录工作的护士或健康管理师等 的
6、通称。 2.9 健康责任医师 health cha rge physician 负责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促进服务的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指导健康护理师具体操作的专科医 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或运动医学医师等的通称。 3 基本要求 3.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 3.1.1 应具有健康促进相关的经营资质。 3.1.2 应配备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且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 资格。 3.1.3 应具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经营场地和健康促进服务设备。 3.1.4 收费性服务项目应明码标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 3.2 服务人员 3.2.1 机构管理人员 机构管理人员应满足
7、以下要求: 熟悉有关健康促进服务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3.2.2 健康责任医师 健康责任医师应满足以下要求: DB34/T 31712018 3 具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学或心理学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具有 2 年及以上内科、康复医学科或全科医疗科临床经验; 具有健康促进服务相适应的岗位技能和知识。 3.2.3 健康护理师 健康护理师应具有职业护士或健康管理师资格证。 3.3 行为规范 3.3.1 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自主性。 3.3.2 尊重隐私,遵守知情同意原则。 3.3.3 认真负责,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利益。 3.
8、3.4 主动服务,符合相应岗位的礼仪规范。 3.3.5 文明礼貌,不歧视任何服务对象。 3.3.6 着装统一、整洁,佩戴工号牌。 3.3.7 遵守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 4 服务内容 4.1 健康档案 4.1.1 基本信息 首次建档,健康护理师应询问个人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内容见附录A.1。 4.1.2 服务记录 应包括以下记录: 一般体格检查、体质机能检查、运动机能检查、生活方式调查、疾病症状及用药史; 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跟踪管理、健康教育内容; 其他医疗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转诊、就诊记录。 4.2 健康检测 4.2.1 问卷调查 健康护理师应询问服务对象疾病症状、生活方式和运动禁
9、忌等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内容 见附录A.2。 4.2.2 健康体检 4.2.2.1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脉搏。 4.2.2.2 体质机能检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心血管功能检查:心内膜活力率、中心动脉压、动脉血管弹性指标。 身体成分检查:肌肉量、脂肪量、体重指数、体脂率、腰臀比。 骨强度检查:骨强度指数、T-值、Z-值。 4.2.2.3 运动机能检查,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 DB34/T 31712018 4 4.2.2.4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酸、血生化、心电图、腹部 B 超、胸 部影像。 4.3 健
10、康评估 4.3.1 慢性病风险评估 健康责任医师应对服务对象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高 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等风险评估。 4.3.2 慢性病管控状况评估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等管控评估。 4.3.3 运动风险评估 包括运动禁忌调查和心血管风险评估。 4.3.4 膳食风险因素评估 包括高盐、高脂、高热量、低钙膳食习惯、低钾膳食习惯、奶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较少、新鲜蔬果 摄入较少、粮食粗细搭配失衡等评估。 4.3.5 行为方式风险因素评估 包括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日照不足情况、饮水不足情况、静坐少动情况
11、以及不正确的生活姿势风 险因素等评估。 4.3.6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评估。 4.3.7 其他健康风险因素评估 包括健康意识、药物依从性、干预处方依从性等评估。 4.4 科学健身指导 4.4.1 科学运动益处 包括给出科学运动对患有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等人群 的健康益处。 4.4.2 运动风险防控 4.4.2.1 根据用户主要健康问题,给出针对性运动风险防控。 4.4.2.2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告知潜在运动风险知识。 4.4.2.3 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告知当前运动风险知识。 4.4.3 运动建议 4.4.3.1 根据用户当前
12、运动习惯、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水平达标、运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体 化运动处方,明确每一阶段的健康促进目标。 DB34/T 31712018 5 4.4.3.2 根据个体化的健康促进目标、运动习惯、体力活动强度推荐适宜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 动时间和运动频率。 4.5 合理膳食建议 4.5.1 膳食指导原则 给出服务对象主要健康问题的膳食指导原则, 包括: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膳食原则、 糖尿病膳食原则、 高血压膳食原则、血脂异常膳食原则、高尿酸血症膳食原则、肥胖膳食原则等。 4.5.2 个性化膳食建议 针对当前不合理的膳食风险因素,进行个性化膳食建议,包括:限制钠盐、限制高脂、限制高热量 饮
13、食,推荐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适量增加新鲜水果摄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 摄入、适量增加富含钾/钙类食物摄入等。 4.5.3 个性化膳食提醒 针对主要健康问题,给出个性化膳食提醒,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膳食特别提醒、糖尿病膳食特别提 醒、高血压膳食特别提醒、血脂异常膳食特别提醒、高尿酸血症膳食特别提醒、肥胖膳食特别提醒等。 4.6 不良行为方式纠偏 4.6.1 吸烟 4.6.1.1 告知服务对象当前吸烟或戒烟情况。 4.6.1.2 根据服务对象当前吸烟情况给出阶段化戒烟建议。 4.6.1.3 告知吸烟与身体健康问题成因关系。 4.6.2 饮酒 4.6.2.1 告知服务对象当前饮酒情
14、况。 4.6.2.2 根据服务对象当前不良饮酒情况推荐阶段化戒酒建议。 4.6.2.3 告知饮酒与身体健康问题成因关系。 4.6.3 长期不良姿势 4.6.3.1 告知服务对象当前长期不良姿势,包括:长期低头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长期伏案工作 等。 4.6.3.2 推荐正确的身体姿势、活动姿势,并告知长期不良姿势带来的健康危害。 4.6.4 其他不良生活方式 4.6.4.1 告知服务对象当前存在的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如日照时间不足、饮水不足、长期饮用浓咖啡/ 浓茶/碳酸饮料等。 4.6.4.2 告知服务对象当前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危害,推荐合理的日照时间、饮品饮用方式等。 4.7 跟踪管理
15、4.7.1 机构随访 4.7.1.1 随访检测,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体质机能检测、运动机能检查。 DB34/T 31712018 6 4.7.1.2 调查主要健康问题改善情况、主要健康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主要健康问题成因改善分析、主 要干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不良生活方式纠偏情况。 4.7.1.3 根据健康指标变化和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检测。 4.7.1.4 记录随访调查和随访体检结果。 4.7.2 电话随访 4.7.2.1 询问干预处方执行情况及执行干预处方时的主观感受情况。 4.7.2.2 询问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4.7.2.3 询问至上次服务以来,有无新发疾病及症状,或执行
16、干预处方的不良反应。 4.7.2.4 询问近期用药依从情况。 4.7.3 移动终端随访 4.7.3.1 包括但不局限于短信、语音或邮件等形式。 4.7.3.2 编辑发送格式化回访内容、并接受和分析回访信息。 4.8 健康教育 4.8.1 开展生活方式风险因素教育 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烟、戒酒、限盐、控制药物依赖 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8.2 开展运动促进健康专题教育 包括:运动风险识别与防控,科学健身指导等。 4.8.3 开展慢性病防控教育 包括: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肥胖等疾病的健康教育。 4.8
17、.4 开展心脑血管事件防控、低血糖等防控专题教育 包括: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症状识别、家庭应急处置常识等。 4.9 用药提醒 包括:提醒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告知不规律服用药物的健康危害等。 4.10 就诊建议 包括:告知用户就诊、转诊原因,并给出就诊、转诊建议。 5 服务管理 5.1 组织管理 5.1.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具有与其业务范围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5.1.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为健康促进服务各岗位建立服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并贯彻落实。 5.1.3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对服务资源、服务流程、服务监督与改进、人员培训、健康档案等进行管 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
18、体系,并贯彻落实。 DB34/T 31712018 7 5.2 服务资源 5.2.1 人力资源 5.2.1.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明确影响健康促进服务质量的工作人员所需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要求,确保相关人员具有适应其岗位的能力。 5.2.1.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明确健康促进服务人员的岗位能力,建立考核措施,并对措施有效性进 行评价和记录保持。 5.2.1.3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明确健康护理师和健康责任医师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5.2.2 基础设施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确定、提供、维护和管理健康促进服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环境。 5.2.3 信息资源 5.2.3.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
19、应分别建立维护、管理、采集和更新健康信息的制度。 5.2.3.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明确健康信息的内容、采集渠道、使用方法、存储方式等。 5.2.3.3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建立、维护并管理健康信息库,对获取的健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 及时给予相关方反馈。 5.2.3.4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确保信息安全。 5.3 服务流程 5.3.1 服务接待 5.3.1.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设立接待平台,安排适宜的接待人员,了解服务对象基本健康状况和服 务对象需求,并向服务对象介绍健康促进服务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 5.3.1.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对有服务需求的人员进行初步筛查,判断是否符合健康促进服
20、务对象人 群: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人群,耐心解释缘由,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符合健康促进服务对象人群,接待 人员做好记录,并及时给予反馈。 5.3.2 签订服务协议 健康责任医师应对符合要求的服务对象进行健康促进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收费项目等进行详细介 绍,在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健康责任医师和服务对象三方均没有异议的情况下,签订服务合同。 5.3.3 制定健康干预方案 健康责任医师应根据首次健康检测结果,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制定健康干预方案,并签订知情同意 书。 5.3.4 服务提供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按照健康干预方案、服务合同的要求,结合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相 应的服务,做好服务记录。 5.3
21、.5 服务结束 服务期满或因其他原因结束服务时,健康责任医师应主动与服务对象,健康促进服务机构或接任健 康责任医师做好交接工作,并征求服务对象意见。 DB34/T 31712018 8 交接记录及服务对象意见应及时提交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备档。 5.3.6 不良事件处理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建立对健康促进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处理机制。 5.4 服务监督与改进 5.4.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建立对健康促进服务过程的监督与考核制度,并做好监督记录。 5.4.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对监督与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事项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 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消除不合格事项。 5.4.3 健
22、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定期对客户进行关于投诉处理、不良事件纠正、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回访, 并对回访情况进行记录和存档。 5.4.4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通过健康信息采集、监督记录等信息收集和分析,不断创新服务与管理, 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5.5 人员培训 5.5.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5.5.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确保健康责任医师、 健康护理师定期参加健康促进服务相关岗位知识培训, 并进行考核。 5.6 健康档案 5.6.1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5.6.2 健康促进服务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建立、维护、更新和 管理。 DB3
23、4/T 31712018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健康信息调查 A.1 基本信息采集内容 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a) 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日等。 b) 社会信息,包括:职业、民族、家属姓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保险、生活环境等。 c) 联系信息,包括:电话、微信/QQ、电子邮箱、家庭住址、所属机构名称/编号、家属联系方式 等。 d) 基本健康信息,包括:既往史、遗传病史、家族史等。 A.2 问卷调查内容 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a) 疾病状况,包括:心脑血管类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尿酸血 症、肥胖、低血糖、
24、低血压、消化不良、贫血、各种关节疼痛睡眠障碍。 b) 家族遗传史情况,包括: 父亲、兄弟 55 岁前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类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尿酸血症、肥胖; 母亲、姐妹 65 岁前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类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尿酸血症、肥胖。 c) 主要疾病症状,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症状、糖尿病症状、高血压症状、低血糖症状、低血压症 状、痛风症状、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免疫力低下症状、其他严重不适症。 d) 用药史及住院史,包括:近一年用药名称、用药时间、用药量、用药依从性、用药原因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原因、住院机构、住院档案编号。 e) 体力活动习惯,包括:体力活动方式、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体力活动频次、静坐少 动情况。 f) 膳食习惯,包括: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钠盐摄入、油脂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饱和脂肪 酸摄入、反式脂肪酸摄入、高胆固醇摄入、优质蛋白摄入、富含钾/钙类食物摄入、高升糖指 数食物摄入、蔬果类摄入等。 g) 行为方式,包括: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浓茶/咖啡摄入、饮水习惯、日照习惯、 长期伏案低头生活方式。 h) 心理状况及其他健康因素,包括:性格、情感、绝经情况、骨折史、自我健康意识等。 i) 运动禁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