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ICS 93.080.01 P 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535.32020 代替DB36/T 535-2008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3册 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Guidelines for constrution of Green Highway-Expressway Volume 3 evaluation standard of Green Highway 2020 - 07 - 17发布 2021 - 01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535.3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2、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要求.2 4.1 总体要求.2 4.2 基本要求.2 5 评价指标体系.3 5.1 指标体系的构成.3 5.2 评价分数计算方法.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评价得分统计表.2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可不参评指标表.29 DB36/T 535.3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DB36/T 535-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分为三册: -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 -第2册:工程实施指南; -第3册: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本标准为DB36/T 535-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的第3部分。 DB36/T 5
3、35-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代替DB36/T 535-2008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检查、 验收、评定规程,与DB36/T 535-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DB36/T 535-2008修订为3个部分; 本部分名称为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3册 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增加了工程实施及对工程实施和运营养护阶段评价的内容; 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建设、安全保障、管理与创新等指标和具体要求内容。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学研究院、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
4、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爱和、张劲泉、胡钊芳、梁必康、王昭春、王江军、王继东、朱晗、胡建强、 彭东领、俞文生、邱文东、李柏殿、张龙生、徐剑、李刚、郭十亿、钟 科、刘军、许兵、陈飞、郭捷 菲、谢永清、李晓宝、韩根生、郭乔明、魏金晶、孙明志、鄢智锋、万鹏、刘礼辉、李振宇、严军、曾 武、张华萍、胡子全、梁 华、马 融、马骁琛、蒋王清、周 涛、蔡小东、高建平、张小平、朱木锋、 赵红、董焕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535-2008。 DB36/T 535.32020 1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3册 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公路评价的要求
5、、指标体系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的评价,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 2089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 50430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 5043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JGJ 1
6、4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3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公路 green highway DB36
7、/T 535.32020 2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 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3.2 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路的设计阶段,开展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及环境影响分析,在满足 公路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路在施工建设、运营养护阶段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 采取科学、合理、灵活的设计措施,促进公路向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3.3 绿
8、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公路施工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 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施工活动。 4 评价要求 4.1 总体要求 4.1.1 绿色公路评价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总体评价进行阶段评价;总体评价应在使用后三年内进 行。 4.1.2 申请评价方应提交相应材料,由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4.2 基本要求 4.2.1 公路规划设计应符合JTG B01、JTG B04和JTG D20的规定,施工应符合JTG F40、JTG TF50 和JT
9、G F60的规定,养护应符合JTG H10、JTG H11和JTG H12的规定。 4.2.2 绿色设计时应对公路进行安全评价,评价过程应符合JTG B05的规定。 4.2.3 应具有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按规定程序完成建设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备案。 4.2.4 项目用地指标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相关要求。 4.2.5 应按照GB/T 50430的要求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并按规定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及 环境监理(含纳入工程监理模式)工作。 4.2.6 项目交工验收时施工质量评定为合格。 4.2.7 应成立运营、养护监管机
10、构,制定有日常运营管理、养护管理方案和考核评价制度等。 4.2.8 按规定完成运营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及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期火 灾的能力、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5 评价指标体系 5.1 指标体系的构成 5.1.1 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由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建设、安全保障、管理与创新5类一级指 标构成,其中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品质建设、安全保障为基础项指标,管理与创新为加分项指标。各 DB36/T 535.32020 3 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和三级指标,见表1表3,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整体(设计、施工、运营 养护)评价阶段。 5.1.2 基础项指
11、标是绿色公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普遍需要达到的指标。 5.1.3 加分项指标是为鼓励在绿色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用各类创新措施而设立的指标。 表1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土地占用 土石方填挖 节地 临时用地控制 排蓄水工程 污水处理与利用 节水 节水措施 工业废弃物材料利用 旧路面材料再生 隧道弃渣利用 材料存储 节材 新型材料 混合料节能技术 施工节能措施 节能 节能系统 选线 路基 路面 资源节约 节省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设技术 桥梁 动植物保护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水体保护 水土环境 土体保护 气体污染防治 扬尘污染防治 空气环境 场站设置 声污染防治 环
12、境友好 声光环境 光污染防治 DB36/T 535.32020 4 表1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指标体系(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利用 天然气拌和站 景观融合 景观展现 景观优化 景观美化 长寿命路面 品质提升 功能性路面 工艺标准化 施工标准化 工地标准化 建设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 养护管理信息化 多元化系统 运营智能化 系统维护 预防性养护规划 养护技术提升 预防性养护技术 信息服务 旅游服务功能 ETC技术应用拓展 加气站和充电桩 路侧港湾停车带 品质建设 综合服务品质 养护便利化水平 安全设施布设 安全设计 安全设施维护 施工作业安全 施工安全 施工交通组织
13、 日常通行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 运营安全 交通应急管理 路面行驶安全 安全保障 结构安全保障 桥隧结构安全 战略规划 培训宣传 管理提升 QHSE管理体系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管理与创新 创新驱动 运营服务创新 DB36/T 535.32020 5 表2 绿色公路设计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土地占用 节地 土石方填挖 节水 排蓄水工程 可循环材料利用 旧路面材料再生 隧道弃渣利用 节材 新型材料 混合料节能技术 节能 节能系统 选线 路基 路面 资源节约 节省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设技术 桥梁 动植物保护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水体保护 水土环境 土体保护 空气环境 气体污染防治
14、 清洁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 景观融合 环境友好 景观优化 景观展现 长寿命路面 品质提升 功能性路面 多元化系统 信息服务 旅游服务 路侧港湾停车带 品质建设 运营智能化 综合服务 养护便利化水平 安全保障 安全设计 安全设施布设 战略规划 培训宣传 管理提升 QHSE管理体系 管理与创新 创新驱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DB36/T 535.32020 6 表3 绿色公路施工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土地占用 土石方填挖 节地 临时用地控制 排蓄水工程 污水处理与利用 节水 节水措施 可循环材料利用 旧路面材料再生 隧道弃渣利用 材料存储 节材 新型材料 混合料节能技术 施
15、工节能措施 节能 节能系统 资源节约 节省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设技术 路基 动植物保护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水体保护 水土环境 土体保护 气体污染防治 扬尘污染防治 空气环境 场站设置 声污染防治 声光环境 光污染防治 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利用 天然气拌和站 景观融合 环境友好 景观优化 景观展现 工艺标准化 施工标准化 工地标准化 品质建设 管理信息化 建设管理信息化 施工作业安全 施工交通组织 安全保障 施工安全 消防安全管理 战略规划 培训宣传 管理提升 QHSE管理体系 管理与创新 创新驱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DB36/T 535.32020 7 5.2 评价分数计算方法 5.2.1 绿
16、色公路评价的实际得分应为所有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各一级指标得分应为该指标下设所有二 级指标得分之和,各二级指标得分应为该指标下设所有三级指标得分之和。 5.2.2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各级指标具体分值及计分标准见表4表8。 表4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资源节约”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土地占用 (2.5分) 充分利用现有通道资源,共沟架设通信、供电、监控系统 等的管线电缆,并布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得0.5分。 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劣质地布线,避让基本农田、减 少沿线居民拆迁安置量,无耕地超占现象,得0.5分。 公路施工中收集并保存表土资源,用于造地、复耕,得0
17、.5 分。 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得0.5分。 制定高填路堤与桥梁、深挖路堑与隧道或分离式路基等的 论证比选方案,得0.5分。 土石方填挖 (1分) 纵断面设计均衡,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得0.5分。 公路用土分类开挖、分类使用,利用开挖的原土回填路基, 得0.5分。 节地 (4.5分) 临时用地控制 (1分) 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范围边界,利用荒地、废弃地或服 务区等永久性征地作为施工临时用地,得0.5分。 临时用地借用结束后恢复其原有功能,临时设施拆除后, 原农业用地必须复耕,复耕率应达到100%,得0.5分。 排蓄水工程 (1.5分) 排、蓄水工程一体设计,配备蓄水设施收集路面径流
18、,得 1分。 排水工程与天然水系相协调,得0.5分。 资源节约 (37分) 节水 (3.5分) 污水处理与利用 (1分) 公路施工时配有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进 行二次利用,得0.5分。 公路清洗作业优先采用再生水,并依据路面尘土量、天气 情况(温度、湿度、风力)等合理确定清洗用水量,得0.5分。 DB36/T 535.32020 8 表4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资源节约”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节水措施 (1分) 施工机具、生活用水设施等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无漏水现象,得1分。 可循环材料利用 (4分) 采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钢材及
19、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或 建筑垃圾等替代一部分筑路材料,总分4分,计分方法如下: %100量全部同类用途材料总重全部可循环材料总重量(%)可循环材料使用率 a) 50%(含)以上,得4分; b) 40%(含)50%之间,得3分; c) 30%(含)40%之间,得2分; d) 20%(含)30%之间,得1分; e) 20%以下,不得分。 旧路面材料再生 (4分) 对旧路面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如沥青路面再生、水泥路面碎 石化再利用等,按利用率不同划分为5个等级,总分4分,计分 方法如下: %100旧路面材料总量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量(%)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 a) 95%(含)以上,得4分; b) 80%
20、(含)95%之间,得3分; c) 65%(含)80%之间,得2分; d) 50%(含)65%之间,得1分; e) 50%以下,不得分。 隧道弃渣利用 (1.5分) 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率达80%(含)以上,得1.5分;60%(含) 80%间,得1分;40%(含)60%间,得0.5分;在40%以下,不 得分。 材料存储 (0.5分) 搭建专用材料棚库用于存放水泥、沥青、细砂石料等筑路材 料,得0.5分。 节材 (11分) 新型材料 (1分) 采用新型材料,如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高强轻质混凝土、生 物沥青等,得1分。 资源节约 (37分) 节能 (11分) 混合料节能 技术 (3分) 温拌沥青路面面积占
21、项目沥青路面总面积的10%以上,得2 分。 路面修补作业采用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自粘式沥青路面 贴缝带等节能型材料或工艺,得1分。 DB36/T 535.32020 9 表4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资源节约”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施工节能措施 (3分) 采用节能施工设备,如采用变频技术的设备等,得1分。 施工工区采用集中供电措施,建设变电设施代替施工区柴 油发电,得1分。 合理安排工序,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施工设 备的单位耗能,得1分。 节能 (11分) 节能系统 (5分) 采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得1分。 公路照明采用光控、时控及遥感技
22、术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 统,得1分。 采用LED等新型节能灯,得1分。 采用节能型情报板得1分。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对隧道内废气 浓度、气流风速等环境数据和交通量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得1分。 选线 (1.5分) 工可阶段路线比选的里程合计控制在路线总里程的三分 之一以上,得0.5分。 初步设计阶段局部路段的路线比选方案里程一般不宜小 于相应推荐方案的二分之一,得0.5分。 桥隧长度超过里程20%及以上的,应对路线方案进行同深 度优化比选,山区越岭公路可适当绕行展线长度,得0.5分。 路基 (1.5) 高填深挖路段应与桥隧方案进行比选,得0.5分。 当采用桥隧方案造价较路基
23、方案增加30%及以上时,可优 先采用路基方案,得0.5分。 软土地基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多方案论证选用经济、适宜的 处理方式,得0.5分 路面 (2分) 进行路面结构型式的比选,对所有路面结构方案进行寿命 周期费用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得2分。 资源节约 (37分) 节约全寿命 周期成本的 建设技术 (7分) 桥梁 (2分) 主要部分(桥梁、隧道、挡土墙或其他结构物)进行寿命 周期费用分析,得1分 桥梁采用钢结构,得1分。 DB36/T 535.32020 10 表5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环境友好”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动植物保 护
24、(3分) 公路选线避绕自然保护区、连片分布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湿地等生态 敏感区,无法避绕时必须出具生态保护方案,得1分。 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物种,多种植易生长、抗逆性强的本地优势物种,外地 物种的引入应出具论证方案,得0.5分。 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得0.5分 设置符合动物生态习性的通道,得0.5分。 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得0.5分 生态保 护 (6分) 生态修复 (3分) 对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制定专门的生态修复方案,修复区域面积应不小 于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区域面积,生态环境影响区域范围按照JTG B03执行,得 0.5分。 在挡墙、浆砌护坡、石质边坡等防护工程下
25、部栽植植物或顶部栽植垂枝藤 本植物,得0.5分。 对施工现场及驻地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应达到100%,得 0.5分。 将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动物通道等列入日常养护计划中,具有完善的养护 方案,得0.5分。 边坡及隧道洞口等均有绿化覆盖、无光秃裸露现象,得0.5分。 平原区绿化栽植成活率95%,山区绿化栽植成活率90%,寒冷草原区及 沙、碱、干旱区绿化栽植成活率80%,得0.5分。 水体保护 (2.5分) 采用保护水体的施工及管理技术,施工中的生产生活污废水集中处理后排 放,得1分。 跨越敏感水体的桥梁基础应因地制宜采用沉入桩、灌注桩、沉井等桩基形 式,得0.5分。 水源保护区内部无
26、沥青混合料及混凝土搅拌站,不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有 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得0.5分。 设置沉淀池对混凝土搅拌站排水、隧道施工排水、桥梁基础施工泥浆水及 临近敏感水体的路面径流等进行处理,得0.5分。 环境 友好 (33 分) 水土环 境 (5分) 土体保护 (2.5分) 针对裸露地表制定永久性和临时性防护工程措施,得1分。 取弃土场根据原占地类型采取绿化工程或复耕措施,临近水域的弃渣场设 置有效的拦挡措施,得0.5分。 冬季除冰雪采用环境友好型融雪剂、微波除雪等环保技术代替传统氯盐型 融雪剂,得1分。 DB36/T 535.32020 11 表5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环境友好”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27、(续) 一级 指标 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气体污染 防治 (2分) 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热拌减排沥青混合料等减排技术,降低沥青烟、硫 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得1分。 施工机械、拌和楼等尾气排放均应达标,符合GB 20891的要求,得1分。 扬尘污染 防治 (2分) 石灰、粉煤灰等粉体材料封闭存储,运输时采取遮盖、袋装、洒水等防风 抑尘措施,得1分。 现浇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必须采用预拌混凝土及预拌砂浆,得0.5分。 施工现场、料场应适时洒水降尘,主要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处理,得0.5分。 空气环 境 (5分) 场站设置 (1分) 有污染气体排放的拌和站、发电站、堆料场等设施应设立
28、在施工季节中敏 感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得0.5分。 搅拌场(站)距居民区等敏感区的距离不小于300m,沥青混合料拌和站距 敏感区的距离不小于200m,得0.5分。 声污染防 治 (1分) 施工期间合理组织安排强噪声辐射机械的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得0.5分。 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点噪声满 足GB 3096的要求,得0.5分。 声光环 境 (2分) 光污染防 治 (1分) 夜间施工照明应控制照度并加设灯罩,控制射向夜空和公路界外的照明光 束,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得0.5分。 因地制宜控制照明设施的照度,不干扰道路沿线生态环境及居民正常生 活,得0.5分。
29、 可再生能 源 (5分) 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得2.5分。 采用可再生绿色能源供电的公路照明设备(公路沿线照明、隧道照明、桥 梁照明、服务区照明)比例不小于15%,得2.5分。 环 境 友 好 ( 33 分) 清洁能 源利用 (10 分) 天然气拌 和站 (5分) 拌和站采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燃油,总分2分,计分规则如下: a) 采用天然气,得2分; b) 采用煤转气,得1分。 天然气拌和站的数量占比,总分3分,计分方法如下: a) 在80%(含)以上,得3分; b) 在50%(含)80%之间,得2分; c) 在20%(含)50%之间,得1分; d) 在20%以下,不得分
30、。 DB36/T 535.32020 12 表5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环境友好”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 指标 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景观融合 (2分) 路、桥、隧线形设计与自然环境协调,做到线条流畅、视线诱导自然、外 观美学修饰良好,得1分。 桥梁、隧道、挡土墙、声屏障等构造物与沿线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协调一 致,无突兀感和分离感,得1分。 景观展现 (2分) 结合当地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合理制定公路设计主题,得1分。 整体景观融入自然,得0.5分。 绿化树种配置合理、色彩丰富,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相互结合的 方式,得0.5分。 景观优 化 (5分) 景观美化 (1
31、分) 公路路面整洁美观,无积存垃圾、水、冰雪、油类或化工类玷污物等,得 0.5分。 公路沿线绿化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无绿化缺株区域,未超出公路建筑界限, 得0.5分。 表6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品质建设”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长寿命路面 (1分) 采用耐久性路面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途径,提高路面使 用寿命,得1分。 品质提升 (2分) 功能性路面 (1分) 在不影响路面正常性能的前提下,应用功能型路面,如排水 路面、降温路面、发电路面或融雪化冰路面等,得1分。 工艺标准化 (2.5分) 制定并实施符合项目特点的标准化施工工艺,如工程构件生 产工厂化与
32、现场施工装配化等。其中 a)梁片集中预制,得0.5分; b)混凝土集中拌和,得0.5分; c)中小构件集中预制,得0.5分; d)钢筋集中加工配送,得0.5分; e)预应力张拉及压浆、砼试块及钢筋试验数据、重要工点 监控、混凝土拌和等关键数据集中管控,得0.5分 品质建设 (22分) 施工标准化 (4分) 工地标准化 (1.5分) 建设标准化的工地环境,科学布设施工作业区、办公区和生 活区,料场、拌和站及运输道路应紧凑集约布局,得1.5分。 DB36/T 535.32020 13 表6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品质建设”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建设管理
33、信息化 (2分) 采用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技术,得1分。 采用施工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试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进 度计划信息管理系统等,得1分。 管理信息化 (3.5分) 养护管理信息化 (1.5分) 建立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应包括路面管理系统(CPMS)、桥 梁管理系统(CBMS)和隧道管理系统(CHTMS),得1.5分。 多元化系统 (2分) 采用信息监控公告系统,对主要交通要道及交通疏导节点 进行全车道覆盖监控,提供实时动态交通信息,得0.5分。 采用交通预警系统,依据交通、气象及路况信息判别通行 危险状态,制定交通管控措施并传达给道路使用者,得0.5分。 采用ETC、无感支付不停车收
34、费设施,建设联网联控的公 路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得0.5分。 采用车辆超限不停车预检管理系统,提前对车辆进行超限 预判和分拣,得0.5分。 运营智能化 (2.5分) 系统维护 (0.5分) 制定专门的智能交通系统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故障排查及系 统校准,得0.5分。 预防性养护规划 (1分) 编制预防性养护规划报告,针对不同路况检测评定情况、 养护需求与目标建立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方案,得0.5分。 按照预防性养护规划和养护措施决策方案进行预防性养 护设计、施工,具有相应检测、设计及施工报告,得0.5分。 预防性养护 (2分) 预防性养护技术 (1分) 采用微表处、含砂雾封层、碎石封层、薄层罩面
35、、超薄磨耗 层等预防性养护技术,得1分。 信息服务 (1分) 整合公路沿线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旅游景点等信息,设 置指引牌、宣传栏及交通动态公告牌等,得1分。 旅游服务 (2分) 风景优美路段设置观景平台及停车区,得1分。 公路沿线设置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站等设施,得1分。 ETC技术应用拓 展 (1分) 实现ETC在停车、加油或检测等环节的应用,推广快捷支付 系统,得1分。 品质建设 (22分) 综合服务 (8分) 加气站和充电桩 (2分) 在公路沿线建设天然气加气站,得1分。 在公路沿线建设电车充电桩,得1分。 DB36/T 535.32020 14 表6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品质建设”
36、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路侧港湾停车带 (1分) 在合适路段设置路侧港湾停车带,得1分。 品质建设 (22分) 综合服务 (8分) 养护便利化水平 (1分) 合理设置检修通道,针对深挖边坡、高路堤边坡、桥梁、涵 洞等设置检修通道,做到可达、可检、可修、可换,提高日常 检测维修工作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得1分。 表7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安全保障”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安全设施布设 (1.5分) 公路护栏、防眩设施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配备完 善,符合JTG D81的规定,得1分。 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安全标识及
37、安全防护措施,得0.5 分。 安全设计 (2分) 安全设施维护 (0.5分) 制定有安全设施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技术检测,对老化松 动的安全设施及时更换,保证清洁完整、功能正常,得0.5分。 施工作业安全 (0.5分) 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安全标示、标牌、防护设备等措施, 得0.5分。 施工安全 (1.5分) 施工交通组织 (1分) 合理划定施工作业区范围,并设置施工警示标志,得0.5 分。 制定合理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得0.5分。 日常通行管理 (1分) 制定日常交通组织方案,实时采集发布路段交通运行情 况,保证公路通行顺畅、全线服务水平良好,得0.5分。 实施危险品运输管控,具备完善的危险品运
38、输管理方案 和危险品处理物资及器材储备库,得0.5分。 交通应急管理 (1分) 建立交通事故处理及应急措施预案,得0.5分。 建立特殊天气(雨、雾、冰雪等)交通处理及应急措施 预案,设置气象预警机制实施分级交通管制,得0.5分。 建立必要的急救站点和急救设施,得0.5分。 运营安全 (2.5分) 消防安全管理 (0.5分) 按规定完成运营期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得0.5分 路面行驶安全(1 分) 路面表面使用性能(尤其是抗滑、车辙等影响行车安全性 能检测)的定期检测,并符合要求。得1分。 安全保障 (8分) 结构安全保障 (2分) 桥隧结构安全(1 分) 桥隧结构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并未结构
39、安全隐患。得1分。 DB36/T 535.32020 15 表8 绿色公路整体评价之“管理与创新”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战略规划 (2分) 制定绿色设计、施工和养护计划,得0.5分。 建立绿色公路建设管理体系及考核机制,得0.5分。 设立开展绿色公路发展工作的规定经费,得1分。 培训宣传 (2分) 组织开展绿色公路专项技术咨询,得1分。 开展绿色公路培训教育活动,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 绿色养护培训教育等,得0.5分。 开展绿色公路宣传活动,在政府交通网站开辟宣传专栏, 组织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及绿色养护技术等专题交流会,得0.5 分。 管理提升 (5
40、分) QHSE管理体系 (1分) 应用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 (Environment)四位一体的QHSE管理体系,加1分。 建筑信息模型技 术(2分)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实现公路工程全寿命周 期的信息共享和传递,仅在设计阶段应用加1分,延伸至建设 阶段或运营阶段加1分。 管理与创 新 (10分) 创新驱动 (5分) 运营服务创新 (3分) 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新媒体手段,构建公益服务 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加1分。 合理设置慢行交通系统,加1分。 对道路使用者进行公路运营服务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 9
41、0%(含)以上,加1分。 5.2.3 绿色公路设计阶段评价各级指标具体分值及计分标准见表9表13。 表9 绿色公路设计之“资源节约”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土地占用 (1.5分) 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劣质地布线,避让基本农田、减 少沿线居民拆迁安置量,无耕地超占现象,得0.5分。 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得0.5分。 制定高填路堤与桥梁、深挖路堑与隧道或分离式路基等的 论证比选方案,得0.5分。 资源节约 (28.5分) 节地 (2分) 土石方填挖 (0.5分) 纵断面设计均衡,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得0.5分。 DB36/T 535.32020
42、16 表9 绿色公路设计之“资源节约”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节水 (1分) 排蓄水工程 (1分) 排、蓄水工程一体设计,配备蓄水设施收集路面径流,得 1分。 可循环材料利用 (4分) 采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钢材及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或 建筑垃圾等替代一部分筑路材料,总分4分,计分方法如下: %100量全部同类用途材料总重全部可循环材料总重量(%)可循环材料使用率 a) 50%(含)以上,得4分; b) 40%(含)50%之间,得3分; c) 30%(含)40%之间,得2分; d) 20%(含)30%之间,得1分; e) 20%以下,不得分。 旧
43、路面材料再生 (4分) 对旧路面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如沥青路面再生、水泥路面碎 石化再利用等,按利用率不同划分为5个等级,总分4分,计分 方法如下: %100旧路面材料总量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量(%)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 a) 95%(含)以上,得4分; b) 80%(含)95%之间,得3分; c) 65%(含)80%之间,得2分; d) 50%(含)65%之间,得1分; e) 50%以下,不得分。 隧道弃渣利用 (1.5分) 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率达80%(含)以上,得1.5分;60%(含) 80%间,得1分;40%(含)60%间,得0.5分;在40%以下,不 得分。 节材 (10.5分) 新型材料
44、 (1分) 采用新型材料,如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高强轻质混凝土、生 物沥青等,得1分。 资源节约 (28.5分) 节能 (8分) 混合料节能 技术 (3分) 温拌沥青路面面积占项目沥青路面总面积的10%以上,得2 分。 路面修补作业采用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自粘式沥青路面 贴缝带等节能型材料或工艺,得1分。 DB36/T 535.32020 17 表9 绿色公路设计之“资源节约”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节能 (8分) 节能系统 (5分) 采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得1分。 公路照明采用光控、时控及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 统,得1分。 采用LED等新型
45、节能灯,得1分。 采用节能型情报板得1分。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对隧道内废气 浓度、气流风速等环境数据和交通量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得1分。 选线 (1.5分) 工可阶段路线比选的里程合计控制在路线总里程的三分 之一以上,得0.5分。 初步设计阶段局部路段的路线比选方案里程一般不宜小 于相应推荐方案的二分之一,得0.5分。 桥隧长度超过里程20%及以上的,应对路线方案进行同深 度优化比选,山区越岭公路可适当绕行展线长度,得0.5分。 路基 (1.5) 高填深挖路段应与桥隧方案进行比选,得0.5分。 当采用桥隧方案造价较路基方案增加30%及以上时,可优 先采用路基方案,得0.
46、5分。 软土地基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多方案论证选用经济、适宜的 处理方式,得0.5分 路面 (2分) 进行路面结构型式的比选,对所有路面结构方案进行寿命 周期费用分析,确定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得2分。 资源节约 (28.5分) 节约全寿命 周期成本的 建设技术 (7分) 桥梁 (2分) 主要部分(桥梁、隧道、挡土墙或其他结构物)进行寿命 周期费用分析,得1分 桥梁采用钢结构,得1分。 DB36/T 535.32020 18 表10 绿色公路设计之“环境友好”评价指标计分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动植物保护 (3分) 公路选线避绕自然保护区、连片分布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无法避绕时必须出具生态保护方案, 得1分。 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物种,多种植易生长、抗逆性强的本地 优势物种,外地物种的引入应出具论证方案,得0.5分。 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得0.5 分 设置符合动物生态习性的通道,得0.5分。 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得0.5分 生态保护 (4.5分) 生态修复 (1.5分)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