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pdf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483208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 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DB36 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DB36 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DB36 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DB36 T 535.1-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93.080.01 P 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535.12020 代替DB36/T 535-2008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 Guidelines for constrution of Green Highway-ExpresswayVolume 1 guidelin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2020 - 07 - 17发布 2021 - 01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535.1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

2、语与定义.2 4 总体要求.8 5 设计管理.8 6 路线设计.12 7 路基设计.13 8 路面设计.15 9 桥涵设计.16 10 隧道设计.18 11 路线交叉工程设计.21 12 交通安全工程设计.22 13 环境保护设计.23 14 服务与管理区设计.28 15 机电工程设计.3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特殊路段交通安全设置.3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植物配置表.37 DB36/T 535.1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DB36/T 535-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分为三册: -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 -第2册:工程

3、实施指南; -第3册: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本标准为DB36/T 535-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的第1部分。 DB36/T 535-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代替DB36/T 535-2008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检查、 验收、评定规程,与DB36/T 535-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DB36/T 535-2008修订为3个部分; 本部分名称为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 增加了工程实施、及对工程实施和运营养护阶段评价的内容; 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建设、安全保障、管理与创新等指标和具体要求内容。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

4、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学研究院、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爱和、张劲泉、胡钊芳、梁必康、王昭春、王江军、王继东、朱晗、胡建强、 彭东领、俞文生、邱文东、李柏殿、张龙生、徐剑、李刚、郭十亿、钟 科、刘军、许兵、陈飞、郭捷 菲、谢永清、李晓宝、韩根生、郭乔明、魏金晶、孙明志、鄢智锋、万鹏、刘礼辉、李振宇、严军、曾 武、张华萍、胡子全、梁 华、马 融、马骁琛、蒋王清、周 涛、蔡小东、高建平、张小平、朱木锋、 赵红、董焕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535-2008。

5、DB36/T 535.12020 1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1册 勘察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公路勘查设计的设计管理、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桥涵设计、隧道设 计、路线交叉工程设计、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服务与管理区设计、机电工程设计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公路的勘查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6、 GB 25501 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25502 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T 18567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7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

7、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7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DB36/T 698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DB36/T 10087 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DB36/T 535.12020 2 绿色公路 green highway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8、注重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 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3.2 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公路的设计阶段,开展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及环境影响分析,在满足 公路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路在施工建设、运营养护阶段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 采取科学、合理、灵活的设计措施,促进公路向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3.3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 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

9、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3.4 绿色服务 green service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无污、无害、无毒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总称。 3.5 等效连续 A 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 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在规定测量时间 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 LAeq,T表示(简写为 Leq), 单位 dB(A)。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限值皆为等效声级。 3.6 昼间等效声级 day 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

10、声级,用 Ld表示,单位 dB(A)。 3.7 夜间等效声级 night 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 Ln表示,单位 dB(A)。 3.8 昼间 day tim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6:00 至22:00 之间的时段。 3.9 夜间 night time DB36/T 535.12020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夜间”是22:00 至次日6:00 之间的时段。 3.10 噪声敏感建筑物 noise sensitive buildings 医院、学校、机关、科

11、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3.11 突发噪声 burst noise 突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高的噪声。如锅炉排气、工程爆破等产生的较高噪声。 3.12 水域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waters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 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12、;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13 服务水平 service level 驾驶员感受公路交通流运行状况的指标标准,通常用平均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和交通 延误等指标表征。 3.14 避险车道 evacuation/escape lane 在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车道 3.15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service life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路面、桥涵、隧道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大 修或更换,即可按照其预期目的的使用的年限 3.16 电子不停车收费 electronic toll

13、 collection(ETC) 利用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不停车收费的全电子收费方式,简称ETC。 3.17 DB36/T 535.12020 4 公路景观 highway landscape 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以及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展现在行车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公 路构筑物和周围环境共同组成的图景。 3.18 环境敏感区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 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 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3.19 环境敏感点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被公路穿过或临近公路的环境敏感区为环境敏感点。是公路项目特有的对环境敏感区的一种称呼, 实际上是环境敏感区相对路线很长的公路而言的一种提法。环境敏感点的性质和范围根据评价的环境要 素不同而相应改变,

15、因此,又可分为噪声敏感点、生态敏感点等。 3.20 环境敏感路段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ections 将穿过或临近环境敏感区的公路路段称为环境敏感路段,其长度一般对应于环境敏感点的大小,它 也是公路项目特有的名词术语。与环境敏感点相似,环境敏感路段 也可分为噪声敏感路段和生态敏感 路段等。在公路环境评价中,经常把环境敏感点与环 境敏感路段对应使用。 3.21 生态红线 ecological red lines 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 特殊保护的区域。 3.22 生态保护红线 ecological re

16、d line 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 3.23 公路环境污染防治 contaminated prevention in highway environment 防治公路施工期、运营期的噪声、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公路沿线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DB36/T 535.12020 5 3.24 公路建设水土保持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在公路施工期的公路主体工程区域、取弃土场、临时

17、工程等范围内,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性 技术措施。 3.25 岩体分级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以土木工程为对象,按岩石集合体(岩体)分成稳定程度不同而进行地等级划分。 3.26 围岩压力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3.27 洞门 portal 在隧道的洞口部位,为挡土、坡面防护等设置的隧道结构物。 3.28 衬砌 lining 为控制和防治围岩的变形或坍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控整齐或 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 3

18、.29 小净距隧道 neighborhood tunnel 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结构。 3.30 竖井 vertical shaft 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而竖向设置的坑道。 3.31 斜井 incline 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按一定倾斜角度设置的坑道。 3.32 横通道 horizontal adit 将隧道划分成几个工区进行施工时,为搬入材料和出渣等而设置的大体上接近水平的作业坑道。横 通道有时也可用于营运通风。 DB36/T 535.12020 6 3.33 当量轴次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按当量损坏原则,将不同轴载的

19、作用次数换算为设计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3.34 累计当量轴次 cumulative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在设计适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当量轴次的累计总和。 3.35 拦水带 dike 沿硬路肩或路面外侧边缘设置,拦截路表面水的带状结构物。 3.36 蒸发池 evaporation pond 设置在路界范围外,暂时储存路界内排除水,并使之通过蒸发等方式排除的水池。 3.37 渗沟 underdrains 在地面下或路基内设置,汇集、排除地下水或路基内水的沟状结构物。 3.38 渗井 percolation well 竖直设置于地下,汇集、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

20、竖井状结构物。可用透水材料填充。 3.39 暗沟 blind drain 设在地面以下或路基内,引导水流排出路界范围的沟状结构物。无渗水和汇水功能。 3.40 径流系数 coefficient of runoff 径流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率。 3.41 设计径流量 design rate of runoff 由设计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降雨引起的设计点径流量。 3.42 高速公路服务区 expressway service area DB36/T 535.12020 7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主要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和建筑设施,它包括休息,停车 和服务设施三部分。根据功能和规模大小,

21、分为中心服务服务区和普通服务区。 3.43 中心服务区 center service area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具有主导地位,功能完善、规模较大,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 所和建筑设施。 3.44 普通服务区 general service area 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居次要地位,功能较全、规模适中,为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 和建筑设施。 3.45 机电工程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公路管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障公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提高公路运营管理效率,发挥 公路综合效益而设置的相关电子、电气设施。一般包括监控设施、通信设施

22、、收费设施、供配电设施、 照明设施及隧道机电工程等。 4 总体要求 4.1 绿色公路设计要以质量优良为前提,贯彻 “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环保”的理念,将项目建 成“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 4.2 公路规划阶段,应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布局、交通运输需求的分布和 发展、区域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出行需求及占用土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路网布局。 4.3 公路建设项目立项研究阶段,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交通发展 需求,综合考虑环境、土地、资金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条件,科学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模。 4.4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

23、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在深入调查项目建设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论证比选走廊带 和主要控制点,合理确定公路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应采用避绕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 的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的建设方案。确 因工程条件及自然因素限制,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4.5 公路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理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升公 路建设品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节能降碳、提升安全及服务品质。 4.6 公路设计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24、手段,全面提升公路建设、运营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交通 建设。 4.7 公路建设项目应构建动态设计与多方联动机制,要求如下: a) 坚持动态设计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b) 建立参建单位多方联动机制; c) 畅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 4.8 加强工程设计建造管理。建立前策划、后评估制度,完善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 DB36/T 535.12020 8 4.9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工。建立健全绿色公路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公路评价标识制度。 4.10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设计、 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

25、成应用。 5 设计管理 5.1 一般规定 5.1.1 设计单位应制定设计管理制度,确定项目设计控制流程,配备相应资源。 5.1.2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设计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对设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层次、分类别 的评价。 5.1.3 高速公路项目勘察设计全过程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如有)、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以及 项目实施期间的后续服务阶段。勘察设计单位须按照合同文件要求做好各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及时提交 质量、深度满足要求的各阶段勘察设计成果,接受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全过程监督、审查、验收。 5.1.4 勘察设计工作一般按地质初勘、初步设计外业(初测)、初步设计内业(初设)、地质详勘、 施

26、工图设计外业(定测)、施工图设计内业(施设)的程序依次展开。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工程勘察和工 程设计工作时,须认真履行监理工作程序,包括开工之前工作大纲(方案)报批、实施过程中报验报审、 分阶段成果提交审核等。未经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审查(验收)同意后,不得进入下一项工作程序。 5.1.5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完成后,经勘察设计单位内部验收、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初步验收通过后, 勘察设计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申请外业验收。未经外业验收、专项验收未通过或外业验收不合格的项目, 不得转入内业设计,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或施工图设计文件不予上报审查。 5.1.6 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期及正式设计文件出版前,勘察设计监理

27、单位应按合同文件规定对 设计成果进行中间检查,并督促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 5.1.7 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验收通过并签证后,才能报送正式设计文件至上级部门审批。勘察设计监理 单位的审核签证意见作为支付各期次勘察设计费的必备条件。 5.1.8 项目实施期间,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对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技术审查与签证。 5.1.9 经批准的勘察设计文件发生重大修改时,需报原审批单位审批,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 修改。 5.1.10 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须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现场监理,其中特殊路段、关键工程的勘察工作必须 进行旁站监理;对外业调查工作及工作成果进行重点监控和抽样检查;对勘察、测量原始记录进行签认

28、; 对工程设计全过程进行技术咨询和监理。 5.1.11 根据绿色公路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验收。 5.2 外业验收 5.2.1 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各阶段外业工作完成时进行验收。一般分为初测阶段地质勘察专项外业验收 (含确定代表性地层设计参数取值)、定测阶段地质勘察专项外业验收(含高陡路基及隧道进出口勘察 专项验收)。也可根据其工作进展情况,将各阶段地质勘察外业验收工作分别与初测(或定测)外业验 收工作合并举行。 5.2.2 初步验收要求如下: a) 验收申请条件如下: 1) 完成勘察大纲规定(或实际下达)的外业工作; 2) 外业工作原始资料齐全、准确,并通过自检; DB36/T 535.12020

29、9 3) 完成项目外业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外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业工作质量述 评、主要工作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 4) 通过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验收; b) 验收申请程序如下: 勘察单位提出外业验收申请,申请内容包括:验收申请书、完成工作量汇总表、自检报告和单 位内部验收意见; 监理单位对外业验收申请进行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初步验收,出具验收意见书; c) 验收步骤如下: 听取勘察设计单位的外业工作汇报; 检查外业工作原始资料和部分成果资料; 现场核查,必要时应按外业工作量的5%进行野外实地抽查、验收(如项目合同文件规定了抽 检比例,按其规定执行); 验收组评议,形成外

30、业验收意见; d) 验收的主要内容如下: 程序性文件及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完成的工作量适宜性;勘察大纲规定的外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地质资料中间成果的合理性; 必要时的外业实地抽查结果;检查勘察设计单位自检及内部验收材料; e) 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如下: 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合同书、勘察大纲及其审查批复等文件; 外业工作原始资料及成果资料; 外业工作总结报告; 自检记录及内部检查验收材料; f) 验收结果的认定:监理单位初步验收时应对外业工作质量、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工作总结报告等 做出评价、形成外业工作初步验收意见书。勘察设计单位收到外业验收意见书后,应及时按照 验收意见

31、书的要求完善各项工作; g)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初步验收不予通过: 资料不全; 外业工作不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需要; 完成的外业实物工作量未达到要求; 外业工作抽查不合格; 存在隐瞒、伪造外业工作资料或工作成果等; 验收组认为严重影响外业工作质量的其他事由; h) 凡外业初步验收未通过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验收组意见,进行整改,符合条件后,按 本文件规定重新申请验收。 5.2.3 正式验收与评审如下: a) 申请验收条件有: 完成勘察大纲规定的全部外业工作,通过监理单位组织的外业初步验收,并根据验收意见进行 了相应整改; 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附图、附表编制,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评审合格; b

32、) 勘察设计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包含内容: 勘察项目成果报告评审申请书; 外业验收补充完善情况说明; DB36/T 535.12020 10 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评审报告; 成果审查意见及回复;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目录;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 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c) 勘察设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有: 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合同书、勘察大纲以及对勘察大纲的审查批复意见等文件; 外业验收意见书;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图表;勘察单位内部审查意见; 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简本; 评审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d) 验收及评审程序如下: 建设单位对申请报告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评审申请,对于

33、不符合勘察成果报告评审条件 的申请,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建设单位应组织评审专家组进行评审,形成验收评审结论; e) 验收评审内容包括: 程序性文件及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完成工作量的适宜性; 勘察大纲、监理大纲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成果资料的合理性; 外业实地抽查结果; 检查勘察设计单位自检及内部评审材料; f)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外业验收不予通过: 资料不全; 勘察成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需要; 存在隐瞒、伪造资料或成果的情况; 专家组认为严重影响勘察成果质量的其他事由; g) 勘察设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验收评审意见后,应按照验收评审意见书的要求补充完善各项工 作,并形成回复意见;

34、 h) 凡验收未通过的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验收评审意见书要求,进行整改,符合条件后,按 本文件规定重新申请验收与评审。 5.3 设计监理 5.3.1 设计监理应按合同规定编制监理工作大纲及监理实施细则,对勘察设计(含房建、绿化、交通 机电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勘察设计监理服务工作,包括从初步设计工作启动到项目建设实施结束对设 计单位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督管理,对地质勘察等外业工作进行现场监理,对工程设计进行全过程监理和 技术咨询,对设计成果进行审查、签证并出具报告,在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变更进行监理等工作。 5.3.2 设计监理工作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编制监理工作大纲; b) 建立监理组织管

35、理机构; c) 根据合同内容及要求配备人员、设备; d) 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和地质勘测监理实施方案; e) 对勘察设计过程进行监理及成果审查,包括对初步设计阶段初测、初勘、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阶 段详测、详勘、施设过程、成果进行全过程监理、审查; DB36/T 535.12020 11 f) 对勘察设计成果资料进行签证确认; g) 编写项目设计监理工作报告; h) 验收评审。 5.3.3 对勘察设计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理、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在勘察、设计工作前,审核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大纲;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设 计单位的中间成果进行中期审查并提出意见及建议;设计成果正式出版前进行最终

36、成果审查并 提出意见及建议,督促设计单位及时修改完善; b) 对重要的钻孔或钻孔中的关键地层、关键工序应重点核查,采取旁站的方式进行监理,必要时 对重点路段的地勘成果组织进行复勘,并应逐孔进行质量评定; c) 对初测、详测等外业工作进行现场监理; d) 对测量成果和外业成果进行核查验收,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复测; e) 对勘察设计实行全过程咨询和动态管理; f) 整理所有原始监理资料和来往资料、照片等归档,并指定专人管理; g) 及时向业主报告勘察设计监理服务工作情况,并按阶段提交勘察设计监理成果。 5.3.4 勘察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结束后,应编写勘察设计监理工作报告。报告应附监理工作大纲、监理 实

37、施细则、勘察资料审查报告、监理过程中有关来往资料、检查、日志、会议等方面的记录、表格、图 表、照片等资料。 5.3.5 设计监理验收评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提供资料如下: 勘察设计监理工作大纲; 勘察设计监理报告; 评审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b) 评审会议程序如下: 听取监理单位的工作汇报; 检查勘察设计监理工作程序性管理资料和成果资料; 必要时进行外业实地抽查; 评审专家组评议,形成勘察设计监理项目成果报告专家评审意见书; c) 评审内容包括: 程序性文件及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完成工作量的适宜性; 监理大纲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成果资料的合理性。 6 路线

38、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生态和谐”原则,统筹利用运输通道资源,包括: a) 鼓励公路与铁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共用线位通道; b) 改扩建公路要充分发挥原通道资源作用,安全利用原有设施。 6.1.2 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主要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等进行布 线,充分应用地质选线、地形选线、安全选线、生态选线、资源选线、人文选线等技术,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综合考虑占地、拆迁、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管理、环境保护、沿线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因素。 DB36/T 535.12020 12 6.1.3 设计要保证线型安全,如互通与互

39、通、互通与服务区间距、路线纵坡、平曲线组合、隧道长度 及进出口、高边坡及特殊桥梁安全性等;同时路线布设还应考虑降低结构物施工难度,保证施工安全性。 6.1.4 在保证线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做好平、纵、横综合协调。合理考虑土石 方平衡、填挖高度、桥隧设置、交叉口、互通设置及工程造价的控制等,从而确定最优线形。 6.1.5 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桥隧比例和桥涵构造物的过洪能力,宜保持区域自 然水系的原有水文情势,减少公路用地。 6.1.6 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特别是路基断面方案确定、路基高边坡控制、桥隧 位置布设、互通位置选择以及结合线形对安全设

40、施的设置等。 6.1.7 路线设计宜避让环境敏感点。如不能避让,应进行专项设计。 6.1.8 公路分级与等级的选用、公路通行能力、总体设计、选线、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交 叉、沿线设施等应满足JTG D20规定的要求。 6.2 平面设计 6.2.1 平面设计原则如下: a) 路线总体走向要符合“工可”批复所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及控制点,布线时应结合大桥、隧道和 互通立交等大型结构物以及地形、地物、地质等因素全面综合考虑。在车辆运营安全、线形协 调和排水流畅的基础上,减少公路建设工程量,缩短建设工期,节约建设经费; b) 路线宜短捷、顺直,转角应控制得当,曲线长度和半径搭配均匀,平纵技术指标均

41、衡,当采用 较小指标时,应注意线形的渐变过渡,并增设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c) 路线在节省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宜采用较高的平纵面技术指标,应适应地形、地貌,合理降低 路基高度; d) 桥梁设计原则上应服从路线总方向,但也应综合考虑桥、路线形组合设计。桥位中线宜与洪水 的主流流向正交。当条件受限时,宜采用较大角度斜交; e) 精心布设平、纵线位,合理控制填、挖高度,严格控制土石方数量,从源头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f) 桥台最大填土高度宜控制在10m以内;高填方路段设置路堤或桥梁,应根据各标段的地形、地 貌、占地、前后土石方量平衡、环境影响、施工难易、排水与人、车通行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30m以上深挖

42、路堑高边坡是否与隧道作比较,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确定。连拱隧道长度超过 250m时建议与分离式隧道作比较;宜进行半路半桥或分离式高低路基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分 析论证。 6.2.2 基本要求如下: a) 路线平面设计应满足JTG D20的规定; b) 长直线和长下坡尽头应设置较大半径的平曲线,应按运行速度对路面超高、停车视距等进行检 验,必要时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6.3 纵面设计 6.3.1 纵面设计原则如下: a) 纵面线形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b) 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

43、c) 连续设置长、陡纵坡的路段,应满足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性的要求; d) 路线纵面必须满足构造物的现状和规划的净空需求;路线经过有通航要求和对泄洪能力要求高 的河流时,路线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通畅、岸坡稳定的河段跨越。 6.3.2 基本要求:纵坡、坡长、爬坡车道、合成坡度、竖曲线等纵断面设计以及纵坡值的应用、纵坡设 计、竖曲线设计等纵坡线性设计应满足JTG D20的要求。 DB36/T 535.12020 13 6.4 平纵面组合设计 6.4.1 优良的道路几何线形组合设计应保持视觉连续性,应注重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尽量做到 线形顺滑连续、指标均衡、自然协调优美、安全舒适经济。 6.4.

44、2 线形组合设计应满足满足JTG D20的要求。 7 路基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路基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 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 7.1.2 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结合构造物的设置、土石方平衡、路基稳定 等因素综合确定路基填挖高度,并保证路床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 7.1.3 对必须通过耕地的路段,路基设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设置边坡挡土墙、采用节地型 排水沟和压缩护坡道、碎落台宽度等可行措施,以减少占地。 7.1.4 路基挖方应认真勘察、精细

45、计算、合理调配、力求自身利用平衡,减少设置取、弃土场;必须 设置取、弃土场时,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并应与改田、造地、复垦相结合。 7.1.5 公路筑路材料宜尽量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材料,需借土填筑路堤时,应在技术、经 济可行的条件下,考虑利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及其他建筑工程(如河道整治、水库开 挖、鱼塘建设等)的废弃土方。 7.1.6 边坡设计应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减少人工痕迹;边坡坡脚、坡顶、平台宜取消折 角,采用贴近自然的圆弧处理;低填路段应尽量将边坡放缓,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缓冲带,兼具美 化环境、提高行车安全的功能。 7.1.7 桥涵台背回填、软土地基、高液限土、红砂岩路基、岩溶区、过渡段、采空区、煤系地层等特 殊路基设计应采取适当的填筑材料、工程措施和工艺,确保路基安全、稳定。 7.1.8 路基防护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工程 防护和生态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确保路基及边坡稳定、景观协调。并尽量采用生态防护,减少圬工 体积,须与路基路面排水方案统筹考虑,具体要求如下: a) 生态防护设计营造与周边原生植物群落一致的乔、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