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B 18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593.1 2019 乡村电力建设 第 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Rural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art 1: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2019 - 07 - 23发布 2019 - 08 - 2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93.1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总则 . 3 5 高压配电网 . 4 6 中压配电网 . 4 7 低压配电网 . 5
2、8 智能化要求 . 6 9 电力用户接入 . 6 10 分布式电源接入 . 7 11 电供暖接入 . 8 12 充换电设施接入 . 8 13 储能系统接入 . 8 14 节能和环保要求 . 9 DB37/T 3593.1 2019 II 前 言 DB37/T 3593乡村电力建设系列标准分为以下 3个部分: 第 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第 2部分:通用技术标准; 第 3部分:服务规范。 本部分为 DB37/T 3593的第 1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3、。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云亭、王飞、石鑫、孙冰莹、崔伟、王春义、庞怡君、胡永朋、吕卫民、卢 志鹏、吴观斌、周洁、杜鹏、张晓磊、刘文哲、吴奎华、梁荣。 DB37/T 3593.1 2019 1 乡村电力建设 第 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电网规划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山 东省内乡村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4、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24337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间谐波 GB/Z 29328 重要电力用户 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 34131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 36549 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指标及评价 GB/T 36622.1 智慧城市 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 第 1部分:总体要求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NB/T 330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5、 DL/T 5118 乡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DL/T 5129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DL/T 5131 乡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3 术 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电气化 rural electrification 通过改造升级乡村配电网,提高乡村供电服务水平和用电保障能力,促进能源需求向电力转化,提 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乡村产业、乡村生活电气化等方面。 3.2 乡村配电网 rural distribution network DB37/T 3593.1 2019 2 主要为除县级政府所在建制镇以外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或农场
6、及林、牧、渔场等各类用 户供电的 110 kV及以下各级配电网。其中, 110 kV 35 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 10 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 220 V/380 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3.3 多规合一 multi-planning integration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综合交通及基础设施等 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 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等目标的规划优化方法及技术体系。 3.4 饱和负荷 saturated load 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定
7、阶段后,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连续 5年负荷增 速小于 2 %,或电量增速小于 1 %),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现饱和状态的负荷。 3.5 供电可靠性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配电网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3.6 供电半径 power supply radius 变电站供电半径指变电站供电范围的几何中心到边界的平均值。 10 kV及以下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 线路长度。 3.7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generation 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 自用为
8、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 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包括太阳能、天然气、 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含煤矿瓦斯发电)等。 3.8 电供暖 electric heating 使用电锅炉或者蓄热式电暖器、发热电缆、电热膜及各类电驱动热泵等供暖设施向用户供暖的方式。 3.9 充换电设施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 facilities 与电动汽车发生电能交换的相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充电站、充换电站、电池配送中心、集中或 分散布置 的充电桩等。 3.10 储能系统 energy storage syste
9、m 通过电化学电池或电磁能量存储介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 DB37/T 3593.1 2019 3 3.11 10 kV主干线 10 kV trunk line 由变电站或开关站馈出、承担主要电能传输与分配功能的 10 kV架空或电缆线路的主干部分,具备 联络功能的线路段是主干线的一部分。 3.12 10 kV分支线 10 kV branch line 由 10 kV主干线引出的,除主干线以外的 10kV线路部分。 3.13 配电变压器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将 10 kV变换为 380/220 V并分配电力的配电设备,简称配变。按绝缘材料可分
10、为油浸式配变(简称 油变)、干式配变(简称干变)。 4 总则 4.1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以建设坚固耐用、灵活友好、智能互动现代化乡村配电网为目标,引领乡村电 气化发展,指导乡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增强乡村用电保障能力,满足农业生产、乡村产业、乡村生活电 气化提升要求。 4.2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满足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要求,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信息通信技术,提升 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获取、灵活应用能力,实现配电网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促进电力能源共 建、共筹、共享 。 4.3 为安全、可靠、经济地向用户供电,乡村配电网应具有必备的容量裕度、适当的负荷转移能力、 一定的自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合理的
11、分布式电源接纳能力。 4.4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原则,贯彻资产全寿命 周期理念,推进智能化升级,推行标准化建设,满足乡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要求。 4.5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布局、能源消费特点、用 户性质和环境要求等情况,统筹考虑乡村电气化负荷需求,优化调整电网规划方案和项目安排,差异化 选择相应的建设标准,满足区域发展和各 类用户用电需求。 4.6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符合多规合一的原则,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电网与其它基 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应统筹安排、合理预留各级电压变电站、开
12、关站、电力线路、 电表箱等供电设施的位置和用地。配电网设施改造时应实现与村庄规划建设相衔接,符合环保要求,与 环境相协调,布置科学合理、设施美观耐用。 4.7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增强各层级电网间的负荷转移和相互支援,构建安全可靠、能力充足、适应性 强的电网结构,保障可靠供电,提高运行效率。 4.8 乡村配电网规划建设应按照饱和负荷需求,导线截面一次选定、廊 道一次到位、土建一次建成, 同步解决一、二次和各专业需求,避免大拆大建和重复建设,切实提高配电网发展质量与水平,实现可 持续发展。 4.9 乡村配电网规划应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推进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乡村用电信息采集建设, 满足分布式电源
13、以及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供暖等新型负荷的接入需求。 4.10 乡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应符合 DL/T 5118的规定,电压等级的选择应符合 GB/T 156 的规定。 DB37/T 3593.1 2019 4 4.11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未经供电企业同意,架空线路杆塔 上禁止搭挂与电力无关的广播、电话、有线 电视等其他弱电线路。 5 高压配电网 5.1 同一供电区域的电网结构应尽量统一,一般采用链式、环网或双辐射结构。高压配电网布局应充 分考虑安全、集约的原则,尽量与山体、河流、道路等自然地理线状地物走向一致。 5.2 高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线路,导线
14、截面宜根据规划区域内饱和负荷值及电源发展情况一次选定。导 线截面应与电网结构、主变容量和台数相匹配。 5.3 110 kV新建架空线路截面宜选用 2 300 mm2、 300 mm2,若线路各段有 T接变电站且规划容量较大 时, T接点前线路可选用 2 300 mm2导线。 35 kV新建架空线路截面宜选用 300 mm2、 240 mm2,若线路 各段有 T接变电站且规划容量较大时, T接点前线路可选用 2 300 mm2、 2 240 mm2导线。 5.4 既有架空线路入地改造,改造方案必须满足规划目标网架的构建要求,改造后的电网,原则上供 电能力和功能不低于原有设计水平,所需资金由主张方
15、解决。 5.5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电网规划的要求,靠近负荷中心地区。 5.6 新建变电站应按无人值班方式建设,现有变电站应逐步改造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有条件的地区可 试点建设智能化变电站或装配式变电站。 5.7 变电站主变压器台数宜按终期不少于两台 设计,应采用有载调压、 S11及以上节能型变压器, 35 kV 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选用 SF6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 10 kV配电装置宜采用户内布置,选用真空断路器。 5.8 高压电网的容载比宜控制在 1.8 2.2之间,负荷增长较快地区可适当放宽取值。 5.9 变电站建筑物应与环境协调,符合“安全、经济、美观、节能、节
16、约占地”的原则,按照最终规 模一次建成。 6 中压配电网 6.1 中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公用线路原则上应分区分片供电,供电范围不应 交叉重叠。 6.2 中压配电网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 ,重要分支线路 宜装设分支开关。 6.3 中压配电网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单辐射接线方式。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方式时,应 逐步满足负荷转供要求。 6.4 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乡村中压配电网线路供电 半径原则上宜控制在 15 km之内。 6.5 缺少电源站点的地区,当 10 kV架空线路供电半径过长,末端电压
17、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可在线路 适当位置加装线路调压器,调压器额定电流应满足负荷发展要求。 6.6 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乡村中压 配电网主干线截面应按 远期规划一次选定,新建架空线主干线导线截面宜选择 240 mm2。规划联络线和 可能发展为主干线的分支线应按主干线截面进行规划。 6.7 中压配电网线路杆塔在乡村一般选用 12 m及以上杆塔,路边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 车撞脆断。 6.8 乡村线路档距不宜超过 70 m,特殊地段根据设计要求选定。 6.9 对雷害多发地区及架空绝缘线路应加装防雷装置,防止雷击断线。 DB37/T 35
18、93.1 2019 5 6.10 中压配电线路宜采用架空方式,林区、人群密集区域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下列情况可采用电缆 线路: a) 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的地段; b) 易受热带风暴侵袭的沿海地区; c) 经过重点风 景旅游区的区段; d) 电网结构或安全运行的特殊需要。 6.11 配电台区应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先布点、后增容”的原则建设与改造: a) 变压器应布置在负荷中心,一般采用柱上安装方式; b) 对人口密集、安全性要求高的地区可采用箱式变电站或配电站供电。 6.12 新装及更换配电变压器应选用 S13型及以上节能配电变压器或非晶合金铁芯配电变压器。 6.13 配电
19、变压器台架应按照终期规模一次建设到位,配电变压器容量应根据近期规划负荷合理选择。 柱上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应超过 400 kVA,箱式变电站内变压器容量不应超过 630 kVA,配电室单台变压 器容 量不应超过 800 kVA。 6.14 供配电系统应考虑三相用电负荷平衡,季节性负荷波动大的台区,可选择高过载能力配电变压器 或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 6.15 乡村公用配变容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乡村电气化水平、气候特点、用电负荷特性及同时系数等 因素。 6.16 配电变压器的进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或电力电缆,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接线端应安装绝缘护套。 6.17 柱上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宜采用熔断器保护,箱式
20、变电站配电变压器宜采用负荷开关 -熔丝组合 单元保护,配电室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断路器保护,低压侧宜配置塑壳式断路器保护或熔断器 -刀闸保护。 6.18 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 置应具有防雷、过流保护、计量、测量、信息采集等功能,箱体应采用坚 固防腐阻燃材质。 6.19 新建或改造配电台区宜按照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内应预留安装智能配变 终端和集中抄表器的位置。 6.20 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配电室或开关站不宜设置在地下室,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应做好 防洪排涝措施;配电室、箱式变电站、表箱基础设计要抬高基础并做好排水、防水措施。 6.21 地处偏远地区的变压器等设施应采取必要
21、的防盗措施。 7 低压配电网 7.1 低压配电网坚持分区供电原则,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 7.2 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 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乡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宜 控制在 500 m之内。 7.3 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导线截面选择应系列 化。 7.4 低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认定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 居,以及对环境、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采用低压电缆进行改造。 7.5 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 12 m及以上混凝土杆,稍径不小于 190 mm;考虑负荷发展需求,可按 10
22、 kV 线路电杆选型,为 10 kV线路延伸预留通道。 7.6 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 10 kV配电线路同 杆架设。当 10 k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同杆架设的低压 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 7.7 采用 TT接线方式供电的配电台区,应在配电箱低压出线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DB37/T 3593.1 2019 6 8 智能化要求 8.1 一般要求 8.1.1 为提高配电网运营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水平,应在配电网一次规划方案基础上考虑配电自动 化、配电网通信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智能化的要求。 8.1.2 在配电网信息化方面,应遵循相关信息安全防护要求,充分利用开放、标准的信息交互总线, 实现规
23、划设计、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数据源端唯一、信息全面共享、工作 流程互通、业务深度融合。 8.2 配电自 动化 8.2.1 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必要条件,是提高供电 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实时监控运行工况和故障处理,能够 迅速进行故障研判,隔离故障区段,缩小停电范围,快速恢复供电,支撑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抢修指挥等 业务需求,并为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故障处理功能应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 8.2.2 配电自动化建设应与配电网一次网架相协调。实施前应对建设区域供电可靠性、一次网架、配
24、电设备等进行评估,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制定合理的配电自动化方案,因地制宜、分步 实施。乡村线路可 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或远传型故障指示器。 8.2.3 应根据各区域配电网规模和应用需求,合理确定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功能。 8.3 配电网通信系统 8.3.1 在配电网一次网架规划时,应同步进行通信网规划,并预留相应位置和通道。 8.3.2 配电网通信系统应满足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储 能装置站点的通信需求。 8.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8.4.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具备电能量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功能。 8.4.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实现“
25、全覆盖、全采集”,通过信息交互实现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统 计到户。 9 电力用户接入 9.1 用户接入应符合电网规划,不应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及电能质量。 9.2 用户的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当地电网条件、最大用电负荷、用户报装容量,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一般可参照表 1。供电半径较长、负荷较大的用户,当电压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 高一级电压供电。 表 1 用户接入容量和供电电压等级推荐表 供电电压等级 用电设备容量 受电变压器总容量 220 V 10 kW及以下单相设备 380 V 100 kW及以下 50 kVA及以下 10 kV 50 kVA 10 MVA DB37/T 359
26、3.1 2019 7 表 1 用户接入容量和 供电电压等级推荐表 (续) 供电电压等级 用电设备容量 受电变压器总容量 35 kV 5 MVA 40 MVA 110 kV 20 MVA 100 MVA 注: 无 35 kV电压等级的电网, 10 kV电压等级受电变压器总容量为 50 kVA至 20 MVA。 9.3 应严格控制专线数量,以节约廊道和间隔资源,提高电网利用效率。 9.4 用户侧无功补偿宜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100 kVA及以上的用户,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 因数不宜低于 0.95;其他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不宜低于 0.90;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不 宜低于 0.85
27、。 9.5 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配置应符合 GB/Z 29328的规定。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应采用多电源、双 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当任何一路或一路以上电源发生故障时,至少仍有一路电源应能满足保安负荷持续 供电。特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双电源供电;二级重要 电力用户宜采用双回路供电。 9.6 重要电力用户应自备应急电源,电源容量至少应满足全部保安负荷正常供电的要求,并应符合国 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 9.7 用户因畸变负荷、冲击负荷、波动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对公用电网造成污染的,应按照“谁 污染、 谁治理”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
28、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提出治理、 监测措施。 10 分布式电源接入 10.1 结合地区资源禀赋,提高乡村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协调能力,适应乡村分布式光伏、地热、垃 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展。 10.2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可根据装机容量进行初步选择:在分布式电源容量合计不超 过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和线路允许载流的条件下, 8 kW及以下可接入 220 V电压等级; 8 kW 400 kW 可接入 380 V电压等级; 400 kW 6 000 kW可接入 10 kV电压等级 ; 6 000 kW 20 000 kW可接入 35 kV 电压等级。分布式电源项目可采用专线或 T接方式
29、接入系统,最终并网电压等级应根据电网条件,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选择论证确定。若高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优先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 10.3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方案应明确用户进线开关、并网点位置,并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线路载 流量、变压器容量进行校核,电网侧设备选型宜按用户用电报装容量进行核算。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 变压器台区,不得与其他台区建立低压联络(配电室低压母线间联络除外);分布式电源接入时应综合 考虑该区域已接入的分 布式电源情况。 10.4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信息采集及传输应同时满足 NB/T 33012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4号 2014)等国
30、家相关规定。 10.5 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其与公用电网连接处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 间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应满足 GB/T 12325、 GB/T 12326、 GB/T 14549、 GB/T 15543、 GB/T 24337等电 能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 10.6 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符合相关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运行规程和反事故措施 的 规定。 10.7 接入分布式电源的 380( 220) V用户进线计量装置后开关以及 10( 35) kV用户公共连接点处 分界开关,应具备电网侧失压延时跳闸、用户单侧及两侧有压闭锁合闸、电网侧有压延时自动合闸等功
31、 DB37/T 3593.1 2019 8 能,确保电网设备、检修(抢修)作业人员以及同网其他用户的设备、人身安全。其中, 380( 220) V 用户进线计量装置后开关失压跳闸定值宜整定为 20 % UN、 10 s,检有压定值宜整定为大于 85 % UN。 11 电供暖接入 11.1 推进乡村配电网建设改造,构建坚强灵活的网架结构,提升乡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乡村生活电气 化水平,满足电 供暖接入需求。 11.2 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家庭适用”的方针,因地制宜选择供暖技术方案,宜气则气、宜电 则电。 11.3 推进乡村取暖用散烧煤替代,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11.4 科学发展集中电锅炉供暖
32、,鼓励利用低谷电力,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11.5 应综合考虑不同电供暖模式的用电需求对用户容量进行设计与校核。其中,分散式供热用户,进 户线选择原则上按照每户容量不低于 6 kW考虑;集中式供热用户,按照用电设备实际额定容量进行设 备选型。 11.6 配变容量宜选取 200(63) kVA、 400(125) kVA,优先采用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高过载变 压器、 S13及以上等节能变压器。 11.7 电供暖涉及的 10 kV线路应实现合理分段、有效联络,以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12 充换电设施接入 12.1 推进智慧车联网、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向乡村地区延伸,促进乡村电动车、电动船等绿
33、色交通工具 发展。 12.2 乡村充换电设施建设应科学研究当地电动汽车发展水平和充电需求,按照“快慢相济”原则进行, 充换电站的选址、供配电、监控及通信系统的建设应符合 GB 50966、 GB/T 29772的规定。 12.3 推进开展有序充电服务,采用有序充电策略后供电应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根据峰谷电价 政策,在满足用车需求的 前提下可采取随机延时、排队延时合闸等技术措施保证有序充电,避免高峰负 荷叠加,改善电网负荷特性,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可靠性。 12.4 充换电设施所选择的标准电压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 156的规定。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充换电设 施的负荷,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
34、定。供电电压等级一般可参照表 2确定。 表 2 充换电设施电压等级推荐表 供电电压等级 充换电设施总负荷 220 V 10 kW及以下单相设备 380 V 100 kW及以下 10 kV 100 kW以上 12.5 220 V充电设施,宜接入低压电缆分支箱或低压配电箱; 380 V充电设备,宜接入低压线路或变 压器的低压母线。接入 10 kV配电网的充换电设施,宜接入公用 10 kV线路或接入环网柜、电缆分支箱 等。 12.6 充换电站接入电网时应进行论证,分析各种充电方式对配电网的影响。 13 储能系统接入 DB37/T 3593.1 2019 9 13.1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及储能系统的运
35、行、监控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13.2 储能系统接入不应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13.3 储能系统接入后,其与公用电网连接处的电能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 13.4 储能系统可通过三相或单相接入配电网,其容量和接入点的电压等级宜参照表 3确定。 表 3 储能系统接入 配电网电压等级推荐表 储能系统容量范围 并网电压等级 接入方式 8 kW及以下 220 V 单相 8 kW 400 kW 380 V 三相 400 kW 6 MW 10 kV 三相 6 MW至数十兆瓦 35 kV 三相 13.5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规划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
36、、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 配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方案。 14 节能和环保要求 14.1 节能要求 配电设备选型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要求,优先选用小型化、无油化、少(免)维护、低损耗节能环 保、具备可扩展功能的配电设备,积极稳妥采用 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14.2 环保要求 14.2.1 配电网规划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标准的规定,供电设施的建设应与城镇、乡村的建设特点 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并注意水土保持。在保护地区、重点景观环境周围,变电站和线路应与周围环 境相协调。 14.2.2 新建供电设施时,应注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节约空间、控制用地,减 少对自然保护区、绿化带、植被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