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484509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 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7 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7 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7 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7 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592012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5 - 16 发布 2012 - 07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15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军、李豪圣、程敦公、曹新有、戴海英、刘爱峰、宋健民。 DB37/T 21592012 1 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1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 草害防治、收获等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优质强筋小麦节水高效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 禾谷类 GB/T 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 17892-1999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GB/T 2450

3、1.2-2009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优质强筋小麦 达到GB/T 17892-1999一等或二等强筋小麦品质指标。 3.2 节水 与常规技术相比,每667m 2 灌水量减少40m 100m 。 3.3 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每667m 2 成本降低5%10%。 3.4 土壤相对含水量 DB37/T 21592012 2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数。 3.5 大穗型品种 单穗粒重2.0g及以上的品种。 3.6 中穗型品种 单穗粒重1.0g2.0g的品种

4、。 3.7 高产 常年产量达到500kg以上地块。 3.8 中产 常年产量达到300kg500kg地块。 4 地力条件 土层厚度150cm以上,耕作层25cm以上,有机质含量1.0%以 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 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以上,有效硫1 6mg/kg以上,pH值6.57.5。 5 产量结构及群体动态 5.1 群体动态指标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667m 2 基本苗15万18万,冬前总茎数70万85万,最大总茎数75 万95万;分蘖成穗率较高的中穗型品种,每667m 2 基本苗12万16万,冬前总茎数60万80万,最大 总茎数7

5、5万95万。 5.2 产量结构指标 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667m 2 穗数25万35万,穗粒数42粒48粒,千粒重42g48g;分 蘖成穗率较高的中穗型品种,每667m 2 穗数35万45万,穗粒数32粒38粒左右,千粒重40g45g。 6 生产技术 6.1 播前准备 6.1.1 品种选择 DB37/T 21592012 3 选用经过山东省或国家(黄淮北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指标达到GB/T 17892-1999优质、 强筋小麦国家标准,抗病、抗逆性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 6.1.2 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2008规定指标。即大田用种纯度不低于9 9.0%

6、,净度不低于99.0%, 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6.1.3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 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 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 0.20%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 杀虫剂混合拌种。 6.1.4 施足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基础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高产地块每667m 2 施优质有机肥3000kg以上,化肥施纯 氮(N)7kg8kg,磷(P 2O5)6kg8kg,钾(K 2O)

7、6kg8kg;中产地块每667m 2 施优质有机肥2000kg 3000kg,化肥施纯氮(N)6kg7kg,磷(P 2O5)5kg7kg,钾(K 2O)5kg7kg。 以上肥料应符合NY/T 496-2010的要求,缺硫土壤选用硫酸钾型。 6.1.5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每667m 2 用40%辛硫磷乳剂0.3kg,兑水1kg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耕 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 6.1.6 精细整地 耕地时间应在宜耕期内进行,防止过湿或过干耕翻土地,确保在播种时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70%80%。在干旱年份或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必须造墒,做到足墒播种。

8、采用机耕或深松,耕深25cm或深松30cm,破除犁底层,耕旋耙配套,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 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旋耕麦田应旋耕两年,深耕或深松一年;畦面平整,保证浇水均匀,不冲 不淤。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提倡秸秆还田。机耕(松)机旋机耙配套,随耕随 耙,耙细、耙匀、耙透、耙平。 6.2 播种 6.2.1 适期播种 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日平均气温1816时播种为宜。鲁东、鲁中、 鲁北适宜播期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8日;鲁西适宜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12日, 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日;鲁南、鲁西南适宜播期为10

9、月5日至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7日至12日。 6.2.2 适量播种 采用小麦精播机,推荐使用宽幅精量小麦播种机。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每667m 2 播种量(kg) 每667m 2 计划基本苗数 千粒重(g)/发芽率(%) 出苗率(%) 10001000。 6.2.3 种植规格 DB37/T 21592012 4 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平均行距为21cm26cm为宜,播深3cm5cm。畦宽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 机械要求调整,畦宽可适当加大,以减少畦埂占地,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6.2.4 足墒播种 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时播种。 6.2.5 播后镇压 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在播种时

10、随播随压;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 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 6.3 冬前管理 6.3.1 查苗补种 麦苗出土以后及时查苗补种,如有缺苗断垄,选择相同品种的种子,及时补种。 6.3.2 及时划锄 小麦三叶期至越冬前,每遇降雨或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对群体偏大麦田还要注意进行镇压或深 耘断根,深耘深度10cm左右。 6.3.3 防虫除草 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20%的毒死蜱喷雾或灌根防治。小麦阔叶杂草可用40%快 灭灵(唑酮草酯)干悬浮剂每667m 2 4g5g或20%使它隆乳油每667m 2 50ml60ml防治;禾本科杂草可

11、用 3%世玛(甲基二磺隆)乳油每667m 2 25ml30ml或15%麦极(炔草酸)可湿性粉剂每667m 2 25g30g防治。 同时,可结合使用吡虫啉和红白螨死防治红蜘蛛和蚜虫。 6.3.4 冻害补救 冬季发生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在小麦返青期追肥浇水,每667m 2 追施尿素10kg,浇水40m 50m,缺磷地块适当混配磷酸二铵使用。仅有叶片受冻麦田,早春及早划锄,提高地温。 6.4 春季管理 6.4.1 适时划锄 早春及早划锄,降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 6.4.2 春灌追肥 因地、因苗、因墒在起身至拔节期进行春灌,并结合灌溉每667m 2 追施纯氮(N)5kg8kg。群体偏 小,可提

12、前至起身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或偏大,可推迟至拔节期或拔节后期(旗叶露尖)追肥浇水, 灌溉量每667m 2 , 40m50m 。 6.4.3 化控防倒 群体偏大麦田要在起身期前后,每667m 2 用壮丰安30ml40ml兑水30kg喷施,抑制小麦基部第一节 间伸长,使节间短、粗、壮,进一步提高抗倒能力。 6.4.4 化学除草 DB37/T 21592012 5 小麦返青后, 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时开展化学除草。 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麦加每667m 2 10ml或苯黄隆每667m 2 10g;对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麦草除净每667m 2 10g,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 本科杂草混合发生

13、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6.4.5 纹枯病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当病株率达到10%时,每667m 2 宜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ml400ml,兑水100kg,对 发病部位均匀喷雾。 6.4.6 麦蜘蛛防治 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 6.4.7 冻冷害补救 如果小麦拔节期发生倒春寒或孕穗期发生低温冷害,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促进植株发育,减 轻灾害损失。 6.5 后期管理 6.5.1 浇孕穗水或开花水 在小麦孕穗期至开花期浇水,灌溉量每667m 2 40m50m ,根据土壤墒情和麦情掌握浇水时期。严 禁浇麦黄水,以免影响小麦品质。 6.5.2 条锈病防治 当病叶普遍率达

14、2%4%,严重度达1%时,每667m 2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g100g或20%戊唑醇可 湿性粉剂60g,兑水50kg75kg,喷雾防治。 6.5.3 赤霉病防治 小麦齐穗期,每667m 2 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1g100g(参照 GB/T 8321.3-2000)或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75g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 6.5.4 白粉病防治 当病情指数1.83,病叶率10%时,每667m 2 用40%戊唑双可湿性粉剂3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兑水 50kg,喷雾防治。 6.5.5 虫害防治 小麦开花至灌浆期间,百穗蚜量达到500头或蚜株率70%时,每6

15、67m 2 用10%吡虫啉10g15g或48%毒 死蜱乳油15ml25ml(参照GB/T 8321.9-2009),兑水50kg喷雾防治;当平均每33cm行长有红蜘蛛螨200 头时,每667m 2 用20%甲氰菊酯乳油30ml或40%马拉硫磷乳油30ml或1.8%阿维菌素乳油8ml10ml,兑水 30kg喷雾防治;参照国家标准(GBT 24501.2-2009)进行防治吸浆虫,即小麦抽穗50%70%时,每667m 2 选用2.5%溴氰菊酯10ml15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ml70ml,兑水喷雾防治。 6.5.6 叶面喷肥 DB37/T 21592012 6 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

16、%磷酸二氢钾+1% 2%尿素,延长小麦功能叶片 光合高值持续期,提高小 麦抗干热风的能力,防止早衰。 6.5.7 一喷三防 可将本标准6.5.2、6.5.3、6.5.4、6. 5.5和6.5.6的杀菌剂、杀虫剂与磷酸二氢钾进行混配,在孕 穗期至灌浆期多次喷施,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 6.5.8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早期收获,即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22%左右, 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秆还田。收贮时要做到单收、 单打、单运、单晒,确保纯度和品质。 6.5.9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 施,保存2年以上。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