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100 D09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190 2018 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metallurgical enterprise 2018 - 04 - 28发布 2018 - 05 - 2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190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2009给
2、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金玲、刘建新、蒋文志、姜涛、汪向明、顾克庆、田通、朱本东、崔小满、 李忠、康建、孙红亮、王学功、李建华、刘自民。 DB37/T 3190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
3、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 冶金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 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37/T 31902018 1 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 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冶金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
4、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安监总管四 2016 31号文件 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2016版 )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建立组织机构 4.1.1 机构框架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以及安全、生产、设 备、 工艺、电气、仪
5、表等专业人员和分厂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将建设任务从 领导小组至各工作组进行分解、 层层落实责任。确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 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 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1.2 小组设置 企业可结合自身特点,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机构中,公司层面设铁前系统、钢轧系统、 公辅系统等 3 个工作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工作组又分为化产、原料、焦炉、烧结、高炉、炼钢、 轧钢、供水、供电、发电、煤气、氧气、检修等 13 个专业小组,组长由专业负责人担任,并分别明 确各层级职责分工。 4.
6、1.3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DB37/T 31902018 2 组长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 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 4.1.4 企 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负责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
7、等工作统一部署协调; 负责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制度的审核; 组织对实施方案、制度进行培训; 确定各工作组的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4.1.5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度的要求进行落实。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 根据现场变化、工艺改进、技术更新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对管控体系持续更新,确保与 现场相符; 负责对分管范围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措施。 4.1.6 体系办公室职责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起草和制度建设; 组织各工作组对风
8、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进行讨论、修改完善; 负责风险告知牌板的设计、制作、安装; 负责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资料的建档管理; 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 4.1.7 其他职责 其他职责如下: 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 使用落实情况; 技术、设备、生产等部门负 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 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头或 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 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
9、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 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 励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 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 建组负责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2 编制建设实施方案 DB37/T 31902018 3 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要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管理保 障措施,从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培训交流、督查考 核等方面制定
10、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 4.3 宣传发动 4.3.1 企业要针对全体从业人员充分做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内容应包括安 全生 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特别是企业员工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安全素质,应承担的法 律责任等;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 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评价准则等,典型示范单位的好经验、 好做法,相关行业领域事故案例等。 4.3.2 应创新宣传形式,采取简报、宣传专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还可采 取举办培训班、 “ 现身说法 ” 警示教育等有效形式。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广大职工进一步认识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11、不断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领导高度重视、职 工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4.4 制度建设 4.4.1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要求各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 “ 谁主管、 谁负责 ” 原则,履行 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企业各 基层部门按照 “ 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 的原则,做好本部门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规定安全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 准则,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管控层级确定、 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
12、告知 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4.2 培训教育制度 应明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制定 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 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加强培训督促考核。要求各二级单位负责落实 培训计划,组织本部门员工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等方式组织职工学习 “ 两个体系 ” 相关内容,岗位 员工要加强日常学习,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4.4.3 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应明确制定岗位、班组、分厂、专业(职能部门)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 规范相关信息档案 的管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
13、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 奖励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参见附录 B)。 4.5 实施全员培训 4.5.1 编制培训计划 企业应制 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制定并落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措施,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 分阶段、分层级实施全员培训。组织企业管理层、部门、基层单位管理人员与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达 到企业风险管控培训教育率 100 %。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确保每位员工提高风险意识,能够辨 识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参与到风险评价工作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降低风险。 4.5.2 培训内容与实施 DB37/T 31902018 4 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14、之初组织全员培训,重点针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 分级、管控措施编制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培训,以及对企业制定的组织机 构文件、实施方案、风 险分级管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考核制度等内容进行传达落实。促使每位职工熟练掌握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标准及实施步骤; 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后,对企业确定 的风险信息进行培训。 4.5.3 培训考试及考核 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试,按照层级、岗位职责,重点是岗位风险点,包括岗位风险点的风险类 别、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方法、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基本知识,考试应 采取闭卷考试或 “ 手指口述 ” 的方式,组织全员进行考试,并应留存相
15、关记录;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安 全培训情况,并按照不低于 20 %的 比例采取随机抽考的方式,检查培训效果; 对参加公司或本部门组织的培训时,如发生不符合培训要求、违反培训规定和纪律、培训考试 成绩不合格等情况,按照企业培训教育制度进行考核 。 4.5.4 培训记录 企业应按照培训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收集相应的培训资料归档保存。包括:培训计划、培训 内容、培训签到表、培训影像、培训考核及培训效果总结与评价等资料。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
16、于 管理、范围清晰 ”的原则;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 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机,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 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按 DB/T 2974-2017中 5.2.1的规定进行。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一般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地理区域)、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 结合等进行。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相关单元风险点排查 方 法可参照以
17、下划分细则: a) 轧钢工序:由于生产流程长,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为保证风险点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 根据具体作业流程、生产工序、设备特点以及作业活动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分办法为: 先按作业流程划分作业区域,可分为:原料、加热、精整、公辅设施、公共部分。在作业区域 的基础上,按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b) 烧结工序、炼焦工序风险点的划分可参照轧钢单元方法进行划分; DB37/T 31902018 5 c) 冶炼工序(炼铁、炼钢);由于金属冶炼工艺复杂、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为保证风险识别 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将工序、区域、设备、作业活 动等结合起来划分风险点。如炼铁单元
18、先 按照作业区域划分为:高炉区域、除尘、 TRT 发电、高炉冲渣、高炉供料、喷煤系统、热风炉、 铸铁区域、鱼雷罐区域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d) 其它工序,如化产工序、公辅系统可按照日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作业活动等方面 进行风险点的排查如下: 1) 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 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 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 作业活动: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 盲板抽堵等特殊 作业;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
19、装卸车、火车装 卸车、成型包装、炉窑点火、带式传输机检查、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 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对生产过程中操作、检维修作业等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 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 C-1)及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 录 C-3); 由于冶金企业点多、面广,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仅运用 JHA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全面辨识危险源,针对设
20、备设施、区域、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法) 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 C-2)和设备设施风 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 C-4)。 5.2.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以下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a)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其它因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c) 建(构)筑物:结 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职业卫生设施; d)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 及失控状态; e
21、) 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 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f)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 g)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锅炉房、煤气柜、氧气罐、苯槽、空压机房、危险品库等; h)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i) 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安 全防护用品; j)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k)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l)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m)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DB37/T 319020
22、18 6 5.2.3.1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 其后果。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5.2.3.2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辨识危险源应当从能量和危险物质的角度进行考虑,其中从能量的 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 能等,将存在能量和危险物质的部位和工艺参数作为 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
23、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5.2.3.3 辨识时应依据 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 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状态和行为。 5.2.3.4 危险源描述时宜将根源类和行为或状态类的危险源有机的结合。如危险源“维修水泵时,未 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发生意外送电的误操作,导致维修工触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 容: “电 ”(根 源类),“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意外送电”(行为类) 5.2.3.5 危险源辨识时应重点考虑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 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 5.2.3.6
24、 在辨识过程中,既要考虑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的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又要考虑作业 活动或设备设施的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本指南选择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 (参见附录 A)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 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按 DB/T 2974-2017中 5.3.2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判定准则。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本指南采用的 R=MES,其中风险程度 R的取值,通过科学计算,将三级的取值扩大,即三级的取值由 原来的 5080,计算后为 4080,五级与四级合并为四级
25、。即:将识别的风险按照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 进行分级,评价出的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 四级 蓝色 :属于低风险,车间、班组、岗位管控; 三级 黄色 :属于一般风险,分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二级 橙色 :属于较大风险,公司(部室)、分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 制定建议改进 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一级 红色 :属于重大风险,公司(部室)、分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建议 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 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 5.3.4 确定重大风险
26、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见附表 D 重大风险点统计表):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 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的; 高炉区域、转炉区域、化产区域、发电区域、制氧区域、煤气区域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 DB37/T 31902018 7 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按 DB/T 2974-2017中 5.4
27、的要求综合考虑并制定和实施。 5.4.1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如下: 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 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 替代:能用低危害物质替代 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5.4.2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如下: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 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警报和警示信号; 安全
28、互助体系; 风险转移(共担)。 5.4.3 培训教育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其他方面 的培训。 5.4.4 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4.5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
29、,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DB37/T 31902018 8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根 据 DB/T 2974-2017中 5.3.3的要求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管控层级为五级,分别为公司 (部)级、分厂、车间、班组和岗位级。对 5.3.4.1条中因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和高 炉区域、转炉区域、化产区域、发电区域、制氧区域、煤气区域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 作业人员在 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为低于二级(包括二级)的,企业可继续作业,但应将其按重大 风险进行管控,管控层级提级为最高层级,并保证现有
30、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对 5.3.4.1条中违反法律、 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或者发 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 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应立即采取补充建议措施进行整改,并按重大风险进 行管控,管控层级提级为最高层级。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参见附 录 C),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3 风险告知 引用细则 DB/T2974-2017中 5.5.3适用于本条款 。 6 文件管理 企业应根据 DB/T2974-2017中 6的 要求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
31、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 理。 7 分级管控的 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部分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措施不到位导致的风险均新增了 补充建议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均设置了告知牌,专人负责维护; 危险区域动火、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以及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均建立了作 业票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各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等;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保证该制度得到改进和 完善,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
32、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按 DB37/T 2882-2016中 9的规定进行。 DB37/T 31902018 9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 A.1 基本原理 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即将 可能性 L的大小和后果 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 R的大小,即 R=LS=MES。 A.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 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
33、态 M和人体暴 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 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 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 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2。 A.1.2 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 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 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 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 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 M)的赋值见表 A.1。 表 A.1
34、 控制措施的状态 M判定准则 分数值 控制措施 (包括体系文件、防护措施、警示装置等 ) 5 无控制措施 3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包括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等 1 有预防措施、控制文件,如机电防护装置,但须保证有效 A.1.3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 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的赋值见表 A.2。 表 A.2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 程度 E判定准则 分数值 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35、):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10 连续暴露 常态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尔出现 2 每月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出现 1 每年几次暴露 每年几次出现 DB37/T 31902018 10 表 A.2(续) 分数值 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0.5 更少的暴露 更少的出现 注 1: 8小时不离工作 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 2: 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A.2 事
36、故的可能后果( S) 表 A.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 A.3 事故的可能后果严重性( S)判定准则 分数值 可能的后果 伤害 职业相关病症 财产损失(元) 环境影响 10 有 1 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 300 万 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8 永久失能( 1 人) 职业病(多人) 100 万 -300 万 有中等环境 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4 需医院治理,缺工 职业病( 1 人) 10 万 -100 万 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2 轻微,仅需急救 职业性多发病 1 万 -10 万 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 1 轻微伤害 职业因素引起的
37、身体 不适 1 万 无环境影响 注 1: 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A.3 风险程度( R):对人身伤害事故 R=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 M、暴露的频繁程度 E( E1或 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S分别为若干 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 R为三者的乘积。将 R亦分为若干等 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 恰当选取 M、 E、 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 R的级别(出现 E或 E2任何一种情况, S四种情况下 任何一种可能的后果)。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 A.4。 表 A.4 风险程度的分级判定准则 R 值 风险程度(等级) 180
38、 一级 90 150 二级 40 80 三级 38 四级 注 1: 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 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方向程度的相对比值。 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 取为 1。 _ DB37/T 31902018 1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办法 为切实抓好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日常运行管理,进一步明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流程和责任分工, 规范相关运行信息档案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日常运行管理考核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
39、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一定数额罚款;风险辨识不认真, 辨 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一定数额罚款。 2、各单位未按规定编写作业活动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析记录、设备设施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 析记录的单位,或者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编制不合格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 核细则基础管理考核中的条款分别对单位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考核。 3、岗位员工上岗前未掌握相关岗位风险、管控措施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 考核中的条款进行考核;并连带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 4、各单位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风险管控运行工作流程,加强对风险管控日常运行情况监督,监督 不到位,按照安全管理绩
40、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核中的条款进行考核。各职能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 合管理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核中的条款 考核责任部门正职。 二、运行管理考核 1、各单位针对安全风险,未按程序审核并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汇总造册的单位,按照安 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核中的条款分别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主要责任人进行考核;风险分级 管控清单未按程序审定的,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 核中的条款分别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主要责任人进行考核。 2、未建立风险管控运行档案、档案管理混乱、不齐全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 理
41、考核中 的条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考核。 3、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岗位员工未按规定在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核中的条款 分别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主要责任人进行考核。 5、各二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专业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每月对车间 “两个体系 ”运行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未按规定进行检 查、检查未及时发现问题,对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罚一定数额罚款。 6、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各专业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每季度对二级单位风险 管控运行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未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未及时发现问题,按照安全
42、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 核中的条款对安全 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 7、每月 25日 “两个体系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基层单位 “两个体系 ”运行情况,按百分制进行量 化考核,得分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纳入月度整体考核。 8、考核结果按照安全量化考核办法中的要求执行。 9、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按照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细则基础管理考核中条款规 定给予奖励。 DB37/T 31902018 12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C.1 作业活动清单 表 C.1 炼钢厂点检作业活动清 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风险点(单元 /装置): NO: 序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
43、称(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设备点检作业 转炉设备点检 转炉工序 1 次日 1 次日 铸机设备点检 铸机工序 1 次日 1 次日 天车设备点检 各天车 1 次日 配电室点检 配电室 1 次日 2 设备抢修作业 设备抢修 保障车间 大约 1 次月 3 配电室作 业 高低压停送电操作 配电工序 大约 1 次月 表 C.2 炼钢厂环保区域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风险点(单元 /装置): NO: 序 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称 (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 骤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转炉净汽化 汽化排污 汽化冷却 /0m、 18m、 24m、
44、33m、 39m 平台 3 次 /天 开、停水泵 汽化冷却 /0m、 33m 平台 根据检修周期,大约 2次 /月 净化系统清灰 汽化冷却 /18m、 24m、 33m、39m 平台 根据系统结垢情况,大约 1 次 /月 2 转炉除尘 煤气回收 煤气回收工 /风机房区域 根据冶炼频率 ,28 次 /天 表 C.3 炼钢厂连铸区域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风险点(单元 /装置): NO: 序 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 称(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连铸机开浇准备 1、吊装中间包盖 连铸机平台 2 次 /天 2、安装塞棒机构 2 次 /天 3、吊运中间包
45、 2 次 /天 DB37/T 31902018 13 表 C.3 (续) 序 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 称(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1 连铸机开浇准备 4、装配塞棒 连铸机平台 2 次 /天 5、安装中包油缸 2 次 /天 6、冷却系统检查 2 次 /天 7、中间包烘烤 2 次 /天 8、装引锭 2 次 /天 9、封堵引锭 2 次 /天 2 大包浇注 1、钢水到站测温 连铸大包操作台 30 次 /天 2、检查钢水包 30 次 /天 3、指挥坐钢水包 30 次 /天 4、安装大包 油缸 30 次 /天 5、钢水包回转 30 次 /天 6、挂长水口套管 30 次 /
46、天 7、钢水包开浇 30 次 /天 8、更换托叉 1 次 /天 9、烧氧操作 3 次 /天 3 中间包浇注 1、安装、更换中间包下水口 连铸机平台 2 次 /天 2、中间包开浇 2 次 /天 3、中间包浇注 4 次 /天 4、结晶器封顶 2 次 /天 4 脱引锭、铸坯切割 1、脱引锭 连铸切割区域 2 次 /天 2、引锭收纳 2 次 /天 3、切割设备检查 2 次 /天 4、铸坯切割 2 次 /天 5、更换割嘴 1 次 /天 6、铸坯喷号 1 次 /支 7、铸坯去毛刺 2 次 /支 5 铸机设备点检、维护、检修 1、吊结晶器盖板 连铸机平台 1 次 /周 2、更换结晶器 1 次 /周 6 事故
47、处理、故障处理 1、切割事故坯 连铸机平台、扇形段 4 次 /年 2、事故铸坯反送 4 次 /年 3、吊运事故坯 4 次 /年 7 铸坯吊运 1、红钢卸车 连铸坯库、精整 8 股、 9 股 30 次日 2、红钢铸坯码垛冷却 30 次日 3、铸坯转运精整场地 30 次日 4、铸坯铺摆 30 次日 5、铸坯打水冷却 30 次日 6、铸坯切割后兜翻 30 次日 7、铸坯精整切割后码垛 30 次日 8、铸坯入库 30 次日 DB37/T 31902018 14 表 C.3 (续) 序 号 作业任务、活动名 称(风险点) 作业活动内容或步骤 岗位 /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8 铸坯精整 1、检查介质气包、切割工具 连铸坯库、精整 8 股、 9 股 20 次日 2、铸 坯划线切割 20 次日 3、铸坯清理毛边 20 次日 4、铸坯表面精整 20 次日 5、铸坯贴签 20 次日 9 起重机点检、检修 1、点检、检修天车停在指定 位置 连铸坯库、精整 8 股、 9 股 每周约 2 次 2、停总电源开关 每周约 2 次 3、天车电气部分点检、检修 1 次日 4、天车机械部分点检、检修 1 次日 5、天车安全连锁部分点检、 检修 1 次日 10 地平车点检 1、电气部分点检 精整 8 股、 9 股 1 次日 2、传动系统点检 1 次日 11 配电柜点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