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140.10 X 55 DB5226 黔 东 南 州 地 方 标 准 DB 5226/T 2092018 雷公山茶 绿茶 Leigongshancha-Green tea 2018 - 12 - 10发布 2019 - 03 - 10实施 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226/ T 209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产地环境 . 2 5 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 2 6 要求 . 2 7 试验方法 . 4 8 检验规则 . 5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 5 DB5226/ T 209
2、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黔东南州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 黔东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黔东南州茶叶产业协会、雷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雷山县茶叶发展局、 黎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黎平县茶叶产业发展局。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贵州敬旺绿野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苗家春茶业有限公司、雷山县福 尧茶叶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脚尧茶业有限
3、公司、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黎 平县侗乡佳绿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县侗乡春茶业有限公司、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 红、李 志、马永志、陈建祥、刘开桃、李穗渝、潘银翔、唐国芳、顾 阳、 陈 亮、左 松、杨 军、杨德武、刘加南、李茂荣、杨 丽、杨季春、石伟昌、杨仕生、吴成伟、 吴万利。 DB5226/ T 2092018 1 雷公山茶 绿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公山茶 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分级和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雷公山茶绿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4、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
5、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GB/T 23776 茶叶感官评审方法 GB/T 30375 茶叶贮存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条件 NY/T 1999 茶叶包装、运输和贮藏通则 DB52/T 442.2 贵州绿茶 第2部分:卷曲形茶 DB52/T 442.3 贵州绿茶 第3部分:扁形茶 DB52/T 634 贵州绿茶 卷曲形茶加工技术
6、规程 DB52/T 636 贵州绿茶 扁形茶加工技术规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DB5226/ T 2092018 2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公山茶 绿茶 以采自黔东南州境内中小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DB52/T 634、DB52/T 636规定加工而成的卷 曲形、扁形绿茶产品。 4 产地环境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 产区域。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规定的要求
7、。 5 分级与实物标准样 产品按质量等级要求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产品的每个等级均应设实物标准样,为质量的最低 界限,每二年更换一次,实物标准样的制备应符合GB/T 18795 的规定。 6 要求 6.1 原料(鲜叶) 芽叶完整、匀嫩、新鲜、无污染、无病虫斑、无非茶类杂物 6.1.1 卷曲形茶原料分为三个等级: 特级: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一级:一芽二叶 二级:一芽二叶全展、一芽三叶初展 6.1.2 扁形茶原料分为三个等级: 特级: 一芽一叶 一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 二级:一芽二叶 6.2 基本要求 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不含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添加任何物质。 6.3 感官品质
8、 6.3.1 卷曲形茶 卷曲形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 1的规定。 DB5226/ T 2092018 3 表1 卷曲形茶感官品质 内 质 等级 外 形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叶 底 特级 条索卷曲、紧结、匀整、尚显毫、灰绿油润 嫩绿明亮 香高持久 鲜浓 黄绿、明亮 一级 条索卷曲、紧结、尚匀整、灰绿尚润 黄绿亮 香高 醇和 黄绿亮 二级 条索卷曲、尚紧结、欠匀整、灰黄绿 黄绿尚亮 纯正 醇正 黄绿 6.3.2 扁形茶 扁形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2 扁形茶感官品质 内 质 等级 外 形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叶 底 特级 扁平光直、挺直尖削、嫩绿鲜润、匀整重实 嫩绿明亮 清香持久 鲜爽
9、 细嫩完整,匀齐, 嫩绿明亮 一级 扁平直、绿尚润、匀整 嫩绿亮 清香尚持久 鲜醇 细嫩完整,绿亮。 二级 扁平、绿尚润、尚匀整 绿亮 清香 尚鲜醇 芽叶完整,黄绿 6.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其它指标应符合DB52/T 442.2、DB52/T 442.3 的规定。 表3 理化指标 分 级 项 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水分 (质量分数)/% 6.5 6.5 7.0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42.0 42.0 40.0 总灰分(质量分数)/% 6.0 6.0 6.5 粉末(质量分数)/% 1.0 1.0 1.0 粗纤维(质量分数)/% 14.5 15.0 16.0 6.5 安全
10、指标 6.5.1 污染物限量 铅含量限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表4 铅含量限量指标 指 标 限 量 mg/kg 铅(以Pb计) 3.5 6.5.2 农药残留限量 应符合表5规定,其他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 GB 2763的规定。 DB5226/ T 2092018 4 表5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指 标 限 量(mg/kg) 吡虫啉 0.2 草甘膦 0.5 虫螨腈 10.0 啶虫脒 2.0 联苯菊酯 2.0 茚虫威 2.0 6.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7 加工 6.7.1 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 的规定。 6
11、.7.2 加工工艺 卷曲形茶加工应符合DB52/T 634的规定;扁形茶加工应符合DB52/T 636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感官品质 按GB/T 23776和GB/T 14487的规定执行。 7.2 试样制备 按GB/T 8303的规定执行。 7.3 水分 按GB 5009.3的规定执行。 7.4 总灰分 按GB 5009.4的规定执行。 7.5 粉末 按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7.6 水浸出物 按GB/T 8305的规定执行。 7.7 粗纤维 按GB/T 8310的规定执行。 DB5226/ T 2092018 5 7.8 安全指标 按GB 2762和GB 2763的规定
12、执行。 7.9 净含量 按JJF 1070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以同一茶叶品种、同一批投料生产或同一批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 次产品的品质和规格应一致。 8.2 取样 按照GB/T 8302的规定执行。 8.3 检验 8.3.1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 粉末、净含量。 8.3.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标准中 6.26.6规定的项目,型式检验周期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 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时; b) 若工艺或设备、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13、 c) 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 正常生产定期检验时; e)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4 判定规则 本标准6.26.6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 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 8302规定加倍抽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判定结果以复验结果 为准。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标签 9.1.1 标志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的规定。 9.1.2 标签 DB5226/ T 2092018 6 产品标签应符合 GB 7718的规定。 9.2 包装 销售包装应符合GB 23350和GH/T 1070的规定,运输包装应符合GH/T 1070的规定。 9.3 运输 应符合NY/T 1999 的规定。 9.4 贮存 应符合GB/T 30375的规定。在符合本标准贮存条件下,产品保持期为24个月。 _ DB5226/ T 209-2 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