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4 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pdf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555387 上传时间:2024-12-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8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14 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5114 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DB5114 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DB5114 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DB5114 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 CCS A 16 DB5114 四 川 省(眉 山 市)地 方 标 准 DB5114/T 432022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 2022-12-30 发布2023-1-30 实施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14/T 43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建设要求.4 5 服务类型.6 6 服务内容及要求.7 7 督导工作.9 8 评估与改进.9 参考文献.12 DB5114/T 43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2、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眉山市民政局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益家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建祥、叶红梅、李广平、帅鹏、文鹏、杜刚。DB5114/T 432022 3 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和运行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眉山市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要求、服务类型、服务内容及要求、督导工作、评估改进等。本文件适用于眉山市行政区域内县(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的建设与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

3、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MZ/T 166-2021 社会工作督导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社会工作服务站(室)指设置在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配置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社区治理支持服务、资源要素整合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简称“社工站(室)”。3.2 社会工作者 指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建设、残障康复、青少年事务、禁

4、毒戒毒、司法矫治等领域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简称社工。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工作从业人员。3.3 专业社会工作者 指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一年及以上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包括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3.4 DB5114/T 432022 4 其他社会工作从业人员 指尚未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但已接受社会工作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管理、培训,协助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其他从业人员。3.5 专业督导 指负责督促、训练和指导社会工作者科学开展专业服务,有效承担工作职责

5、,保障服务对象权益,实现专业成长,促进行业发展的资深社会工作者 4 建设要求 场所设置 4.1 4.1.1 社工站(室)可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建设,也可独立选址建设。县级社工总站应设置在中心城区镇(街道),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专用面积不低于 200 平方米。乡镇(街道)社工站可设置在乡镇(街道)政府党群服务中心,依托邻里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使用面积不低于 100 平米,其中专用面积不低于 50 平米,独立选址的社工站应设置在乡镇(街道)人口密集的中心位置。村(社区)社工室宜设置在所在村(

6、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可依托综合服务设施设置,使用面积不低于 50 平米,其中专用面积不低于 20 平米。4.1.2 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的地方,方便服务对象接受服务。4.1.3 应设立方便特殊人群的通道和设施,满足特殊服务对象的需要。4.1.4 应配备消防安全和应急设施,配置灭火器材和设置紧急逃生通道。硬件设置 4.2 4.2.1 社工总站和社工站场所布局应合理规范,设置相对独立的办公室、个案室(心理辅导室)和档案室,因地制宜设置接待区、展示区、多功能室、小组活动室等功能区(室)。社工室应明确划分接待服务区与办公区。4.2.2 应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电话、空调等必要

7、的办公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可配置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施设备。4.2.3 个案室(心理辅导室)尽量设置在安静、私密的位置,配置沙发、茶几等必要的设施,体现温馨、安全和舒适。4.2.4 多功能室应配置可移动或可拼接的桌椅等必要的活动设备,满足小组活动、培训、沙龙等需求,可与小组活动室通用。4.2.5 应摆放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图册、办事资料等,醒目位置设置建议(投诉)箱和咨询方式。有条件的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形式营造服务场景。标志标识 4.3 4.3.1 社工总站名称统一为“XX 县(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社工站名称统一为“XX 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工作服务室名称统一为“x

8、x 村(社区)社会工作室”。DB5114/T 432022 5 4.3.2 应在主体建筑外显著位置和办公室外挂设带中国社会工作标志的标识(牌),字体清晰、美观。制度建设 4.4 4.4.1 应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工作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4.4.2 应建立健全社工站(室)管理和运行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规范、项目管理、站点管理、督导管理、服务对象管理、培训制度、文书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服务场所使用管理、应急预案等制度。4.4.3 应在办公区域墙面向外展示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职责、服务展示等内容。4.4.4 应建立并畅通服务对象诉求机

9、制和服务申诉机制。人员配备 4.5 4.5.1 县(区)社工总站应配备 5 名及以上工作人员,其中站长、副站长各 1 名,社会工作者 3 名。要求如下:站长原则上由所在区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兼任。副站长由承接社工机构项目负责人担任,需持有中级及以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3 年以上独立运行项目的经验;或者初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5 年以上独立运行项目的经验。专业社会工作者不少于 2 名。4.5.2 乡镇(街道)社工站应配备 3 名及以上工作人员,其中站长、副站长各 1 名,社会工作者 1 名。要求如下:站长由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兼任;副站长由承接社工机构项目负责人担任,需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

10、平证书,3 年以上独立运行项目的经验;专业社会工作者不少于 1 名。应培养较为固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数量配比不低于 1:20。4.5.3 村(社区)社工室应配备至少 2 名工作人员,其中主任 1 名,社会工作者 1 名。要求如下:主任由所在村(社区)书记或负责民政工作的两委委员兼任;专业社会工作者不少于 1 名;应培养较为固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4.5.4 社工总站和社工站应配备不少于 1 名专业督导。村(社区)社工室可采取共建共用的方式配备专业督导。专业督导要求持有中级社会工作师且有连续 5 年以上的社会工作从业经验。4.5.5 承接社工站运行的社工机构应支持社会工作者接受教

11、育培训。专业社会工作者每人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 90 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 60 学时,其他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每年参与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40 学时,且在岗 2 年内需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4.5.6 应支持高校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共建社工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方式 4.6 4.6.1 实行项目化、专业化运行,可自主运营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4.6.2 政府购买服务可采取以下方式:可引入市外 3A 级以上专业社工机构运营;可由本地社工机构联合市外 3A 级以上专业社工机构共同运营;DB5114/T 432022 6 由本地专业社工机构独立运营。经费保障 4

12、.7 建立管理和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根据工作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各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经费支持;统筹民政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经费;整合相关部门基层服务经费、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等可用资金;积极挖掘本地本辖区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通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支持社工站(室)运行。5 服务类型 专业服务 5.1 5.1.1 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技能,为感受困难的个体和家庭,提供困难救助、人文关怀、心理抚慰、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矛盾调处、生计发展、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服务,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提升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水平的

13、能力。5.1.2 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持续性服务。支持性服务 5.2 5.2.1 针对陷入轻微困境的个体、家庭、群体等服务对象,以增强其应对所处困境的能力为目标,提供社会援助、情绪支持、资源链接、认知拓展、能力提升、压力释放等援助性和支持性服务。5.2.2 引导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协助乡镇(街道)、村(社区)充实社区服务内容,策划并执行服务项目。5.2.3 协助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队伍。5.2.4 协助培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性服务 5.3 5.3.1 针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问题,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国家

14、法律政策宣传、公益倡导、公民教育等,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等。5.3.2 培育志愿、慈善等社区公益服务组织和骨干,提高社区治理发展参与度。5.3.3 挖掘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支持网络。预防性服务 5.4 针对一般个体、家庭和群体等服务对象,以预防服务对象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和困难为目标,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支援、社会参与、社会融入、兴趣发展、文娱康乐、教育培训、人际拓展等事前预防性服务。补救性服务 5.5 针对陷入严重困境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特殊困难人群、受灾群众等重点服务对象,以帮助服务对象改善境况或缓解危机为目标,提供心理辅导、矫治

15、帮教、犯罪预防、就业援助、社会救助、危机干预、权益维护等补救性服务。DB5114/T 432022 7 其他服务 5.6 5.6.1 统筹发布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助开展立项、督导、评估等服务。5.6.2 承接实施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下沉服务事项。6 服务内容及要求 社工总站服务内容 6.1 社工总站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表1的内容。表1 县级社工总站主要服务内容 服务项目 具体服务内容 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社工政策体系 协助县区民政局制定社会工作政策,做好本地社会工作行政、实务和研究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社工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培育、人才培养、组织培育、实务发展、资源链接等工

16、作机制。技术支持 提供支持服务 为乡镇(街道)社工站、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评估、指导、政策咨询、培训、能力提升等服务。开展督导培训 对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社工和其他社工从业人员进行督导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组织行业交流 增进本地社工机构、社工从业人员之间,以及社会组织间的交流学习,营造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人才培养 引进优秀社工 通过“刚性”引进和“柔性”服务,吸引在外优秀社工人才回乡创业。培养持证社工 组织专家人才,为辖区内社工站(室)开展知识培训和考试指导,提高考试通过率。培育社工站(室)项目团队 孵化社工站(室)项目团队,让其具备成为本土社工机构的能力。组织培育 孵化

17、本土社工机构 培育一批本土社工机构,承接社工站(室)工作。推动本土社会组织成长转型 引导本土社会组织参与社工总站服务项目,开展理论知识和实务方法、专业社工项目设计与运作等训练,推动向服务型社会组织转型。资源链接 建立资源链接网络 建立本地的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商户、基金会等资源网络库,链接一切可用于回应群众需求,提供社区服务,解决群众问题的物质、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支持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需求。宣传引导 总结工作经验 总结梳理本地社工站(室)项目经验,树立典型,打造品牌。传播社工理念 向社会传播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传授社会工作专业手法。营造社工氛围 推荐优秀社会工作者参与评先评优,推广优

18、秀事迹、优秀案例。乡镇(街道)社工站服务内容 6.2 乡镇(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表2的内容。DB5114/T 432022 8 表2 乡镇(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务内容 服务项目 具体服务内容 需求收集评估 收集需求 收集本乡镇(街道)社区居民需求和社会治理难点疼点堵点问题。需求评估 运用专业方法,精准分类形成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等需求清单。项目包装设计 社会救助 协助建立辖区内困难家庭(个人)档案,形成个性化帮扶方案,协助做好辖区内社区救助政策落实。儿童福利 协助建立辖区内特殊群体儿童基础信息台账,建立具体关爱服务方案。养老服务 协助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城市独居老

19、人信息台账,根据需求,设计服务大众或特殊个体的方案。残障服务 协助建立辖区内残疾人、精神障碍人员信息台账,根据需求,设计具体服务方案。社区治理 围绕家庭关系、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应急安全等社区治理难题,设计项目方案。项目资源链接 链接资源 根据项目需要,精准链接政策、项目、资金、人力、场地、社会组织等有关资源。推动项目实施 提供支持 对社会组织承接的服务项目,提供必要资源和技术支持。开展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专业督导,确保服务质量。项目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 收集服务对象对需求回应的满意度,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志愿力量动员 队伍建设 招募、培育社区志愿者骨干。开展服务“社工+志愿

20、者”组织实施志愿服务,做好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孵化社区社会组织 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指导社区培育一批业缘、地缘、趣缘“自组织”“微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提供服务 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工作法,社工向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关系调节等服务。督导服务 督导社区社会组织,根据方案实施项目服务。村(社区)社工室服务内容 6.3 村(社区)社工室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表3的内容。表3 村(社区)社工室主要服务内容 服务项目 具体服务内容 需求收集反馈 需求收集 做好群众和社区的需求收集。服务反馈 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向需求对象进行反馈,收集意见建议。提供专业服务

21、提供服务 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工作法,社工向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关系调节等服务。群众组织动员 组织动员 发动社区志愿者、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活动。宣传报道 积极对服务活动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增加社会认同感。服务要求 6.4 6.4.1 要通过调研走访,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结构、健康状况、享受政策等基本信息,收集梳理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的需求,逐人建立服务档案。6.4.2 要规范专业服务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收集需求、策划项目、介入准备、服务实施、成效回访、总结归档等。6.4.3 要突出社会工作专业性,充分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基本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DB5114/T

22、 432022 9 7 督导工作 督导机制 7.1 7.1.1 县(区)民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社会工作双向督导机制,压实承接服务主体内部责任督导主体责任,发挥外部协同督导专业作用,推动社工站(室)健康发展。社工站督导机制建设参考 MZ/T 1662021 的 9.3 执行。7.1.2 县(区)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应对社工站(室)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社工站(室)应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督导类别 7.2 社会工作的督导分为行政性督导、教育性督导、支持性督导和志愿者督导。督导内容 7.3 7.3.1 行政性督导内容 指导督导对象明确工作职责,增强组织认同,积极面对组织管理

23、中的挑战,有效利用组织服务资源,达成组织服务使命。7.3.2 教育性督导内容 提高督导对象的工作胜任力,及时发现服务知识和技巧的不足,增强专业反思和实务能力,确保有效服务。7.3.3 支持性督导内容 通过提供压力疏导和情感支持,激发督导对象工作热情,营造安全和信任的工作氛围,提高督导对 象的工作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专业归属感。7.3.4 志愿者督导内容 志愿者督导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把握志愿者督导和志愿者双方的角色职责和期待,建立彼此信任的督导关系;根据志愿者的基本需求,协助志愿者形成恰当的服务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切实做好工作安排和分配,随时帮助志愿者补充服务技术相关知识;及时表扬志愿者

24、优良的工作表现,对其不良工作表现要给予建设性的批评;妥善处理志愿者之间的冲突问题。8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式 8.1 8.1.1 采取自行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对服务设施、人员配备、运行管理、经费使用、服务内容、服务成效及满意度等进行评估。8.1.2 每个服务年度应对社工站(室)进行中期、结项两次评估。8.1.3 评估资料应保存 5 年以上。DB5114/T 432022 10 评估流程 8.2 8.2.1 评估准备 8.2.1.1 应在评估活动开展前一周内确定评估范围及大致评估时间。8.2.1.2 评估主体应会同委托方、承接机构和社工站(室),协商制定评估工作方案。8.2.1.3 评

25、估工作方案包括评估背景、评估目标、评估原则、评估对象、评估流程、评估指标、自评报告撰写要求等具体内容。8.2.2 评估实施 8.2.2.1 评估结果采用百分制,90 分(含)以上为优、80 分(含)以上 90 分以下为良、60 分(含)以上 80 分以下为合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8.2.2.2 评估方应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期间如收到质疑或投诉,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并将处理意见报送委托方或业务主管部门。8.2.2.3 评估结果和评估报告应于一周内反馈委托方或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评估结果,若需要整改,被评估方需于两周内完成整改,并向委托方报送整改报告。评估方法 8

26、.3 应采用资料分析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专家评审等方法进行评估。评估内容 8.4 8.4.1 目标完成情况 对社工站(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合同规定的服务目标达成情况;合同规定的服务数量完成情况;合同规定的制度落实情况;工作台账的归档、案例总结、经验归纳情况。8.4.2 满意度 购买服务主体、服务对象、乡镇(街道)、村(社区)对社工站(室)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工作情况、服务形象、专业度、服务成效的满意度等内容。8.4.3 社会效益 对社工站(室)开展服务的影响力、可持续性、可推广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社会反响:宣传报道、研究成果、特色亮点;决策影响:提

27、出的意见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情况;资源整合:链接资源、组织参与、社会捐赠、志愿者参与。8.4.4 评估结果运用 评估结果作为社工站(室)承接机构后续参与社工站(室)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主要包括:结项评估为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给予承接机构优先承接资格;评估合格及以上等级的,服务周期内可继续运行项目;DB5114/T 432022 11 评估意见认为需要整改的,承接机构需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承接项目;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应终止项目合同,承接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并在 1年内不得承接眉山市政府购买的社会服务项目。8.4.5 改进提升 服务持续改进提升包括如下内容:应建立必要的风险

28、评估制度;应建立必要的预防措施;应建立必要的纠正措施;应建立必要的监督反馈渠道;应建立持续改进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模式,提高服务质量。DB5114/T 432022 12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2022-01-19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民政厅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2006-07-20 人事部 民政部;3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2009-09-07 民政部;4MZ/T 0592014,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5MZ/T 0712016,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6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委会编写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