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2014-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498226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6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 T 2014-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L T 2014-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L T 2014-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L T 2014-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L T 2014-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35.240 L 70 备案号: 63143-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2014 2019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 Post evaluation for power informatization project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 / T 2014 2019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体系 2 4.1 体系模型 2 4.2 指标设置 2 4.3 指标使用说明 3 5 建设质量 3 5.1 指标概述 3 5.2 指标计算方法 4 6 运维水

2、平 5 6.1 指标概述 5 6.2 指标计算方法 6 7 应用成效 8 7.1 指标概述 8 7.2 指标计算方法 9 8 经济效益 10 8.1 指标概述 10 8.2 指标计算方法 10 DL / T 2014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 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

3、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 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大华、刘伟、曾楠、郝悍勇、王晋雄、李云、秦明、王芳、任世羡、井庆 生、郝继红、冀慧敏、王洪奎、王静、郭大亮、王颖、郑杰生、刘文彬、杨军红、朱晨、张春林、郁 宝坤、王占魁、梁飞、董娜、宋敏、李正兵、万黎、唐泽洋、任春雷、莫明飞、王羿博。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 号,100761)。 DL / T 2014 2019 1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的评价体系、指标设置和

4、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0986 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2239 2008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3.1 信息化项目 informatizat ion project 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传递、信息安全、信息存储、信息应 用系统等

5、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项目。 2 3.2 后评价 post projec t evaluation 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安全、效益、作用和影响进 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3 3.3 建设质量 constructio n quality 从信息技术产品本身的角度出发,评估信息化项目在建设阶段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4 3.4 运维水平 operation a nd maintenance level 从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在一定周期内呈现出的状态角度出发,评估信息系统在运行和维护阶段的 管理和运行情况。 5 3.5 应用成效 applica

6、ti on effectiveness 从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出发,评估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对实际业务的支撑效果。 6 3.6 经济效益 economic benefit 从信息系统产生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和投入的资金出发,评估信息系统的投入产出比。 4 评价体系 1 4.1 体系模型 本标准规定的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包括建设质量、运维水平、应用成效和经济效益四部 分,形成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模型,如图 1 所示。 DL / T 2014 2019 2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模型 建设质量 运维水平 应用成效 经济效益 项 目 建 设 管 理 规 范 性 项 目 运 维 管 理 规

7、范 性 自 主 可 控 率 资 源 利 用 率 技 术 先 进 性 管 理 先 进 性 信 息 系 统 运 行 水 平 信 息 系 统 安 全 系 统 应 用 率 关 键 业 务 数 据 增 长 率 信 息 系 统 支 持 度 用 户 满 意 度 投 入 产 出 比 图 1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模型示意图 评价体系计算方法见式(1)。 12 34 iCORECQK OLK AEK EBK=+( 1) 式中: i-CORE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分值; CQ建设质量指标分值; K 1 建设质量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OL运维水平指标分值; K 2 运维水平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AE应用成效指标分值

8、; K 3 应用成效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EB经济效益指标分值; K 4 经济效益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2 4.2 指标设置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共设置三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指标 4 个,二级指标 13 个,三级指标 10 个。各级指标按照下列原则选取: a) 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电力行业规范的规定; b) 系统性、简明性、客观性、时效性、可测性; c)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使用; d) 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结合使用; e) 指标之间尽量避免显见的包含关系; f) 指标设置要有重点、有层次性,指标的选择应保持同趋势化。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分值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分数,各级指标

9、的具体权重根据德 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3 4.3 指标使用说明 电力信息化项目后评价体系在使用过程中说明如下: a) 评价体系宜用于竣工验收通过并运行一年及以上的信息化项目; b) 评价体系及各级指标面向单个信息化项目进行取值计算; c) 各级指标和权重均可根据企业实际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d) 所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最低为 0,最高为 100; e) 所有数据项在取值过程中宜尽量保证客观性,减少主观数据的数量。 5 建设质量 DL / T 2014 2019 3 1 5.1 指标概述 一级指标建设质量从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性、自主可控率、资源利用率、技术

10、先进性、管理先进性 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下设 5 个二级指标,3 个三级指标,见表 1。 表 1 建设质量指标层级表 序号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1 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性 0.4 2 基础硬件国产化比率 0.4 3 基础软件国产化比率 0.3 4 自主可控率 0.2 应用软件国产化比率 0.3 5 资源利用率 0.1 6 技术先进性 0.2 7 建设质量 0.25 管理先进性 0.1 建设质量指标计算方法见式(2)。 1 n i iCQi CQ CQ k = = ,(n=5)( 2) 式中: CQ i 二级指标分值; k CQi 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

11、值。 2 5.2 指标计算方法 2.1 5.2.1 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性 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后,评估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规范性,见表 2。 表 2 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项目可研规范性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项目计划规范性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计划审批工作及 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项目采购规范性问题 按照国家法律及企业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采购 工作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 1,否则取值为 0。 项目合同签订规范性 问题 按照国家法律及企业相关要求,信息

12、化项目合同 签订工作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 1,否则取 值为0。 项目验收规范性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及成果 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项目结、决算规范性 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结算、决算工作 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1 项目建设 管理规范 性 指标分值=100-项 目可研规范性问题 10-项目计划规 范性问题10-项 目采购规范性问题 50-项目合同签 订规范性问题 50-项目验收规范 性问题20-项目 结、决算规范性问 题20-项目转资 规范性问题20 项目转资规范性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信息化项目转资工作及成果 存在问题

13、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2.2 5.2.2 自主可控率 评估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软硬件和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比率,主要体现在基础硬件国产化比 率、基础软件国产化比率、应用软件国产化比率,见表 3。 表 3 自主可控率指标 序号 三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国产硬件设备金额 1 基础硬件 国产化比 率 指标分值=国产硬件设备 金额/硬件设备总金额 100 硬件设备总金额 如遇同一硬件设备部署了多个应用软件 的情况, 按照每个应用软件均分该硬件设 备金额的方式统计。 DL / T 2014 2019 4 国产基础软件数量 2 基础软件 国产化比 率 指标分值=国产基础软件 数量/基

14、础软件总数量 100 基础软件总数量 指标中提及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数 据库、中间件等。 基础软件数量按照取得授权的基础软件 数量统计。 国产应用软件数量 若应用软件为国内厂家研发 (包括二次开 发) ,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3 应用软件 国产化比 率 指标分值=国产应用软件 数量/应用软件总数量 100 应用软件总数量 取值为1。 2.3 5.2.3 资源利用率 评估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见表 4。 表 4 资源利用率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业务高峰期 CPU 负载 率峰值小于50% 业务高峰期CPU负载率峰值若小于50%, 取值为1,否

15、则取值为0。 1 资源利用 率 指标分值 =100-业务高峰 期CPU负载率峰值小于50% 50-建成3年内下线50 建成3年内下线 若信息系统建成3年内下线,取值为1, 否则取值为0。 2.4 5.2.4 技术先进性 评估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情况,见表 5。 表 5 技术先进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国家级科技奖数量 指标中提及的奖项、专利、论文、标准均 为已获得或已发布的奖项、专利、论文、 标准,且应与信息化项目相关。 省部级科技奖数量 发明专利数量 实用新型专利数量 SCI论文数量 EI论文数量 国家标准数量 1 技术先进 性 指标分值=国家

16、级科技奖 数量30+省部级科技奖 数量20+发明专利数量 10+实用新型专利数量 5+ SCI 论文数量10+ EI 论文数量5+国家标准 数量30+行业标准数量 20 行业标准数量 2.5 5.2.5 管理先进性 评估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获奖情况,见表 6。 表 6 管理先进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国家有关部门表彰次 数 指标中提及的表彰均为公开发布的表彰, 且应与信息化项目相关。 1 管理先进 性 指标分值=国家有关部门 表彰次数30+行业组织 表彰次数20 行业组织表彰次数 6 运维水平 1 6.1 指标概述 一级指标运维水平从项目运维管理规范性、

17、信息系统运行水平、信息系统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评 价,下设 3个二级指标,7 个三级指标,见表 7。 表 7 运维水平指标层级表 序号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DL / T 2014 2019 5 1 项目运维管理规范性 0.2 2 系统可用率 0.3 3 系统可靠性 0.3 4 检修频率 0.2 5 信息系统运行水平 0.4 及时消缺率 0.2 6 安全保护 0.4 7 等级事件 0.3 8 运维水平 0.25 信息系统安全 0.4 安全风险 0.3 运维水平指标计算方法见式(3)。 1 n i iOLi OL OL k = = ,(n=3)( 3

18、) 式中: OL i 二级指标分值; k OLi 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2 6.2 指标计算方法 2.1 6.2.1 项目运维管理规范性 评估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过程的管理规范性,见表 8。 表 8 项目运维管理规范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运维费用申报规范性 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 运维费用测算、 申报、 审批工作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 否则取值为0。 运维采购规范性问题 按照国家法律及企业相关要求, 运维采购 工作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 取值为0。 运维合同签订规范性 问题 按照国家法律及企业相关要求, 运维合同 签订工作及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

19、, 否则取值为0。 运维过程规范性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 运维过程执行工作及 成果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 0。 1 项目运维 管理规范 性 指标分值 =100-运维费用 申报规范性问题10-运 维采购规范性问题50- 运维合同签订规范性问题 50-运维过程规范性问 题20-运维验收规范性 问题20 运维验收规范性问题 按照企业相关要求, 运维验收工作及成果 存在问题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2.2 6.2.2 信息系统运行水平 评估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运行情况,主要体现在系统可用率、系统可靠性、检修频率、 及时消缺率,见表 9。 表 9 信息系统运行水平指标 序号 三级指

20、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系统不可用时长 统计周期内信息系统不可用时长的总值, 单位为小时。 系统应该运行总时长 统计周期内信息系统应该运行时长的总 值,单位为小时。 1 系统可用 率 指标分值=(系统应该运行 总时长-系统不可用时 长)/系统应该运行总时长 系统可用率得分系数 100 系统可用率得分系数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 取值范围为大于 等于1。 系统运行时间 统计周期内信息系统运行时间总值, 单位 为小时。 2 系统可靠 性 指标分值 =e(1-系统运 行时间/系统平均连续运 行时间)100 系统平均连续运行时 间 统计周期内信息系统每次连续运行时间 的均值,若在统计周期内,信

21、息系统未发 生不可用情况, 该数据项取值与系统运行 时间相同。 DL / T 2014 2019 6 系统年平均检修次数 系统年平均检修次数小于12 次时,按12 次计。 3 检修频率 指标分值=100-(系统年平 均检修次数-12)5-系统 临时检修次数10 系统临时检修次数 系统临时检修指因系统故障、 修补漏洞或 其它特殊原因未列入检修计划的临时检 修工作。 已消缺的重大缺陷中 在 24 小时内消缺的 缺陷数 重大缺陷指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有直接 威胁并需立即处理, 否则随时可能造成系 统停运、设备故障、网络瘫痪等重大事件 的缺陷。 已消缺的重大缺陷总 数 已消缺的严重缺陷在 7天内消缺的消

22、缺数 严重缺陷指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有严重 威胁,但系统尚能坚持运行,需尽快处理 的缺陷。 已消缺的严重缺陷总 数 已消缺的一般缺陷在 一个月内消缺的消缺 数 一般缺陷指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影响不 大, 短时间内不会劣化至重大或严重状态 的缺陷。 4 及时消缺 率 指标分值=(已消缺的重 大缺陷中在24小时内消缺 的缺陷数/已消缺的重大 缺陷总数40%+已消缺的 严重缺陷在 7 天内消缺的 消缺数/已消缺的严重缺 陷总数40%+已消缺的一 般缺陷在一个月内消缺的 消缺数/已消缺的一般缺 陷总数20% )-50%/30% 100 已消缺的一般缺陷总 数 2.3 6.2.3 信息系统安全 评估信息系统

23、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主要体现在安全保护、等级事件、安全风险,见表 10。 表 10 信息系统安全指标 序号 三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物理安全 若满足GB/T 222392008 6.1.1的要求, 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网络安全 若满足GB/T 222392008 6.1.2的要求, 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主机安全 若满足GB/T 222392008 6.1.3的要求, 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应用安全 若满足GB/T 222392008 6.1.4的要求, 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1 安全保护 指标分值=物理安全20+ 网络安全20+主机安全 20+应用安全20

24、+数据 安全及备份恢复20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若满足GB/T 222392008 6.1.5的要求, 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特别重大事件次数 重大事件次数 较大事件次数 2 等级事件 指标分值=100-特别重大 事件次数100-重大事件 次数50-较大事件次数 30-一般事件次数20 一般事件次数 指标中提及的事件按照 GB/Z 20986 2007 5.2中规定的事件分级进行分类。 系统被国家有关部门 通报存在高风险漏洞 或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的次数 3 安全风险 指标分值 =100-系统被国 家有关部门通报存在高风 险漏洞或造成重大不良影 响的次数20-系统被社 会网站通报存在高风险漏

25、 洞的次数5 系统被社会网站通报 存在高风险漏洞的次 数 7 应用成效 1 7.1 指标概述 一级指标应用成效从系统应用率、关键业务数据增长率、信息系统支持度、用户满意度四个方面 进行评价,下设 4 个二级指标,见表 11。 表 11 应用成效指标层级表 DL / T 2014 2019 7 序号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1 系统应用率 0.15 2 关键业务数据增长率 0.15 3 信息系统支持度 0.4 4 应用成效 0.2 用户满意度 0.3 应用成效指标计算方法见式(4)。 1 n i i AEi AEAEk = = ,(n=4)( 4)

26、 式中: AE i 二级指标分值; k AEi 二级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2 7.2 指标计算方法 2.1 7.2.1 系统应用率 评估信息系统在现有业务和管理的应用情况,见表 12。 表 12 系统应用率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投入使用的系统功能 点数量 可以系统数据库中相关数据为统计标准。 1 系统应用 率 指标分值=投入使用的系 统功能点数量/实际建设 的系统功能点数量100 实际建设的系统功能 点数量 以系统测试报告中的功能点数量为准。 2.2 7.2.2 关键业务数据增长率 评估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见表 13。 表 13 关键业务数据增长率指

27、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评价周期内年平均新 增关键业务数据条数 1 关键业务 数据增长 率 指标分值 =1+(评价周期 内年平均新增关键业务数 据条数-评价周期前三年 平均新增关键业务数据条 数)/评价周期前三年平均 新增关键业务数据条数 100%/80%100 评价周期前三年平均 新增关键业务数据条 数 关键业务数据是指系统中最能代表业务 量增长情况的数据。 2.3 7.2.3 信息系统支持度 评估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的支撑程度,可从业务覆盖度、系统纵深应用情况、电子化程 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见表 14。 表 14 信息系统支持度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

28、据项 数据要求 1 信息系统 支持度 指标分值=信息系统支持 度得分 信息系统支持度得分 由业务部门针对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 情况进行百分制打分。 2.4 7.2.4 用户满意度 评估用户对信息系统使用的满意程度,可从信息系统的易用性、稳定性及技术支持质量方面进行 问卷调查,见表 15。 表 15 用户满意度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1 用户满意 指标分值=(非常满意数量 非常满意数量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DL / T 2014 2019 8 满意数量 一般数量 度 2+满意数量1+一般数 量0-不满意数量 5)/(非常满意数量+满意 数量+一般

29、数量+不满意数 量)100 不满意数量 不满意四个等级。 8 经济效益 1 8.1 指标概述 一级指标经济效益从信息系统的投入产出比方面进行评价,下设 1 个二级指标,见表 16。 表 16 经济效益指标层级表 序号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1 经济效益 0.3 投入产出比 1 经济效益指标计算方法见式(5)。 1 n i iEBi EB EB k = = ,(n=1)( 5) 式中: EB i 投入产出比指标分值; k EBi 投入产出比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2 8.2 指标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比指标主要评估信息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全部投入资金与产

30、出的经济效益总和之比, 见表 17。 表 17 投入产出比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宜以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 的审计报告作为参考。 1 投入产出 比 指标分值=(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信息系 统投入资金100/3 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可从业务占比效益 a 、效能 节支效益 b 、 效率节支效益 c 三方面进行估 算。 表17(续) 序号 二级指标 计算方法 数据项 数据要求 信息系统投入资金 计算信息系统从开始建设到投入运行后 的累计投入资金。 业务占比效益指从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计算信息化项目投入占所有项目总投入的比例,来评 估信息化项目产生的效益占企业所有效益的份额。 效能节支效益指业务实现信息化后的效能提升所带来的支出降低,从而产生的效益。 效率节支效益指业务实现信息化后的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支出降低,从而产生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DL电力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