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70494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素分析 陈 洁 廖 伟 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2 摘要:本文明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总结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具有的五个主要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特点 要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参考祝智庭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 走向信息化教育 一书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

2、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其过程可概括为:利用手段 情境安排 系统优化,其研究对象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系统。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 1,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还引入了构建主义、多 元智能和系统科学理论 2,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二)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开放的系统思维方式,基于开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3、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以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相对封闭、线性思维的特征,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改 变以往封闭、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以问题、任务为驱动。问题或任务是学习目标的情境化体现 2, 教师要以教学课程的大概念为背景,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或任务设计、安排教学,让学生成为问题 (任务 )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考,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反馈调节与学习评价的及时性。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过程实施迅速、及时的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迅速的评价

4、和反馈,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同时,通过采用网络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调节的效率。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与资源、互动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双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订教学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做准备? 3.要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实际情况?

5、 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 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 点? 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多媒体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等设备辅助其课堂教学,该模式适用于理论讲授、专题讲座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网络教室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教学交互系统,除具备大屏幕投影外,教、学人员都应有一台计算机,该模式适用于有交互操

6、作的 教学内容,在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化模拟操作中应用较多。 3网上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是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巩固与提高,前提是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应的教学环境。 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这种模 4 式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该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调动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有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作支撑。 5研 究性学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提出问题,同时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或其他信息资源,让学

7、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学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通过教学媒体与资源来体现。 1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储存和体现教学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教学信 息,可使学习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现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解析原理等。 2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设计。目前在教学中,助教型教学资源的应用主要形式是

8、电子讲稿。它是传统板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使用得当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助学型教学资源的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是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需要而设计的,它是助教型教学资源的补充与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助学型教学资源时,必须突出自主学习功能,以解决某一 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选择那些适于多媒体表现的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教学资源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器,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动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的过程。现代

9、教育理论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教学工作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双向信息交流与互动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的互动教学活动有教学对话、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5,利用教学评价系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等)进行评价,以便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让教师随时了解教学开展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

10、。 参考文献 1张剑平,李慧桂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 j. 电化教育研 究 .2005 年第 9 期 :33-37. 2周坤亮 .信息化教 学设计研究综述 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11 年 1 月第 1 期 :64-67. 3黄杰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j.教育信息技术 .2007 年第 6 期 :27-29. 4孙志飞 .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设计支持系统研究 d.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 2009. 5 章学军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 j.科教文汇 .2007 年 4 月上旬刊: 45. 作者简介: 陈洁:女,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站长兼工程师。 廖伟:

11、男,新疆军区司令部电教站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联系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市青年路 9 号司令部电教站 邮编: 830042 联系人:廖 伟 电话: 18999978690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09 级生科 3 班 姓名:程慧莉 学号: 40908131 目 录 一、教材分析 ? ?3 二、学情分析: ? 3 1. 教学对象 ? 3 2. 知识基础 ? 3 3. 能力基础 ? ?3 4. 情感态度 ? 3 三、教学目标: ? ?3 1. 知识目标 ? ?3 2. 能力目标 ? ?4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四、教学策略

12、: ? ? 4 五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4 六 、 学 习 资 源 与 环 境 : ?4 七 、 教 学 事 实 的 程序: ?4 1.教学活动过程: ? 5 2.板书设计: ?9 3.随堂检验: ?10 八、学生反馈: ? ?10 九、布置 作业: ? ?10 十、教学活动流程图: ?10 十一、评价量表: ?14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 3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该节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以及种群的空间特征,着重讲

13、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 ,其中还涉及了探究活动、模拟实验。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进行主动科学探究以及进行实地考查调研的能力可能还不够。 (二)知识基础 学生在必修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 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 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 (三)能力基础 1学生思维活跃,不

14、怕困难,具有一定的主动思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情感态度 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的趣味性和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试着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生物学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出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 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二)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2.体

15、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四、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 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与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 教师利

16、用幻灯片、图片、网上相关资料等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课前调查,略读,详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资料查询,课后交流等活动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师利用 powerpoint 制作 课件,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及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通过网络查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学的知识。 七、 教学实施的程序 (一)教学活动过程: 篇三:“信息化教学”的优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的优点 一、多媒体化,呈现更加直观、形象、具体; 二、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信息量大; 三、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可以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课堂更加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