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498303 上传时间:2021-02-06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 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DL 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DL 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DL 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DL T 468-2019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27.060.01 J 72 备案号: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468 2019 代替 DL / T 468 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Guide to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oiler fans for power plants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T 468 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风机的设 计要求 . . 4 5 风机的选型 . . 5 6

2、风机的运行 . . 8 7 风机的噪声 . . 9 8 风机的试 验与验收 . . 9 9 风机的系 统设计 . . 11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机选型的必要资料 . 25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评定风机设计的必要资料 . 28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湿空气标准密度计算 . 34 DL/T 468 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 DL/T 468-2004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本标准与 DL

3、/T 468-2004 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送风机和引风机的定义;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轴流风机失速安全系数的定义; 增加了第 3 章“术语和定义” ,基本风量、基本压力和选型工况的定义; 修改了第 4 章“风机的设计要求”的标题; 删除了第 4 章“风机的设计要求” ,关于风机制造要求的相关内容; 修改了第 5 章“风机的选型”的标题; 增加了第 5 章“风机的选型” ,给出了风机选型应提供的原始数据要求; 修改了第 5 章“风机的选型” ,关于风机转速选取的要求; 修改了第 5 章“风机的选型” ,关于风机台数选择的要求; 修改

4、了第 5 章“风机的选型” ,关于风机调节方式的要求; 修改了第 5 章“风机的选型” ,关于轴流风机失速安全系数的要求; 删除了原标准第 6章“风机的安装” ; 修改了原标准第 7 章的序号为 6,后续章节序号顺延; 修改了第 6 章“风机的运行” ,关于运行参数控制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C0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刘家钰、董康田、闫宏、郑金 . DL/T46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L/T468-1992; DL/T468-2004 。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

5、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 100761) 。 DL/T 468 2018 1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站锅炉通风机的选型、使用、及风机进出口管道布置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站锅炉的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排粉风机(煤粉风机) 、烟气再循环风机、 烟气脱硫装置的增压风机和磨煤机用的密封风机。 其它供锅炉用的小型风机如点火风机、 冷却风机、 SCR 脱硝系统的稀释风机等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脱硫系统的氧化风机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压流化风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

6、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6 工业通风机 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I DT ISO 5801:1997) GB/T 2888 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 GB/T 3235 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 GB/T 3947 声学名词术语 GB/T 10178 工业通风机 现场性能试验(I DT ISO 5802:2001) GB/T 17774 工业通风机 尺寸 GB/T 19075 工业通风机 词汇及种类定义 GB 50660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 469 电站锅炉风机

7、现场性能试验 DL/T 5121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45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DL 5190.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 2 部分:锅炉机组 JB/T 4358 电站锅炉离心式通风机 JB/T 4362 电站轴流式通风机 JB/T 6891 风机用消声器技术条件 JB/T 8689 通风机振动检测及其限值 JB/T 8690 工业通风机 噪声限值 JB/T 8822 高温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送风机 forced draft fan( FDF) DL/T 468 2018 2 供给锅炉燃料燃烧所

8、需空气的风机。布置在锅炉空气预热器之前。将从大气中吸入的空气送入空气 预热器,加热到设计温度后,对于直吹式制粉系统,作为锅炉的二次风,直接经燃烧器送入锅炉炉膛; 对于贮仓式制粉系统,则一部分作为锅炉的二次风,直接经燃烧器送入锅炉炉膛,而另一部分进入煤粉 制备系统作为干燥剂,然后,或作为一次风输送煤粉经燃烧器送入炉膛(乏气送粉系统) ,或作为三次 风经燃烧器送入炉膛(热风送粉系统) 。大型锅炉采用中速磨煤机或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 粉系统,均配有高压冷一次风机。一次风机有从送风机出口吸取空气的,则送风机供给锅炉所需的总风 量;也有专门从大气吸入空气的,此时送风机只供给锅炉的二次风,亦称二

9、次风机。 3.2 引风机 induced draft fan( IDF) 安装在锅炉除尘器之后,将锅炉燃烧产物(烟气)从锅炉尾部吸出并经脱硝系统、除尘系统后送入 脱硫系统的增压风机, 提升压力后再经脱硫系统由烟囱排入大气的风机, 又称吸风机。 如不设增压风机, 则从锅炉炉膛到烟囱出口整个烟气系统的阻力均由引风机克服(俗称二合一引风机) 。 3.3 一次风机 primary fan( PF) 供给锅炉燃料燃烧所需一次空气的风机。按其在系统中的安装位置,有冷一次风机和热一次风机 分。 3.4 冷一次风机 cold primary fan 安装在锅炉空气预热器之前,将从大气或从送风机出口冷风道抽吸的

10、空气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输 送至制粉系统的一次风机。 3.5 热一次风机 hot primary fan 安装在锅炉空气预热器之后,输送经过锅炉空气预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至直吹式制粉系统或仅输 送煤粉入锅炉的一次风机。 3.6 排粉风机 exhauster 煤粉制备系统中用以输送干燥剂和煤粉的风机。主要用于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安装在细粉分 离器之后。亦称煤粉风机。 3.7 烟气再循环风机 flue-gas recirculating fan 把一部分烟气从省煤器后空气预热器前、炉膛下部、电除尘后、引风机出口等处抽出,并输送入锅 炉冷灰斗或炉膛上部,用以调节锅炉蒸汽温度;或送至磨煤机入口用以调节温

11、度或含氧量的风机。 3.8 烟气脱硫增压风机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booster fan( FGDP fan or BUF) DL/T 468 2018 3 在引风机后设置的用以克服烟气脱硫系统阻力的风机。 3.9 密封风机 seal air fan 供给中速磨煤机、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和给煤机等装置密封用空气的风机。密封风机可直接从大气 吸入空气,亦可从送风机或一次风机出口管道内吸取空气。 3.10 风机进口平面和进口面积 A1 inlet plane and inlet area of fan 取空气输送装置上游末端的界面为风机进口平面。通常,取机壳(带进气箱的

12、风机取进气箱)进口 (法兰 )平面的通流总面积作为风机进口面积。 3.11 风机出口平面和出口面积 A2 outlet plane and outlet area of fan 取空气输送装置下游段始端的界面为风机出口平面。通常,取机壳出口 (法兰 )平面的总面积作为风 机出口面积。 3.12 轴流风机失速安全系数 stall safety factor of axial flow fans 本标准表示轴流式风机失速裕度的量,用 k 表示 (见 5.6.4 条 )。 3.13 风机系统 fan system 为从一处或多处向另一处或多处输送空气或气体而由风机和输送路径上的各设备及一系列风筒、

13、管 路、弯管和支管所组成的系统。 3.14 系统特性曲线 system characteristic curves 系统特性曲线是某个系统的阻力对容积流量特性的图解。 3.15 系统效应 system effect 系统布置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称为系统效应。通风机的性能受其进、出口连结管道的影响。如果连 接不当,进口气流不均匀,以及通风机进口处存在涡流,则将改变通风机的空气动力特性,降低通风机 的性能。 3.16 系统效应损失 system effect loss 由系统效应引起的风机压力的降低。 DL/T 468 2018 4 3.17 基本风量 base flow 按设计煤种计算的锅炉最大连统

14、续蒸发量运行所需的风机流量。 3.18 基本压力 base pressure 按设计煤种计算的锅炉最大连统续蒸发量运行时的风机系统总阻力。 3.19 选型工况 (TB工况 ) test block 选型要求风机应达到的最大连续运行工况。 3.20 比 A声级( LSA) specific A sound level 比A 声级是单位流量、单位风机压力时的 A 声级。 () 2 lg10 FvASA pqLL = 式中: L SA 比 A 声级, dB( A) ; L A A 声级, dB( A) ; q v 容积流量, m 3 /min; p F 风机压力, Pa。 4 风机的设计要求 4.1

15、 总体要求 4.1.1 风机的设计应符合 GB/T 3235 及GB/T 17774 的要求。 4.1.2 离心式风机的设计制造应符合 JB/T 4358 的规定。 4.1.3 轴流式风机的设计制造应符合 JB/T 4362 的规定。 4.1.4 风机叶轮(或叶片)的自振频率应避开叶轮的转速频率及其 10 倍以下倍频和其它危险频率,如 叶片通过频率即转速(采用转速调节的风机包括转速调节范围内的所有转速)与叶片数(包括转子叶片 和叶轮前后调节或导向叶片)的乘积、高幅值的气流脉动频率等。 4.1.5 采用变速调节的风机,应进行轴系扭振计算,防止发生轴系扭转振动。 4.1.6 风机应设有必要的自动报

16、警和保护装置(如轴承温度、断油、振动和轴流式风机的失速喘振等) 。 4.1.7 自大气吸气的风机(如送风机、一次风机)应配备进口消声器,消声器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 JB/T 6891 的规定。 DL/T 468 2018 5 4.2 设计要求 4.2.1 热一次风机的设计进口空气温度为 250,允许最高进口空气温度不超过 400,空气的含尘浓 度不超过 100mg/m 3 。其设计应符合 JB/T 8822 的规定。 4.2.2 引风机上游烟气系统配备有低温省煤器的系统,引风机入口温度在 90左右,具有腐蚀性,在 风机的通流部分应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 4.2.3 排粉风机(煤粉风机)设计要求输送

17、的介质是含煤粉的空气。其含煤粉量对于钢球磨煤机中间储 仓式制粉系统的乏气不大于 80g/m 3 ,对于负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为 300g/m 3 800g/m 3 。其设计进口气体温 度为700, 允许最高进口气体温度为 150。 机壳和叶轮应根据煤的磨损特性 (磨损指数的高低见 DL/T 5145)采取防磨损措施,其叶轮的使用寿命不少于 8000h。 4.2.4 烟气再循环风机的设计要求输送的介质为含灰量不大于 20g/m 3 、温度不高于 400的热烟气。其 蜗壳和叶轮应采取适当的防磨损措施;轴承需设专门的隔热和冷却装置,其使用寿命不得少于 8000h。 未配置调速装置的烟气再循环机应设置盘车

18、装置。 4.2.5 密封风机的设计应采取消声措施。对从大气直接吸气的密封风机,应配备进口过滤器和进、出口 消声器。 5 风机的选型 5.1 选择风机应提供的原始数据 选择风机应提供的原始数据至少包括以下: a) 当地大气条件: 1)大气压力; 2)干、湿空气温度; 3)空气相对湿度。 b) 锅炉热力计算和空气动力计算结果; c) 锅炉各典型工况下的风机参数: 1)流量(风量、烟气量 ); 2)风机进口侧系统总阻力(即风机进口全压)和与之对应的风机进口风道截面动压; 3)风机出口侧系统总阻力(即风机出口全压) ; 4)风(烟)系统总阻力(即风机压力,以往称风机全压) ; 5)介质温度; 6)介质

19、标准密度(空气介质为当地湿空气的标准密度;烟气介质为风机进口湿烟气的标准密 度) 。 注: 各典型工况包括: 选型工况(TB); BMCR工况; BRL工况; THA工况; 75%THA工况; 50% THA工况; 不投油最低稳燃工况。 DL/T 468 2018 6 d) 机组在不同负荷下年运行小时数。 5.2 风机选型参数的确定 5.2.1 基本风量按照以下要求确定: a) 对于新建锅炉的风机,基本风量按 GB 50660 的相关规定确定。 b) 对于改造已投运的风机,其基本风量需由现场试验确定。试验工况不少于三个(在机组高、中、 低三个负荷下进行) ,并将试验结果换算至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20、(BMCR)工况下的流量。 5.2.2 基本风压按照以下要求确定 : a) 对于新建锅炉的风机,其基本风压按 GB 50660 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计算所得的风机系统阻 力宜参考同类型机组的实际运行值确定是否需进行调整。 b) 对于改造已投运的风机,其基本风压由现场试验确定(风压试验应与流量试验同时进行,并通 过 DCS 系统对系统内各主要设备及有关管道的阻力进行采集) 。必要时进行测量和/或通过 SIS 系统采集近一年内机组满负荷时风机进、 出口压力值予以核对。 应同时考虑风机对应的系统 (包 括系统中的其它设备)的改造引起的阻力变化。并将换算至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下的 系统总阻力

21、确定为风机选型的基本风压。 5.2.3 风量、风压裕量按照以下要求选取: a) 对于新建锅炉的风机,流量与压力的裕量宜根据 GB50660 的相关规定范围内选取。 b) 改造已投运的风机,风机流量、压力裕量,宜在考虑改前试验时期气候条件与当地夏、冬两季 差异、 锅炉设备及烟风系统运行状况, 以及机组负荷系数及煤质变化范围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 亦可参照 GB50660 的规定范围内选取。 5.3 风机转速、台数及型式的选择 5.3.1 风机转速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一次风机宜选用 4 极电机(1490r/min) ;送风机宜选用 4极或 6 极电机(1490r/min 或 990r/min) ;引

22、风机和脱硫增压风机的转速宜选用 6 极以下电机(即最高 990r/min) ,对于变转速调节的引、增压风机合一的静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根据参数需要可选取高于 990 r/min 的转速,但需满足结构强度及刚度可靠的要求。 5.3.2 风机台数的选择按照以下要求: a) 对50MW及以上机组,锅炉风机台数宜符合 GB 50660 的相关规定(送、引、冷一次风机每炉宜 设置 2 台;增压风机台数宜与脱硫装置台数相同;排粉机台数应与磨煤机台数相同;制粉系统 密封风机每炉设置两台,一运一备)。 b) 对 25MW 级机组配套的锅炉应装设一台送风机和两台引风机,但燃油燃气负压锅炉应装设一台 送风机和一台

23、引风机。 c) 对12MW级及以下机组配套的锅炉应装设一台送风机和一台引风机。 d) 对 50MW600MW 级机组,经技术经济论证和可靠性论证可行者,可采用每台锅炉仅设置一台送 风机、一台引风机和一台一次风机。 e) 视布置条件和机组设计负荷率情况,经技术经济论证可行时,引风机亦可设置 34 台。 5.3.2 风机型式的选择按 TB 工况参数和选取的风机转速计算出所需风机的比转速,然后选取比转速最 接近的风机型式。 对于给定的参数, 当可以选择几种不同型式的风机时, 应根据锅炉机组的年负荷曲线、 DL/T 468 2018 7 风机耗电、调节效率、设备造价、维护费用及其它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

24、比较来选择。不同类型风机比 转速参考范围见表 1 。 表 1 不同类型风机比转速参考范围 风机类型 比转速 单吸离心式风机 18-94 双吸离心式风机 25-120 静调子午加速轴流式风机 90-120 单级静调标准轴流和动调轴流式风机 100-200 双级静、动叶调节轴流式风机 59.5-119 5.4 风机型号的选择 5.4.1 确定风机型号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a) 风机型式确定后,即可按相似设计方法确定风机型号,并应使系统阻力线完全落在所选风机性 能曲线的稳定区域内,且失速裕度足够,见 5.6.4 条。 b) 对于离心式风机,还应避开气流高脉动区域。 c) 对于可选不同型式或型号的风机时

25、,在满足安全运行需要后,应根据机组负荷、利用小时、设 备费及年维护费等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风机的型号。 5.4.2 离心式风机型号的选择应使选型工况点(即 TB 点)尽可能接近调节装置最大开度时的流量压 力曲线,并且位于风机最高效率的右侧,其效率值不应低于风机最高效率的 90%。 5.4.3 轴流式风机型号的选择应在满足风机选型工况点( TB 点)能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应使发电 机组在经济负荷下(一般为发电机组额定出力)运行时,风机处于最高效率区运行。 5.4.4 轴流式风机选型时应确保有足够的失速裕度, 关于失速裕度 (失速安全系数) 的定义与要求如下: a) 失速裕度可用失速安全系数 k 来

26、表示, k 由各设计工况点和对应开度下(动叶调节为动叶角度, 静叶调节为调节导叶角度)的失速工况点(或最大压力点)的的流量、压力,并按下式计算得 出。 2 = k k q q p p k 式中: p、 q 分别为各设计工况点的压力和流量。 p k 、 q k 分别为各失速工况点的压力和流量。 b) 在选型设计时,各设计工况点 k 值宜大于 1.35,即 k 1.35。 5.5 风机调节方式的选择 5.5.1 对于动叶调节轴流式风机,当机组设计负荷系数低于 70%,且设计转速在 1000r/min 以下时,动 叶调节轴流式风机宜选用双速电动机变极数调节或选用变转速装置(变频器、汽轮机驱动或其它变

27、速装 DL/T 468 2018 8 置)调节,在机组较低负荷运行时切换或调节至低转速运行。特别注意:动叶调节轴流式风机在选用变 速的调节方式时,应取得制造厂对设备变速运行安全可靠性的保证。 5.5.2 对于静叶调节轴流式风机,当机组设计负荷系数低于 80%以下时,静叶调节轴流式风机宜选用变 转速装置(变频器、汽轮机驱动或其它变速装置)调节。 5.5.3 对于离心式风机,一般选择入口导向器调节;为得到更佳的经济性,宜选用双速电动机变极数调 节或变速装置(变频器、汽轮机驱动或其它变速装置)调节。 5.5.4 对于排粉风机(一般为离心式)通常宜选择入口节流门调节;也可选用入口调节门调节,但应对 入

28、口门采取相应的密封和防磨措施。 5.5.5 采用变转速调节的风机,选用何种变速调节装置及其调节范围,应经过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 定。 5.6 制造商应提供的基本资料要求如下: a) 风机选型的必要资料,参见附录 A。 b) 对各厂家所选风机进行评定时,通常需要供应商提供的最少资料参见附录 B。 6 风机的运行 6.1 风机的运行区域 6.1.1 为避免高的气流脉动对风机造成的危害,离心式风机不应在可能引起喘振的不稳定区域内运行, 也不应在气流高脉动区域(如有)内运行,同时还应避免入口调节门开度在 30%以下长期运行。 6.1.2 轴流式风机应避免所有可能的运行工况在失速区域(不稳定工况区域)

29、内运行。 6.2 风机的并联运行 6.2.1 两台风机并联运行时系统工作点是由每台风机各自运行点综合而成。若一台风机停止运行,则另 一台风机运行点将根据系统阻力特性的需要进行匹配。 6.2.2 对于离心式前弯风机,在停运一台风机时需注意监视风机的电流,以防电机超载。 6.2.3 对于轴流式风机,单台风机的最大出力取决于动叶(或静叶)的最大运行角度和电动机容量。当 要启动停用的风机时,其隔离门宜关闭,叶片角度(动叶调节为动叶角度,静叶调节为调节导叶角度) 宜调至最小,当风机达到全速后,隔离门打开。在任何情况下,当第一台风机运行时的压力高于第二台 风机失速界线的最低点的压力时,不应启动第二台风机进

30、行并联。如需并联,则应降低第一台风机的出 力,使其运行点的降低至第二台失速界限压力后再启动第二台风机进行并联。 6.2.4 停用的风机再次启动时, 该风机的隔离门和入口调节门均宜关闭, 以减少启动阻力矩和启动时间。 如果由于上述风门的泄漏而造成风机在启动前反转时,启动应特别谨慎(大型离心式风机特别是引风机 宜配备制动或盘车装置) ,以防止启动时间过长而损坏电机。通常,无调速和软启动设备的风机启动时 间应限制在 25 秒以内。 6.3 风机运行、维护及检查 6.3.1 风机的运行参数如风量、风压、电流、轴承振动、轴承温度以及风机进口和(或)出口的介质温 DL/T 468 2018 9 度等,应在

31、控制室内有仪表显示。对轴流式风机宜做到在线监视画面上显示风机运行工况点位于性能曲 线上的位置,以便运行人员了解风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避免风机在不希望的工况下运行。对大型风机的 轴承振动和温度还应设有报警信号。所有监视仪表都应定期进行校准。 6.3.2 定期对风机进行维护检查,及时排除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异常。主要检查项目有:轴承、磨损和 腐蚀程度、积灰情况、焊缝和铆接质量、动叶调节轴流式风机的动叶螺栓连接、油系统、和调节机构, 包括行程范围、灵活性、各调节叶片动作的一致性,以及实际开度与指示仪表的一致性等。 6.3.3 风机正式投运前,各电厂应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资料和管网系统的具体条件,以及安装完毕

32、后的一 系列调整试验的结果,编制出具体可行的风机运行操作规程,作为运行人员操作、检查、维护的依据。 7 风机的噪声 7.1 风机噪声的限值与测量方法 7.1.1 风机的噪声应符合 JB/T 8690 的规定。 7.1.2 通风机噪声在最佳效率工况点的比 A 声级 LsA限值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7.1.3 风机噪声的测试方法按 GB/T 2888 进行。 表 2 通风机噪声在最佳效率工况点的比 A声级 LsA限值 通风机型式 比 A 声级 LsA (dB) 测量位置 前向叶片离心通风机 24 按 GB/T 2888 规定 后向板型叶片离心式通风机 27 机翼型叶片离心式通风机 22 径向叶片

33、离心式通风机 22 轴流式通风机 35 注: 达不到表2要求或对噪声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买卖双方的合同中加以规定。 7.2 降低噪声的方法 7.2.1 对直接从大气吸气的风机,可在风机进口前安装消声器,消声器应符合 JB/T 6891 的规定,并在 机壳外表敷设吸声材料或 /和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室进行隔声处理。 7.2.2 对非直接从大气吸气的风机,可在机壳外表面敷设吸声材料或 /和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室进行隔声 处理。 7.2.3 其它降低噪声方法,如采取涂刷阻尼材料、装减振器等隔离振动的方法。 8 风机的试验与验收 8.1 性能试验的标准 8.1.1 风机的空气动力性能试验,应按 GB/T 123

34、6 进行。 8.1.2 风机的现场性能试验,应按 GB/T 10178 或DL/T 469 进行。 DL/T 468 2018 10 8.2 性能试验及相关试验 8.2.1 风机安装试运转正常后,应进行风机性能试验和实际系统阻力试验。以确定风机在实际系统中的 性能和实际各运行工况点在该性能曲线中的位置, 判断风机选择是否恰当、 运行中是否会出现危险工况, 以及如何避开这些可能的危险工况。 8.2.2 对装有失速保护装置的风机,在正式投运前,应对其动作的准确性进行试验校正。风机投运以后 还应定期进行试验和校正,保证其动作准确。 8.2.3 在正式投运前,应对并联运行的风机进行并联试验(包括正式运

35、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并联条件) 。 以确定正确的并联操作,避免“抢风”现象的发生。 8.2.4 每台风机安装好后应进行机械运转试验。在机械运转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各轴承的振动与温度, 轴承温升稳定后的连续运转时间不得少于 4h。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 40,正常工作温度不应高于 70,最高温度不应超过 90。滑动轴承工作温度不应高于 75,且不应漏油。振动的限值见 8.4.1。 8.3 风机性能参数的允差 8.3.1 在规定的风机流量下,所对应的风机压力偏差为5%;在规定的风机压力下,所对应的风机流量 偏差为5%。 8.3.2 在给定转速下,工况点实际效率与给定效率之间的允差为:在接近最高效率点处

36、时为 3%,在最 高效率的 90%范围内为 5%,其余范围不作考核。 8.4 风机振动速度的测量 8.4.1 振动速度方均根的限值 风机振动速度方均根值(也称振动速度有效值) rms (其定义参见 JB/T 8689),按 8.4.2 所规定的 各个测量方向和测点上测量的值,不应超出如下规定: 刚性支承: rms 4.0 mm/s 挠性支承: rms 6.3 mm/s 注 1: 刚性支承是指风机安装好后, “风机-支承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高于通风机工作主频率。如一般风机直接与 坚硬基础紧固连接。 注 2: 挠性支承是指风机安装好后, “风机-支承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低于通风机工作主频率。如在特

37、殊条件下, 风机通过隔振体与基础连接。 注 3: 本标准规定的限值比JB/T 8689、JB/T 4358、JB/T 4362的规定的高一等级、在与制造厂签订供货协议合同 时,应特别提出此要求。 8.4.2 轴承振动测量位置 8.4.2.1 对于双支承有两个轴承体的风机,对每个轴承按图1所示的三个方向测量其振动值。 8.4.2.2 当两个轴承都装在同一个轴承箱内时,按图2所示要求,在轴承箱体轴承部位测量其振动值。 8.4.2.3 当被测的轴承箱在通风机壳体内部时,按8.4.2.1或8 .4.2.2的要求,预先装置振动传感器,然 后引出风机外与指示器连接测量其振动值。传感器的安装方向与测量方向的

38、偏差不得大于5。 DL/T 468 2018 11 轴向 水平方向 垂 直 方 向 图 1 双支承风机两个轴承的振动测量位置 垂 直 方 向 水平方向轴向 垂 直 方 向 水平方向 图 2 两个轴承装在同一轴承箱内的轴承振动测量位置 图 3 轴承箱在风机壳体内的 振动测量位置 8.4.2.4 当被测的轴承箱在通风机壳体内部,又无法预设振动传感器时,可在支撑轴承处的风机外壳相 应部位测量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振动值,见图3。 8.4.3 风机振动速度峰值(或位移峰峰值)的限值 若现有的测振仪表不具备有效值检波功能, 经制造厂同意后可测量振动速度 (峰值) 或振动位移 (峰 峰值) ,它们的限值见表

39、 3。 表 3 振动速度(峰值)或振动位移(峰峰值)的限值 支承类型 振动速度(峰值) mm/s 振动位移(峰-峰值) X m 近似对应的振动速度有效值 rms mm/s 刚性支承 5.6 1.0810 5 /n 4.0 挠性支承 8.9 1.710 5 /n 6.3 注: n 为通风机工作转速(r/min) 9 风机的系统设计 9.1 风机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DL/T 468 2018 12 9.1.1 除本标准下述各条规定外,风机进、出口管道设计应符合DL/T 5121中的有关规定。 9.1.2 风机进、出口需装设补偿器,以吸收管道系统的热膨胀及隔离振动。 9.1.3 风机出口和进口需装设

40、用于检修的可进行远方操作的隔绝风门(直接从大气吸气的风机进口除 外);隔绝风门的漏风率应小于2%;风门开关时间不宜大于45s或按制造厂规定。 9.1.4 在需要两台或两台以上风机并联运行时,通风机系统的设计应能使任意一台风机易于并入系统 中。为使风机便于并联,并减少因故障停用一台风机时对锅炉负荷的影响,在并联风机之间宜设联络风 (烟)道。 9.1.5 风机进口管道的横截面积既不应大于风机进口面积的112.5%, 也不应小于风机进口面积的92.5%。 收敛连接管的夹角不大于15,扩散连接管的夹角不大于7。见图A.1。 9.1.6 风机出口管道的横截面积既不应大于风机出口面积 的105%,也不应小

41、于风机出口面积的95%。同 时要求收敛连接管的斜度不超过15,扩散连接管的斜度不超过7。见图A.1。 9.1.7 风机进口包括过渡段的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3倍的当量直径,否则应考虑系统效应的影响。 9.1.8 风机出口包括过渡段的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2.5倍6倍管路当量直径, 否则应考虑系统效应的影 响。 9.2 系统效应损失 9.2.1 风机安装在系统中,其进气和/或出气的条件可能偏离设计状态,将会发生风机性能的降低情况, 这被称为系统效应。由此产生的系统损失被称为系统效应损失( SEF)。 9.2.2 图4中的曲线A为未考虑系统效应时的系统阻力曲线,而曲线B为由于系统效应的影响时的实际系 统阻

42、力曲线,在相同流量下的压力差就是系统效应损失(点3与点4之间的压力差、点1与点2之间的压力 差)。因此在风机选型时,应将系统效应损失加在系统总阻力上,否则风机将达不到设计性能(图4的 点2所示)。 DL/T 468 2018 13 图 4 系统效应的影响 9.3 系统效应曲线 9.3.1 图 5示出了 19条系统效应曲线,其中 19条不同曲线( F、 G、 H、 X)对应 19种不同的风机进、 出口的管路布置方式,详见 9.4与 9.5。 9.3.2 根据风机进口或出口的平均气流速度和与管路布置方式对应的系统效应曲线,即可查出相应布置 方式对应的系统效应损失( SEF, Pa)。风机进出口的速

43、度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进口边界的截面积计 算得出。对于轴流式风机的进、出口速度也可通过叶轮外径(通流面积)近似计算得出。 DL/T 468 2018 14 图 5 系统效应曲线 9.3.3 系统效应损失也可按照表 4中给出了与管路布置对应的动压损失系数 C与系统效应损失的计算公 式计算得出,式中 V是对应的气流速度, 为气体密度。 DL/T 468 2018 15 表 4 系统效应系数 图 5 中的曲线 动压损失系数 C F 16.00 G 14.20 H 12.70 I 11.40 J 9.50 K 7.90 L 6.40 M 4.50 N 3.20 O 2.50 P 1.90 Q 1.50

44、 R 1.20 S 0.75 T 0.50 U 0.40 V 0.25 W 0.17 X 0.10 系统效应损失( SEF)= C 2 V 2 1 9.3.4 在9.4与9.5节中,给出了典型的进口与出口的管道布置方式及对应的系统效应曲线。若一个系统 中包括多个产生系统效应的布置方式,那么,每种布置方式的系统效应损失应分别确定,然后相加得出 总的系统效应损失。 9.3.5 图5中的系统效应曲线是按标准空气密度1.2kg/m 3 给出,查出或计算出的系统效应损失称为标准系 统效应损失,实际的系统效应损失可按下式修正: 2.1 实际密度 标准系统效应损失实际系统效应损失 = 9.4 风机出口的系统

45、效应损失 9.4.1 出口管道的典型出口管道速度分布见图 6,图中示出了离心式和轴流式风机出口不同距离处的速 度分布变化。其中,100%的“有效管道长度”至少为 2.5 倍的管道当量直径。当气流速度大于 13m/s 时,每增加 5m/s,则管道长度需增加 1 个管道直径。例如,气流速度为 25.4m/s 时,管道长度为 5 倍 管道当量直径;若为矩形管道,其边长分别为 a 和 b, 则当量直径为(4 ab/ ) 0.5 。 DL/T 468 2018 16 图 6 风机出口速度分布图 9.4.2 轴流式风机出口管道的系统效应按照以下要求: a) 一般要求轴流式风机的出口宜安装有 2 至3 倍管道当量直径长度的直管段; b) 对于管式轴流风机,一般没有出口管道,此时的系统效应损失接近 0; c) 对于导叶轴流式风机一般其出口的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 50%的有效管道长度; d) 当出口管道长度小于最佳值时,则轴流式风机的系统效应曲线示于表 5; e) 通过表5选择的不同管道布置对应的系统效应曲线型式,再根据计算得到的风机出口平均速度 (图 5 中的横坐标) ,从图 5 中得到对应的系统效应损失。 表 5 轴流式风机出口管道的系统效应曲线 无管道 12%有效管道 25%有效管道 50%有效管道 100%有效管道 管式轴流风机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DL电力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