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 591-2004 大杯蕈.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60346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  591-2004 大杯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5  591-2004 大杯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5  591-2004 大杯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5  591-2004 大杯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5  591-2004 大杯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DB35DB35/ 5912004 大 杯 蕈 2004-12-16 发布 2005-01-01 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5/ 5912004I目 次 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品分类25 要求26 试验方法47 检验规则5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6DB35/ 5912004II前 言 本标准5.3、8.1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为保证大杯蕈的质量,规范生产和销售,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标 准。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2、福建省食用菌工作办公室、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枝和、李坚义、谢宝贵、郑立威、林伯德、黄志龙、张清华、黄佳佳、王 昕、陈志。DB35/ 59120041大 杯 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杯蕈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分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杯蕈的鲜品和干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3、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009.102003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T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72003 食品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92003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25301990

4、食用菌取样方法GB/T125311990 食用菌水分测定GB/T125321990 食用菌灰分测定GB/T156731995 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SN02201993 出口水果中多菌灵残留量检验方法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3号令(1995年)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异味 指大杯蕈变质后所产生的酸味、霉味或其他怪味。 3.2 虫损菇 被虫咬伤的菇体 3.3 杂质DB35/ 591200423.3.1 一般杂质 大杯蕈成品以外的植物性物质(如:稻草、秸秆、木屑等) 。 3.3.2 有害杂质 有毒、有害及其他有碍安全卫生的物质(如毒菇、霉

5、菌、虫体、动物毛发和排泄物、金 属、玻璃石等)。 3.4 菌盖直径 指菌盖最大直径。 3.5 碎菇 菇体破碎后形成的碎片。 3.6 破损菇 菇体破裂或缺损的菇。 3.7 鲜大杯蕈 采后未脱水加工的大杯蕈。 3.8 干大杯蕈 采后经脱水加工的大杯蕈。 4 产品分类、分级 4.1 大杯蕈按加工方式分为鲜大杯蕈和干大杯蕈二种。 4.2 大杯蕈按感观指标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5 要求 5.1 感官指标 5.1.1 鲜大杯蕈 鲜大杯蕈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鲜大杯蕈感官指标 项 目 指 标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外 观 菌盖圆呈漏斗状、边缘内 卷,菌柄直,菇体大小均 匀。 菌盖圆呈漏斗状、

6、边缘内 卷,菌柄较直,菇体大小 较均匀。 菌盖较圆、边缘平直,少部分 菌盖稍有缺裂,菌柄稍弯曲。 菇体大小不太均匀。 色 泽 菌盖浅灰黄色至淡黄色。DB35/ 59120043表 1(续) 项 目 指 标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气 味 具有鲜大杯蕈特有的香味,无异味。 菌盖直径,cm 4.08.0 8.012.0 4.0或12.0碎 菇 , 无 1.0 1.0虫损菇 , 无 1.5 2.0破损菇 , 无 1.0 2.0一般杂质,% 0.5有害杂质 无 5.1.2 干大杯蕈 干大杯蕈感官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干大杯蕈感官指标 项 目 指 标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外 观 菌盖圆呈漏斗

7、状、边缘内 卷,菌柄直,菇体大小均 匀。 菌盖圆呈漏斗状、边缘内 卷,菌柄较直,菇体大小较 均匀。 菌盖较圆、边缘平直,少部 分菌盖稍有缺裂, 菌柄稍弯 曲。菇体大小不太均匀。 色 泽 菌盖浅灰色至淡黄色,菌 褶浅黄色,色泽均匀。 菌盖淡黄色至浅褐色, 菌褶 土黄色,色泽较均匀。 菌盖浅褐色至灰白色, 菌褶 黄褐色,色泽不均匀。 气 味 具有干大杯蕈特有的香味,无异味。 菌盖直径,cm 8.0 5.0 2.0碎 菇, 3.0 5.0 7.0虫损菇, 1.0 1.5 2.0破损菇 , 无 1.0 2.0一般杂质, 0.5有害杂质 无 5.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理化指标

8、单位为%项 目 指 标 鲜大杯蕈 干大杯蕈 水 分 90.0 12.0粗 蛋 白 1.6 16.0DB35/ 59120044表 3(续) 单位为%项 目 指 标 鲜大杯蕈 干大杯蕈 粗 纤 维 2.0 20.0灰 分 0.7 7.05.3 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卫生指标 单位为mg/kg项 目 最高限量 鲜大杯蕈 干大杯蕈 总砷(以 As 计) 0.5 1.0铅(以 Pb计) 1.0 2.0总汞(以 Hg计) 0.1 0.2镉(以 Cd计) 0.5 1.0六六六(BHC) 0.1 0.2滴滴涕(DDT) 0.1多 菌 灵(Carbendazim) 0.5敌 敌 畏(Di

9、chlorvos) 0.5亚硫酸盐(以 SO2计) 50.0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蔬菜(包括食用菌)生产中使用。 5.4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指标 6.1.1 外观、色泽 肉眼观察外观、色泽和有害杂质的情况。 6.1.2 气味 鼻嗅气味。 6.1.3 菌盖直径 用游标卡尺测量。 6.1.4 碎菇、虫损菇、破损菇、一般杂质 随机抽样500g,分别从中检出碎菇或虫损菇或破损菇或一般杂质进行称量,按下式计 算结果:m1X(%)=100m式中:X鲜菇或干菇的碎菇、虫损菇、破损菇、一般杂质的质量分数;%DB35/ 5

10、9120045m1碎菇或虫损菇或破损菇或一般杂质的质量;gm样品质量,g。 6.2 理化指标 6.2.1 水分 按 GB/T 12531 规定执行。 6.2.2 粗蛋白 按GB/T15673规定执行。 6.2.3 粗纤维 按GB/T5009.10规定执行。 6.2.4 灰分 按GB/T12532规定执行。 6.3 卫生指标 6.3.1 总砷 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6.3.2 铅 按GB/T5009.12规定执行。 6.3.3 总汞 按GB/T5009.17规定执行。 6.3.4 镉 按GB/T5009.15规定执行。 6.3.5 六六六、滴滴涕 按GB/T5009.19规定执行。

11、 6.3.6 多菌灵 按SN02201993规定执行。 6.3.7 敌敌畏 按GB/T5009.20规定执行。 6.3.8 亚硫酸盐 按GB/T5009.34规定执行。 6.4 净含量 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同一产地、同种工艺、同时采收、同一等级的大怀蕈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7.2 抽样方法 按GB/T12530的规定执行。 7.3 交收检验 7.3.1 每批产品出厂前由生产厂的检验部门按产品标准逐批进行检验,符合标准后签盖产 品合格证出厂。 7.3.2 交收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和净含量。 7.4 型式检验 7.4.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12、 改主要原辅材料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DB35/ 59120046b) 更改关键工艺时;c) 交收检验结果与最近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7.4.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规定的所有的检验项目。 7.4.3 型式检验样品从交收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 7.5 判定规则 7.5.1 大杯蕈的感官指标符合下列两项者为合格,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者为不合格。 7.5.1.1 外观、色泽、菌盖直径符合质量要求占90以上。 7.5.1.2 碎菇、虫损菇、破损菇、一般杂质各自所占比例不超标。 7.5.2 卫生指标有一项不符合,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其它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允许在同 批产品中加倍抽取样品,对不合格

13、项进行复检,仍不符合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8.1 标志、标签 8.1.1 标志 产品的包装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采用标准、等级、重量或数量、生产日期、生产企 业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8.1.2 标签 产品标签应清晰、正确标明:产品名称、产品采用标准、质量等级、净含量、保质期、 生产日期、食用方法、贮存指南、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8.2 包装 8.2.1 同一包装内的大杯蕈产品必须是同一等级,不允许混等级包装。 8.2.2 大杯蕈包装用的材料卫生指标应符合GB9687或GB9688规定。 8.2.3 包装内应附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标明产

14、品等级、检验员编号、检验日期。 8.3 运输 8.3.1 鲜大杯蕈应低温冷藏运输,运输时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不得与有毒(害) 物品、异味物品混运。不得用有毒(害)或受污染的运输工具运载。 8.3.2 干大杯蕈运输时应防雨淋、防潮、防日晒,不可裸露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 鲜活动物混装、混运。 8.4 贮存 8.4.1 鲜大杯蕈采后应及时加工、包装,贮放于610冷库中。 8.4.2 干大杯蕈应在避光、常温、阴凉干燥处密封贮存。 8.4.3 不能与有毒(害)物品、异味物品混合贮存。 8.5 保质期 鲜大杯蕈在25保质期为1星期;干大杯蕈密封在20干燥处保质期为6个月, 在1015时保质期为18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