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65525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1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59.080.30 W 13 道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9-04-21发布GB/T 5325-2009 代替GBjT5325-1997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Combed polyester/cotton grey fabrics 2009-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唱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GB/T 5325 2009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复兴门外三星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

2、6 印张1字数24千字2009年7月第一版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 1-37698 定价18.00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 5325-2009 剧吕本标准代替GB/T5325-1997(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本标准与GB/T5325-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一增加纤维含量偏差考核p取消三等品品等;一一棉结疵点格率规定加严;一一布面疵点总评分由分/m改为分/m2,取消幅宽分类z外观疵点评分由十分制改为四分制;一一-横档疵点不分明显与不明显;取消划条量计。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

3、录E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 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z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蓓华、王憬义、贺美姆。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一-GB/T5325-1985 , GB/T 5325 1989 , GB/T 5325-19970 I GB/T 5325-2009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有梭织机、无梭织机生产的涤纶混纺比在50%及以上的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

4、。本标准不适用于提花织物。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91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z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6 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FZ/T 10004 棉及化

5、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 10006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FZ/T 10009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FZ/T 10013.2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的温度与回潮率对其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3 分类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产品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按附录A规定。4 要求4. 1 项目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织物组织、纤维含量偏差、幅宽、密度、断裂强力、棉结疵点格率六项,外观质量为布面疵点一项。4.2 分等规定4.2. 1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

6、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4.2.2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强力、纤维含量偏差、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以其中最低一项品等作为该匹布的品等。4.2.3 内在质量分等规定见表1和表201 GB/T 5325-2009 表1内在质量分等规定允许偏差项目标准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织物组织设计规定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纤维含量偏差/%产品规格土1.5不符合一等品要求帽宽/cm产品规格十1.2%+1. 5% +2.0% % 一1.0%-1. 0% -1.5 密度/(根/10cm) 产品规格经密-1.2%经密一1.5%经密超过一1.5%

7、纬密-1.0%纬密-1.0%纬密超过一1.0%断裂强力/N按附录A断裂强力经向-6%经向8% 经向超超过一8% 公式计算纬向-6%纬向一8%纬向过一8注s当幡宽偏差超过1.0%时,经密允许偏差为一2.0%。表2棉结疵点格率分等规定织物总紧度80及以下/%织物总紧度80以上/%涤纶纤维含量/%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60及以上3 6 超过一等品50-60以下4 8 允许范围注z棉纺疵点格率超过表2规定降到二等为止.4.2.4 布面疵点评分限度规定见表3。优等0.2 表3布面疵点评分限度等0.3 4.2.5 幅宽、经纬向密度应保证成包后符合表1规定。4.2.6 布面疵点评等规定4.2.6.1 每匹布允许

8、总评分按式(1)计算。A=a.L.W 式中zA一一-每匹布允许总评分,单位为分每匹(分/匹); a一一每平方米允许评分数,单位为分每平方米分/米2); L一一匹长,单位为米(m); W一一幅宽,单位为米(m)。计算至一位小数,按GB/T8170修约成整数。优等品4 5 4.2.6.2 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4.2.6.3 1 m内严重疵点评4分为降等品。5 布面疵点的评分5. 1 布面班点的栓瞌5. 1. 1 检验时布面上的光照度为4001x士1001x。一等品二等品8 超过一等品10 允许范围0.6 .( 1 ) 5. 1.2 布面疵点评分以布的正面为准,平纹织

9、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交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左斜飞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卢)为正面,破损性疵点考核严重一面。5.2 布面疵点评分规定布面疵点评分规定见表40表4布面疵点评分规定评分数疵点分类1 2 3 经向明显疵点8 cm及以下8cm以上-16cm 16 cm以上-24cm 纬向明显疵点8cm及以下8 cm以上-16cm 16 cm以上-24cm 横档半幅及以下根数评分3根严重疵点长度评分1cm以下注1:布面疵点具体内容见附录B.疵点名称说明见附录c.注2:严重疵点在根数和长度评分矛盾时,从严评分。注3,不影响后道质量的横档疵点评分,由供需双方协定。5.3 1 m中累计评分1m中

10、累计评分最多评4分。5.4 布面疵点的量计5.4. 1 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5.4.2 经向明显疵点及严重疵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4再行评分。5.4.3 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8cm内有两个及以上的,则按连续长度评分。GB/T 5325一20094 24 cm以上-100cm 24 cm以上半幅以上4根及以上1 cm及以上5.4.4 共断或并列(包括正反面是包括1根或2根好纱,隔3根及以上的不作共断或并列(斜纹、缎纹织物以间隔一个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5.5 疵点评分的说明5.5. 1 疵点的评分起点和规定5.5. 1. 1 有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以

11、严重一项评分。5.5. 1. 2 边组织及距边1cm内的疵点(包括边组织不评分,但毛边、拖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豁边、深油锈疵及评4分的破洞、跳花要评分,如疵点延伸在距边1cm以外时应加合评分。无梭织造布布边,绞边的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o.3 cmO. 8 cmD边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要求评分。5.5. 1. 3 布面拖纱长1cm以上每根评2分,布边拖纱长2cm以上的每根评1分(一进一出作一根计)。5. 5. 1. 4 o. 3 cm以下的杂物每个评1分,0.3cm及以上杂物和金属杂物(包括瓷器评4分(测量杂物粗度)。5.5.2 加工坯中疵点的评分5.5.2. 1 水渍、污溃、不影响组织的浆斑

12、不评分。5.5.2.2 漂白坯中的箱路、拮穿错、密路、拆痕、云织减半评分。5.5.2.3 印花坯中的星跳、密路、条干不匀减半评分,双经、箱路、拮穿错、长条影、浅油疵、单根双纬、云织、轻微针路、煤灰纱、花经、花纬不明显错纬不评分。5.5.2.4 杂色坯不洗泊的浅色油疵和油花纱不评分。5.5.2.5 深色坯泊疵、油花纱、煤灰纱、不褪色色疵不洗不评分。5.5.2.6 加工坯距布头5cm内的疵点不评分(但六大疵点应开剪)。5.5.3 对疵点处理的规定5.5. 3. 1 o. 5 cm以上的豁边,1cm及以上的破洞、烂边、稀弄,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等六大疵点,应在织布厂剪去。3 GB/T 532

13、5-2009 5.5.3.2 金属杂物织入,应在织布厂挑除。5.5.3.3 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应修好后出厂。5.5.4 假开剪和拼件的规定5.5.4.1 假开剪的疵点应是评为4分或3分不可修织的疵点,假开剪后各段布都应是一等品.5.5.4.2 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假开剪和拼件,二联匹不允许超过两处、三联匹及以上不允许超过王处。5.5.4.3 假开剪和拼件率合计不允许超过20%,其中拼件率不得超过10%。另有要求时按双方协议执行。5.5.4.4 假开剪布应作明显标记。假开剪布应另行成包,包内附假开剪段长记录单,外包注明假开剪字样。6 试验方法6. 1 试验条件6.

14、1. 1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6. 1.2 快速试验z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的方法。快速试验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参见附录D和附录E。6.2 津、棉纤维含量分析试验方法按GBjT2910执行(按净干重量百分率计算)。6.3 长度测定按GBjT4666执行。6.4 幅宽测定按GBjT4666执行。6.5 密度测定按GBjT4668执行。6.6 断裂强力测定按GBjT3923.1执行。6.7 棉结亲盾疵点格率检验按FZjT10006执行。7 检验规则按FZjT10004执行,8 标志和包装按FZ/T100

15、09执行。9 其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可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4 GB/T 5325-200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涤棉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制定规定A.l 涤棉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的制定,除下列规定外,其他按GB/T406附录A规定执行。A.2 涤棉混纺本色纱线的公称线密度(tex)及标准干燥重量(g/100m),根据不同回潮率、不同泪纺比例进行计算。A.2.1 涤棉混纺纱线密度按式(A.l)计算。式中zT. = 5. 5 x OO + , 一一-,-N.八100十W.T,一-纱线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N. 涤棉混纺纱线的英帝tl支数FW,一一涤棉混纺纱线的公制公定回潮率,%;W

16、.一涤棉混纺纱线的英制公定回潮率,%。A. 2. 2 100 m涤棉混纺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按式(A.2)计算。T t 1 m二二一-:-Xa 10 1十w式中zmd一一-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单位为克(g);T , 纱线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W一一纱线的公定回潮率,%。示例265/35涤棉混纺纱线线密度(T,)及公制公定回潮率(W,),英制公定回潮率(W,)的计算zW , = Q_,_!黠旦+旦智主=3.2% 0.4% X 65 W,=一一-+一一丁EE-=3.72%中590.5100十3.2%587.5 .一_v一-,- N , 100+3.72% - N , A.3 涤棉混

17、纺本色布断裂强力标准的制定A. 3.1 断裂强力标准计算A. 3. 1. 1 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X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A. 3. 1. 2 断裂强力按式(A.3)计算。式中zQ = Po .川.K. T, 一Q一织物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 Po -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顿每特克斯(cN/tex); N一一织物中纱线标准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 K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T,-一一纱线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计算的小数不计,取整数。A.3.2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A. 3. 2.1 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值见表A.1o( A

18、. 1 ) ( A. 2 ) .( A.3 ) 5 GB/T 5325-2009 襄A.l强力利用系数经向纬向织物类别紧度/%利用系数K.紧度/%利用系数K粗特37-55 1. 17-1. 26 35-50 1.10-1.25 平布中特37-55 1. 11-1. 20 35-50 1. 05-1. 20 细特37-55 1. 08-1.17 35-50 1. 05-1. 20 中特62-70 1. 16-1. 24 33-45 1. 21-1. 33 纱府绸细特62-75 1. 24-1. 37 33-45 1. 21-1. 33 线府绸62-70 0.90-0.98 33-45 0.96-

19、1. 08 粗特80-90 1. 14-1. 24 40-60 0.94-1. 04 纱中特及以下80-90 1. 08-1. 18 40-60 0.82-0.92 华达呢及卡其粗特0.94-1.04 线90-110 1. 02-1. 12 40-60 中特及以下0.86-0.96 注1:紧度在本表紧度范围内时,K值按比例增减川、于本表紧度范围时,则按比例减小z如大于本表嚣度范围时,则按最大的K值计算。注2: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特、中特、租特四挡。特细10 tex以下(60以上细特10 tex-20 tex(60-29) 中特21 tex-32 tex(28-19) 粗特32 tex及以

20、上(18及以下A.4 总伸长率规定单纱为1%,股线为0。A.5 总飞花率规定粗织物为0.6%,中细织物(包括股线织物为0.3%。6 GB/T 5325-2009 附录B(规范性附录)各类布面疵点的具体内容B.l 经向明显疵点竹节、粗经、错线密度、综穿错、拮路、箱穿错、多股经、双经、并线松紧、松经、紧经、吊经、经缩波纹、断经、断疵、沉纱、星跳、跳纱、棉球、结头、边撑疵、拖纱、修正不良、错纤维、油渍、油经、锈经、锈渍、不褪色色经、不褪色色渍、水渍、污渍、浆斑、布开花、油花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花经、长条影、极光、针路、磨痕、绞边不良、方眼、木棍皱、荷叶边。B.2 纬向明显疵点错纬(包括粗、细、紧

21、、松)、条干不匀、脱纬、双纬、纬缩、毛边、云织、杂物织人、花纬、油纬、锈纬、不褪色色纬、煤灰纱、百脚、开车经缩。B.3 横档拆痕、稀纬、密路。B.4 严重疵点破洞、豁边、跳花、稀弄、经缩浪纹三楞起算)、并列3根吊经、松经(包括隔开1根2根好纱的)、不对接轧梭、1cm及以上烂边、金属杂物织人、影响组织的浆斑、霉斑、损伤布底的修正不良、经向8cm 内整幅中满10个结头或边撑疵。B.5 其他B. 5.1 经向疵点及纬向疵点中,有些疵点是这两类共同性的,如竹节、跳纱等,在分类中只列入经向疵点一类,如在纬向出现时,应按纬向疵点评分。B.5.2 如在布面上出现上述未包括的疵点,按相似疵点评分。7 GB/T

22、 5325-2009 C.1 竹节z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附录C(规范性附录疵点名称的说明C.2 粗经z直径偏粗长5cm及以上的经纱织人布内。C.3 错线密度z线密度用错工艺标准。C.4 综穿错z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综,而造成布面组织错乱。C.5 街路z织物经向呈现条状稀密不匀。C.6 箱穿错z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箱,造成布面上经纱排列不匀。C.7 多股经z两根以上单纱合股者。C.8 双经z单纱线织物中有2根经纱并列织入。C.9 并线松紧z单纱加捻为股线时张力不匀。C. 10 松经E部分经纱张力松弛织人布内。C.11 紧经z部分经纱捻度过大。C. 12 吊经z部分经纱在织物中张力过大。C.13 经缩波纹

23、z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使织物表面呈波纹状起伏不平。C. 14 断经E织物内经纱断缺。C. 15 断班z经纱断头纱尾织入布内。C.16 沉纱z由于提综不良,造成经纱浮在布面。C.17 星跳:1根经纱或纬纱跳过2-4根形成星点状的。C.18 跳纱:1-2根经纱或纬纱跳过5根及以上的。C. 19 棉球z纱线上的纤维呈球状。C.20 结头z影响后工序质量的结头。C.21 边撑疵z边撑或剌毛辑使织物中纱线起毛或轧断。C.22 拖纱z拖在布面或布边上的未剪去纱头。C.23 修正不良z布面被刮起毛,起皱不平,经、纬纱交叉不匀或只修不整。C.24 错纤维z异纤维纱线织入。C.25 油渍z织物沽油后留下的

24、痕迹。C.26 袖经E经纱沾油后留下的痕迹。C.27 锈经z被锈渍沽污的经纱痕迹。C.28 锈清z织物沾锈后留下的痕迹。C.29 不褪色色经z被沽污而洗不清的有色经纱。C.30 不褪色色渍z被沾污洗不清的污渍。C.31 水渍z织物沽水后留下的痕迹。C.32 污渍E织物沽污后留下的痕迹。C.33 浆斑z浆块附着布面影响织物组织。C.34 布开花z异纤维或色纤维混入纱线中织人布内。C.35 油花纱z在纺纱过程中沽污油溃的纤维附入纱线。C.36 猫耳朵z凸出布边0.5cm及以上。C.37 凹边z凹进布面0.5cm及以上。C.38 烂边z边组织内单断纬纱,一处断3根及以上的。GB/T 5325-200

25、9 C.39 花经z由于配棉成分变化,使布面色泽不同。C.40 长条影:由于不同批次纱的混入或其他因素,造成布面经向间隔的条痕。C.41 极光z由于机械原因造成布面摩擦而留下的痕迹。C.42 针路z由于点啄式断纬自停装置不良,造成经向密集的针痕。C.43 磨痕z布面经向形成一直条的痕迹。C.44 绞边不良:因绞边装置不良或绞边纱张力不匀,造成2根及以上绞边纱不交织或交织不良。C.45 错纬z直径偏粗、偏细长5cm及以上的纬纱、紧捻、松捻纱织入布内。C.46 条干不匀z叠起来看前后都能与正常纱线明显划分得开的较差的纬纱条干。C.47 脱纬z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的纬纱织入布内(包括连续双纬和长5c

26、m及以上的纬缩)。C.48 双纬:单纬织物一梭口内有2根纬纱织入布内。C.49 纬缩z纬纱扭结织人布内或起圈现于布面(包括经纱起圈及松纬缩三楞起算)。C.50 毛边:由于边剪作用不良或其他原因,使纬纱不正常被带人织物内(包括距边5cm以下的双纬和脱纬)。C.51 云织z纬纱密度稀密相间呈规律性的段稀段密。C.52 杂物:飞花、回丝、油花、皮质、木质、金属(包括瓷器)等杂物织人。C.53 花纬z由于配棉成分或陈旧的纬纱,使布面色泽不同,且有12个分界线。C.54 油纬z纬纱沾油或被污染。C. 55 锈纬z被锈渍沾污的纬纱痕迹。C.56 不褪色色纬z被沾污而洗不净的有色纬纱。C.57 煤灰纱:被空

27、气中煤灰污染的纱(单层检验为准,对深色油卡。C.58 百脚2斜纹或缎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内缺12根纬纱(包括多头百脚)。C.59 开车经缩印):开车时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开车痕迹。C.60 拆痕z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措浆抹水。C.61 稀纬z经向1cm内少2根纬纱(横贡织物稀纬少2根作1根计)。C.62 密路z经向0.5cm内纬密多25.%以上(纬纱紧度40.%以下多20.%及以上的。C.63 破洞: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纬纱(包括隔开12根好纱的),经纬纱起圈高出布面0.3 cm,反面形似破洞。C.64 豁边z边组织内3根及以上经、纬

28、纱共断或单断经纱(包括隔开12根好纱)。双边纱2根作1根计,3根及以上的有1根算1根。C.65 跳花:3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包括隔开一个完全组织。C.66 稀弄z纬密少于工艺标准较大,呈弄现象。C.67 不对接轧梭z轧梭后的经纱未经对接。C.68 霉斑z受潮后布面出现霉点(斑)。C.69 方眼z织造时局部经纱张力过大,布面形成块状风格差异。C.70 木棍皱z坯布经过卷布棍时,张力不当,织物在布棍中间部位处形成经向折皱。C.71 荷叶边t布边经纱张力较小或横向拉幅过度或不足,织物边缘呈起伏波浪状。9 GB/T 5325-200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属于快速测定织物断裂强力的修正D.l

29、 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质量控制检验时,可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然后按标准温度和回潮率的办法进行换算修正,但检验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D.2 断裂强力修正见式(D.1)。Fx = Fs X Ks 式中zFx一一修正后的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 Fs一一实割断裂强力,单位为牛顿(N);Ks一一强力修正系数。D.3 涤棉混纺本色布断裂强力的修正系数按FZ/T10013.2执行。10 . ( D.l ) E.l 常规试验及内部晶质控制检验附录E(资料性附录)检验规定在常规试验及工厂内部品质控制检验时,可在普通大气条件下进行快速试验。E.2 分批规定GB/T 5325-2009 E.2.1

30、 以同一品种整理车间的一班或一昼夜三班的生产入库数量为一批,以一昼夜三班为一批的,如逢单班时,则并入邻近一批计算;两班生产的,则以两班为一批。E. 2. 2 如一昼夜三班人库数量不满300匹时,可累计满300匹为一批,但一周累计仍不满300匹时,则以每周为一批(品种翻改时不受此限)。E.2.3 分批定时点一经确定,不得在取样后加以变更。E. 3 分批检验按批评等的项目涤棉布物理指标和棉结分批检验,按批评等。E. 4 评等依据物理指标和棉结检验以一次检验结果为评等依据。E. 5 甜号或纬密牙轮用错的处理经纬密度因个别机台的箱号或纬密牙轮用错,造成经、纬密度不符合规格的,该个别机台所生产的布匹,如

31、确能划分清楚的,可将这部分布匹剔除出来作降等处理,但该批布仍应重新取样检验定等。如划不清楚并超过允许公差范围的,应全批降等。E. 6 检验周期物理指标、棉结每批检验一次,质量稳定时,也可延长检验周期,但每周至少检验一次。如遇原料及工艺变动较大或物理指标及棉结降等时,应立即进行逐批检验,直至连续三批合格后,方可恢复原定检验周期。E. 7 取样数量检验布样在每批涤棉本色布经整理后、成包前的布匹中随机取样,取样数量不少于总匹数的0.5%,最少不得少于3匹。E. 8 检验方法E.8.1 涤棉布长度检验采取折叠好的布匹,每1折为1m,先量折幅,然后数折数,并用铜板尺测量其余不足1m的实际长度,精确至0.

32、01m(以检验者指定的一边为准),不足0.01m的不计。涤棉布长度按式(E.l)计算zL = lj a + l2 ( E.1 ) mCON-mNmm嗖阁。GB/T 5325-2009 式中zL一每段棉布的匹长或段长,单位为米(m); 11一-实际折幅长度,单位为米(m); a一一折数z1z一一不足1m的实际长度,单位为米(m)。折幅最度的测量应将布平摊在平台上进行,用铜板尺在臣布的头尾各5m范围内,均匀地测量5个折幅(联匹布加倍的上下两页距边5cm-10 cm),以测得的10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实际折幅长度,测量精确至0.1cm,平均数值计算精确至0.01cm,按GB/T8170修约

33、为0.1cm E.8.2 漳棉布幅宽检验涤棉布幅宽检验应按匹检验,采用折叠好的布匹,将布平摊在平台上,用钢板尺均匀测量5处,但距布的头尾不小于2m,并以测得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幅宽平均数,计算精确至0.01cm,按GB/T 8170修约为0.1cm. E. 8. 3 量棉布密度检验涤棉布密度检验应按批检验,检验密度一般用移动式织物密度镜在布匹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 的中间部位进行。当织物密度在100根以下时应检验10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织物密度在100根及以上时可检验5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将结果乘2即得所测织物密度。检验经密应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位置检验5处(其中2处应在

34、距离布边3cm处),检验纬密应在每匹不同的五个位置.幅宽在110cm及以下的棉布可每匹查经密3处、纬密4处,然后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时,应精确至0.5根,经纬密的点数起吃点均以2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终点位于最后1根纱线上,不足0.25根的不计,0.25根-0.75根作O.5根计,0.75根以上作1根计。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按GB/T8170修约为0.1根。在测定经密时,应同时在该处测定布幅,记录数字精确至0.1cm. 长度、帽宽、经纬向密度的成包要求E.9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骨书号:155066 1-37698 定价:18.00元长度、幅宽、经纬向密度应保证成包后符合标准规定。G8/T 5325-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